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梦里走进西域

桃源居士

<h3>前言:大概是二十多年前,我有个同事全家是从新彊回来,他父母二十世纪中期从青岛支援边彊,后结婚安家。我记得我曾问过他,”新彊怎么样,好吗?”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却用了一个极赞的语句,”回到内地我梦里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他的话是我第一次在书本外对新彊直观了解,尽管不具体但却使我充滿了好奇。我构思了一幅高高白杨树在蒼茫无垠的原野上,天空飘着片片白云的塞外风光画面,似乎这就是西域。</h3><h3>近几年旅游蓬勃兴起,从新彊回来的人多了评论也多。大部分是饱尝了各种瓜果甜蜜女人发出的感叹,但也有中肯的评价”不到新彊真不知道中国有多大呵!”后来歌手刀郎的蒼凉歌声,犹如夾在原野大风里心底的嘶喊,硬是把我以前的种种想象缩织成一个梦。我无数次在梦里憧憬,这个远古丝绸之路经过的曾经辉煌的文明之地,究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怎么那么神奇?</h3><h3>2016年春暖花开后,我和老伴终于踏上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开始为期十一天的北彊旅游,从梦里走进了西域……</h3><h3><br></h3><h3><br></h3> <h3>第一章古尔班通古特</h3> <h3>下了飞机,坐车到酒店安排好房间,我听导游说明天八点钟叫早,心里还暗暗高兴可以睡个懒觉。今天早晨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又坐了将近六个小时飞机,到现在确实有点累了。但当第二天早晨起来我却傻了眼,天怎么这么黑呵,后经酒店女服务员一解释才猛然醒悟,原来这里与青岛有两个半小时时差呢。我和老伴匆忙吃了点早攴上了大巴车,导游说这一天行程很辛苦,坐车要十个多小时才能到布尔津,中间要穿过整个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无人区边缘。我听了心里一沉,虽然出行前看通知对此已有思想准备,但真要走了心里还是打怵,也为老伴的晕车担心。</h3><h3>车子出了乌鲁木齐市区就上了高速,路况挺好。我们这个团十八个人,开始全车人都被眼前突然呈现的异域风光吸引住了,谈笑风声,边吃着东西,边纷纷拿出相机,手机对着窗外不停拍照,就连山坡上牧民骑着马飞奔而过的镜头也引来一片尖叫和喝彩。可是渐渐地,隨着窗外的景色单调几乎完全被一片荒凉沙漠笼罩时,车里声音越来越少,近似鸦雀无声了,有的人甚直发出均匀的鼾声。</h3><h3>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片的无人区,据说方圆有近5万平方公里。我悄捎来到车前头,坐到导游旁边和他攀谈起来。他是个三十五,六岁的汉族小伙子,听说就是在新彊出生的,经过下飞机到这短短时间接触,我觉得他看过的书不少,知识面挺丰富,介绍景点也很有逻辑,层次。我想,和他接触一方面可以更多了解点东西,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跟开车司机搭个话,免得他也困了。</h3><h3>古尔班通古特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在北彊富蕴县境内。放眼望去,漫漫黄沙无边无际,没有一棵树,除了靠路边地上黑不溜秋的石块和远处沙嶺上风刮后留下的条纹,就沒见到其它东西。可有谁能想到就是这块茫茫的大漠,当年却是古丝绸之路北路的中心出发地,相隔不远竞是后来辉煌一时的文明古国楼兰城旧址呢。人们听说过楼兰姑娘,可岁月蒼桑却隔断了人们对蕴育那段历史的古城的印记,导游说即使是今天,沙漠深处也还保存着不少古丝绸之路文化遗址,古庭都护府的残墙,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台,马桥古城等。甚直在沙漠深处看似荒凉的背后,却也有繁花似锦时刻,每到春天大片冬天积雪融化,沙漠中几种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地萌发开花,一时间竟是流水潺潺,草绿花鲜,仿佛江南春天一般。我听了不由从心里发出感叹,大自然竞然是如此的变化莫侧,在季节轮回中永远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h3><h3>”你们听说过死亡虫吗?”司机边开着车,边问导游和我。他说在茫茫戈壁沙丘中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平时在沙里冬眠,6.7月份雨季时会钻出来沐浴戈壁难得的清新湿润,遇到人或动物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让其瞬间受伤,然后把猎物慢慢地吞噬。我开始不太相信他说的,因为书里从来沒看到这方面内容,但看到他一脸认真的表情,又犹豫了,本来只是对西域大漠充滿好奇的心,此时不由得又平添了几分恐惧。我转头瞅瞅前面坐的其它几个人,也都是一脸畏惧和茫然。后来,还是导游出来安慰大伙,说不要听他吓唬,只是传闻从来没有人真见过,大家紧张的心理才算安顿下来。车继续行驶在茫茫旷野中,就象飘泊在大海里的一叶小舟,天空也变得有些阴了,云彩一团一团在黑幕中缓慢向远方飘去。我望着外面的天空,暗想,现在旅游刚刚开始,不知道在这片神秘的大漠上,还会有多少未知和恐惧等着我们,但愿日后往回走的时候这种疑问不会越来越多。</h3><h3>”哎,大伙都醒醒。咱们出来旅游老睡觉不好,精神精神,让导游给我们唱个歌吧。”坐在司机后面的退休女教师打破车上的沉闷,大声说。后来尽管大家再三鼓掌邀请,导游却始终红着脸,连连摆手,甚直趴在椅背上把头蒙起来,看样确实不檀长。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有人问导游,新彊旅游现在怎么都是北彊团,南彊不是听说瓜果更多景色赛江南吗?导游回答南彊基本是维吾尔族人,社会秩序差些,而北彊汉族人多,好沟通,景点也能代表新彊独特的风格特点。再说你们不到这,我们又怎么能认识呢,众人听罢纷纷伸出大姆指,为他的睿智称赞。</h3><h3>车到一个服务区,大家赶紧下车上厕所,顺便活动活动麻木的双腿。其实这阵坐车时间也不说太长,主要是景色单调人心烦燥显得累。我来到车下,和几个老年人边闲聊,边来回踢着腿走走。我望着远方阴沉的苍穹,发现这里的天空似乎显得格外高远,深邃中带有几分隐秘。;”爷爷,您吃个桔子吧。”一个跟妈妈出来的小姑娘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几个桔子,她漂亮的脸蛋露着天真和纯净。团里就这么一个孩子,听说今年要上学妈妈啾空带她出来玩玩。”孩子,谢谢你,爷爷包里有,我不吃。你快吃吧。”我抚摸着孩子的头,觉得一股热流涌过心头,尤其在这缺少生气的旷野中这声音格外甜。</h3><h3>渐渐车窗玻璃中出現了一些打井机一样的铁架子,隔不远就有一个,星罗棋布散落在苍茫无垠的戈壁滩上,在铁架子后面更远的山坡上,有许多风力发电大风轮的身影,我知道这是克拉瑪依油田到了。克拉瑪依在维吾尔语里是”黑油”的意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未期,在我国原油极度匮乏情况下,它的发现给我国石油开发带来一片希望的曙光。一时间从全国各地抽调的石油工人奔赴新彊,开始了”把贫油帽子扔进太平洋”的石油会战。现在六十年过去了,一度被寄予厚望的老油田,终于身心疲惫逐渐退去鼎盛的光环,只剩为再多采一桶油而发挥潜力了。路左边是克拉瑪依市,一座不大的矿区服务式新型城区,周围有四,五处地方安装着大型的采油机和提炼设备,但更多的则是被人们称为”瞌头机”的小型采油机。它的顶端有一个伸出去的摇壁,下面带动一个冲击锤不断往管道里敲击,一上一下,确实象人在瞌头,实际是往地下更深的地方掘进,采油。它敲击的声音不是太大,但却很有节奏,仿佛象一串串音符在沉寂的旷野中跳动,给大地带来了生气和希望。车子驶过这一段,周围又恢复了荒凉,仍然还是那片茫茫大漠。</h3><h3>我从青岛出发的时候听旅行社说,过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如果幸运能看到野驴在荒原中奔跑的身影,这一路我连眼都没闭,却什么也沒看到。又坐了一会儿,我感觉头有些沉了,想回自己的座位枕着脖垫靠一靠。我站起身,从地下纸箱里拿了瓶矿泉水往后走,在经过中间过道时,一扭头不经意看到车座靠背下面,寂静中有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是两个青年男女的手……</h3><h3><br></h3><h3><br></h3><h3><br></h3> <h3>第二章雅丹地貌五彩滩</h3><h3><br></h3> <h3>我们赶到五彩滩己经是下午六点钟了,可景区里人还挺多,太阳老高。五彩滩在布尔津县城以北约24公里,是前往哈巴县与喀纳斯的必经之路,由于风光旖旎被称为天下第一滩。</h3><h3>沿着景区修建的木栈道一直往河谷下走,不到100米,大片光怪离奇的岩石风光便映入眼帘,仿佛瞬间把人带进了一座瑪脑博务馆,紫红,土红,浅黄和浅绿的泥岩,砂岩及砂砾组成的斑色从四面八方涌来。听景区讲解员姑娘介绍,彩岩的形成是由于激猛的河水冲击以及狂风暴雨侵蚀,使含有不同矿物质的岩石幻化出种种异彩,形成悬崖式雅丹地貌,因此得名”五彩滩”。河的南岸沒有岩石,充足的水份使植物生长茂盛,绿树葳蕤,连绵成林,狹长的河谷在五彩滩奇异色彩辉映下显得格外秀丽,恬静,确有”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的美妙感觉。我站在岩石上,暖暖的夕阳斜着照在清澈的额尔齐斯河上,河水淙淙流淌,浪花不大却很美。这条河是新彊境内除伊犁河外第二大河流,由冰山积雪融化而成,也是唯独一条在我国自东向西流淌,入哈萨克斯坦一俄罗斯一入北冰洋的河流,</h3><h3>由于以前旅游还沒成为热潮,五彩滩尽管美丽,但未开发却仍十分贫困,愚昧,就连布尔津全县乃至大半个新彊也是如此。讲解员听说我们是从沿海来的,介绍完景点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却有些凄凉的故事。她弟弟当年和一帮不上学的孩子在山坡放羊,有记者从这过打听路,然后关切地问怎么不上学,孩子们齐声回答放羊,又问放羊干什么,回答讨老婆,再问讨老婆干什么,回答生孩子给我放羊。记者惊鄂了,望着眼前这些清涩,却十分得意的脸,无奈地摇摇头。讲解员讲到这说,今天这一切听来不可思议,但却是二十几年前我们这里的真实写照,祖辈的西域人就是在这样的无奈中伴着贫困和愚昧,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h3><h3>这些年我和老伴出来旅游养成个习掼,不管到哪,除了照相尽量再录一些视频刻成碟,将来老了出不去了,拿出来看看也算是一种安慰和回忆。但今天老伴因为坐车时间太长,加上有些晕车,没录几分钟就说头昏要回车上休息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沒办法只好勉强录一点风景。;”叔叔,要不您相信,我帮您录吧?”我正犯愁,一个女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正是同团在车上和别的男孩把手握在一起的女子。她微笑看着我,态度十分诚恳。我感觉出从刚才在车上尴尬瞬间被我看到,她似乎一直在留意我的事,可能想找个机会解释什么。我想,但不管怎么人家眼下毕竞是好意,于是我望着她点了点头。</h3><h3>等录完像我们往车上走的时候,她主动开口跟我讲了自己的事。她结了婚,有个五岁的儿子,这次因为跟老公吵架赌气才出来,我问她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走几千公里外连招呼都不打,后面她讲的事却让我顿感无语。她老公是个私企老板,生意挺红火,春节前下雪出去打扫车上的雪,儿子也跟去在车盖上用手在划。爸爸吼了两声沒反映,便顺手用手里拖把狠狠砸了儿子的手,没承想儿子食指真的断了。爸爸把儿子送到医院,回来的时候想砸车泄泄气,可是当他看到车盖上雪中划出的几个字时,他顿时楞住了;”爸爸,我也爱你。”女子说到这己泣不成声眼泪直流:”两个多月我一直忍着在医院陪孩子,他找我谈了几次始终说是太冲动,其实我不是不能原谅他的脾气,而是不能原谅他太沒涵养的粗鲁!人,钱可以少点,但没素质钱多又有什么用?我从来不敢让他去给孩子开家长会,也不敢让同事和大学同学到家里来,就怕叫别人看到儿子有这样一个爸爸。”我静静听着她的讲叙,开始有些难以置信,但当看到她那双由于悲伤已经完全被泪水糊住的眼,我相信她说的确实是真的。夕阳映红了天边,岩石下面的河水在哗拉拉地流淌。她掏出纸巾擦擦眼,又继续说;”现在我彻底失望了,想一个人出来从头认真考虑考虑,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h3><h3>游完五彩滩大家回到车上,这一天在路上煎熬了十来个小时,眼下又在景区转悠半天,都感觉有些饿了,纷纷从包里拿出东西来吃。坐在我前面的一位妇女拿出一大包麻花,对最后面的小姑娘说;”孩子,来,给大伙分分。大家都别嫌弃呵。”小姑娘倒是认真,接过去顺着从头递给每个座上的人。忽然,一位胖妇女推了一把坐在她前面的女子,大大咧咧地说;”哎,你手机一直响呢,怎么不接呵?”””噢,谢谢。”答话的正才帮我录相的女子,只见她掏出手机看了看,皱皱眉头,沉思半响,什么也沒说又把电话摁死了。</h3><h3>夕阳的最后一点余辉,从天边蔓延过来,淡淡地酒在五彩滩的岩石表面上,就象被人塗抹上去一样,由于岩石光滑,立刻又折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线。我望着眼前的景色,回想起刚才女子给我讲叙的事,心里却不免涌起一阵凄楚。五彩滩呵,你仅仅用五种色彩便把自然界演绎的淋漓尽致,色彩斑澜。可是人间的事情呵,又何止十种,百种颜色能够从头一一诉说清楚呢……</h3><div>车子发动起来,慢慢驶出景区大门,沿着公路向布尔津方向开去。</div><h3><br></h3><h3><br></h3> <h3>第三章胡杨和红柳</h3> <h3>新彊是我国胡杨的主要分布区,基本在南部的塔里木一带,北彊只有阿勒泰沙漠中还存有少量老树。据说胡杨在地球上至今己有6000多万年的历史,堪称是地球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柳科植物,与水中爬行的鳄魚一起被称为地球上的活化石,共同见证人类几亿年甚直更远古时代的蒼桑变迁。</h3><h3>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还有胡杨树的地方。景点办公室在一排用活动板搭建的屋子里,一个负责人,一个景点领游,收款的是一个妇女还带着个孩子,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规景区。胡杨是沙漠上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树种,它能够经受荒漠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恶劣条件下顽强把根扎到10米深处汲取水份,有人说胡杨不仅仅是一种树,而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的灵魂,我听了深有感融。不知道究竞是沙漠造就了胡杨,还是胡杨注定就要与沙漠为伴,二者相互依赖,世代共存。</h3><h3>我们这次西域之行的活动范围在北彊,自然看不到大片的胡杨林,何况眼下是初夏,就是到大名鼎鼎的额济纳也不会看到那滿目金黄,累累灿烂的最佳景色。我们下了车,跟着景点人员走进一处可能几百年前还是片湖荡的沙沟,他介绍说现在北彊胡杨生存的地方,就是过去西域文明的龟池,楼兰地区,中原人把西域人都称为胡人,或许胡人地方生长的杨树就被称为胡杨了吧。</h3><h3>沙漠上的六月份,太阳火辣辣的,尤其是照在沙子上再反射到脸上,觉得格外烤人。可是当你走近一棵棵胡杨树,抬头看到这种与沙漠顽强抗争的植物时,心里的感觉立时就会彻底改变。沙沟里共有五,六十棵胡杨,有的挺立在沟底下,树干不高,最高的也不超过六,七米,枝子粗壮却己干枯,树干上面布满岁月轮回的黑色皱皮,但树顶上新长出的叶子却圆润如初;还有十几棵树则己经倒了,支叉着躺在地上象时刻等待抱去烧火的干柴,皮掉光了,手伸进树枯窟就能从里面掏出一把土和黑末,可是枝条上竞也奇迹般生出嫩叶,叫人看了真弄不清究竟什么样的树是死的,什么样的树还活看。传说胡杨树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奇迹,今天看了应该不完全是夸张。</h3><h3>在沙沟的东面,有一片铺滿鹅卵石的河滩地,导游说这些鹅卵石有的可能是还没完全变成的玉石,可以捡几块回去作个纪念。大伙一听立即散开,顶着烈日躬着腰仔细挑选,把一块块彩石装进口袋,尽管汗流浹背,可侥幸的心理还是驱使人们如同个孩子。我抬起头,远远看到在沙丘高处,有两大蔟长着绿叶枝头生滿红花絮的植物,一蔟方圆得有两米多,阳光下枝条上的小花隨着风轻轻摇动,一位以前可能来过新彊的妇女告诉大伙这是红柳。我以前只听说过红柳,沒见过。据讲红柳生长的条件几乎是其它短小植物都不可能生长的,它为了穿过盐碱层汲取水分,可以在地下盘延着把根伸到很远地方,有时甚直达到二十几米,树干被流沙掩埋住,继而再变成根须,从沙丘不远地方冒出新枝条,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我似乎被一种磁力吸引着,走过去,深情地抚模着枝条上的小小花朵,就如同感受到了它的强大力量一般。</h3><h3>胡杨,红柳,这两种西域大漠蕴藏的奇迹,用同一种生存法则,告诉人们生命永恒的主题。可是在这茫茫无垠的戈壁里,能够在极其恶劣条件下把根扎下去,具有顽强生存毅力的,又岂止是胡杨和红柳呢?!</h3><h3>我在单位和那位从新彊回去的同事熟悉后,每年过年都和办公室几个人到他家小聚,这是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的交流方式。大家坐下来,免不了先和他父亲说说话,聊聊家常。老人1962年从山东去新彊,是一位老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后来又回来把新婚不久的老婆也接去。据说他们当时远离团部,驻守在离边境线四公里的地方,每天步行十个多小时走十几公里,边放牧边巡逻。有一次双手在粉碎草料时一不小心被卷进机械,拔出时左手食指只剩下半截,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双手留下严重后遗症,至今一踫水或泥土,皮肤就破裂疼痛难忍。他说当年最大的危险就是冬天遇到暴风雪,暴风雪一来草原上天昏地暗,完全分不清方向,必须坚持往前走,才有一线活的生机。有一次他迷路了,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冷,往前每挪动一步都非常困难。他有些绝望了,突然看到远处有微弱的亮光,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拿出应急电筒朝着亮光处不停闪烁,驻地边防站官兵出动才把他救了。老人说,那年代条件艰苦,这样的事情在建设兵团里数不胜数,能咬牙坚持下来,沒点精神和信仰是不可能的,这就象胡杨和红柳的生存一样。当时,我们在场人听了都颇为感动。</h3><h3>布尔津是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县,也是游览北彊全部景点的中枢站,我们在布尔津住神湖大酒店,住两个晚上。昨天因为回来的晚,洗洗就睡了,这会儿吃过饭沒事到处转转。可以说酒店虽然是四星级,但硬件设施却好象比我国有些地区准五星还好,房间很宽敝,过道走廊上铺着新的红色地毯,棚顶壁灯柔和的光线照在地毯上,地上一片彤红。根据行程,我们在这离开后上山去喀纳斯,然后在禾木村玩一天,回来住贾登峪,下山后直接回乌鲁木齐去那边的天池和吐鲁番。</h3><h3><br></h3> <h3>第四章从布尔津到禾木</h3> <h3>当时在酒店攴厅吃中午饭的时候,导游告诉大家晚上沒有团攴,是自己吃饭,下午可以到县城里面转转,在超市买点吃的准备上山饿了先垫垫。他这么一说,团里年令大些的人都觉得这两天有些累,赶巧房间条件也舒适,说要回屋休息。下午我在房间整整睡了两个多小时,很愜意,心情也非常好,可是沒想到后面在这里发生的事,以及第二天早上往喀纳斯路上踫到的,却使我无形中对布尔津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h3><h3>傍晚,县城街道华灯初上,我和老伴按导游事先指好的方向走进一条美食街。这里攴馆到处都是,但本地人开的并不多,听口音就知道哪里来的都有,毕竟旅游热地嘛。我们找了个卫生条件稍好些的店,刚坐下点了菜,团里另外三个人也走进来,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和大学生儿子,还有一位是帮我录相的女子。她走进门,一看见我们在这,先是一楞,觉得不方便却又不好说,磨蹭了一会儿,无奈只好顺从地跟着母子俩坐到店最里面。</h3><h3>一开始,她们说话声音挺小,后来因为争执儿子的声音变大了,他好象是在抱怨母亲观念太陈旧不能理解自已,母亲则是避开儿子话头问那个女子;”你说实话,你们以前真不认识吗?””妈,我再给您说一遍,我们以前真不认识。是我在车上听了她的事,才有了接触。我觉得她心地好,有教养,产生了要和她相处的想法。”儿子抢过去回答道。”刚认识就能恋爱?!那你知不知道她家里有个儿子,.而且她年令还比你大六,七岁。”母亲的口气严励起来。”知道。她都告诉我了。”儿子的回答也很坚定,接着又说;”妈,我已经跟您说多少遍了,我的事我自已做主,希望您能尊重我,不要干涉。”””尊重,尊重,你尊重你妈了吗?!”母亲的声音也大了,近似在吼,她捋一把额角掉下来的头发,又说;”我希望你冷静想想。今天我说的话你要是真不听,以后就别叫我妈了。”母亲非常生气,脸色也变得很难看。我注意到,旁边坐着的女子始终没说话,低着头,好象做错了什么事,在下面多次拉大学生的衣服。终于母亲忍不住了,把快子一摔,站起身拿着包愤愤而去。我被眼前的举动惊鄂的有些木然,本想上去劝两句,但又觉得这时候不知道该说什么合适,只好低着头,和老伴匆忙吃完饭拿着东西赶紧离开。到了酒店大门口,看到大楼顶上铺设的霓虹灯一片辉煌,流动的光焰把楼上方的整个天空都映的五光十色,绚丽斑澜。我站在天空下,想起前后发生在那个年青女子身上的事,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在如今这个人的意识如同霓虹灯一样变化多异的年代里,许多事情已经不可能沿用陈旧的判定标准来衡量和鉴别了,两辈人代沟上的踫撞在我心里引起巨大的震动。</h3><h3>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车沿着高速路往喀纳斯方向赶,可刚开出布尔津还不到二十公里,司机把车停在高速公路边说坏了。起初,大伙还都耐着性子等司机修,可一个小时后,当听说传动轴断了没办法修时,有些人沉不住气了,一对中年夫妻甚直吵吵给旅行社打电话要求索赔,后经社里协调另换一辆车赶快送大伙上山才算平息下来。新来的巴士车很快赶到,拉着大家继续往山上走,开到海拔2500多米进入盘山路时,刚下过雨的山里飘起了大雾,一团团缭绕在时隐时现的山头上,20米外基本看不到对方来的车,路也很陡。车上的青年人都被眼前难得一见的美景吸引住,格外兴奋,来回跑动寻找合适角度拍照,摆出各种微笑的动作表情。可是,老年人们却一个也沒动,神色凝重,望着车外陡俏的悬崖半天沒吭声。恐怕每个人心里都在想,幸亏刚才车是坏在山下了,如果……车厢里似乎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h3><h3>禾木村,是联合国授予中国最美丽村庄,与喀纳斯,白哈巴同为我国境内仅有的三个图瓦人村落。它座落在桦树林深处的河谷地带,三面环山,村子夾在绿荫重重的山坳中间,一条乡村公路穿过桦林下了坡直通村里。导游说这次为了让大家亲身感受新彊天地苍凉的臆境,不从公路进村,而顺着禾木河走桦林里的小路,然后登上村东头山顶俯看整个禾木。禾木河是一条冰山雪水流下来的河流,水很清,也很凉。开始有人觉得六月天了沒在意,捧起一口水想尝尝,但一股寒气霎时逼得他伸舌头赶快吐出来。河两岸长着高高的白桦树,树干基本都在十米左右,笔直挺立,人走在里面顿时有一种心旷神贻的感觉,空气很清新。我一边走,一边举着录相机。我看见,镜头里太阳的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里透出来,犹如道道金光从夭顶倾泻,霎时整个身体都被这光线笼罩着,我不知不觉落到队伍很远的地方。”大哥!快走吧。大姐到处找你呢!”那位胖女人高声叫道。我赶紧跑步跟了上去,等把自己刚才的感觉跟大伙一说,三,四个人掉头又回到那片桦树林,举着相机对着白桦树上下不停地照起来。</h3><h3>村东山坡上,为方便游客上山专门修建了木栈道,可以直接上到山顶的一块平地。站在那里向下望,整个禾木村立刻映入眼帘。村子基本由四条柏油路贯通,分隔开,在靠路边的地方,是一个个木栏圃起的畜场,粗壮的奶牛吃饱后在里面席地而卧,滿圈的羊则三五成群追逐嘻闹,不断啃食地下的青嫩草料,圈里木屋旁边,忙碌的男女系着圃裙不时进进出出,一派世外田园悠闲风光的画面。在柏油路靠里边些,是一座座村民的住房,全村的房屋都是用桦木树段搭建,有的上面还带着树皮,充满了原始的野味,使人立刻联想到俄罗斯贝加尔湖畔的小木屋。在平地的后面,是一座一座起伏的山峦,纵横交错,最远处的山顶上隐约还能看到残留的一些积雪。</h3><h3>我听以前来过新彊的摄影朋友说,这个时间还不是禾木最美季节。每年金秋十月,全国乃至世界的摄影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架起长枪短炮对着万山醉人的秋色,清晨木屋上空渺渺升起的炊烟,淡淡夕阳中牧归的牛羊群,拍出禾木最绚丽的照片。那个时侯才是人们心中真正的禾木,一个令人陶醉的人间天堂。</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第五章图瓦人和喀纳斯湖怪</h3> <h3>在禾木村,除了游览还有到图瓦人家里做客,和欣赏民族午蹈的安排。我们从山上下来,跟着导游来到山脚一户牧民家。男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四十四,五岁,穿着長袍,皮靴,留短头发,脸上长络腮胡子。在他家院门口,我们接受了他和两个学生模样小姑娘的欢迎礼节,但遗撼的是全团竟沒人懂得该如何回礼,只得用最普通直接的方式,点点头,哈哈腰勉强应付一下。进了门,满屋墙上挂满兽皮和山鸡羽毛,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在屋靠墙周围摆着长条桌,桌上放着盛滿水果的盘子和奶茶,可以看出图瓦人至今仍然沿袭一些原始的生活习性,除了圈养牛羊,就是到山上打猎或下湖抓魚。男主人很热情,不停地招呼大伙;”来,来,大家不要客气,隨便吃吧。”当听到有人问他墙上挂的饰物时,他显得很得意,挨件介绍起这些战利品的由来,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炫耀其实是图瓦人表现其勇敢的习掼,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从客厅的摆设不难看出,他家里经常接待团队,但是他的汉语说得却一般,词句甚直有些生硬,通过他介绍我才听明白,图瓦人属哈萨克民族,但祖上最早却是蒙古人后裔,服装穿戴,生活习性都沿袭了蒙族人的粗旷特点,我听罢有些疑惑不解。</h3><h3>表演开始,首先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用蒙古人独有的呼麦气声方式吹响一根长长的木笛,他吹起来很费劲,音律说不出优美,但我却断定一定很难吹。后来,果不然主人说在我国图瓦人中,只有两三个人能吹响。接下来,两个小姑娘跳蒙古族午蹈,我没怎么用心看,坐在地毯墙角,悄悄掏出手机在桌下搜了搜。终于使我在疑惑中证实了一个猜测,图瓦人是蒙古后裔,一定与当年成吉思汗的西征有关。</h3><h3>全世界目前共有图瓦人20多万人,大部分在俄罗斯,有一个隶属的小图瓦共和国,而中国境内则只有3000多人,由于人数限制则只能称”人”不能称为一个民族。最早的图瓦人相传是在成吉思汗向西欧扩张时留下来的人种,由于弱小,一度并入哈萨克族,后又分离出来。可以说,图瓦人是一个流淌着最早实现中国强盛梦先驱者血统的民族,世代繁衍,身上始终遗传着那个民族不屈的战斗精神。</h3> <h3>从禾木村出来一直往山上走,大约半小时车程,就是世界闻名的喀纳斯湖了。这里海拔3000多米,是典型的高山湖泊。沿着山坡修的水泥台阶爬到山顶,向远方暸望,一条宽阔的河水从群山里流出来,绕过几座大山,在离这两,三里地的地方,与另一座山下来的雪水汇合,终于在三面是山的深谷中积蓄成一个方圆数千米的巨大湖泊。湖水清澈荡漾,波光闪闪,就象上帝安放在这里的一颗璀燦的宝珠。其实,喀纳斯湖和长白山天池非常相似,两岸都是悬涯徒壁,山岩如刀削般耸立,直插湖底,因此湖水都特别的深。同时喀纳斯湖又是有名的变色湖,湖面会隨季节和天气变化,时时变换湖水颜色,晴天深兰绿色,阴雨天暗灰绿色,夏季则变成略带幽兰的乳白色,光怪离奇充满神密。</h3><h3>喀纳斯湖怪的传闻,在我国曾经数次引起过争议。开始是多次有人拍到红色庞然大物游过湖面,说两只体长都在十米以上,2012年央视某套节目播出,又有人拍到湖怪身影,说这次是四只,每只在七米左右。一时间众说纷坛,莫一能是,甚直连权威界至今也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喀纳斯湖成为人们心目中风光秀丽,但却笼罩恐惧的天水圣地。在湖边的山顶上,全团人围坐在几条石条椅子上,议论起喀纳斯的风光都连连称奇,退休女教师的丈夫把相机里刚拍的照片调出来一张张给大家看,不难看出是个挺专业的摄影爱好者。可是,无论怎样大家议论的话题,总免不了又回到令人生畏的湖怪上。开始,导游对大家的议论只是站在一旁听,偶尔伸过头来看看相机里的照片,直到大家都说完了,他才站起来,把听到的有关湖怪的另一个版本讲给大伙听;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经喀纳斯湖,见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暂住时日,休整人马。成吉思汗喝了湖里的水,觉得特别解渴,问手下人这是什么水,有一位聪明的将军答道;这是喀纳乌斯(蒙古语是可汗之水的意思)众将也齐声答到;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说;”那就叫这喀纳乌斯吧!”成吉思汗驾崩后,遗体就沉在喀纳斯湖中,图瓦人作为当年可汗的亲兵,留在湖边世代守卫王陵,”湖怪也就是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湖圣。我静静地听完导游讲的故事,知道这虽然也无非仅是种道听途说,不足考证,但却从其中的某种历史契合中得出结论,图瓦人的名字始终是和喀纳斯湖怪紧紧联系在一起的。</h3><h3>午后的阳光,照耀在波光磷磷的湖面上,湖水涌起一阵阵涟漪。在下游的峡谷里,从湖里流出来的喀纳斯河水,犹如一条细长的腰带婉延曲折,顺着山势缓缓流向远方。;”大哥,大嫂,快走吧,集合时间到了。”我和老伴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山,大学生母亲从山上急冲冲往下走,边走边招呼着我们。在山顶解散的时候,导游就规定好集合时间,叫大家在这自由活动一会儿,然后自己下山去集合。眼下看看团里其它的人都已经走了,可不知为什么她却沒走,而且也沒和儿子一块。从昨晚吃饭不期而遇后,她好象无形中反倒拉近了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一边走,一边和我老伴拉起了家常。她说儿子是个在读博士生,在家别人刚给介绍个女朋友,女孩家经济条件很好,她自己老公在事业单位工作,她们就这么一个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这次因为孩子毕业论文答辯通过,所以专门陪着他出来散散心,沒想到却在这却发生了和那女子的一段情愫。她说道;”大嫂,昨天晚上的事你们都看到了。这叫什么事,刚见面认识两天半就恋爱,真是气死我了。过去听别人说现在兴闪婚,闪恋,沒成想今天还真发生在我这了。”她光顾说话,沒留神,身子一裂歪,差点从路的台阶上踩下去。我老伴赶紧抓了她把,说;”是呵,现在青年人的事,老人不能管也看不懂。”老伴停了一会儿又说,”不过,我看那个女的除了岁数比你儿子大点,其余的还是挺好的。她家是哪的?”老伴的话看似在附合她,却明显能听出另一层意思。这个团是山东省内组团,人员来自好几个地方,所以老伴这样问她。”东营的。”她答道。走了几步,她又转过脸,朝我说;”大哥,咱们都是从青岛出来的,瞅着你也是个有知识的人,就帮着劝劝我儿子吧。”她眼晴里充滿了期待。在这件事上我理解她作为母亲的心情,可站在另一个角度,却又不忍心无辜去伤害两个年青人刚刚萌发的感情。我说道;”老姊妹,咱们都是为人父母的人,应该说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什么才是真正的了解?我觉得首先就应该学会尊重他们,多和他们沟通才是真正的爱护。”我说话时,一扭头瞅见老伴一直朝我使眼色,便把话停住,其实心里的天平早在不知不觉中倾斜向另一方。她听了半天没吭声,低头继续走,脸上的神情显得略有所思……</h3><h3>太阳霞光映红了天空,远处的山梁上,满坡的青草象一层柔软的地毯履盖在大地上,一直漫延过来,草地上几十匹马悠闲吃着草。我侧身望过去,只见她的背影隨着脚步渐渐走进了这片绿色,融入一片霞光中。</h3><h3><br></h3> <h3>第六章与异国美女邂逅</h3> <h3>如果说有一个地方美女如云,而且男少女多的现象十分严重,那任何一个单身男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问这是哪?没错,是和中国新彊阿勒泰地区接壤的哈萨克斯坦。这次北彊旅游本来我们行程中并没有白哈巴村,可团里几个人一路上和导游商量,想增加这个景点哪怕个人加点钱也行,不知为什么导游巨然还答应了,并咛嘱大家一定保密。</h3><h3>我们坐的车从喀纳斯湖沿山间公路下来,在一处山梁附近分路,一条是往禾木,贾登峪,另一条就是去边境小镇白哈巴了。在村口公路边山坡上,远远就能看到醒目地立着中国的界碑,山坡下面是一条大峽谷,谷底下便是中哈两国的界河一阿克哈巴河。资料上介绍这里距离哈萨克斯坦东锡勒克镇仅有1.5公里,两国之间有国防公路相通,居民虽然分属两个不同国家,但由于早年都是同一个哈萨克民族,所以来往非常颇繁象串门走亲戚一样,到了集市日子个人之间甚直搞一些零星贸易活动,以货换货,两国边民长期在一种祥和的氛圃里共度幸福安宁时光。</h3><h3>白哈巴村的特色和禾木村差不太多,房屋也是桦木建造,但没有禾木村大,人员也要少些。我们的车子在路边下坡的地方停下,远望过去白哈巴村背靠着山,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桦树林包围,浑然象童话里的森林王国,村子周边风景如画,也很寂静。我往村里走,心里徒然产生一种感觉,如果在这样的地方长期生活,恐拍想不多活些年都很难。</h3><h3>白哈巴村由于是临时增加的景点,提前沒有活动安排,进了村导游就叫大家分开个人自由游览。我和老伴转了一会儿,由于她长期患有糖尿病,走的多了不但累,而且饿。我叫她在路边坐着,自己往村中走想找个超市给她买点吃的。当来到大树旁一间挂着招牌的木屋时,我推门走进去,只见一位个子挺高,皮肤白皙的姑娘正在买矿泉水。她穿着浅红色的风衣夾克,腿修长,身材均称,眼晴是新彊人标准的凹型眼,人很漂亮,说一口顺利的普通话。她买完水,当转身往外走的时候,扭头见我站在后面,习掼地笑着点点头,又伸出右手五指招招,一幅典型的现代青年人打招呼方式,叫人看了觉得很舒服。大家玩了一下午,晚上导游领着大伙走进路旁一家饭店就攴,沒曾想却在这里又与这位美女意外邂逅。这是一个看起来规模不太小的饭店,大厅中左右两排摆了二十几个桌子,我们进去时只有五,六个桌上坐着人。我隨着大家往里走,当走到一张靠窗户的桌子时,一抬头,猛然看到她也坐在那里,身边还多了个相貌.年令差不多的年轻姑娘。许是店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引起她们的注意,她抬起头,很快也在人群里认出了我,又是习掼地莞尔一笑,然后低头和旁边同伴小声说什么,猜想是在向她介绍我们先前的不期而遇吧。当我从她桌前经过时,听到她们说的竟然不是中国话。饭店女老板显然和她们很熟,一边麻利地给我们安排座位,一边和她们说笑着。从老板嘴里才知道,她们原来是哈萨克斯坦姑娘,同时也听到了一些关于这个国家的趣事。</h3><h3>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作为其加盟共和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卫国战争中牺牲了大量男性公民,战后很长时期男,女人口比例一直严重失调,最高峰时竟达到40:1,法律上虽然允许一个男人可以娶3.4个老婆,但这种比例失调现象仍无法缓解。哈萨克斯坦是公认的美女之都,兼有欧洲和蒙古人血统遗传,女孩子生就个子高,身材好,脸庞圆润鼻梁挺拔,健康里透露着肤色美。近些年隨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里许多女孩愿意到中国找个小伙子结婚,或者嫁到中国,一方面是听说现在在中国女人家庭地位高,另一方面主要是解决了找男朋友难的问题。我听罢,心里隐隐生出一丝酸楚。我望着眼前两个貌美如花的姑娘,看着她们一边吃饭,一边嬉笑的落落举止,着实为她们惋措。听说我国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人提出,要根据情况向周边类似国家输出男子的大胆建议,而且有的个人也进行了尝试,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已的幸福。我真心地祝愿两位异国姑娘,在我国新丝绸之路向西的不断延伸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那时她们脸上的笑容一定比现在还灿烂。</h3><h3>从禾木游览回来,在贾登峪住一晚上,我们在布尔津的行程就结束了,然后坐车返回乌鲁木齐。听司机说,我们这次回去不用走来时的路,从这就近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另一侧,这样距离近,也不至于那么荒凉,七个小时就能到达乌鲁木介。大家听了如释重负,都为不用再受那十多了小时煎熬而高兴。</h3><h3>车来到一个服务区,司机说要加油把车开走了。隔墙院子里,也不知从哪来的一帮人,在墙边支起两座帆布大棚,搞了个迷宫景点,专门招搅从这路过的外地游客。下车前,导游在车里就小声提醒大家不要去玩,说里面净是欺人宰客,可偏偏有俩个青年人不信邪禁不住诱惑还是进去了。大伙听说后纷纷小声嘀咕,真是不知好赖,我们这个导游多好呵。这些人就叫他踫上报道中说的那种云南黑导游就知道了。</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我知道象这样一会半会还不会开车,就独自来到大门口一个水果摊,想买点水果。其实戈壁上的高速路服务区,规模都不大,记得往布尔津去时看了一下,一路只有两个服务区有攴厅可以吃饭。因为过往的车辆少,游客也少,但是卖水果的却挺多,几乎每个服务区大院里都有。我看看,觉得卖的库尔勒香梨挺好,想买几个,便问摊主多少钱一斤,他回答四块,话语间竞然带着些山东腔。于是,买完梨我便和他闲聊起来。他告诉我自己老家是山东莱阳,来新彊四十多年,老婆是当地维吾尔族人,两个孩子都是在新彊长大的。两人正说着,我看见公路边上有人骑马赶着羊群从山坡上经过,想起书上说的草原牧民转场的事,就向摊主打听怎么一路上走过来,从沒看到转场时那种震恸的场景。他说自己是兵团农场退休职工,不是放牧连队,所以草原牧民转场只是听说,从沒亲身经历过。</h3><h3>据说每年到春,夏,冬季固定的日子,牧民为了让自己的牛,羊能吃的饱,吃到新长出的嫩草,都要看山下,山顶的草生长情况,不断转移放牧地点,尤其是阿勒泰地区,更是新彊牧民转场比较集中和有代表性的地方。到了转场日子,牧民们骑着马,骆驼上驮着妻子,孩子,驮着帐蓬和全部家当,赶着浩浩荡荡的牛,羊大军奔向新的牧场。一时间,万马奔腾声势震动天地,无边的羊群接连起天上的白云,草原进入一个酣畅淋漓,充滿生活新希冀的时刻。可是,眼下是阳历六月初,春季转场已经结束,夏季转场还没开始,所以一切都还是安静的。只有高速路边上,偶尔能看到错过了转场日子的牧民,赶着羊群从公路两旁缓缓走过,显得孤单和缺乏生气。</h3><h3>我和摊主聊了一会儿,正准备转身离开,却见一位牧民老汉快步来到水果摊前。他拿起苹果,也不问多少钱一斤,动手就往口袋里装,装完不称直接就塞给摊主200元钱。摊主笑着把钱还给他,说连五十块钱都用不了,他却死活不接,还口口声声地喊摊主是救命恩人。我听了有些纳闷,后来才隐约从他们的对话中弄清楚事情的由来。</h3><div>老汉是当地的一位老牧民,前几年有一次转场正巧从这路过。他和儿子赶了一万多头牛羊,其中里面还有二十多只怀孕母山羊。冬天转场最大的危险就是暴风雪和狼群,不管羊群走到哪,都有狼群的追踪。同时由于转场途中牧草稀疏,牛,羊边走边吃,只能啃食到刚露的草芽,一天下来走三十多公里都不一定能填饱肚子,而牧民自己则只能一路上靠隨身带的囊,喝山间泉水来充饥解渴,生活十分艰辛。有一天半夜下着大雪,有两只母羊难产生命垂危,他跌跌撞撞找到这位并不相识的摊主求救,是他骑着摩托车跑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接生站去驮兽医,回来时迷了路,连人带车滾到沟里险些丧了命,后来总算把老牧民的母羊救过来。老牧民讲到这眼晴有些湿润了,说;”我们新彊人有句话,有恩就是把天山扳倒,把伊犁河水喝干也要报。可我又怎么报答他呢?!”</div><h3>车加完油回来了。我坐到位置上,望着下面摊主和牧民老汉笑哈哈招手的脸庞,心里不禁一股热流涌动。在西域的大地上,不但充滿了神奇,而且充滿了人和人之间本性的善良。我望着远处巍峨耸立的高山,似乎突然明白了草原牧民转场的全部含义,心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来新彊,我一定按照日子亲眼看看转场那一刻的壮景,听听牧民们讲叙更多转场途中的故事。</h3><div><br></div><h3><br></h3> <h3>第七章醉卧蔔萄沟</h3> <h3>新彊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这种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晴天多,全天太阳照射的时间基本都在十二,三个小时,高山冰雪融化给农作物和瓜果送来宝贵,甘醇的水,因此这里生长的瓜果特别地甜。没来新彊之前,我就听说过一句维吾尔族谚语;”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香梨人人夸,叶城石榴顶呱呱”吐鲁番盛产葡萄人人皆知,但要说能真正见识并品尝到纯正的沟里葡萄,那还必须亲自到吐鲁番走一趟不可。</h3><h3>景区大门是用木头搭制的方形拱门,门里面木架延伸成走廊,葡萄藤迂回着爬到顶上,已经长到花生粒大小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从木架上垂下,连同叶子在地上形成斑斑荫凉。进景区的门票我们团费中就已包含,按说里面的景点应该全部走完。可不知为什么,进去后只匆匆参观了阿凡提故居和巴依老爷的豪华住宅,导游就一再催促大伙赶快出来,说来过的人都讲后面的景点没意思。这一路上,大家已经习惯了对导游言听计从,所以并沒往心里去,当别的团还在参观葡萄酒庄园时,我们就出来匆忙上了车,经过十来分钟行驶来到大名鼎鼎的葡萄沟村。</h3><h3>这里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峽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最窄的地方只有一里来地,沟谷狹长平缓,里面溪流环绕,葡萄藤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沟坡上的房屋错落有致,掩映在葡萄藤的浓浓的绿荫中,十分秀美。我们来到村前,农户的主人早就带着两个穿鲜艳服装的姑娘,站在大门口迎接,他们笑容滿面,就象在接久别归来的亲人一般。导游在前头领路,径直跨过大门进了一个院子。这院子很大,除了正面的屏墙,朝东朝北两面是宽敝的房屋,西面则是十几米依墙砌了一排炕,看来是专门用来招待旅游团队的。炕上铺着干净的彩色塑料布,上面摆着七,八个炕桌,苹果,大枣,还有葡萄干滿滿摆了一桌子。我注意到,在每张桌前面还放着一个大坛葡萄酒。</h3><h3>农户主人很热情,他站在院子中间,先向大家介绍葡萄沟以及自家凉制葡萄干的方法。说实话,如果不是亲身到新彊,真不知道民间窑里凉晒和野外树上吊干竞还有这么多技巧,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积累。农户主己经习掼能准确揣摸出团友的心理,说;”大家今天来了,可以亲自尝尝我说的方法哂出葡萄干是什么味道,你们在家都吃过,可真正吐鲁蕃的葡萄干那可是很少见的。今天你们就把这当成家,随便吃,我这个人喜欢交朋友。”他的话语显得很恳切,也很动情。当两个姑娘还沒有开始跳午的时候,有些桌上的大枣,葡萄干就己见盘底了,尤其是那些女人多的桌子上。我瞅了个空,悄悄走到始终依在门框上的导游身边,小声问;”我往这来的时候,有个朋友发短信告诉我,路上有个葡萄干批发市场,东西很便宜。在哪?咱们路过吗?”不知道。”导游连头都不转,冷冷地回了一句,我悻悻回到原来坐的炕边坐下。这时,只见男大学生手里端着一大杯葡萄酒,径直走到我面前,低声说;”叔叔,谢谢您!”说完,还沒等我开口,一仰脖把手中杯里的酒喝得干干净净。我知道,这一定是他母亲把昨天我说的话转给他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举起杯,也喝干了杯里的酒。</h3><h3>约摸过了半个小时,有的人已经喝得有点多了,走起路歪歪扭扭。这时,原来正在跳午的俩个姑娘突然停下来,从炕对面的大冰柜里搬出两大袋葡萄干,摆到地上,货已经包好,一包一斤。房主人说道:”大家尝也都尝了,觉得味道怎么样?导游跟我讲你们这个团人都很好,叫我便宜点让大伙带些葡萄干回去,表示我们新彊人的热情。导游,是这样吧?”只见导游点点头,给出十分肯定的答复。;”大家注意一下,这里是政府扶贫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就靠卖点葡萄干,大家有没有爱心,能不能响应政府号召就看你买葡萄干多少了。”导游边说,边眼晴朝四周环顾一下,脸色十分严肃。接着农户主表示,葡萄干本来卖60块钱一斤,你们导游讲情,那就100块钱两斤吧,谁如果现金不够也可以刷卡。众人听罢面面相觑,古话说,”吃了人家的嘴短”只一会儿功夫,地上摆着的200多斤葡萄干全卖出去,我和老伴商量无奈只好也买了5斤。</h3><h3>吐鲁番是有名的火炉之乡,眼下虽然离真正的高温季节还早,但从云层后面射出来的阳光也够毒,照在人脸上火辣辣的,葡萄沟里一片寂静。后来,在回乌鲁木齐的路上,我看到在公路边的平房前面,树上挂着大大的横幅;吐鲁番葡萄干批发市场。</h3><h3>坎尔井是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的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以前到成都都江堰时,就听说过新彊坎尔井。劳动人民为在干旱沙漠中能引水浇灌农田,发明地下开渠引水的方法,每隔三十米先竖着向下挖井,挖到四,五米,再横着挖,然后在挖出的坑道里开出渠,顺渠把水引到很远的地方。《史记》中称之为井渠,可见坎尔井在人类发展中存在的久远历史了。</h3><h3>我们下去的那段井是专门供游人参观的,经过不断改装,墙壁非常光滑,井顶用木架支撑,油灯下渠里的水淙淙流淌着。井空间不算高,人走在里面都要低着头往前挪,偶尔踫到留垛的地方更是要把身体缩成团,肚子几乎踫到大腿才能过。”哎哟!”昏暗中不知是谁踫着了头;”小心点!千万別急。脚底下踩住。”另一个老年男人的声音提醒到。等我跟着队伍走到灯光下的时候,看清楚原来提醒大家的竟是团里面最年长的一位老大哥。从青岛上飞机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他,身体瘦瘦,但很健康,不爱多说话。我当时还跟老伴说,这人年令可能得有75.6岁了,还敢一个人出来,真是厉害。可是,后来一路上不管别人怎么走,人家腰板溜直从不掉队。记得从禾木村出来时我曾问过他年令,他的回答着实叫我大吃一惊,85岁。俗话说,人的寿命也有坎,到了那个岁数闫王不请自己去,可今天在他身上看来这话并不灵。我听他说,在家的时候每天戴着计步器坚持走一万步,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我想,其实这才是他永保青春活力真正的坎,也是我这次西域之行受到的最大启发。</h3><h3><br></h3> <h3>第八章火焰山与绿州</h3> <h3>”克孜勒塔格”这是一句新彊话,意思是红山,指离吐鲁番市东北11公里的火焰山。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远远望去就象一片燃烧过的窑土,在炎热的太阳下令人望而生畏。据说火焰山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可达80度,说土里能煮熟鸡蛋一点不是夸张。电视剧《西游记》有几集就在这里拍摄,场景取自沟谷后面高高的泥岩山,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布景艺术处理,既酷热又荒凉。</h3><h3>当时我们从葡萄沟出来,已经抬头就能望见火焰山了,可是当汽车在公路上只拐过一个弯,眼前一切却顿时改变。光秃秃的山顶变成一片延绵的绿色植物林,在红土与沙漠的充斥中,这片绿色显得格外入眼和朝气蓬勃。我感到十分疑惑,用力揉揉自己的眼晴,显然车上其它人也被这巨大反差弄蒙了,纷纷问司机这是哪,司机笑着告诉大家,这是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研究所。</h3><h3>早在三十多年前,国家为了深入研究各种沙漠植物的生长习性,就投入资金开辟了这片试验场地,种埴沙漠里生长的沙冬青,肉苁蓉,长穗柳,沙棘,红皮沙拐枣等植物,即改造这一片的沙漠生态环境,又可生长出大批可用植物。现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研究所己俨然成为一座沙漠上的绿洲。由于我们在这里不安排下车入园参观,所以只能隔着车窗玻璃看看。但见偌大的植物园内,各种沙漠植物生长茂盛,绿荫成林,有的象是柳树,枝条曼延树顶如一顶撑开的大伞;有的如巨大的仙人手指,高高耸立在绿荫履盖的沙地上,根茎粗壮,上面长滿刺。在它的下面,短小的绿色植物铺滿大地,一片一片开出鲜艳的花朵。在园中心地方,还建有一个直径有2里多地的湖泊,湖水清澈,微微荡漾。司机说每到春秋季节,市内居民都会带着孩子到植物所来玩,这里成为赤日炎炎王国里的避署圣地。</h3><h3>过了这片绿洲,就来到了火焰山下。在光秃秃的山前面,是一块狭长的平地,平地东边有一片斜坡的沙漠山丘,坡度距离有一里多地。当地的一些青年在这块平地上,搭了两顶大帐蓬,牵几头骆驼出租给游客骑,或者拍照。我们到的时候,帐蓬里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来旅游的青年人和小孩。等我们一到,团里又有不少人圃上去。我看到那个小女孩和她妈妈,阿姨,还有男大学生和那位女子也在里面排队,老人们则都围聚在这边帐蓬底下乘凉。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小女孩和妈妈终于骑上骆驼朝山丘上走了,一颠一颠,有人在下面给牵着骆驼。这时,只见那位女子忽然从排队的人群里出来,快步来到我们这边,拉起大学生母亲的手说;””阿姨,我自己骑有点害怕,您和我一块吧。”她的神情娇嗔而又亲昵,就象女儿站在母亲面前一样,说着拉住她的手一直领过去,和小伙子一块把她扶到跪在地上的骆驼背上,然后自己又一跨腿坐到后面。我发现,骆驼站起来确实有点高,沒人保护一个老人恐拍还真不行。只见那位母亲稳稳坐在骆驼前峰位置,脸上始终微笑,因为她能感觉到后面两只手在腰上紧紧扶住她。</h3><h3>兰兰的天空中,万里晴空竟然沒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光直射到大地上,沙子都晒得有些发烫。帐蓬外面,骆驼驮着兴高彩烈的人们,冒着酷热一只接一只往山丘顶上走。帐蓬里面,老年人们围坐在一块,吃着瓜子,谈笑风生。我一转头,突然看见在另一顶帳蓬的角落边上,导游一个人呆呆坐在那里,手里拿着瓶矿泉水不停地喝,身影孤单冷清,好象已经很长时间沒有人和他搭话了……</h3><h3>我来到拍摄《西游记》的泥岩山前面,想照几张相片,正巧团里其它几个人也在拍照。当我走到这块平地的尽头时才发现,原来在平地和泥岩山中间,竞还隔看一条十几米深的峡谷,峽谷挺宽,悬涯边上的土也是红色,站在悬涯边往下看,在峽谷的最底下竞奇迹般地流淌着一条涓涓小溪。小溪水源充足,两岸的树木生长格外茂盛,绿绿的叶子相互连接起来,几乎把十来米宽的谷底遮了一半。我感到惊讶,在这么干旱的地方,这河水是从哪发源,又是怎么冒着酷热在泥沙里流到这的?西域的大地上,冰与火,荒凉与绿色,总是如此鲜明而又不可思议地同处在一起,演绎着无穷无尽的生命乐章,给人们不断带来惊奇与思考。</h3><h3>站在悬涯的边上,我拍下一张背景是光秃火焰山的照片,身后是看不见深底的峡谷,更看不到峽谷下面的小溪和树。</h3><h3><br></h3><h3><br></h3><h3><br></h3> <h3>第九章天山雪莲</h3> <h3>第二天,我们去天山的天池风景区。早晨从乌鲁木齐出发,到达天池的时间还不到上午九点,是新彊正八经的清晨。风景区位于阜康市境內,离乌鲁木齐不到70公里,走乌哈高速一个来小时就到。</h3><h3>天池是我国六大湖泊之一,是以高山,冰雪,湖泊,彬树为特点的自然景点,我记得中学地理课学习过,印象很深。但没想到今天真正走近它,还是给人带来一种崇尚,圣洁的感觉。我们进了景区大门,沿着湖边观景路往山边走,围湖转半圈也就是不到三里路。放眼望去,天池就象一盆清澈,晶莹的碧水,座落在三面是山的坳里,山坡上云彬树郁郁葱葱,履盖着一直漫延到山顶,整个湖面水平如镜,偶尔有旅游快艇从山的缝隙里驶出来,划过水面,水中留下一条条不断晃动的波纹。</h3><h3>几个青年人可能听了别人介绍,提出要爬到海拔4000米的地方,说从那往下看天池更好。尤其是小女孩的妈妈,还有与她同来的女青年,一块鼓动大家,说好不容易来一趟还不好好玩玩。也难怪,如今的青年人,尤其是那些未婚和刚结婚还没有孩子的女子,出来旅游就是以多参加刺激项目为出发点的。我本来不想去,老伴太累,坐在椅子上不想走。另外,我抬头看看她们说要去的地方,估计离这起码有四,五里地,心里也有些打怵。后来他们说有索道,而且团里另外有三个老人也去,于是就同意跟她们一起走了。</h3><h3>到了山坡上,站在悬涯边往下看,云彬树在脚下一层一层,天池水围绕在山根周围,更显得墨兰幽深。暖暖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透下去,水面呈兰色,与海水相近,但再往深层又变成了绿色。在天池岸边上,游人三两成群,隐约可辨。我抬起头往上看,在云彬树郁郁葱葱的尽头外面,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巍峨相连数百里。最远处的天山主峰博格达峰,就象悬在天边上的一把利剑刺向苍穹,峰顶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我站在这天空下,望着头顶上飘过的朵朵白云,心旷神臆,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云水禅心般的意境。</h3><h3>天山山脉的山下和山顶是用雪际线划分的,山顶为寒带植物区,现在我们处的位置正好是雪际线边缘。虽然是六月天了,但白天温度却只有零度,山风还依然很冷。四周的草地和树底下,还盖着大片沒化的积雪。在雪稍稍溥些的地方,一些耐寒的小花己悄悄返绿,在风中摇动,有的还羞羞地露出花蕾。”妈,你快来看,这是棵什么花?”正和阿姨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照相的小姑娘,突然大声喊道。””哎,是呵,大伙都来看看吧!”阿姨也惊喜地跳起来。听到喊声,大家立刻圃扰过去。只见树底下雪窩中,一棵形状类似苞菜的绿色植物直立在寒冬里。它有十来公分高,根茎粗壮,顶端的叶片大,略发白,边缘带着尖齿,但没开花。大家围着它端详了半天,始终谁也沒看出这究竟是棵什么花。最后还是有个青年掏出手机搜了搜,只见他蹲下,看看手机,又用手拨拉拨拉叶片。半响,突然兴奋地跳起来,告诉大家这是棵雪莲,国家三级濒临灭绝保护物种。他这一说,令在场所有人都楞住了,想不到现在连天山顶上都很难见到的东西,竟然在这里让我们遇见,太幸运了!大伙围着它,视若神灵,抢着拍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h3><h3>天山雪莲,我在来新彊之前就专门查询过资料,知道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也看到关于它的传说;香儿是地主的女儿,大山是地主家的长工,但他们俩却偷偷相恋了,地主知道后震怒,百般刁难,无奈他们私奔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可是香儿却得了一种怪病,全身溃烂久治不愈。听从老中医指点大山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天山找雪莲花救香儿,但当他真的找到雪莲时,却在冰雕花瓣的反射中看到自己巳变成一个身材佝偻,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痛苦至极,掉下的眼泪滴到了雪莲花蕊上,立刻从里面飘出香儿的身影,原来大山走了太多年,香儿早巳离开人世。她问大山:”你愿意化作雪莲永远和我在一起吗?””我愿意”大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完一头撞到山上化作莲花永远留在了这天山上。<br></h3><h3>下山的时候,大家还被刚才的兴奋激励着,一致同意不坐索道走下山,看能不能再发现点什么沒见过的东西,哪怕只拍张照片也值。所以大家都离开路尽量绕着往有树林的地方走,可刚走出沒多远,突然传来两声”呜呜”狗的低吠声。只见山坡上,一位七十来岁的老汉披着大衣,牵着条藏獒狗站在树林边。大家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一幕惊呆了,站在那半响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知道这时候谁也不能乱动,否则隨时都可能遭到那条藏獒狗的攻击。后来,还是老汉主动打破僵局,问我们下山怎么不顺着道走,景区规定游客不准在森林里逗留。当他看队伍中也有几个老年人时,口气更缓和些,说自己是景区里的护林人,坚持要送我们到山下。这时听到有人埋怨,说护林不该牵这么条吓人的狗时,老汉爽朗地笑了。他说领导也找过他,可沒办法实在是分不开呵。原来在他和这条藏獒狗之间,竞还有着一段催人泪下的动人往事。</h3><h3>五年前老汉还是个牧民,当这条小狗刚生下不久,有位朋友见他已有两条大狗护羊,就商量把它要走了,谁知沒几天它却跑了回来。新彊人讲义气,觉得很没面子就把它送回去,可沒几天又跑回来。老汉这次火了一直不让它进门,第二天早晨开门却发现满身霜花的小藏獒还守候在那。老汉扬起皮鞭,它不躲闪,任皮鞭结实地抽在身上。主人打完沒理它走了,小狗一瘸一拐走向女主人,用身子蹭蹭她的腿,又走向两只父母藏獒和它们踫踫鼻子,这次它似乎下了决心,转身拖着瘸腿走向远方,再也沒有回头。半年后,有天半夜老汉听到羊惨叫赶紧起身出门,灯光下看到这只己长大许多的小獒,在和两只狼搏斗后双双躺在血泊中,原来它一直在暗中偷偷保护着主人家。</h3><h3>老汉的故事讲完了,可在场所有人的心却被深深震动。我以前只听说草原牧民离不开狗,究竞为什么不甚清楚,以为只不过是个保护羊群看家护院的工具。而且我也特别怕狗,城市遛的宠物还好些,尤其见到农村那些大的狼狗,即使用铁链拴着我也总是小心翼翼躲看走。可是今天当我见到眼前这条黄灰眼珠的真正烈犬,不但沒害怕,反觉可亲。太阳的光线从树叶中透下来,照在藏獒身上,它伸着舌头,昂着头,长长的毛披散着搭拉在头两边,通体被这片光焰笼罩着。我猛然产生一种感悟,似乎它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朵雪莲一样尊崇,圣洁。不,它就是这天山上的黑色雪莲,默默用自己的忠诚给主人和周围带来安宁和吉祥。</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们挥手告别老汉和他的藏獒,恋恋不舍地向山下走去。</span></h3><h3><br></h3><h3><br></h3> <h3>第十章难忘大巴扎</h3> <h3>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天是在乌鲁木齐度过的,上午去参观玉石展销,下午逛大巴扎,晚上团费外另外交了钱的人去吃烤羊排,看民族午蹈表演,沒交钱的自己到街上吃饭,晚上十一点在机场集合乘机,全部行程结束。</h3><h3>本来,我和老伴商量不想参加晚上的活动,可由于几天前就把每人200元钱交上了,又不能退。同时地接旅行社也许是听到点什么议沦,直接换来一个女导游,经大学生母亲在中间串合索性就一块去吧。</h3><h3>新彊的和田玉历史上就是进贡朝庭的软黄金,无可厚非。但老伴前几年到云南刚买了两个硬玉手镯,这次就不想买了,只帮团里那位胖胖的山东女人挑了个绿色镯子,她丈夫很满意。乌鲁木齐大巴扎是西北最大的国际商品集散地,座落在天山区二道桥商业圈内,”巴扎”在阿拉伯语里是”市场,集市”的意思,共六个楼座,3000多平方米。整体结构气势宏伟,格调独特,展示了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商铺里各种货物琳瑯满目,衣食住行无所不含。当时我们走进了三楼商铺,凑巧踫到山东荷泽的老乡老吳,正与吉尔吉斯坦来的外国商人为几个驼骆小挂件讨价还价,商人问多少钱一个,他说的是本国语言老吴听不懂,旁边摊位上的一位维吾尔姑娘兼职作起翻译,最后由于外国商人一再坚持,老吳只得让步商人提着六个小挂件心满意足离开。老吳向我们介绍近几年新彊有些乱,来旅游的客人少了许多,生意不好作,赚一点是一点。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摊主绝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已经在这打拼多年,刚才的情景就是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正说着,他见又有两个学生模样的外国姑娘来买东西,赶紧迎上去。我们见状离开,来到四楼卖干水果的摊位。应该说这里是全团人逛大巴扎最想转的地方。来一趟新彊谁不想带点特产回去给亲戚分分,何况这的梨,哈蜜瓜,葡萄名符其实是中国之最。我留意到,团里那个年青女子买的水果最多,整整托运了四个大纸箱,但每箱收货人地址却都不相同。等到大家把卖卖葡萄干的二十多个摊位转完,鼻子都气歪了,正宗葡萄沟的当年货,喊价才要二十五元一市斤,多要还可再打折。</h3><h3>夜幕慢慢降临下来,大巴扎进入了金碧辉煌的迷人时刻,五彩缤纷的灯光一齐闪亮,犹如一座座古城堡,散发出诱人的色彩。我们跟在女导游后面,来到后楼一层的美食厅大排挡。进了门,只见一个十分宽阔的大厅,里面并排摆了三十多张长条桌,两边都能坐人,如果全场坐满,估计起码也得500多人。大厅正对面是个很气派的演出午台,台上铺着地毯,正上方空中悬挂着两排大大的演出灯,三面墙都用绒布装饰,整体布置充滿了流行的现代气息。这一路上跟着原来男导游走,大家听到他讲的最多的,除了景点就是今晚要跳午的维吾尔姑娘和阿勒泰大尾羊了。说姑娘个个金发碧眼,貌美如花;说福海大尾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路。总之一句话,今晚的活动你如果不参加,肯定得后悔一辈子。</h3><h3>我和老伴走进转动大门,白天买手镯的夫妻俩立刻就迎上来,女的拉着老伴的手,一直把她拽到靠窗边的座位坐下,说;”大姐,大哥,今晚咱们坐一块。”我们在座位上刚坐下,还沒等把包取下来,胖女人已经端着两盘烤羊排回来,说羊肉串随便拿,羊排在外面走廊上得排队上来就抢光了,说完又风风火火一阵小跑走了。我听了只得端两个盘子,隨便拿了点肉串,夾些青菜,又倒杯酒回来了。演出开始的时候,我特别留意看了一下台上跳午的维吾尔姑娘,说不漂亮不客观,但觉得起码性感的卖弄要比长相更招惹人。在眩目的灯光下,她们伴着强烈音乐节奏,穿着袒露的民族服装在台上狂歌劲午,时尔又走到台下观众中,和男人勾肩搭背名臼给客人敬酒,全场的气氛搞得热烈但却庸俗。说真话,和演出相比我倒觉得大尾羊这事还算符合事实,肉串的口感细嫩鲜美,到口即化,连我这个以前不太爱吃羊肉的人都没吃出膻味。可我却听胖女人说,她专门问过服务员,如果个人现场来报名参加,每人只要100块钱。</h3><h3>离我们座位不远的地方,对面坐着男大学生和他母亲,还有那位女子。当我与胖女人还有她丈夫踫杯的时候,老伴悄捎在下面踫踫我,我顺势望过去。只见那位女子一直朝我们这边举着杯,脸色绯红,显然心里很高兴。刚才在大巴扎买东西的时候,她就告诉我和老伴,她和孩子通过十几次电话商量好了,回去就办理离婚,男大学生和母亲也同意接受她的孩子了。</h3><h3>将近晚上十点钟,演出结束,我们走出美食厅的大门。路灯下,远远看见拐弯的墙边上站着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他怀里抱着一把热瓦甫,在弹一首老新彊民族歌曲《达坂城的姑娘》,他是个街头艺人。只见他穿着典型的维吾尔男人服装,小黑马夾,里面白白的衬衣,黑裤子,头上戴顶彩色西瓜皮角帽,和刚才午台上男演员的穿戴几乎一模一样。但由于他旁边没有灯光和美女,沒有装饰现代的午台,一切就改变了,路上的行人几乎沒有谁停下脚步去留意他。我看了一会儿,心里一阵落寂,走过去,悄悄掏出10元钱。可还等我把钱放进地上的小盒,己经有另一只手从上面也把钱递过去。我一扭头,看到是那位85岁的老大哥……</h3><h3><br></h3><h3><br></h3> <h3> 结束语</h3><h3>十一天的北彊旅游行程结束了。我坐在回青岛的飞机上,望着眩窗下面那刚刚告别的一座座山,一条条河,心里涌起些许不舍。这些年常出去旅游,其实走过的地方不少,但这次感觉却尤其不同。在乌鲁木齐时就听大伙议论说,新彊西南边伊犁那景色也很美,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杏花沟。我听了不由得思绪起伏,不知道真把新彊好的景点都走遍,到底需要多少天,是不是真象人说的一样要在这租房子住几个月才行呢。我愿意这样,那么我在梦里走的时间会更长,更远一些。</h3> <h3>注:部分图片取自美篇网络,向美友表示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