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不再…

羚羊

<h3> 刚看了某篇关于电影《芳华》的评论,说冯小刚在片子中歌颂了某个不该歌颂的时代…<br>  不得不说,要“看懂”此片,须有关于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些记忆中的影像、那些熟悉的旋律和歌曲…以及自己的某种际遇和隐秘的情衷打底…</h3> <h3>  《芳华》里的镜头呈现那个时代的场景,并不华丽厚重,但文工团青年男女身上的美却是耀眼逼真的…无论怎样的年代,青春和爱情都使人焕发出生命激情,呈现美好,演绎出悲欢离合的故事…即便政治生活凌驾于一切之上,人性之压抑扭曲潜伏着无常和不幸,但这是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历史,值得被回忆和铭记…</h3> <h3>  片中人物身上烙着时代印记,影片并未刻意去评价和控诉那个时代,只在叙述人物命运中拉出了一条社会变迁的暗线,这种变迁也并非要演绎一个时代终结就能带来皆大欢喜的歌功颂德方程式。何小萍的悲剧完成了一次社会批判___亲生父亲被劳改,“不光彩”身世带给她不幸遭遇,被歧视、冷遇和欺侮…她本以为军装会让自己脱胎换骨,哪知埋下的是悲剧命运的伏笔,善良美好的人儿终被可怖的政治漩涡吞噬……</h3> <h3> 而另一个曾经被时代鼓励的“活雷锋”刘峰,因乐于为大家服务受到嘉许,却也是一个牺牲品被非人化了___发扬风格让出上调指标的无私,其实源于青春期爱慕的异性,也可能被文工团“革命”而不无旖旎的浪漫生活不自觉吸引,这本为正常的人性使然。所有人都需要这样的“好人”,可当这好人有了正常人的欲求,他便成了“坏人”…当他人性的善再也不能够无底线配合社会时,便遭到残酷惩罚,由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堕为无家无业的落魄者。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质疑和拷问?因而我们应透视到被社会主流观念绑架的人本质上是拿“做自己”的自由抵押了一枚道德假币。当曾经的“活雷锋”升级为“国家英雄”,又当这“英雄”也已“过气”,跌倒在乞讨糊口三轮车而遭讹诈的“城管混混”拳下,那句解恨的“操你妈”由一位漂亮女人嘴里喷出,正义的宣泄也不过是一句带劲儿而软弱的“脏话”…这不是莫大讽刺吗?当他失去榜样价值时便得到更为多舛的命运,那他失去的那就不仅仅是一条手臂,而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尊严和对社会价值体系的信仰…</h3> <h3> 当莺歌燕舞随时世变迁不再被需要,流淌过汗水泪水证明的青春价值也瞬间幻灭了…文工团这个灰色岁月里的一抹亮色终于黯沉,芳华不再…</h3> <h3>  影片最终想表达的依旧是人性的光芒,那些真挚的感情…“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善良,在片中是最被重视的高贵品格,甚于那些浮华亢奋的疑似爱情,甚于那些精明务实的人际攀附,更映照出强权扭曲下的丑陋人格。<br>  美善人性的脱出,给了灰暗人生以亮色。“你能抱抱我吗?”___暗揣20年的情话,渴望安慰的心,受伤害的心,漫长的靠近,残缺的圆满,终于平淡真实的爱着了……</h3> <h3>  也许是已习惯于那些宏大叙事和传奇故事,习惯在夸饰煽情中启动情绪机制,奇作巧制才能被津津乐道,我们的审美可能被那些虚张声势的类型化的东西弄坏了,对于平淡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感悟力是弱的,如果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换成另外一群更为平凡的个体,没有那些准文艺青年给人带来的审美观感的愉悦,我们还会不会耐心体味庸常生命里那些喜怒哀乐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