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教之不可下移</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船山遗书》读摘(52)</div><div><br></div><div> <b>言治者,知兵权之不可旁落,而不知文教之不可下移。</b></div><div> 这句话收录在《读通鉴论•卷七•安帝•十》(《船山遗书》第九册第151页),评论的是汉安帝时期邓太后教育本族子弟的故事。</div><div> 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女政治家:邓绥。</div><div> 她是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元兴元年(105年),汉和帝驾崩后,控制朝政的邓皇后拥立了刚刚出生不过百日的刘隆为汉殇帝,以汉殇帝名义尊自己为太后,并临朝听政。一年后,汉殇帝刘隆夭折,邓绥拥立了汉和帝的侄子刘祜为皇帝,即汉安帝,邓太后继续临朝听政。</div><div> 在邓太后临朝听政的16年期间,她为稳定国家局势做出过很多贡献。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非议。</div><div> 据各类史书记载,邓太后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多数史评家还是赞扬的,尤其是她对自己家族兄弟的约束和教育,就做的非常好。</div><div> 邓太后对自己娘家的人要求非常严格,曾经下诏:若有她家族人员假借威权,胡作非为,甚至干扰公务的,必须严格处理,不得宽容枉法。</div><div> 正是由于邓太后的约束教育,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她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人家贿赂,事情被揭露出来后,邓骘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这在封建社会中确是少见之事,是与邓绥严格约束外戚是分不开的。</div><div> 元初六年(119年),为了教育皇家子弟和本族子弟,邓绥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家中子女,年龄在五岁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邓氏近亲子孙三十多人召到京师,为他们专门办起了一所学校。请了老师为他们教授经书,邓绥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都专设师傅,让他们到宫内亲加教导。</div><div> 后人对邓太后的这一做法大加赞赏,但是船山先生却有另一种看法:</div><div> 船山先生说:<b>“诗书者,君子所以调性情而忠孝,小人所以启小慧而悖逆者也”</b>(读诗书,对君子来说是调节性情,奠定尽忠纳孝的基础,而对小人来说是开启了他的小聪明而增加他反叛谋逆的基础)。关于开办皇家学校,船山先生举例说:<b>“汉武开博望苑,而太子弄兵;唐高开天策府选文士,而宫门蹀血;天子之子且以召难,况后族乎”</b>(汉武帝曾开设<u>博望苑</u>①,而后来太子却起兵反叛;唐高祖曾开设<u>天策府</u>②选拔有学问的士绅,而他的儿子们却制造了玄武门自相残杀的血案;皇帝的儿子们尚且因此而招致灾祸,更何况皇后的家族子弟呢)?</div><div> 对于邓太后任用自己本族兄弟执掌兵权、把持朝政,而后又开设学堂教育本族子弟的行为,船山先生说:<b>“假之兵权,复假之以文教,先王经纬天下之大用,一授之匪人,国尚孰与立也?”</b>(授予他们领兵的权利,再教授他们文化知识,把先王治理天下的文武之道,全部授予不该授予的人,国家还能够独立的保存下去吗)?</div><div> 船山先生对后人称赞邓太后开设学堂教育本族子弟的事,给出了自己的评论:<b>“言治者,知兵权之不可旁落,而不知文教之不可下移,未知治道之纲也”</b>(谈论治理国家的人,知道兵权不能旁落他人之手,但不知文化教育也不能下移,那些评论者并不知道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div><div> 区区点评:流氓其实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div><div><br></div><div>注解:</div><div> (1)博望苑:汉宫苑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武帝为戾太子建,以供其交接宾客,后亦泛指太子之宫。</div><div> (2)天策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这也是李世民日后称帝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2017年12月23日</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