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div>狮子一声吼。百兽绕道走。</div> <h3>狮子在梁平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梁平人耍狮子,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h3> 梁平耍狮子的特点:狮子头是用竹篾片扎制进行彩绘,狮身是用彩布或绸缎做成,狮头和狮身相连,玩时两人披上狮皮,穿彩裤和彩鞋,一前一后弯腰来回跳跃,另一人头戴假面具(俗称笑罗汉),身穿彩衣,手持蒲扇,伴随锣鼓点逗狮起舞。<div>梁平耍狮子要攀登高桌,一般五至十张重叠,也有十二张或更多张,最高一张四角向上。耍狮人二人相对而上,到了顶端站在方桌脚上表演高难度动作,带有杂技和哑剧的成份,这就叫“显彩”。</div><div>你认为中国杂技和哑剧是从梁平这里起源的话,我绝对支持你并说“很正确”。</div> 梁平耍狮子很讲究<div>喜:配轻、快、欢乐的鼓点,狮子高兴、快乐、眨眼、微笑、轻摆头或轻跳转身,配弓步、马步、上膝或独立步等。怒:配重、急、快鼓点。狮子生气发怒,怒目瞪眼,开口吼叫,狮头用力抖动,配马步、弓步站立步等。醉:配轻、慢鼓点。狮眼半开半合微抖动,精神昏迷垂首拖步,配合各种步法。醒:配先轻后重,先慢后快鼓点,狮子恢复状态过程,狮子眼从微开、半开、大开过度,伸懒腰与打哈浪结合,开合狮口与左右观望配合。动:根据狮动激情配与轻、重、快、慢、急、缓鼓点步法随鼓点节奏而改变姿态。静:鼓停狮静,目光平稳,狮的安静造形突出,配仆步、弓步、马步。乐:鼓点要求轻、快、重结合。狮子欢喜快乐、摇头摆脑、眼、嘴随鼓点节奏而开合,配小跳,秧歌步、小步跑等步法。猛:配重、快、急鼓点。气势壮,力量大,嘴眼开合有力,抖头逞威,踏步有力,战胜困难,胸有成竹。多在远距离飞桩等难度出现。惊:配急、快、重后突停鼓点、因突然情况产生害怕受惊而狂奔或原地瞪眼开口或合嘴,狮身抖动,特别狮后腿的抖动要突出,迫真,配弓步、马步等。疑:配轻、慢鼓点,开眼合嘴,狮头左右慢转或前伸后缩,不轻举妄动,猜疑不信,配与仆步、弓步、马步,上膝的造型。寻:配轻、重、快、慢结合鼓点,眼,嘴随鼓点节奏而动,狮头左右有力转动,前伸后缩寻找结合。原地转动结合有目的地寻找。盼:配轻、快、慢结合鼓点,狮伸首开眼远望,左右慢转动盼望,配与弓步、马步、上膝、坐肩等。探:配轻转重转急鼓点,狮子遇险探测侦察之意,前爪或后腿由高向下,由近向远试探也可上体前伸试探,嘴眼微开合与鼓点相配。烦:配急、重的鼓点,狮子遇事不解而急躁烦恼,狮头左右摆动,老是踏步或转身,眼东张西望,嘴一开一合。嬉:配轻、快、鼓点,狮子休闲,玩耍,眼嘴配合鼓点而一开一合,步法多用小跳交叉步、碎步、踏步、十字秧歌步等。戏:配轻、重、急、缓鼓点,狮子戏弄、调戏、玩弄好奇之意,眼、嘴随鼓点而一开一合,狮子一进一退,前爪或后腿一伸一缩或带一擒一纵之意,步法一般急步上后突停继而慢慢探步上。击打狮鼓、锣、钗伴奏是使狮艺神态表演达最佳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狮艺形神逼真、套路完成与否都起重要的决定作用,应突出:轻、重、快、慢、急、缓、停等种类。因舞狮表演者,两人在狮被内无法商量动作步伐,故所有动作的起止大都靠锣鼓指挥节奏,往往初期学习舞狮者都会先学习锣鼓节奏,只有熟悉了舞狮锣鼓节奏之后才能开始学习舞狮。轻:则轻打、点打、利用手腕之力。重:则重打高起高落,利用肘和肩、腰、腿之合力。快:则是节拍快、拍与拍之间快,利用腕、肘之力。慢:则是节拍慢、拍与拍之间慢。急:则是每拍之间鼓点数多。缓:则是每拍之间鼓点少。停:各种击打乐不响停止一拍以上</div> <h3>梁平狮舞,又名高台狮舞,俗称耍毛狮子,是一种惊险、奇特、高超、完美的民间艺术,融舞蹈、杂技、戏剧为一体,幽默感强、趣味性浓,在梁平各乡镇广泛流传,主要是为老百姓的红白喜事助兴。</h3><div>清嘉庆十三年版《梁山县志》风俗篇记载:“上元张灯扮龙狮人物,各种鼓乐喧闹达旦……”。据此,梁平狮舞在嘉庆年间已成习俗。据记载耍狮子是梁平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耍狮子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div><div>耍狮子,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梁平狮舞在川东地区十分活跃,涌现了一批舞狮能人。安胜乡钟中峰,又名钟狮子,身怀绝技、艺压群芳且声名远扬,据说能在重叠的12张方桌上表演踩斗口,口咬,腋夹12只饭碗,并从高台上做空中翻下。</div><div>梁平狮舞表演分为文戏类和武戏类,文戏类有高幺妹喝酒、猪八戒背媳妇、仙人摘桃等。武戏类有地盘子、斗扣、高杆、火龙圈、轿杆等内容。最具特色的是表演爬高杆。表演者在8米长的竹竿顶端表演绝技。表演者向四方观众叩拜,点燃鞭炮,抓住套绳翻滚,左右摇摆,扣人心弦。</div> <h3>我无论在书中或动物园以及电视上看见狮子我总会想起梁平耍狮子。</h3><h3>很久己前,每到元宵节的时候梁平就热闹沸腾。白天村里的歌舞队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游街,到了夜晚也热闹不休。月亮悄悄扒开夜的帷幔展露出一张皓洁澄亮的圆脸。一阵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耍狮子的锣鼓喧天响起。孩子们挑着灯笼蹦蹦跳跳地在村巷里穿行,远看去如同璀璨闪亮的群星在街头浮动。人潮顺着大大小小的街巷向街心汇聚,不久街心汇聚成了人山人海。街心耍狮子的场地十分开阔敞亮。场地中央摞着两张红漆桌子。街旁的老榆树上挂着(煤气大灯)一只一百瓦的白炽灯,白花花的光芒四处散射,照耀在鼓手粗壮有力的手臂上,照耀在锦绣斑斓的狮子皮上,照耀在父老乡亲们的笑脸上。我和小伙伴们提着花花绿绿的灯笼挤在耍狮子人旁边,趁人不注意就用手捋一下狮子的金毛,摸一下狮身上缀着的铜铃铛。</h3><div>舞狮人弓着身子钻到狮子皮下,一个人当狮子头,另一个人做狮子尾。两只狮子在咚咚嚓嚓的锣鼓声中张牙舞爪、耀武扬威地向街心跑去。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狮子身上。只见两只狮子在街心时而抓耳挠腮,时而翻身打滚儿,时而满场奔跑。狮身上的铜铃铛摇出一串串哗哗啦啦的旋律,在灯月交辉的夜色里飘荡。舞狮人大都是身手矫健、精悍勇猛的年轻人。那时候舞狮人是我们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他身材魁梧,膀阔腰圆,胳臂上的肌肉鼓鼓的,整个人看上去像一座雄伟劲壮的铁塔。据说他少年的时候在梁平的一座很有名气的寺(双桂堂)院里习武,因此他会表演气功,会舞拳耍腿,还会舞剑弄枪。他翻起筋斗像是滚动的车轮在地面上翻转,一连翻了十几个,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他最后一个筋斗迅猛落地,快如闪电,地面震动了一下。我们再看他的时候,只见他满脸微笑地站立着,轻轻喘着气。我们围着他大声喝彩,也有人调笑他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你十几个筋斗下去怎么还呆在咱们的大街上!”他听后嘿嘿一笑,说:“我刚才第一个筋斗翻到了北京,第二个筋斗翻到了南京,第三个筋斗翻过了海,到了小日本的东京,还一刀砍了几个日本鬼子。我的动作太快,你们没看清。”他的话音刚落,满场哄然大笑。耍狮子对耍狮子人来说似乎只是雕虫小技,只见他头裹彩巾,裸露着铜色的胳臂,在灯光下秀了一套拳脚功夫,然后拿起彩球引逗着狮子,直将两只狮子引到场地中央的桌子旁。这个时候鼓手将盘鼓敲得震天撼地,只见擦掌磨拳,奋身跃起,跳到最上面的桌子上摇晃着彩球,两个狮子围过来,腾空而起争抢着彩球。人群里便爆发出一片掌声。圆月像巨人的眼睛,俯视着热闹、祥和的村庄。耍狮子煞场的时候。耍狮人将沉甸甸的狮子皮脱下,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满脸绽放着微笑。人们纷纷散去,回家的路上聊着今晚哪只狮子威武,说着哪个耍狮人身手矫捷。那时候耍狮子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很多美好的色彩和声音。</div> <h3>梁平人耍狮子惊险、奇特、高超、完美的民间艺术,融舞蹈、杂技、戏剧为一体,幽默感强、趣味性浓,威风威风。</h3> <h3>梁平耍狮子,西游记中描述更精彩。唐僧生法台就是梁平耍狮子的素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