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兵的芳华

采薇

<h3>最近,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引起了观影潮,网上也出现了许多评论。今天女儿陪我去看了,影片的画面感是唯美与写实交织的,此部电影是这三十年来对越战老兵战后生活进行影视创作零的突破。战争的拍摄是惨烈真实的,战地救护伤员的场景也是真实的……唤醒了我对卫生兵芳华青春的种种记忆。</h3> <h3>刚到372医院内科时,我们都是内科的卫生员。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厕所,给病人送饭,拖地板……我们几个小战士都是15岁左右的年纪。</h3> <h3>我们有一位病人是当年149师宣传处干事,出院时,听说大家要退伍,给我们拍下了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们走在大路上)。</h3> <h3>穿上白大褂的小卫生员。</h3> <h3>乐山大佛脚下的留影,这是15岁的小女兵。</h3> <h3>王芙蓉和秀英来到了内科,我们科的卫生员增加了。</h3> <h3>那年那月我提干了,不到18岁能挣53.5元的工资,我给自己买了花衬衣,和红宁去江边拍照。</h3> <h3>我很想念燕玲和李军,尤其是李军,很多年没见了。</h3> <h3>神气的内科小护士,这是在8815部队,老铁(铁道兵)的三轮摩托。</h3> <h3>调皮的内科小护士,弄来一辆吉普车摆拍。</h3> <p>宿舍里的欢声笑语,还要扭扭脖子,跳跳舞。</p> <h3>弹起我心爱的琵琶琴。战友们有拉手风琴,拉小提琴,弹月琴的……多才多艺。宿舍里还有红宁每天拉二胡,好不热闹。记得有天上午,我们宿舍门口被贴了张纸条"你们内科的,今天请不要叮咚,也不要杀🐔杀鸭。"😂(指我的琵琶和红宁的二胡)。</h3> <h3>小结核燕子在拉琴。</h3> <h3>我和红宁在一个宿舍3年多了,这是我们分开时拍的照片,她去了高原,我去了农村。</h3> <h3>这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这是红宁送我的照片。</h3> <h3>1976年是难忘的一年。年初,我参加了农村医疗队,去了犍为县岷东公社。我们吃住在公社,每天跑一个大队,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给农民看病,办赤脚医生训练班,培养赤脚医生……生活十分艰苦,有些野菜就是那时学会吃的。这张照片是报刋用过的。叫《跋山涉水》</h3> <h3>农村医疗队回来后,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一次当地方的先进,参加代表会合影。</h3> <h3>1978年夏天,医院接到上级命令,要收治伤员,所有的病人都转走了,我们开始了野战救护训练,这是训练时拍摄的照片。</h3> <h3>医院收治了从前线送来的各类伤员。记得那天我们科收了100个伤员,我们每个人负责12个,包干换药。当天我的工作是做皮试,青链霉素加麻醉药皮试,共300个。</h3> <h3>这是军区政治部来慰问伤员时给我拍的照片。</h3> <h3>这是给一等功伤员做手术前随军记者拍的(这个伤员和芳华里的刘锋一样,是个指导员,止血带绑久了,手残了。)</h3> <h3>这是最珍贵的合影,里面3个一等功,因为是重伤员,都有残疾,是最后离开医院的。他们离开后都直接去了军事院校。那个手残的指导员几十年了不离不弃地找当年救过他的几个人。</h3> <h3>这是对越参战纪念章。</h3> <h3>纪念品。</h3> <h3>珍贵啊!</h3> <h3>从2月开始,沉浸在救治伤员的工作中。祖国慰问团每天都来慰问演出,大明星见了不少,真正的小铁梅、小常宝、秦怡、田华等都是那年那月见的,一共演了45天,我的伤员每次都帮我去礼堂占位置。记得我值班,刘长渝来科里慰问,唱了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h3> <h3>39年前的解放军日报。</h3> <h3>39年前珍贵的慰问信。</h3> <h3>回国的激动照片,活着真好!</h3> <h3>你是谁?我只想说:我是一个兵!</h3> <h3>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看了电影《芳华》,一幕幕画面闪过,最后何小萍疯了的医院场景,应该就是372医院。何小萍的原形也想起来了,不过,创作者给了些故事包装。</h3><h3><br></h3><h3>文字:采薇</h3><h3>老照片:采薇</h3><h3>歌曲:芳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