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闲话冬至》</h3><div> 作者:宁东东 </div><div> (张卫东)</div><div> 冬至,太阳金色的光芒直射南回归线。万点星空中,白色大气层裹着的蔚蓝色的地球均匀地旋转着,努力地让太阳的金光在不同地质色调的每个纬度都洒得均匀。北极不断地迸发出耀眼的绿彩,那是强磁电形成的炫目的北极光。北极圈进入半年的黑暗慢慢就会变成半年的白昼。</div> <h3> 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越过原本是华夏版图的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就到了冰封千里的黑龙江。那里,灯红酒绿的冰雕大世界给哈尔滨带来了一派节日的景象。冬至又逢圣诞将近,原本洋气十足高挑的美女哈妹更显西洋风采,那不是中原人能学得来的品味。</h3> <h3>暂不说大连的美丽的女骑警可能与哈妹有的一比。越过吴三桂引满入明的山海关,西南望,万里雪飘银装素裹的长城内外。</h3> <h3>回想周王在满城金菊的洛阳,测出冬至福地洛邑。商周之战染红黄土高原。周礼让汉族循规蹈矩,礼乐声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诗经》描绘出纯朴的风俗人情。</h3><div> 冰雪是洁白的。在洁白的冰雪之下有多少战乱暴政瘟疫黄河泛滥冻饿留下的一层层万家白骨。</div> <h3>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施舍“祛寒娇耳汤”。“娇耳”饺儿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做得像耳,是让人记住吃了暖身的饺子,耳朵就不会冻烂冻掉了。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现在的饺子(馅早已是五花八门)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香港冻饺大王又把饺子传遍了全世界。</h3> <h3> 熊蛇冬眠。土地板结,蚯蚓卷缩不伸。麋鹿大大犄角后结,冬至这天就开始慢慢前展。青藏高原冰凌开始滴水,山泉开始涌动。冬至,阴极阳起。万物开始蕴力复苏。</h3> <h3>镜头转向:山东滕州,樊哙正在品尝熬到汤已乳白的萝卜烧羊肉,满屋热气腾腾。大败项羽刚坐帝位的汉高祖刘邦巡幸至此。觉得羊肉汤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h3> <h3>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h3> <h3>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h3> <h3> 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这天夜最长昼最短。每九天算一“九”。三九的时候,地热散尽,阳暖不足,是最寒冷的日子。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阳气从种子破土而出,万树绿苗慢慢就茁壮成长了。</h3> <h3>在绿色的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疫鬼最怕赤豆,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h3> <h3>台州:冬至圆又名“擂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临海的方言叫“擂”。豆黄粉是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咸的冬至圆,是在糯米团里放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别有一番滋味。</h3> <h3> 潮汕人吃冬节圆有四式汤圆:先把绿豆、红豆、糖冬瓜、 芋头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四种汤圆放入糖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吃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h3> <h3>江西浙江福建冬至吃麻糍。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以南安英都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h3> <h3>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h3> <h3>中国是礼仪之邦。民众是多么的温顺,不像西方人那样自以为是。当官不为民做主,就会有战乱腐败,生灵涂炭。</h3><div> 冬至是阴极阳起的日子。中华男儿从今往后要多一点血气阳刚,踏出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保家卫国,让科技腾飞经济领跑世界!小小寰球在握,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全世界。</div><div> 飘红的蔚蓝地球的极地绿光,那一定会更加迷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