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侠女 铁骨骄阳(参观杨开慧同志故居有感)

涓子

<h1>难得不是周末,和先生对上了休息,先生提出想出去走走,想起之前一直想去看看杨开慧同志的故居,先生也恰有此意,于是,12月19号上午,两人开车前往长沙板仓,带着敬仰之情走进开慧故居,走近历史真相。</h1> <h1>驱车2.5小时终于顺利来到了开慧同志故居门前,故居后枕小山,绿树环抱,这个虽是土砖墙,小青瓦看似普通的四合院确无形之中透露出当年它在本地应当也是算得上是殷实富绰之家。围着故居走了一圈,脑海中回忆起以前看过开慧史料的只言片语,一路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感情让开慧同志在29岁这年义无反顾抛下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英勇就义?到底是对共产党的忠贞不渝还是对毛主席的深情厚谊?我的内心没有答案,也许,只有去到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一下开慧的一生才能理解这样出身的女子,为了革命志向、为了爱情理想,抛生弃子、舍生取义的胆魄和气概。</h1> <h1>走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杨开慧同志的雕像,雕像两侧墙壁刻着毛主席写的那首著名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记得毛主席诗词考究里曾记录到,当友人章士钊请教毛泽东“骄杨”一词的寓意时,毛泽东无限崇敬的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词中开篇称杨开慧为“骄杨”,就是借“骄阳”的谐音书写了杨在自己心目中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面对庄严肃穆的雕像行完鞠躬礼后往左转弯便来到展示杨开慧同志不平凡一生的览厅,杨开慧同志出生后她的父亲也给她取了字,号,这足以说明杨昌济先生对这个女儿的期盼和重视。杨开慧在13岁那年通过她的父亲带回来毛泽东的优秀文稿而认识毛泽东,在她年少的心理那时候便已经悄然埋下了对毛泽东爱慕的种子,这颗种子直到后来1920年冬她嫁给了毛泽东主席顺利的开花结果。新婚不久的两人还没来得及享受难得二人世界,毛泽东同志不得不抛下杨开慧开始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两人总是聚少离多,毛泽东主席在1921年再次外出考察的旅途中为两人的离别写下了第一首婉约派词,由此可见,杨开慧女士在主席心中的地位是不一般的。</h1><h1>《虞美人·枕上》<br>毛泽东 1921<br>堆来枕上愁何状,<br>江海翻波浪。<br>夜长天色总难明,<br>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br>晓来百念都灰烬,<br>剩有离人影。<br>一钩残月向西流,<br>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h1> <h1>1923年11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生下次子毛岸青。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党中央通知毛泽东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此次离开,杨开慧女士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送毛泽东同志离开,一时间,毛泽东主席内心也是百感交集,写下了《贺新郎,别友》,这首词中间有一句“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句词足以说明在主席心中,杨开慧不仅仅是他的结发夫妻,更是他一生的灵魂知己和革命战友,有了杨开慧的大力支持,他才得以全力以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走南闯北。</h1><h3><br></h3> <h1>历史真相总是让人不忍卒读,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携儿子岸英、岸青、岸龙回到板仓居住,在此度过了3年艰难岁月。而毛泽东根据党的“八七”会议指示,回到湖南发动秋收起义,随后摔军转战湘赣,去到井冈山,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奋斗岁月。然而,在1928年,毛泽东在没有与杨开慧同志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与贺子珍在一起了。有史料称是因为毛泽东当时收到了错误的消息,以为杨开慧牺牲了。在我买的罗斯.特里尔写的《毛泽东传》里是这样描写的“绝没有证据证明毛泽东遗弃了杨开慧,他对杨开慧终身眷恋。但是,毛泽东在1928年年中爱上了一个女高中生(贺子珍)也是毋庸置疑的”。</h1> <h1>《毛泽东传》里描写他和杨开慧的私生活片段并不多,显然,从这些只字片语里,我们大概也能看出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杨开慧和毛泽东同是历经了内心许多情感的煎熬。</h1> <h1>多年前我在旧书摊淘到的老书权延赤写的《走下神坛的毛泽东》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毛泽东在晚年观看《白蛇传》时,在看到许仙与白娘子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时,他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情感,一度痛哭流涕。也许,他联想到了自己和杨开慧女士曾经泪别的场面,深深触动了内心尘封已久的情感。</h1> <h1>当时,处在战乱时期,许多交通站都被摧毁,杨开慧女士和毛泽东一直联系不上,然而,当杨开慧女士从井冈山回来的堂弟口中得知毛泽东与另外一个女人已有了婚约时,她的内心是愤怒和委屈的,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是的,在她的手稿中曾这样写道“即使他不要我了,难道他不要他的孩子了吗?”然而,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她还没得及亲自向毛泽东“讨要说法”便被军阀何建秘密逮捕。在狱中,她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死不足惜,唯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向敌人和世人宣布了她一生大义所在。在那样受尽了委屈情况下,杨开慧依旧不肯按照敌人所说公开证明与毛泽东脱离了夫妻关系,在她心里,慷慨赴死才是对的起共产党三个字,对的起毛泽东夫人这个称呼。</h1> <h1>1930年11月14日早饭后,寒风萧瑟,浏阳门外识字岭,杨开慧被执行枪决,两枪未死,下午又补了一枪,英勇就义,年仅29岁。<br>杨开慧牺牲后,她的遗体被亲友们连夜冒死运回板仓,葬在青松环绕的棉花坡上。</h1><div><br></div> <h1>1982年,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在杨开慧居住的卧室后墙泥砖缝里找到了杨开慧的手稿,手稿内容涉及杨开慧一生中许多重要和鲜为人知的事情,1990年,再次翻修杨开慧故居时,工人在砖缝中发现另外四页杨开慧女士的手稿,从她留下的这些手稿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内心复杂的情怀和广阔的心胸。</h1> <h1>从手稿中可以隐约看出杨开慧女士对毛泽东的思念和牵挂,毫无疑问,杨开慧女士是深爱毛泽东的,我无法想象在那样“无法联系”、“联系不上”的日子里,一位柔弱女子带着三个孩子是怎样熬过那漫长而又黑暗的岁月!</h1> <h1>走出杨开慧纪念馆,我的脸上挂满了泪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和先生带着丝丝伤感一同来到杨开慧烈士陵园,烈士陵园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对杨开慧烈士默哀鞠躬,表达内心深深的敬意和缅怀。</h1> <h1>回到家中,整理了一下思绪,写下美篇,以此来记录此次参观杨开慧故居的感想,柔情侠女,铁骨骄阳,此次参观让我了解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杨开慧,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勇敢的革命家,巾帼女英雄,我们永远怀念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