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语文教师的,人人都知道要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但真正知晓如何研读教材和运用教材的人并不多。轻视对教师研读、运用教材的技能训练,是教师职业培训中最严重的失误之一;直到现在少有成熟的经验和专题性的成果。课堂教学中几乎一切的低效现象,不论读写听说,都与这种最严重的失误有关。</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余映潮</h3> <h3>在语文教师的眼中,语文教材或者课本就是用来上语文课的,就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认字识词、习练朗读、分析文意、弄懂课文、表达感受的。这种认识远没有达到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教材的高度;也正是由于大家都这样认为,语文教材才很难发挥其在课堂训练活动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h3><h3>语文教师需要从更深与更高的层面来知晓与学会对教材的运用;对教材的运用进行研究的过程,称为“教材运用研究”。<br>学会运用教材的第一个层面,是要知道:教材可以用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说话教学;可以用于知识教学、复习训练;可以用于思维训练。<br>学会运用教材的第二个层面,是要知道:我们可以实用教材,可以活用教材,可以巧用教材,可以趣用教材,可以美用教材,可以联用教材;可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课文片段的角度、课内外结合的角度、某个专题探究等不同的角度去运用教材。<br>学会运用教材的第三个层面,是要知道:语文教材,在训练与提升语文教师钻研、把握、运用教材的能力与素养方面,主要有如下10种利用角度:<br>⑴从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资源的分类提取。<br>⑵对课文进行语言特点的分析与评鉴。<br>⑶对课文的表达技法、表现手法进行品味赏析。<br>⑷分析课文的章法特点并阐释各个部分的表达作用与效果。<br>⑸从课文中提取、提炼用于微型写作训练的材料。<br>⑹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之中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br>⑺将课文用于教师的朗读能力训练。<br>⑻根据课文内容提取有训练力度的能够形成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主问题”。<br>⑼从横向联系的角度就教材内容进行材料整合丰富的专项研究。<br>⑽通过课文赏析论文的写作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br>此10种利用角度,在日常教学与教研中,很少被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师关注过、实践过、体验过,即使是很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名师,全面实践过的也少有人在。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水平的欠缺,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就某所学校、某个地方而言,如果坚持有步骤地对语文教师进行上述10个方面扎实的技能训练,教师教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就是指日可待的。<br>学会运用教材的第四个层面是最重要的层面,即教师如何利用课文设计形态多样而又富有训练力度的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语文教材在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利用与运用,至少有10种以上的角度。如:<br>⑴语言的识记、积累与学用,如字、词、短语、句式、段式等。<br>⑵课文读背,如文言诗文、优美语段的记背。<br>⑶语文知识的教育,如文字知识、文章知识、文化知识、文学知识。<br>⑷朗读能力的训练,如语音准确、通顺流畅、依文定调、以声传情。<br>⑸训练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如结构分析、层次划分、字词品析。<br>⑹训练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如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发表见解的论析能力。<br>⑺训练学生特别的阅读技能,如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的若干种方法。<br>⑻训练学生自学的方法与能力,如圈点批注、读书笔记、课文集美。<br>⑼训练学生的阐释能力,如说明、分析文句文段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br>⑽课中微型写作训练,如描述,评述,整合,仿写、缩写、扩写、改写。<br>⑾作文构思模式借鉴,如学习运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用一件事写几个人。<br>⑿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如展开想象、纵横比较、进行推理等。<br>教材、课文还可以用作智能作业材料、专题阅读材料、单元复习材料、趣味语文活动的材料等。<br>有了这样的角度,有了这样的理念,有了这样的做法,教材在我们手中就活了起来、美了起来、深了起来,角度就多了起来。如果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师学会了多角度运用教材,那么我们就能真正从“问课文”“教课文”的传统习惯中走出来,运用课文,变教为学,变“就课文教课文”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发挥教材的训练作用。</h3> <h3>教师善于运用教材,就能够引导学生在有效有味有用的课堂活动中学用语言,锻炼能力。<br>下面举例说明对教材的富有创意的有效“运用”。<br>第一例,“实”用教材<br>教学创意:实实在在地多角度地利用课文《范仲淹的故事》,设计写话、说话、背读的课堂实践活动,既落实语言学用的教学,又落实对学生的能力训练。<br>活动一:写。全班每位学生都要动笔写,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三四个写几句话,诗意地介绍范仲淹。<br>广为传诵 家境贫寒 只身远赴 饱学之士 切磋学问 废寝忘食 苦读诗书 钻研学问 划粥割齑 清苦生活 毫不介意 发愤苦读 鸡鸣即起 攻读诗书 和衣而眠 解衣就寝 美味佳肴 粗茶淡饭 争先恐后 闭门不出 埋头苦读 千载难逢 兴国利民 施展抱负<br>例:范仲淹幼时苦读诗书,过着划粥割齑的清苦生活,终于学有所成,施展自己兴国利民的抱负。 <br>活动二:说。同学们都要开口讲,讲给自己听,讲给同桌听,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课文内容,讲一讲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成语故事。<br>例:范仲淹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终日苦读。他少年时在附近的庙里借宿读书,每晚煮粥一小锅,次日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咸菜为食。这就是成语“划粥断齑”的来历。范仲淹的苦读,使他获得了渊博的学识,成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br>活动三:背。每位同学都要从课文中选取、整合有关范仲淹的材料,当堂背诵下来。 <br>如: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后人曾用范仲淹为前贤题写的词句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br>以上学习内容,再加上课始时认字识词的教学,可以说是“一课四用”,即利用、运用了课文中最精华的内容,组织起学生集体进行的认、写、说、背的实践活动,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实实在在、扎扎实实,让学生大有收获。<br>第二例,“活”用教材<br>教学创意:指导学生运用《威尼斯之夜》的课文,进行学法指导,写作精美片段,学用、积累语言。<br> 威尼斯之夜<br>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br>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会再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玛利亚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br>课堂训练活动之一:轻声地诗意地朗读课文。<br>课堂训练活动之二:自选美句进行评点品析。<br>课堂训练活动之三:组合课文语言巧写美段:以“在那明净的夜晚”为开头,从课文中任意撷取、组合词句,写一则百字左右的写景美段并背诵积累。<br>如:在那明净的夜晚,蓝天妩媚,星辉一片;湖面如镜,水天一色。清澈、透明的空中,晚风轻轻吹过,袭来淡淡的芳香,回荡着的钟声,透入你的灵魂,溶化你的身心,如入甜美、绮丽的梦境,一切如此安谧,如静止了一般……<br>第三例,“巧”用教材<br>教学创意:巧用《少年闰土》开头的片段,设计学生的“朗读、巧说、概述、美写”的实践活动,进行文意理解,训练学生能力。<br>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br>1.美读训练活动。第一遍读,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第二遍读,请同学们读<br>清楚这段话的层次。第三遍读,请同学们读出文中动词的情味。<br>2.巧说训练活动。请同学们以“这里有一个……世界”为话题,以全篇课文为背景说话;说话的方式——说出一个又一个的句子:<br>这里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br>这里有一个寂静而富有动感的世界。<br>这里有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br>这里有少年闰土惊险而又富有趣味的生活世界。<br>这里有我们想象中的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世界。<br>……<br>3.概述训练活动。请同学们以“有这样一个孩子”为领起、以全篇课文为背景说话;说话的方法——说出概括人物形象的句子:<br>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忙月”的儿子,十多岁的少年;他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能装弶捉小鸟雀,在夏天的晚上管西瓜,到海边去拾美丽的贝壳……他给“我”带来了高墙之外美丽的世界。他是一个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的农村少年。<br>4.美写训练活动。请每位同学们写一个句子,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学们写句,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看法,顺势渗透讲析:<br>这一段文字运用倒叙手法,顺势引出人物。<br>生动地描写人物,展示人物的美好形象。<br>与后文形成呼应,严密了文章结构。<br>表现了“我”所要描写的最美好的、记忆最深的内容。<br>诗意地抒情,铺设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r>美妙地引出了闰土的故事。<br>这里巧用了课文第一段,从朗读、巧说、概述、美写的角度组织学生的品读活动,引领同学们进行了文段朗读、画面描述、人物概说、作用品析的富有诗意阅读训练活动,为后续品析闰土的故事作好了充分的铺垫。这就是在巧妙而又实在地“运用”课文,展开了有训练力度的阅读品析活动。<br>第四例,“趣”用教材<br>教学创意:利用、运用课文《纪昌学射》中“天然”的教学资源,设计趣味性的有一定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趣学、乐学中有创意地学习,有趣味地学习,并真正有所收获。<br>先来提取《纪昌学射》中的教学资源,其中可用于训练活动的内容有:<br>1.寓言知识;<br>2.字词认读与理解:请教 注视 拜见 绑住 虱子 聚精会神 百发百中;<br>3.记叙文写作知识:起因、经过、结局;<br>4.记叙文表达技巧: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详写与略写;<br>5.朗读训练;<br>6.文意概说训练;<br>7.提取全文关键句子的训练;<br>8.提取故事中的关键词“练眼力”;<br>9.发现第二、三段的表达规律;<br>10.细读课文的第二段或第三段;<br>11.品析课文中描写纪昌练眼力过程的词句;<br>12.生动地口头描述纪昌练眼力的故事;<br>13.写出、点示这则寓言的寓意;<br>14.牵引出一批与这个故事有关联的成语。<br>下面是根据这些可能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策划的一个适于四年级用的教学创意。<br>课文导入、铺垫、认字识词之后:<br>趣味活动之一:趣编脚本<br>解释:连环画下面或旁边的说明、描述的语句叫“文字脚本”。<br>要求:有人将“纪昌学射”的故事编写为有8幅画面的连环画。已经写出了第1幅画面的脚本。请你根据课文写出其它7幅的脚本文字。(每幅不超过25个字)<br>1.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才能学射箭。”<br>2.……<br>趣味活动之二:趣说感受<br>要求:写“一句话读后感”。句子中需要用上一个表达感受与感悟的成语。<br>例:“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苦练基本功。<br>学生写作,课堂交流,教师评价,进行小结。<br>第五例,“美”用教材<br>教学创意:利用课文《黄鹤楼送别》(苏教第九册25课),设计“一课两教”的阅读训练活动。<br> 黄鹤楼送别<br>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br>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br>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br>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br> 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r> 故人西辞黄鹤楼,<br> 烟花三月下扬州。<br> 孤帆远影碧空尽,<br> 唯见长江天际流。<br>教学创意:<br>活动一:美美地朗读。读出文中的故事味,读出文中的友情味。<br>活动二:美美地背诵。背诵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声传情。<br>活动三:美美地描述。撷取课文中的文句,分别描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四句诗,然后美美地朗读。<br>这些美妙的课中活动,从利用教材的角度来看,是对传统的提问式教学的颠覆,给学生带来的是真正的实践活动与诗意的美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