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祭

Zhi

<h3>  昨日冬至。似乎是从昨日,我才知道"冬至"这个特别节气。</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朋友圈满屏的"冬至",浏览器等各种应用程序图片烘托氛围,硬生生把昨天变得神气起来。</span></h3><h3> 领导开会时,特别指出不允许过"洋节"圣诞节。一听这"洋节",便让人想起"洋火"、"洋肥皂"之类,想来这洋货早已入侵我们的日常,洋文化也是蓄势待发了。有人觉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外国的好玩、热闹。这也未必。想起昨日的"冬至",再想想圣诞节,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触。</h3> <h3>  我并不知道"冬至"是哪一天,如果不是外界硬性告知的话。从小,"做冬至",哪怕还有"做端午"、"做清明"等等,这些节日都是被母亲选一个日子,然后恭恭敬敬祭祀。从没有说冬至需吃饺子,清明必食艾果。</h3><h3> "冬至"前,必须去给已故亲人的坟上铺一层厚厚的土,以佑护他们在凛冽寒风中不至于被冻到。这一个祝愿,让我对这个节日充满敬重与感激。</h3><h3> </h3> <h3>  虽然祭拜的时候,母亲总念念有词,先是请祖先们把酒菜品尝,将"金银"取走,然后再祷告保佑生人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等等。记事开始,每次祭拜时,我的心里也总是碎碎念,无非也是保佑亲人健康长寿之类。这大概就与外国的"愿望"不同了,他们可以"虔诚"地祈求某样实物。中国的孩子,一到祭祀的场景,自然而然就把那唯一许愿的机会让与更为宏大的祈愿。家人平安幸福,是每个人都最基础的渴望,也是最崇高的理想吧。</h3><h3> 于是,这样的节日必然也是讨不得现代小孩子的欢心了。</h3> <h3> 小时候,每次过节都有许多讲究,口忌也是十分重要的。小孩子总是容易顾不全,有些话一出口便被大人厉声训斥,这一天都不得好脸色瞧了。</h3><h3> 所以我想,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本着一张严肃的脸,并不需要小孩子从中汲取怎样的欢乐。</h3><h3> 它只是一种肃穆,穿插于你的童年,然后在你越来越清晰的人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h3> <h3> 现在,我们倒好像紧张起来,这多多少少总有点搞笑的——就像端庄大方的正房想要学些时髦话与毫无定性的偏房争抢老爷的宠幸,</h3><h3>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们只喜欢有趣夸张好玩的。但大人不一样,他们会怀旧,会长情,会郑重其事。而,小孩子,终究会长成大人;大人又会有小孩子。</h3><h3> </h3> <h3>  昨天,满屏的"吃饺子",让我怀疑自己是否是个中国人。我没有这样的文化渗入以往的生活。所以,看着大家自得其乐地"吃饺子"、互道"冬至快乐",就像是呼唤我"入乡随俗"。</h3><h3> 这种感觉,像极了初中第一次听说"圣诞节",然后装模作样地买来苹果调好半夜十二点的闹钟。</h3> <h3> 冬天了,本就是萧条景象,亲人间依着血缘的纽带而互相取暖,哪怕已是阴阳两隔。这大概才是&quot;冬至&quot;的意义所在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