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上那些会玩的小孩

欢子

<h3>  现代广告人最知道用儿童做内容的重要性。广告界熟知的“ABC原则”,即animal、beauty和child是最常用的表现方法。以此为表现手段的广告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三者之一的C(儿童),始终代表着人们的情感诉求。能给人带来一种生命的感动。</h3><div> </div> <h3>  中国古人在艺术品上画小孩儿是有说法的。其一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百多个幼童济济一堂的画面,意寓着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白子千孙的意味。其二也有孕含诸如忠义、廉洁等更深层次的古训与家教。明清时期许多幅吉祥之意的婴戏图在日常器皿上随处可见,古人借助孩童纯真可爱的形象,来表现节庆欢乐的气氛,有祈福求安的意义。</h3><h3><br></h3><div><br></div><div> </div> <h3>  婴戏图是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婴就是指小孩, 中国很早就有绘画小孩儿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逐渐成熟。</h3> <h3> CHINA器型中最美的当数梅瓶,青花瓷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收藏青花梅瓶全国种类最多的当属桂林博物馆,而馆藏中的梅瓶里,真正画着小孩儿的瓶子只有九尊。</h3><div> </div> <h3>  婴戏图青花梅瓶(桂林博物馆)</h3><div><br></div><div> 明代青花瓷中以婴戏图为内容的器皿众多,儿童在嬉戏中表现出的生动活泼的状态,雅拙可爱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div><div> </div><div> </div> <h3>  此三尊青花婴戏图梅瓶是桂林博物馆中的珍品。这些瓶子上的小孩儿,历经数百年,依然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h3> <h3>  让我们穿越到400多年前那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与他们三五成群相约来到院子里,一起嬉戏玩耍,一起怡然自乐…不再被各类兴趣班打扰。什么手工课、珠心算、英语、芭蕾和钢琴,都是浮云。我们在曲径通幽的园子里捉迷藏、在芭蕉树下打陀螺,在亭台楼阁间下五子棋。在一声声吆喝中,荷叶做伞盖,树枝为骏马,有模有样地扮一出帝王出巡…是的,再看这些瓶子一会儿,定会有这般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切都是如此地鲜活生动,呼之欲出。</h3><div> </div><div> </div> <h3>  400年后的今天,又一个新年将至,一起来参加桂林博物馆“元旦 趣玩”活动吧,让孩子们跟着这些古老的游戏玩开来,解析流传在华夏大地一代又一代童年的幸福密码,在冬日的暖阳下,找回更多本真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欢声与笑语!</h3><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