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 在南疆,差不多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巴扎,就是他们长期从事买卖和休闲活动的场所。巴扎,像是一座淘不尽的金山。巴扎成了一种寄托,是排忧解愁的好去处,是难以名状的一块精神之地。形成了“没钱花了去巴扎,没衣穿了去巴扎,心绪烦闷去巴扎,每逢喜事去巴扎”。</h3><h3> 我儿时也曾拽着爷爷去赶集,喝那一毛钱一大瓷碗的牛肉汤,至今还念念不忘,但再也找不回来了。南疆的巴扎却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兴旺的延续着。</h3><h3> 到新疆旅游的中外客人都会去巴扎逛逛,体会和领略西域的巴扎风情。</h3><h3> 巴扎分牲畜巴扎,干果巴扎,布匹巴扎等等,但现在大多是综合性的,分片经营,什么都有,你什么都可以拿去卖,需要什么就去买。羊们、马们、牛们、人们;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那车鸣、驴叫、人喊,交织在一起的高八度,简直就是一首“巴扎交响乐”。</h3> <h3>熙熙攘攘的人群,进进出出,每个人都在寻觅着自己的所需,精神的和物质的。</h3> <h3>看样子在哪儿都没有免费的服务。</h3> <h3>到了巴扎,才见识了什么叫做大锅炖牛骨肉,大锅熬羊肉汤,大炉子烤馕。原汁原味,让人感受到是那么的亲近与自然。</h3> <h3>那儿的哈蜜瓜是现场切着论片卖,两块钱一片。我也吃了一片,有点凉,但很甜。</h3> <h3>一盘子肉,一会儿就没了。佩服!</h3> <h3>我们同路的大巴司机,长得很象我的一位朋友,也姓马,那么胖了,还是忍不住吃。</h3> <h3><font color="#010101">看他们笑得多开心。聊天后得知,他们并不曾相识。</font></h3> <h3>切切私语的闺蜜,总有说不完的话儿,有些话还真的不想让别人听见。</h3> <h3>是不是有点夸张呀?用这个大剪刀剪鼻毛。</h3> <h3>我不知道这是剃头还是刮毛,看那个人的表情好象不是怎么舒服。</h3> <h3>您看过这样卖蒜头的吗?这儿的大蒜论串卖。</h3> <h3>这可不是握手,这是他们交易中谈价钱的一种方式。</h3> <h3>这么大的骆驼,一万元一头,买回来收门票都赚钱。</h3> <h3><font color="#010101">骏马都美,但伯乐不一定是帅哥。</font></h3> <h3>以前只是听说牛拉车,还是第一次看见车拉牛。</h3> <h3>小小羊倌,帮着奶奶赶羊去卖,看她那天真可爱的样子。我跟在后面走了好长一段路不舍离去。</h3> <h3>这可是豪华版的高级轿车。</h3> <h3><font color="#010101">满载而归,买回的,不仅仅是物品,还有心情!</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