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美轮美奂之七 屋顶上的中国

悦古堂郭骑郡

<h3>在中国,坡屋顶在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h3><h3><br></h3><h3><br></h3><h3>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h3><div>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div> <h3>庑殿顶</h3><div>“庑殿”是清式说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称。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吴殿顶也是“庑殿顶”,是宋式叫法。四阿殿顶也就是“庑殿顶”。“四阿殿顶”也是宋式叫法。“阿”是建筑屋顶的曲檐,“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庑殿顶共有五条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顶”。</div> <h3>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h3> <h3>故宫午门</h3> <h3>重檐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在一层建筑上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比如,单层重檐歇山顶、单层重檐庑殿顶。但有的时候,人们也将一座多层建筑,只要是每层上都有一层檐,或是这座多层建筑的全部檐数加起来为“二”或超过“二”,就叫做“重檐”。重檐屋顶的“重檐”,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不同的。<br></h3> <h3>泰安岱庙天贶殿</h3> <h3>“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h3> <h3>天安门</h3><h3>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h3> <h3>故宫保和殿</h3> <h3>单檐歇山顶</h3><h3>经典代表智化寺大殿,雍和宫天王殿</h3> <h3>攒尖顶</h3><div>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div> <h3>天坛</h3><h3>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h3> <h3>鼓楼</h3> <h3>悬山顶</h3><div>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div> <h3>硬山顶</h3><div>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div> <h3>卷棚顶</h3><div>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从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衍生出卷棚顶。</div> <h3>盝顶</h3><div>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div> <h3>扇面顶</h3><div>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div> <h3>万字顶</h3><div>“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div> <h3>盔顶</h3><div>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div> <h3>勾连搭顶</h3><div>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div> <h3>十字脊背顶</h3><div>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div> <h3>单坡顶</h3><div>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坡屋顶就像是两面坡屋顶被从中间一切两半了。单坡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在已发掘的商代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到在商代即有单坡顶的廊子了。而现在的陕西、陕西等地的农村,许多居民仍然使用单坡式的屋顶。</div> <h3>灰背顶</h3><div>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div> <h3>棋盘心屋顶</h3><div>屋面上没有被片瓦完全覆盖,在每间屋的上面有一部分铺的是灰面或石望板(石头薄板,就是薄石片儿),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对比铺瓦面积大,并且位置略为偏下。因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棋盘,所以得名“棋盘心”。</div> <h3>小式瓦作的屋脊大多用于硬山或者悬山建筑,这类房屋的屋面只有两坡,较为简单,相应的屋顶的正脊做法也较简单、朴素,没有复杂的饰件,大多只是在两端雕刻花草盘子和翘起的鼻子作为装饰,这种装饰简单的脊就叫”清水脊“。</h3> <h3>这是一片跨越了数千年的土地,住着繁衍了数千年的民族,创造着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而这些得以流传至今的古建筑,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它们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千变万化的建造风格,更有一砖一瓦中浸透的历史。砖瓦无语,历史有言,数千年来的风霜雨雪都是它们想讲给我们的故事……</h3><div><br></div> <h3>本篇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