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雨儿</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众小无猜、鲜花着锦、诗酒趁年华的青春;还是在《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君徘徊在两个女孩之间,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非常迷茫的青春;抑或是在《芳华》里,严歌苓和冯小刚回首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曾在部队文工团里唱红歌跳红舞,在战场上接受血与火洗礼的青春……都是文学作品中最亮眼最动情的部分,值得大书特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华似水流,我们都有似曾相识,又截然不同的青春,青春里的每一个错误都可能重塑一个人今后的人生。或平步青云,一朝梦圆;或命运急转直下,走上与最初目的地完全相反的轨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却总是忍不住要回首。因为有太多的遗憾,如果可以再来一次,结局是不是有所不同?可惜,没有如果。也正因如此,青春才是一场人生的盛宴,才是一路漫长的告别,才是一部最深情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严歌苓说,"芳"是芬芳的芳,"华"是芳华正茂的华,遂成《芳华》。这样的美好,差一点让人忘了,芳华散去后的萧瑟;差一点让人忽略了,青春背后的莽撞、虚荣、冲动、谎言和背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芳华》小说原著中的情节和人性之恶,虽然在电影里被删减被磨平了一些棱角,但却也同样以个人、以社会的形式传递了出来。而这些恶的最大受害者,是两个心地善良的男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部队文工团里,刘峰是一个信奉"平凡即伟大"的雷锋精神、自认为不重要的人,慢慢地用许多不重要的事凑成了重要。他的每一项荣誉、每一次进步都是那个时代对他的奖赏,只要稍微用点心,他可以争取到大好的学习和升迁机会,但他高风亮节,把机会拱手相让予人,好得没了个性、没了自我、甚至缺乏人性,好得让其他人变得心理阴暗,都在潜意识里期许他露出不好的马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何小萍是新入文工团小女生,因为没有背景没圈子亲生父亲还有历史问题,处处被人欺负和遭遇难堪,就算舞跳得再好也只能长期当B角,所以,她只能处处隐忍,用自己的孤独和冷漠来对抗整个集体甚至是组织,这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为她的命运多舛埋下了伏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些青春的芳华,转瞬即逝。消失在刘峰因为向林丁丁表白爱情而被诬陷为流氓接受处分之时,消失在他在越战上渴望光荣牺牲而能赢得女歌唱家林丁丁歌颂的绝望中,消失在他鸡飞狗跳妻离家散的生活里,消失在他为了讨一口生计却被那些蛮不讲理的城管打掉假肢的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消失在何小萍永远遗失了的舞台上,消失在她因在战场上抢救伤员立功、承受得了各种打击却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荣耀而精神崩溃之时;消失在她好像突然找回自己,穿着精神病服在月下独舞的曼妙舞姿中……消失在观众的百感交集和在黑暗里偷偷抹去的泪水里。</span></p> <p class="ql-block">曲终人散后,总是意犹未尽,除了满满都是对青春的眷恋和缅怀,似乎很多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善良?"好像"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人都因为善良成了无辜的受害者。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要给自己一个答案。忽然想到,前几天看到微信里不断刷屏余光中先生的《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其中写道:"理想不是个实惠的东西,所以你要习惯无人欣赏。"现在,我觉得,善良也不是个实惠的东西,所以你要习惯被人伤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紧接着,更多《芳华》的观后感和有关善良价值观的大讨论代替了之前缅怀余先生的刷屏,从中,我读到了这样的格言,"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不至,福已远离。"还有"上帝让善良的人成为善人,本身就是对善人的奖励。"多好啊,每一句话说到人的心坎上了!既然善良一定是不求回报的,所以,如果严歌苓把小说的结局写成了喜剧,冯小刚把的刘锋的后半生拍得开挂了,成了善有善报,那就是对善良的玷污,那就是媚俗滴!幸好,这是一部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撼人心魄。现实告诉我们,善良过头了就成了懦弱,就成了"人善被人欺"。现实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也无福消受善良。所以,严歌苓说,只有"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当刘峰正痴痴地爱着那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林丁丁而不得善报、反遭其辱时。殊不知,在整个文工团里,最能识得他的善良的人是沉默寡言的何小萍。这实在是命运的阴差阳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跨越40多年,尽管这一切来得太迟了。好在,在电影结尾处,冯小刚给了善良人一个慰籍。他让刘峰与何小萍在祭奠越战阵亡战友的墓地上久别重逢了,她终于将埋藏了多年的心事说出来了。是的,她一直是爱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从不被善待,刘峰的存在,就像是一条粗壮的纤绳,把小萍从无底的深渊拖回了人间。他曾教她敬军礼,会冲她微笑陪她说话,会在别人都嫌弃她的时候不顾腰伤主动陪她练舞。这是公开伸向她的第一双手,怎能不让她用一生来牵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爱,近乎一种朝圣,像缓缓渗出、静静流淌的泉水,在小萍千疮百孔的心池荡漾回旋了40多年。她爱过他青春欢畅的时辰,还爱他虔诚的灵魂、伤残的身体和脸上的皱纹。就这样,她把自己交给了他,两个历经人间沧桑的人终于靠在一起了。</p> <h3>此时此刻,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h3><h3><br /></h3><h3>一脸憔悴的中年大妈何小萍悠悠地问:"刘峰,你这些年好吗?"</h3><h3><br /></h3><h3>一身疲惫的刘峰举重若轻地答:"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看和谁比了,"若跟在海南拿地的战友夫妇陈灿、郝淑雯相比,或者跟远嫁海外的林美女相比,估计是差太远了,"若跟躺在这里的战友比,我敢说自己不好吗?"</h3><h3><br /></h3><h3>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有了比较,才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才有了对生活的权衡和妥协——必须懂得知足。知足的滋味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在一瞬间找到了心理平衡,感到了残酷的现实也有温情脉脉的一面,不这样又能怎样呢?这是冯小刚居高临下看红尘,传递给底层庶民的一个生存价值观,一下就抹平了所有的风霜和社会现实矛盾。曾经饱满的希望、理想主义情怀都被消解了。人是必须要靠一点精神支撑活下去的,知足也是一种善良,是与社会与自己为善,是人在失意时坚守的最后一道精神堡垒。哦,对了,除此之外,还有相知相惜的爱。尽管,这样的爱不像青春期的热恋似火燃烧,也无需走一纸婚约的形式,但确是介乎于亲情和友情之间的守望,穿过枪林弹雨,趟过岁月的河流,成为世道变迁后人心的依托。</h3><h3><br /></h3><h3>这部文学和影视作品之所以获得了极大多数人的点赞,在于走心。就算有人说它不好,我还是承认,<span style="line-height: 1.5;">它感动了我</span>。也许在我们的青葱岁月里,都有一个孤独寂寞的小萍,也有一个暗中喜欢的大好人刘峰,还有一群聒噪又无聊的人生过客。也许没有坏人,也没有好人,只有真实的人、虚假的人、简单的人、复杂的人、以及一个时代的人……他们聚在一起,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向前,或被莫名其妙的外力所驱使,做出一些真心或违心的事,融入到这个团或那个团,与人结一段善缘或一段孽缘,演出一幕幕人间悲喜剧,既有十恶不赦的一面,也有聚万千种善良于一身的心……都将随芳华远去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