<h3>周六的早晨,大街上寒风料峭。在凤鸣中学104班教室里,七O、八O后的爸爸妈妈们,端坐在板凳上等待班主任李娜老师召开家长会。</h3> <h3>李老师专攻心理学,在调理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OO后们很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在每个人的课桌上都放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以前孩子们写给自己的信,只有李老师和孩子本人知道写了什么。今天老师破例让家长们看了,那是让家长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吧。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拆开这封信,字里行间满是孩子的心声,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h3><h3>8点钟家长会正式开始。老师仔细分析了月考后班级存在的重点问题,对寒假前如何对孩子进行管理做了详尽的安排。</h3><h3>李老师讲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要和孩子一起战胜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战胜孩子",确实,回想起来,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存在简单粗暴、不讲究方式方法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h3><h3><br></h3> <h3>随着知识量的大幅增加以及中考时间越来越近,确实有一部分孩子跟不上了,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也有部分优生适应不了这个阶段的压力变化,有了放松的迹象。但是更多的孩子有了忧患意识,开始奋起直追了。</h3><h3>我突然想到关于"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的辩证关系,在此时有了我自己的理解。"低头"是一种姿态,在学习上只有低下头来,才能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才能认真分析思考问题。而要拉好车,低头才能发力,才能看清脚下的路,躲开绊脚石。"抬头看路"固然也很重要,但此路是指远方的路。远方的路好比是我们远大的理想,是存在于心的,是没必要时刻观察的,我们需要时刻注意的恰恰是脚下的路。头抬得多了,往往会被路边的奇花异草所吸引,从而忘记了自已走路拉车的使命,或许会误入歧途。</h3><h3>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妨目光短浅一点,看清脚下的路,脚踏实地,不与别人比,只比昨天的自己。每日都能有收获,那怕是小小的收获,时间久了,量变质变。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每天一点点,旧貌换新颜。</h3> <h3>不知不觉两个钟头过去了。班会结束后妈妈们迟迟不肯散去,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交流着。一旁李老师的儿子认真的写着作业,真是难为小家伙了。</h3><h3>窗外阳光铺洒进来,窗台上的盆景愈发青翠挺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