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扬州记

栖枫子(广西铭派文化传播)

<h3><br></h3><h3> 散文:扬州记</h3><div><br></div><div> 文/栖枫子</div><div><br></div><div> 一.烟花三月下扬州</div><div><br></div><div>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div><div>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iv><div> 诗仙李白所写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很多中国人都会朗朗上口,其中“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名句已经成了现在扬州市的代言句。</div><div> 扬州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相对于镇江而言,扬州的知名度似乎比镇江更大一些,而扬州离镇江也只有区区的三十四公里而已。</div><div> 会议结束后去扬州逛一下,这是我在南宁出发时就已经做好的安排,我就想亲眼去看一看扬州著名的个园和何园,这是两处在我心中牵挂已久的江南名园。</div><div><br></div> <h3><br></h3><div>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和维扬,地处江苏省的中部,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建城的历史已经有二千五百年了。</div><div>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div><div>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div><div>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div><div> 这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其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成为了描绘扬州的佳句之一。</div><div> 姜夔过扬州的时候是在冬日,那时候的扬州适逢经历金国南侵南宋洗劫扬州后的萧条,词人抚今追昔,通过文学对比的手法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往时,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落的哀思。</div><div> 扬州,让我慕名已久,虽然此时也是冬日,可身处繁荣盛世中的我,对扬州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是的,我看到的是扬州的精美。</div><div><br></div> <h3><br></h3><div> 初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由于时间的安排还是比较紧凑的,在预定的酒店安顿好行李后,我就要按着导航地图的索引去个园游历一番的,个园离下榻的酒店很近,也就一公里左右。</div><div> 从酒店所在的汶河路转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就进入了盐埠路,可是放眼望去,盐埠路映入我眼帘中的竟然是一片金黄,那是道路两边种植的银杏树树叶变黄所然的,天呐,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一阵风拂过,半空之中金黄色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坠而下……而随着道路上一辆辆的汽车掠过,落到地上的银杏叶又被纷纷扬扬地卷到了空中随即又旋舞着回落到地面……</div><div><br></div> <h3><br></h3><h3> 我也是诗人,可是,这满目金黄的银杏叶,给我的感觉没有伤怀、没有哀愁,有的是一种养眼的悦心;有的是一种金黄的壮观……扬州,你给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这种不一般的美,你怎么能够美成这样呢?“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这样的感觉呀。</h3><div> 世人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的美在于春,可我第一次接触的扬州是没有冬天的肃杀的,在扬州,我看到的是一个处在冬天里的秋天。<br></div><div><br></div> <h3><br></h3><div> 二.个园随笔</div><div><br></div><div> 很早以前就听闻过个园的大名了,网络上一张一张个园的风景照片让我对个园羡慕不已,心里总是憧憬着:什么时候我也要到扬州的个园去看一看。</div><div> 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林建于清代的嘉庆年间,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家园林。个园并不大,全园的面积还不到五十亩,园林的南部是住宅,中部是花园、北部是竹园。</div><div> 初进个园,我们是从北门进去的,迎面而来的就是雅气幽幽的竹园了,竹园几乎占了个园的一半区域,古人造园,都喜欢在庭院里种植竹子的,寓意主人虚怀若谷、节节高升。</div><div>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div><div> 这是北宋名家苏轼的诗作,由此可见,古人是十分注重居家有竹的。</div><div><br></div> <h3>  &nbsp;</h3><h3> 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这里的竹子不但数量多,品种也非常丰富,园内现有的竹子达六十多个品种,如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慈孝竹、铺地竹等等,加起来有近两万余竿。</h3><div> 竹园的整体布局极有韵味,西边依次是竹里馆、兰花园和竹文化展示馆,这三处园馆能让游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个园的赏竹文化。</div><div> 漫步竹园,只见碧翠婆娑成林,微风拂过,竹涛阵阵,不时有鸟鸣婉转,我游走于蜿蜒的幽径里,犹如仙境漫步。</div><div> 穿出幽径,眼前会骤然开明,只见竹园的中央镶嵌有一方“映碧水榭”相倚在一泓清泉畔,度步而近,俯看碧波倒影,举目榭亭如舟,环顾万竿的翠色竟使人有绿竹成洋的幻觉,随风摇曳的竹林恰似波起潮涌,置身水榭,又好像人在竹海里泛舟一般……</div><div><br></div> <h3>  &nbsp;</h3><h3> 穿过竹园就是个园的核心园林区域了,这里也称为“四季园”,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四季园”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采用了不同质料的石料,体现不同的季节,分别以春、夏、秋、冬来命名。其中,十二生肖石象征春天,太湖石象征江南的盛夏,黄石烘托秋天群山的挺拔,颜色洁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h3><div> 抱山楼是一座七楹长楼,艮跨于夏秋两山之间,楼前的长廊环绕两山如搂抱一般,这就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的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正可谓“依山傍水拥四季,坐北朝南观八方。”</div><div> 和抱山楼对望的六角小亭叫清漪亭,清漪亭的周围有许多太湖石环拥着,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这使得清漪亭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娇美,人游至此,在清漪亭小歇,最适合设一茶席,泡一壶清茗静静品啜,抑或抚一琴雅音,禅悟四季轮回变幻。</div><div> 宜雨轩是个园的主人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挂有一副楹联,上书:“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楹联反映了主人广交朋友,新朋老友常来常往的情趣。</div><div> 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人居其间可一览园中全景,宜雨轩建造时都是采用由法国进口的花玻璃,当时的花玻璃价格堪比黄金,由此可见,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财力非同一般。</div><div><br></div> <h3>  &nbsp;</h3><h3> 个园的主人黄至筠与晚清著名的富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黄至筠作为清代的经商奇才,同时也是一名很有文化修养的儒商,在书画艺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h3><div> 传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依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家居生活的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div><div><br></div> <h3><br></h3><h3> “汉学堂”是黄家大宅门的主厅,这是主人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迎面设有“太师壁”,条案上摆着瓷帽筒和花瓶,厅内桌椅所用文饰均为竹叶状,谐音寓意“竹报平安,平安是福。”,中堂上挂一副郑板桥所撰的盈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由此看出黄至筠对竹的崇尚和挚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像竹子一样正直、虚心、有节。</h3><div> “清美堂”是黄家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之意是一种思想境界,即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而“清美堂”的大厅也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另一副楹联是:“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两副楹联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他雅致的文人情怀以及不凡的脱俗境界,也最好地诠释了黄至筠既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div><div> “斯人远去逍遥,曳竹涛。</div><div> 春夏秋冬年岁伴娇娆。</div><div> 山楼抱,轩亭巧,到今朝。</div><div> 不竟小园依旧领风骚。”</div><div> 这阕《相见欢.个园感怀》虽然道不尽个园的今昔,但我来过了,眼里的个园和我的梦莹别无二致,留下一些文字的感怀,留待我第二次踏足个园时,对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也许我会读得更深,领捂得更真….</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