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图提供 戴苗云</b></h1><h1> </h1><h1> 1970年部队特招,我考入西藏军区文工团,直到1984年转业。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芳华。</h1><h1> 西藏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不是寒冷和高原反应,而是在生命极限的海拔5000米以上,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h1> <h1> ∇离家后的第一个春节</h1> <h1> ∇新兵训练队</h1> <h1> ∇文工团里的姐妹们</h1> <h1> ∇布达拉宫广场留影</h1> <h1> ∇亲如家人</h1> <h1> ∇大院里的小天使</h1> <h1> 文工团的训练十分辛苦,经常练的汗流浃背,有时还会受伤,但和下部队演出相比,就不值一提了。</h1> <h1> 一次下部队演出,经过米拉山口。道路上满是积雪,汽车只能缓慢地爬行。走着走着突然停了下来,只听駕驶员大喊:"我不开了,打死也不开了!"</h1><h1> 队长见状,先下车看了看,然后叫我们都不要动,从后排开始,一个一个慢慢地走下来。下车后才看到,车的右后轮胎已经悬在公路外面,而下面就是陡峭的悬崖!</h1><h1> 按照队长的要求,我们把皮大衣脱下来,垫在车轮下面,由驾驶员把车慢慢地开回到路上。</h1><h1> 天快黑了,驾驶员也不敢开了,怎么办呢?就在这时,远处驶来一辆轿车,车上走下一个身材修长,十分儒雅的军人。走近一看,竟是我们的军区政委任荣!</h1><h1> 队长立即迎向前去,立正敬礼:"报告任政委,我们要去察隅慰问演出,请指示!"我们像见到救星一般围了过去。任政委问明情况后说安全第一,让我们步行到兵站,第二天再让兵站来人把车开回去。</h1><h1> 下山的路不好走,冰天雪地的。我们跌跌爬爬赶到兵站时,已经是下半夜了。</h1><h1> ∇步行下部队途中</h1> <h1> 还有一次是从昌都演出回来,我们几个年轻姑娘正在车上打牌,猛然间车身一震,只听轰隆一声,身体被高高抛起,顿时眼前一黑。醒来时就听到车厢里一声接一声地呻吟。我身旁的小战友汪丽佳大声喊道:唉喲我的腰啊!</h1><h1> 这时,前面的车上跑过来几个人,踹碎了后车窗,七手八脚,连拉带拽,把我们一个个弄了出来。只见我们的车侧卧在护路沟里,车头被山体撞的面目全非。辛亏是撞在山体上,另一边可是悬崖啊!</h1><h1> 很多队员受了伤:副队长黄玉茹被摔破了头,后来缝了好几针;藏族女歌手群宗被摔掉了两颗牙齿,弄得满嘴是血;演员李芳芳被撞的不省人事,后来诊断是脑震荡。</h1><h1> 回程的路上,我们把李芳芳放在靠车帮的长条凳上。路上十分颠簸,我既怕她疼痛,又怕她掉下来,就跪着用双手托在她的身体和凳子之间。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我的手臂和腰腿疼得失去了知觉。到了医疗队之后,我已经站不起来了!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双臂都弯不了。</h1> <h1> 有时下部队需要步行。步行的道路往往是人迹罕至或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或处在陡峭的山坡上,十分艰难和危险。</h1><h1> 一次,和我同年入伍的小战友走在我前面,一不留神,就从山坡上滑了下去。刚滑到我的膝盖处,被我一把拉住。我脚下一使劲,又把她拉了上来。而下面就是奔腾的江水!</h1><h1> ∇步行途中</h1> <h1> 还有一次,我们到一个正在修建的机场演出,途中经过一片草地,走了一天多都没见到一个人影。正在大家昏昏欲睡的时候,忽然有人大声喊到:快看草原女民兵!顿时大家都醒了困。只见远处有几个藏族姑娘,骑着马,头上盘着大辫子,身着皮袍,赤裸着一条胳膊,身后背着枪,挥舞着马鞭向我们飞奔而来!来到近处才看清,原来是几个精壮的藏族小伙子!</h1><h1> 车上的几个藏族战友,首先下车走了过去,依里哇啦地和他们说着什么。我们也下了车。大家都很开心,如同他乡遇故知,问寒问暖,一起喝了酥油茶,说了很多相互祝福的话。后来,我们的黄队长根据这次奇遇编了一个节目,经常演出,很受欢迎。</h1> <h1> 一次下部队演出,我们去打开水,可怎么也找不到开水管子。有人告诉我们,那个挂满冰凌的水管子就是,放一会儿就可以有开水了。我们一试,果然如此。不过,这实在不能算是开水,算是热水都有些勉强!<br /> 打好了开水,拎回房间,放在地上。这时,那个在上次翻车事故中,摔掉两颗牙齿的藏族女歌手群宗准备吃感冒药,可拿好药后去提水瓶,怎么也拎不动。原来水瓶和地面已经冻在一起!她用脚踢了一下,只听嘭的一声,水瓶炸了。她一看,呜地一声就哭了,谁也劝不住。驻地领导也来劝她,只听她说:"我是一个当兵的,每个月只有11块半,怎么赔呀!"听到这,驻地领导笑了一下告诉她:"你们到这里演出十分辛苦,我们非常感谢,哪能让你赔水瓶呢!"群宗这才渐渐地不哭了。驻地领导离开后,群宗有些不好意思,拿起扫帚想把地上的碎玻璃打扫一下,可是已经扫不起来了,又冻上了!</h1><h1> ∇演出剧照</h1> <h1> 吃饭的哨声响了,大家拿着餐具去食堂。食堂的门和窗户都挂着厚厚的棉被,里面吊着一盏灯,发出微弱的光。我刚走进去就脚下一滑,低头一看,地面全是冰!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餐桌,桌面也是冰,滑溜溜的。</h1><h1> 不一会儿,炊事班长端着高压锅进来,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碗罐头猪肉面条。一开始,面条很烫,可吃着吃着就凉了,最后的面条竟然冻在碗壁上,扒拉不下来!</h1><h1> ∇演出剧照</h1> <h1> 饭后,大家忙着装台、化妆、整理服装和道具。一通忙下来,却没有听到舞台下有一点动静。拨开大幕一看,部队早已整齐划一地静坐在台下。战士们穿着大衣,戴着棉军帽,呼出的热气在他们的眉毛和帽子上結了一片白色的霜。<br /> 演出开始后不久,舞蹈队的主力王燕,因为缺氧晕倒在舞台上,被抬了下来。我们的话剧演员,因为剧情的需要,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话都说不清楚,上下牙打得哒哒响!</h1><h1> 夜里,我们睡在有火墙的大铺上,下面铺了四五床被子,上面还盖了四五床被子。就这样,我们仍然焐不热被窝,好象是睡在冰窟窿里,怎么也睡不着。不得已,去找他们,才知道是我们不会烧火。他们来了之后帮我们烧,我们才渐渐地入睡了。</h1><h1> 驻地部队特别照顾我们,在后台为我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但是咬不动,都冻成冰疙瘩了!有位老同志帮我们烤,可外面烤黑了,里面还是冰。</h1><h1> ∇演出后合影</h1> <h1> 每次演出的时候,我们都要抽出几个人,包括我们的领队郭政委(女),去替换站岗的战士,让他们看节目。为了不拉下一个人,我们还经常到炊事班演出,甚至去为一个战士演出!</h1><h1> 叶鹏,在歌舞《洗衣歌》里扮演老班长。由于路途颠簸,脸被车窗撞了一个小孩嘴般大的血口子,后来缝了三针!当晚的演出,他二话不说,坚决上场。</h1><h1> 演出间隙,我们女同志则去偷战士们的脏衣服来洗。那时,我们一个个干劲满满,没有一个人偷懒,灵魂像被净化了一样!</h1><h1> ∇演出后合影</h1> <h1> ∇演出间隙,杜鹃花下</h1> <h1> 我们下部队的时间是短暂的,享受的是最好的待遇。真正艰苦的,是长年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站岗巡逻和训练,还要忍受物资匮乏带来的艰难生活。由于地处高原,米饭煮得半生不熟;没有蔬菜,吃着盐水泡辣椒粉……看到这些,我们的眼泪都要下来了。</h1><h1> 一次,我们远远地看到他们巡逻回来,身上穿着翻毛皮袄,可走近一看,原来是棉絮外露的普通棉衣!一问才知道,那是他们翻山越岭,被荆棘或摔倒划破的。</h1><h1> 我们第一次下部队时的向导,后来再也见不到了!那是他的母亲进藏探亲,他在去接的途中出了车祸。不知他的母亲,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有多伤心!</h1><h1> 无数高原战士,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日夜守卫着祖国边疆,就像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把芳华献给了雪域高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藏军区文工团的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衣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4年4月,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西藏军区文工团表演的歌舞节目《洗衣歌》,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巧妙的艺术设计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强烈反响,获得了最佳编导奖和优秀表演奖、作曲奖、舞美奖等4个奖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衣歌》演出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13岁开始从事舞蹈专业,15岁作为新中国首批进藏的女文艺兵,徒步走进西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衣歌》曲作者罗念一,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军文工团乐队指挥,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创作组副组长兼乐队指挥、艺术指导,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西藏分会副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衣歌》唯一的男主角“班长”,第一任叫彭德相,第二任叫陆符元,第三任即是上文提到的叶鹏。这是叶鹏在2018年登上央视电视春晚的场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