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儿棉袄

终南子

<p>  年关将至,新的一年来临了。</p><p> 假期回趟老家,去看望我那年逾九旬的母亲。见到儿子,妈妈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花朵,嘴里不停地在念叨,"这些天手心发痒,估摸着我儿要回来呢!",妈妈一遍一遍的问儿媳好、问孙子好,张罗着沏茶、吃饭。</p><p> 坐在母亲的炕上,一股暖流充盈了全身,感觉又回到了儿时。</p><p> 是啊!这曾经最熟悉不过的土炕!这土炕孕育了我的生命!这土炕陪伴了我的童年!这土炕就是记忆中幸福的年!儿时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眼前……</p><p> </p><p> </p> <p>  五十多年前的深秋,因生病已断了气放在地上准备晚上用席子卷起来埋葬掉的小孩,因为妈妈的不舍和不忍放弃含着泪花将孩子一遍一遍的抚摸,这小孩竟奇迹般的活了,这个小孩就是我。</p><p> 北风呼啸、鹅毛大雪的冬夜里,通往公社卫生所淹没膝盖深积雪覆盖的崎岖小路上,高烧40度的我伏在妈妈的背上依稀听到妈妈脚下踩出的咯吱声从那一夜一直响到今天!</p><p> 过生日时妈妈用长柄的大铁勺在灶火里炒的鸡蛋是那么的香!那红红的炉火照在妈妈专注的脸上像一幅画印在我脑海里。</p><p> 兄弟姊妹们围坐在妈妈的炕上,吃着妈妈煮的胀豌豆和落花生听哥哥绘声绘色的讲《小兵张嘎》的故事</p><p> ……</p><p> 最难忘、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初一的早上,在隆隆的爆竹声和喧天的锣鼓声中三姐领着我,穿着妈妈做的一身新衣服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小鞭炮、比谁的新衣服好看。我和三姐最自豪的就是我们身上穿的蛾儿棉袄!</p><p> </p> <p>  妈妈养育了七个孩子!小时候我们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是母亲为我们亲自缝制的!我是老七,因为我上边有一大堆哥姐,所以妈妈经常拆补哥哥姐姐们穿过的衣服给我穿,那些衣服上竟是些补丁!我很向往能有新衣服穿的日子,因此就盼着过年,只有过年才能穿上妈妈缝制的新衣服。</p><p> 三姐是老六,我俩年龄最接近因此在兄弟姐妹们里面我俩玩的最好。小时候去麦田里挖野菜、打猪草、撅苜蓿、摘豆角……从小三姐就一直很关照我,就是今天,虽然我们都已年过半百了,感情还像小时候一摸一样。一有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心情和情绪,不管离得有多远多近都要诉说一番,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回归平静和得到慰藉。</p> <p>  妈妈一生勤劳、勇敢、坚强,面对艰难生活的折磨,练就了一身不屈不挠的本领。由于父亲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当老师,记忆里,妈妈除了要干繁重的体力活、家务活外,还要夜以继日地纺线织布,为的是每年大年初一让孩子们能穿上新的衣服。</p><p> 木制的纺车在妈妈灵巧的手下不停地转动,妈妈一手搖着纺车轮一手捻着一条条棉条,从转动的锭尖上将棉条拉捻成细细的棉线缠绕在锭子上,日积月累,等到线锭积攒到一定程度,妈妈会将线锭上的棉线进行浆洗、捶打、晾晒等多道工序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线缠绕在经线轮上或者装在线梭里,然后将线织成布。</p><p> 寒冷冬夜的油灯下,一架原始的织布机在哐哐作响,光溜溜的线梭来来回回在织机上穿梭,妈妈坐在那织机旁边,腰上的皮带两端连接的是一根经线轴,经线轴上是一根根密密麻麻的经线,她一手操作着线篦子,一手娴熟的将纬线梭子穿过经线,两手左右不停的交替穿梭,同时利用腰部的力量有节奏的使劲往后扯拉经线轴,使织出的布更紧密!织成的布一寸一寸的卷在经线轴上。</p><p> 妈妈把织成的粗布还要进行浆洗、漂染等工序,经过妈妈的巧妙漂染、扎染,一卷卷各色的粗布就成了妈妈给我们兄弟姐妹们缝制衣服的成品布料了。</p><p> </p><p><br></p> <p>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缺衣少食已是司空见惯,可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依旧神采奕奕,孩子们有更多属于他们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大人们也有他们干革命热火朝天,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岁月。</p><p> 我家是被定义为"漏划地主"阶级家庭,打记事起妈妈就一再提醒我们兄弟姊妹们要遵纪守法,低调做人,要求我们要自强不息,好好读书。在读书、做人、做事上面妈妈对我们很严厉,今天看来妈妈很伟大、过去对我们的要求似乎带有预见性。试想一想:在那个荒诞的年代,父亲隔三差五被批斗游街示众,有七个大大小小要张嘴吃饭穿衣的孩子,上面还有需要赡养的老人,"三年自然灾害"遇上了、"大炼钢铁"、"搭大灶"等这些天灾人祸也都不期而遇!在那样的环境下,妈妈要应付多少事情啊!妈妈需要有多么强大、内心有多么宽广才能做到即使生活如此不堪还能看到或者预见到未来生活的美好?</p> <p>  新的衣服只有在过年期间才能穿,过完年妈妈会把新衣服收起来,只有等家里有什么重要活动和应酬的时候才可以穿,平时我们又穿上了补满补丁的衣服。</p><p> 有一年五黄六月天,大姐要带着二姐三姐去镇上送我大姨!因为我大姨家在遥远的西宁,大姨好多年都没有回来了!这次是探亲,在老家待了一段时间,这几天要回西宁去了,大姐是要带她俩去镇上送我大姨。喜欢漂亮的三姐哭着、闹着,那么热的天非要穿上她的"蛾儿棉袄"去送大姨,一时间在我们家里闹出了笑话成为哥哥姐姐们取笑三姐的笑料流传至今。</p> <p>  "蛾儿棉袄"就是妈妈用蓝色的染料,在浆洗捶打后的白布上,采用了扎染的方法,对布料进行染色,使染成后的布匹表面形成一个一个蝴蝶的图案和花纹,小时候我们管蝴蝶叫"蛾儿",用这种布料一般给姑娘们做衣服,做成的棉袄就是"蛾儿棉袄"了。</p><p> 我的妈妈总是用譬如扎染布料这样的方法追求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把一切事情尽量做到极致,唤起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逢家庭聚会的时候,妈妈哥姐们还会提到我们小时候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p><p> </p> <p>  戊戌年的春节过得和往年一样平淡,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即使是平常的日子也过得比小时候的年不知要奢侈百千倍,再别说过年啦!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出小时候那"年"的味道了!</p><p> 妈妈目前是我们村上最年长的老人!妈妈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直保持着她这一生中已养成的平淡习惯,没有天天吃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妈妈身体很刚健!思维还很敏捷,言谈举止中充满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一点也不像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p><p> 我忽然间发现:正是妈妈一生中对平淡生活的坚守和自信造就了妈妈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和爱的付出、对待社会和他人的善良与坦诚赢得了一生儿女的爱戴和旁人的尊重;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成就了内心的强大和预见未来的伟大。</p><p> &nbsp; 从妈妈的身上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p><p> 我爱您!妈妈!</p><p><br></p><p><br></p> <h3>  图片来自网络,最后一张照片是妈妈和三姐的合影。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