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芳华〉记二O二师宣传队

凡可

<h3>我心中的芳华</h3> <h3>刚看完严歌芩编剧,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感谢冯导,选择了这个题材,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部队的文艺兵,那段早已过去几十年,却永远在心头流淌的青春岁月,难已割舍的情感,再次如喷泉般涌出心头,整个电影我几乎是饱含热泪看完的,我想不仅是当年我们这些军师一级的文艺兵,只要是当兵的人,都会为这部电影叫好!包括在哪个年代上山下乡的同龄人,也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震动。</h3> <h3>此刻我们的心里同时忘记不了那些曾和我们一起战斗但不幸早早离去的战友,花蕾初放的王丽,圆圆脸笑呵呵的“亮音”小曾,乐于助人的易兵,演活了座山雕的李玉斌,功夫王赵庆龙,待人亲和的小号手包沈军等,愿他们在天之灵安息,我相信大伙儿会从心底永远记住他们……</h3> <h3>一直不愿触碰心底的雷区,一直不肯过多的谈及过去,一直不值为逝去的感伤。但是,你发现没有,我们人生的轨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个点,她紧紧地吸附着我们的感情事业命运。202师宣传队,永远的爱,永远的痛,永恒。</h3> <h3>战友们晚上好!我知道曾继龙五岁跟他爸学吹唢呐,是老汤带来的兵。家住睢宁凌城镇。记得九一年我开车到徐州去,特地到他老家凌城镇政府找他,镇人武干部给我讲有这个人,家离镇上不远,还指给我看村的位置,但路车不太好走,又讲前几年死了。所以我也无法到他家去了。后来见到双喜、民华,他们也知道这事。继龙家很贫穷,记得我和赖文良都曾经济上支持过他,也就每人二十元钱左右,那时候我也每月发25元。他父母曾几次到部队来过,蹭饭吃,继龙不让他们多待时间,怕说闲话。他给我讲,家吃地瓜干,有时候吃不饱。我们部队营房周围的老百姓也很苦啊!更别说睢宁乡下的穷地方。想着挺心酸</h3> <h3>当电影镜头放到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场演出,舞蹈演员(后被转行医护兵)的何小萍,这位从小被人欺负,失去父爱母爱,凭文艺专长入伍后的遭受坎呵和心灵重创的善良姑娘不幸患上精神病入院,在熟悉的舞蹈“沂蒙颂”的音乐感召下,呆滞的目光顿时如月光下的溪水有了清灵的流动,她情不自禁地走出礼堂,在月色如银的广场上合着音乐展开优美的舞姿,回到她梦里的舞台,那种纯洁,干净的舞台……此刻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br></h3><div>我想到了我们舞蹈队的河南洛阳女兵王莉,这位身材高挑,大眼晴的姑娘也正是在她的芳华年代因当时部队的极左的环境和其它种种原因患上的精神疾病,最后早早地离开我们,那可是刚刚含苞欲放的花朵!</div> <h3><font color="#010101">影院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老人;从来没有见过年龄差距这么大的观剧群…… 影片还没有开始,静静的期待着。不料,身边坐了一个燥动的男士,他自说自话:部队的侦察兵,参战过,一定要看看冯小刚电影真实吗?…扰乱,一直是让人讨厌的,但是现在我却深深地理解他。部队宣传队,那段人生经历,已成为我心中的一个雷区。她萌生又埋葬了我们太多太多。刘峰一一艺兵,小萍一一王莉,看严苓歌冯小刚喜笑怒骂:高干子弟陈灿出门被车撞;最恶毒的视觉语言咒骂丁丁,让她变成肥胖丑陋;那些联防队员在她笔下更是死无葬身之地!却始终把最美的视觉给足了最底层人物的善良。作者从人性角度展示真善美。……身边的这位侦查兵,现在是一个下岗工人。散场之后,我问他怎么样?他竖起大拇指:还可以。</font></h3> <h3>二O二师宣传队在南京省京学习后,在中山陵留影</h3> <h3>在炮兵团演出结束后与团首长合影</h3> <h3>"爸爸,芳华上映了。多少年来,女儿知道您最割舍不断的就是军旅生涯。我给您买了票,去看看吧!"</h3><div>影片将时间倒流,回到了七十年代初期。饱含热泪,历历再现。忘不了那熟悉的年代,那熟悉的军营,那熟悉背影,那熟悉的你、我 、他(她)。</div><div>只见背影,不见其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