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尊商代晚期的兽面青铜鼎。鼎总高165mm,口径124mm,耳高37mm,口沿高128mm,腿高52。经过精心清理后, 青铜鼎表面的兽面纹非常精美,文饰非常细微,兽面纹旁边的凹槽内部有小于一毫米的精细回形纹饰,细腻漂亮。</h3><h3>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h3><h3> 西周中晚期我国形成了列鼎制度,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用9鼎,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同时。与鼎一同出现的还有簋,通常为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在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制度中,鼎为单数而簋为双数。青铜鼎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制也在发生变化。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了中期出现了扁足鼎等等。商代晚期尖足鼎逐渐减少,圆腹柱足鼎开始居多,鬲鼎逐渐多了起来。《尔雅》记载“鼎之款足者,谓之鬲”。鬲鼎也称为分裆鼎,是鬲和鼎的混合体,鼎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多为兽面纹,如饕餮纹、蝉纹、象纹等等,纹饰变化巧妙。容器内部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h3> <h3>这是收藏回来没有清理以前的青铜鼎原样 ,原来出土的土沁和铜锈结合在一起,用水根本就清洗不掉,只能用针慢慢细心清理。</h3> <h3>这是青铜鼎的底部照片,三个鼎腿是实心的。</h3> <h3>这是青铜鼎的口部照片,可以清晰的看见内部底面的四个铭文。</h3> <h3>正在清理的青铜鼎侧面。土沁和铜锈非常贴骨,致密。</h3> <h3>这是青铜鼎局部的放大镜照片,可以看出其表面的红斑绿锈。</h3> <h3>这是内部底面上的四个铭文。</h3> <h3>这是铭文的放大照片。</h3> <h3>这是清理后的兽面青铜鼎照片。非常漂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