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祝福是平安 !

小媤

<h1><b> 最好的祝福是平安!</b></h1><h3><b> 李胜灵</b></h3> <p class="ql-block"><b>  与作家、杂文家冯日乾老师闲谈之时,感慨自己还未真正到不惑之年,却已有心力疲乏之感,想停歇却又似乎不能停歇、不敢停歇! </b></p><p class="ql-block"><b> 冯老师问我看没看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电影《人到中年》,老师说,那部电影把人到中年的种种状态反映的很真实很到位:人到中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无法逃避和躲闪的一个过程,同时却也是生命中最绚丽的时光……</b></p><p class="ql-block"><b>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人到中年的各种负累也随之加重。越是如此,越应该照顾好自己,调整好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关照亲人…… </b></p> <p class="ql-block"><b>  与年纪是我两倍的老师一番谈话,让我受益匪浅,很想用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感谢和祝福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首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歌曲——《祝你平安》。 </b></p><p class="ql-block"><b> 《祝你平安》没有华丽的辞藻,质朴简单的言语却让人感受到似亲人般的关心,如老友般的真挚,更有几许阅尽沧桑后的平静温馨。</b></p><p class="ql-block"><b>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走过人生路上一程又一程,才慢慢明白这世间再好的祝福、祝愿都不抵“平安”二字! 对于老师和师母,以及挚爱的亲人朋友,我最大的心愿便是祈愿祝福他们平安、健康! </b></p> <p class="ql-block"><b>  说到平安,不由想到近年来孩子们热捧的“平安夜”,这个本来与中国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的节日,自从开放的窗户打开,便迅速在商家和孩子们的助力下远超中国传统节日。 </b></p><p class="ql-block"><b> 对此现象,微信群里看到的是两种完全相对立的观点。一类人大发平安夜祝福信息,另一类人则是以“中国人不过圣诞节和平安夜”倡导国人摒弃盲目跟风陋习,弘扬国粹。 </b></p><p class="ql-block"><b>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快速接受新事物的人,骨子里隐隐有着对传统文化的固守和坚持。因此,我也常被同学和朋友们称为古代人。而我对于这个节日的态度应该属于温和派,这样的态度,皆因“平安”二字! </b></p> <h3><b>  我对洋节的排斥、厌恶,缘于大多数国人,尤其是那些热衷于过洋节却未必真正体会其节日内涵的年轻人在无良商家的变异宣传下的盲目跟从和追风图乐。 </b></h3> <h3><b>  清末民初,我国也曾出现过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学者大家,他们并没有因为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而忘记和失去本真,而是取其精华,洋为我用、以使我中华文明更为广博。许多西方节日在传入中国后,也已经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显现其中。</b><br></h3><h3><b> 譬如平安夜送平安果这个习俗就是中国才有的。因为中国人比较注重谐音,比如洞房花烛夜,把花生红枣和莲子放在被子下面,寓意"早(枣)生贵子"。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 &nbsp;</b></h3><h3><b>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从古至今,中国文化对待外来文化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原有文化相互融合而成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文化元素。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b></h3><h3><b> 如果有选择性的将国外节日作为对本国传统节日有益的补充,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文化交流交融!</b></h3> <h3><b> “平安”一词释义有二: &nbsp;</b></h3><h3><b> 1、指心境平静安定。如《韩非子·解老》中:“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nbsp;</b></h3><h3><b> 2、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如 唐代诗人 岑参 《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之语。 &nbsp;</b></h3><h3><b> 祝福我的亲人、爱人、朋友</b></h3><h3><b> 平安🙏🙏🙏!!!</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