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菱塘

杨晨

<h3>那是九九年一天,上班时接到一个电话,居然是多年未见的小陈,当年在菱塘文艺宣传队在:沙家浜中饰沙奶奶的泰州知青阵颖南。她通知说待2000年元旦,所谓千禧日菱塘乡政府邀请当年的宣传队员们去聚会并随后将邀请函给了我。想不到有这等好事。我定要参加。</h3> <h3>这是随函附上的一份当年在宣传队几个样板戏中饰演角色的名录,我是郭建光b角可从未转过正。</h3> <h3>几个在扬州的老朋友联系上了,在教育局工作的余可夫找了辆面包车拉上了杨朴生夫妇,梁老师加上我,梁老师年高带了他孙子一路照应。如期到了菱塘。</h3><h3>乡书记在欢迎会上致词。</h3> <h3>这是在乡政府门前的集体照,当然的队员参加者有百分之九十了,大家多年未见,相见盛欢,欢声笑语有说不完的离别思念情深。</h3> <h3>重现当年沙家浜军民鱼水情,郭建光和沙奶奶的扮演者成了夫妻,鱼水情变成了伉俪情。他俩的配合依然那样炉火纯青。</h3> <h3>这是李青(当年宣传队领导,公社秘书</h3><h3>)和老搭档重温智取威虎山的深山问苦一场。这个剧是扬剧,李秘饰少剑波,陈老板饰李勇奇。也是当年的拿手好戏。</h3> <h3>鱼水情让他们牵手一晃二十多年了,夫唱妇随,女儿名杨柳,是网球教练在苏州体委工作,两口子提起女儿笑不拢口。女儿随父,杨老师当年是宝应足球队教练哟。</h3> <h3>这张是当年一块玩得好的小圈子,我身旁是市一中的梁老师,他是宣传队导演,杨老师夫妇大家都认识了,后排是余可夫,他那时是小提琴手,还有两位泰州女知青,王苹弹月琴,小芦饰阿庆嫂。她的大青衣唱功绝对。</h3> <h3>这个场面好感人,我抓拍时是在乡政府门口和小陈拉着手的是当年饰胡传葵的照相馆老板赵绪生的老妈。她看到我们格外亲,家长里短说不停。</h3> <h3>这是当年的铁三角,俞永山,我和余可夫,时光如流水青葱少年已变成了三个胖大叔。</h3> <h3>这是当年公社的宣传干事,他也是泰州知青,那时已成了家,编剧是他,队长也是他,搖笔杆的事抓我不少差。</h3> <h3>梁老师很健谈,是个老扬州,那时全家下放就和我在隔壁生产队,对我很关心,传授我很多人生指南,讲了很多扬州的地方人文掌故,可惜当时没有录下来,好可惜。</h3> <h3>这是在乡政府门口,那年我在邮电所的几个月吃饭就在公社食堂代伙。留下最深印象的一道菜是炊事员老王头的拿手:皮骨汤,收银五分,猪肉剔出它用,皮和骨头熬汤。聊以解馋。</h3> <h3>这就是原来邮电所原址,旧貌换新颜了。</h3> <h3>余可夫从南艺毕业后分回高邮郭集乡中学当教师,后调回扬州市一中~他的母校。后在梅岭中学当付校长,后调到市教育局,公务员。</h3> <h3>这位是我在生产队的铁杆兄弟,二子瞿庆国,他后来征求我的意见走上了仕途,从大队支书任上参加竞选付乡长,届时是乡长助理。</h3><h3>他的新居是在隔壁队的地界造的。</h3> <h3>这是我干亲家一家。前排的应是我干孙子们了,后排右一是我干儿子的大伯,旁边的是干儿子安山,他左边是他老爸,我干亲家瞿庆昌亲家母吴秀英。他家发了财搬到镇上的小区住上了楼房。父子都在社办厂搞供销。日子红红火火。</h3><h3>菱塘之行前后三天,拍了一卷胶片,留下难忘的回忆。从七三年回城,二十七年过去了。其间也回过不少次。乡亲们也有不少来扬州看我。干儿子也来过几次。二子来往最多,以前也常通信。也有不少年未见了。去年跟女婿去钓鱼,朋友领我们上了:天山,我在山上远眺原生产大队的山水田原。心中默念。我好想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