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撰文/罗淑涵</h3><h3>照片/小航/大辉</h3><h3>编辑/小康</h3> <h3> 母 亲 的 幸 福</h3><div> 2012年,儿子带我去旅游。我72岁,儿子48岁。记得我们一起远行还是在他5岁的时候,那是我“带”着他,如今我们又一起远行,这次是他“带”着我。一个“带”字让我感到了时间的无情,我已老之将至,需要人“带”着了。而这个“带”着我的人恰恰是我曾经抱在怀里的儿子。</div><div> 9月29日晚我们出发了。</div><div> 我们先到香港,去看看刚刚上大学的孙女。孙女陪我们参观了她的学校,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好得出乎意料。香港之行短暂而温暖,孙女的平静稳重和落落大方让我们放下了心里对她的牵挂。</div><div> </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3> </h3><div> 我和儿子回到深圳,开始了真正的旅游。</div><div> 我们加入了旅游团,去了好多地方,路上和景点上也遇到过别的旅游团。我仔细观察过,在诸多的旅游团中,没有一个年近半百的儿子带着个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旅游。一路上,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个沟沟坎坎或是不易被察觉的小台阶,儿子都会提醒我:“妈 ,注意脚下!”这,每每都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我们一起走路时,我时不时地提醒:“儿子,小心。别卡倒了。”往返曲折过万里的旅途,儿子都是在不停地提醒着,生怕有个闪失。真是,儿子大了变成了父亲。</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br></div> <h3> 一路上,不论我们加入什么团,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儿子都会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这个群体,这个地域。他自然的,随便的为大家服务:主动帮导游发矿泉水;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落座进餐;热情的为大家拍照。很累的时候,晚餐会买些啤酒与大家共饮,既消除了疲劳又增加了群体的和谐气氛,真好,想得周到。</h3><div> 那天,我们来到了海南的台湾高山族“部落”。着一身艳丽的高山族服饰的漂亮女郎,站在大厅中央的台子上,双手捧着个红绣球准备抛出,旅游团的男人们围着台子站成一圈,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杆梭镖。女人们坐在外围。彩球抛出来了,男人们把梭镖扎向空中的彩球,谁扎到了谁就成了新郎,按着高山族的习俗要与新娘举行婚礼。场面喜庆而热烈。婚礼之后,新娘拉着脸上布满红色唇印的新郎的手载歌载舞,共同唱起《阿里山的姑娘》。新郎的歌声胜过了新娘。台下掌声雷动,活动高潮迭起,欢乐之极。最后新娘将一枚牛角做成的牛头戴在新郎的脖子上,以示纪念。</div><div> 这个新郎就是我的儿子!</div><div> </div><div> </div><div><br></div> <h3> 我在不停地抢拍,近50岁的儿子居然童心未泯,实在难得。</h3><div> 导游和游客似乎都觉得我的儿子给这个团增添了光彩,表现的潇洒大方,从容得体,唱得好跳得也美,同伴们都非常喜欢我的儿子,大家都把他当成了20多岁的小伙子,有事便找他,而他则是有求必应。</div><div> 短暂相聚竟有如此好的人际关系,难得。</div><div> 对于儿子个性中的幽默和风趣,我太了解了,他到哪里哪里的气氛便会立即活跃起来。家里人的聚会常常是因为他而笑声不断,充溢着温馨和愉悦。在这个临时组合的集体里,儿子的作用依然如此。</div><div> 我第一次这样真切都感受到儿子的豁达和乐观,更可贵的是他能把这种乐观带给他周围的人。</div><div> 儿子,好一个大男人!</div><div> 二十几天的旅游,胜过半生对儿子的了解,这,就是我这次旅游的最大的收获。也最深切地感受到了作母亲的幸福。</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