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我的蜗牛朋友——顺应儿童的意愿,提供适宜的支持

🎀邓燕洁

<h3><b>  发现</b>:一次周五的户外活动时两个孩子围着花坛蹲在那里观察好久,两人有商有量,我走进一看是莹莹和尧尧。</h3> <h3>  莹莹说:"它是螺丝,我吃过的就是这样的。"</h3><h3> 尧尧:"不是,我刚看见它动了。"</h3><h3> "是吗?什么时候呀?"</h3><h3> "刚刚你没来的时候我就看见了,我们在看一会。"只见两孩子眼睛眨也不眨,非常专注地观察着。</h3><h3> "快看,动了动了。"</h3><h3> "真的耶!"</h3> <h3>  收玩具音乐响起,孩子们有些失落,于是拿着餐巾纸随手一包,接着去游戏区跟着同伴收玩具了。做完操发现餐巾纸没有了,但兴趣没有因此结束...</h3> <h3><b>  追寻、讨论</b>:这是周一,休息两天来园,我们来到户外时只见那两个孩子迫不及待来到花坛前,这次他们把自己的好朋友都拉过来了,很显然这个住在花坛的小家伙已经在班级里传开,四五个孩子一起在研究讨论。</h3> <h3>  "是蜗牛吧,我见过蜗牛,在书上。"</h3><h3> "那..只有壳,它的身体呢?"</h3><h3> "缩进去了吧!"</h3><h3> "它的壳下面肯定有胶水,不然怎么没掉下来。"</h3><h3> "我们拿下来看看"贝贝轻轻碰了一下,"哇塞硬的粘得好牢"</h3><h3> "我来我来。"家一争抢着。</h3><h3> 细心的莹莹发现他们身后的我,"邓老师,我们发现了蜗牛,快来看这里好多好多。"其实我在旁边看了好一会没忍心打扰孩子,孩子看见我忙着跟我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而且强烈要求要把它们带回教室。</h3><h3> 当时我也不确定这些小家伙是什么,问了一句孩子"这是蜗牛吗?"孩子们被我一问疑惑了,开始不确定,这时家一看见路过的大陈老师,大陈老师说:"是蜒蚰,花坛里常有。""可是我在书上见过,电视上也见过,蜗牛就是这样的。"可是知识渊博的大陈老师又说是蜒蚰。</h3> <h3><b>  疑惑、询问:</b>就这样我们带着困惑,找了一个瓶子先把小家伙安置起来再说吧可别又丢了。这一天的晨间谈话可热闹了,几个事发现场的孩子眉飞色舞地分享着自己亲历亲为的"经过"。</h3> <h3>  "老师蜗牛在瓶子里会闷死的。"</h3><h3> "它们要呼吸。"</h3><h3> "把它们放出来吧。"</h3><h3> "它们会逃走。"</h3><h3> "盖子上戳一个洞。"</h3><h3> "戳洞?多大的洞?"</h3><h3> "不能太大,因为蜗牛很小。"于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我给盖子戳了一个洞。刚刚的疑惑还没有解决,到底是蜗牛还是蜒蚰呢?小朋友们纷纷发表了意见,但是观点不一,到底听谁的呢?</h3><h3> 这时候米乐站起来说:"我回家网上查吧,我妈妈手机上可以查到很多东西。"看他那么笃定能够找到答案的样子,我们一致决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h3> &nbsp;<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这一天的好热闹,原来孩子们并没有完全等待米乐来园分享交流,都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家长惊讶孩子们回来说得事情,看孩子们那么热情渴望就开始询问老师事情的缘由,于是我发了一个信息在群里...看,一会会家长们反响很热烈。</span> <br /></h3> <h3><b>  观察、绘画</b>:这一天晚上孩子们就已经确定了小家伙的身份,它们就是蜗牛蜒蚰是没有壳的。第二天带了很多蜗牛的秘密与同伴分享,例如蜗牛走路会留下粘液,蜗牛有触角,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喜欢露水等等。课间或者如厕经过的时候孩子们都是瞧上蜗牛两眼,偶然听到恺恺在说:"我看不清蜗牛太小了,我家里的放大镜可以看得很清楚。" &nbsp;</h3><h3> "你带过来吧,我家里没有。"</h3> <h3>  又一天早晨,恺恺来得比往常都早,果然把放大镜带过来了,他仔仔细细地观察蜗牛好久,同伴看到了也被吸引过去这个放大镜轮番了好几回。借着这股热潮,集体活动时提问:"蜗牛是什么样子的?"</h3> <h3>  "蜗牛有壳。"</h3> <h3>  "壳上有斑纹。"</h3> <h3>  "它有时会缩进去。"</h3> <h3>  "蜗牛壳上有大小不同的圆。"</h3> <h3>  就根据孩子亲身体验亲眼观察到的描述画一画蜗牛的样子,形态不一。</h3> <h3>  不同的家:有一天小朋友早晨发现蜗牛都爬到盖子上了,"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h3><h3> </h3> <h3>  贝贝马上说:"它们想出来,这么几天了没有给他们吃东西喝水,蜗牛饿了。"</h3> <h3>  瑶瑶说:"他们想到外面运动。" </h3><h3> 恺恺说:"它们想回家。"</h3> <h3>  蜗牛饿了、想运动、想回家,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助它们吗?那蜗牛爱吃什么?小朋友说:"马铃薯、零食、青菜、树叶,水果、饲料。"这些东西你家里有吗?"都有。"我们可以给蜗牛喂食,蜗牛还需要家,小朋友想想家中的物品,要找透明的我们看得见的,宽敞的方便蜗牛做运动的,还要透气。</h3><h3> 汐汐说:"老师我家里有一瓶可乐,我只要喝完了就可以给蜗牛做房子。"</h3><h3> 胖胖说:"我妈妈有个刷牙杯是透明的,很大我可以带过来。"</h3><h3> "有盖子吗?"</h3><h3> "我可以找一张餐巾纸把它盖起来。"...</h3> <h3><b>  喂食</b>: 一周没来的曦曦今天刚来,她也知道我们班有新朋友(小蜗牛)的加入,曦曦妈妈说一直在留意班级群估计这么几天蜗牛该饿了,于是带了几颗青菜来幼儿园。孩子们开心坏了,"我们来给蜗牛喂食啦。"</h3><h3> </h3> <h3>  曦曦说:"妈妈小蜗牛闻到了香味在爬过来呢。"</h3><h3> "老师,我看到了蜗牛要青菜的样子。"兴趣不可阻挡,孩子即使一周没来园也是热情投入,关于蜗牛吃什么,小朋友说蜗牛爱吃马铃薯、零食、糖果、水...我们一直在观察、尝试、研究。活动本身贴近孩子的生活,也非常尊重孩子个体发展。</h3> <h3>  家园互动:活动还没有结束,热情的家长又给了我们惊喜。本次的蜗牛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家长也是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洋洋妈妈送过来的"白玉蜗牛"让孩子们知道原来蜗牛有很多种,我们幼儿园的是野生蜗牛,洋洋带过来的白玉蜗牛,它比较大外形也不一样。《纲要》中说道: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助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甚至发展。</h3> <h3>  这几天课间小朋友发现白玉蜗牛一直缩在壳里,它是冬眠了吗?好可惜,自从洋洋妈妈拿过来后,我们还没看见白玉蜗牛的真实面貌,小朋友说"等天气暖和了蜗牛就会过来出来。"这时候洋洋说:"不,我在家里看过妈妈做过实验,蜗牛在温水里就会爬出来,很好玩。"咦?温水里,多少度的水蜗牛会出来呢?我们找来了水温计,这个秘密我们放在区域里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h3>   <h3>  我的感悟</h3><h3> 我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并帮助大家记录下整个活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活动的生成与发展一定要追随孩子的脚步,因为只有来源于孩子的,才能真正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只有教师与孩子之间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理解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精彩时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h3><h3> 我的思考</h3><h3> 教师的变化</h3><h3> 好朋友蜗牛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我不禁与之前的主题教育活动相互对比。同样的主题在以前的思想理念中,所有的内容的发展与延伸基本是教师在之前就预设架构好的。教师在前,孩子在后,教师就是一个总舵手,指引着方向,带着孩子一步步地沿着预设的轨迹发展,主题开展精彩与否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自发的小组活动,区域活动很少。在微课程的背景下孩子与教师位置互换,我们把孩子们推到了前面,让他们成为过程中的主角,他们的问题、想法、发现转化生成一个又一个有意思的相互连接的活动,教师则为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帮助,成为师幼共建构促进多领域得到发展的学习过程。好朋友蜗牛活动中,从发现、疑惑、了解、喂养等自主参与的活动,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参与,积极地参与活动,处处体现对儿童个体的尊重。</h3><h3> 孩子的变化</h3><h3> 在微课程中孩子们更加积极地投入,自信自主,自由愉悦。例如莹莹,她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平时默默无闻,这样的孩子教师平时或许关注的会略少,但是这次的生发性活动缪佩俐从开始发现、有疑惑、了解的过程中都是积极的参与,与老师和同伴很融洽的互动起来了,孩子在发现问题不怕困难专心致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学习品质,真的非常棒是值得我们宣扬的。</h3><h3> 微课程让我们教师和幼儿都成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沟通者。</h3>

蜗牛

孩子

教师

小朋友

我们

活动

家长

蜒蚰

发现

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