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龙纹民俗钱赏析(副本)

奉古(晓军)

<h3>  龙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符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共同拥有的精神图腾。从内蒙古兴隆洼遗迹发现的巨型“堆塑龙”,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雕龙”,再到北京故宫“九龙壁”,上下8000年,龙的形象,悄然植根于华夏儿女的内心。居庙堂之高,龙的绘画、雕塑、建筑、装饰是中国气派的绝妙诠释;处江湖之远,舞龙灯、赛龙舟、吃龙须面,是中国民俗的最好展示。尤其可贵的是对龙文化的认同,不仅塑造了华夏民族昂扬奋进的性格,更为华夏大地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坐标。</h3><h3> 人类潜意识里的意象,唯有寻找到一定的物质载体加以表达,才能具有恒久的生命力。随着绘画、雕刻艺术的成熟,冶金工艺的完善,体现一定时代特征,表露民众内心企盼的民俗钱,开始展露出独特的风采,其中既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又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当属龙纹民俗钱。</h3><h3>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多年来一直注重对龙纹民俗钱币的收集和整理,希望自已能为解读龙纹民俗钱潜藏的文化内涵做一些贡献。本文会按照朝代顺序,向读者们展示不同时期的龙纹在民俗钱币上的绝妙表现!</h3> <h3>一、五代“周元通宝”背龙凤纹钱,径25mm,厚1.5mm。中国历史上,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是足以比肩唐宗宋祖的一代雄主,只因其英年早逝,才成就了北宋太宗赵匡胤的统一大业。世宗在位期间北伐契丹,南征南唐,内行改革,外拓疆土,为缓国用之不足,世宗借“佛祖饲虎”故事而熔铜佛鼓铸“周元通宝”行用钱,由此延伸出持此钱得佛祖护佑的说法,此后历朝皆有以“周元”为载体铸行的民俗钱。下图这枚为到代的周元通宝龙凤钱,距今一千多年,龙纹似走兽,后肢雄健有力,龙身灵动活泼,整条龙呈现奔腾跳跃之势,鸭嘴秃尾,与凤形顾盼相望,神采飞扬!</h3> <h3>  赵宋王朝,重文轻武,给后世留下常使英雄泪沾襟的感叹。换一个角度,从文学艺术、工艺制作、经济发展而言,宋王朝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笔者选取三枚藏品简单介绍宋代龙纹花钱,希望能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h3> <h3>二、宋代单龙戏珠,径32mm,厚2mm。民俗钱币的断代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很多题材,历代不断鼓铸,对于某钱铸于某代常有争议。但也有一些品种年代,得到的一致认可,本图就是得到一致认可的宋代单龙花钱。此龙形是飞天之龙,龙足三爪、龙嘴微张、龙眼凸出、龙角竖起、鬃发飘动,龙头之前有发光宝珠,龙的注意力都在宝珠之上,探出前爪似要抓取,龙形洒脱,动感十足!</h3> <h3>三、宋代葵花龙,直径58mm,厚2mm。主图案是两条龙穿行于葵花之间,首尾相连,若隐若现,龙头马面鸭嘴,表情喜庆,龙角向斜下方伸展。葵花龙是镂空双龙民俗钱中很少见的品种,比枚锈色红绿相间,完美无暇。此品龙纹钱充分展现了中国民俗钱的表达特点,葵谐音贵,且葵多子,寓含龙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此钱2005年被收录入刘春生老师编著的镂空花钱鉴赏一书。</h3><h3><br></h3> <h3>四、宋代飞龙,径46mm,厚2mm。该品生坑美锈,完美品相。龙形线条优美,白描式用简单线条勾勒出龙形,飘逸灵动,双龙首尾相连,追逐嬉戏状,肋生双翼,龙腹部饰以祥云,似腾空而起,跃然纸上。观此钱,似见舞姬翩然起舞,宋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迴响耳畔。</h3> <h3>  辽、金、元是由中国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所建王朝,其与宋朝长时期对峙的过程,亦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沟通、融合的过程。其间辽、金、元诸国人民自觉接受汉文化,将龙的符号潜移默化的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并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创造和发展,可以说龙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一时期的渗透、交融,才得以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符号。而龙的符号,也由此变成了华夏大地民族融合的催化剂。</h3> <h3>五、辽代龟龄鹤寿背聚首龙,径52mm,厚3mm。此双龙如走兽,方穿形制,龙奔走聚首,后肢发达,动感强烈,钱体正上方有宝珠一枚,双龙探出舌头和前爪争抢宝珠,腹部饰云纹,龙尾秃长飘逸。此种双龙花钱近年来伪品很多,如此枚历经沧桑保持完美品相,大开门的,非常难得,此枚上手红锈点点,让人爱不释手!</h3> <h3>六、辽代单龙镂空,径67mm,厚4.2mm。此龙边饰水波纹,单龙居中翻江倒海,上手气势非凡,为辽代贵族所佩之物,多年所见不超过四品,此枚为最美的。</h3> <h3>七、辽金双降龙,径57mm,厚2mm。此枚双龙不同于常见龙首尾相接,而是双龙首向下,尾向上相吻,呈二龙捧珠状。龙的头部小巧,龙角似鹿角,龙嘴高高翘起,嘴中龙牙也有呈现,龙足部关节处有鬃毛飘动,龙身上饰点状龙鳞,可谓刻划细微,此品入骨绿锈,翠绿欲滴,构图之妙,让人叫绝!</h3><h3><br></h3> <h3>八、辽金二龙戏珠,径54mm,厚2mm。此品龙形有别于常见之升龙,降龙,追尾龙,双龙游于天际,上下翻飞,争抢正上方之龙珠。龙形强悍有力,双龙之间饰祥云,龙足三爪,龙珠火焰纹夸张,金光四射。钱体锈色红绿相间,保存完美,被2005年刘春生老师镂空花钱鉴赏一书评为五星级!</h3> <h3>九、金元海马龙,径49mm,厚2.5mm。两龙形似海马,无足,体态粗壮,龙嘴高高卷起,龙眼一圈一点,简单传神。仔细观赏可发现两龙其实不同,似分雌雄,一龙鬃发向后飘起威风凛凛,一龙鬃发短而柔顺温和可爱。</h3><h3><br></h3> <h3>十、金元单团龙,径58mm,厚3mm。此单龙上手气势非凡,厚重压手,独龙盘曲为团,张牙舞爪,身上鳞片好象是先铸造再刻划而成,历经沧桑,温润如玉,此龙形无孔无挂甚为奇特,似北方少数民族铸造,风格粗旷。</h3> <h3>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精神自由,思想解放的时期。当时的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是中国历史上产出思想家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时代,是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时代。明清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反映到民俗龙纹钱上,就是龙的刻画更精致生动,眼、鼻更加传神。龙的尾巴也不像前朝那样光秃,渐渐变得细致有趣,从鱼尾慢慢演变成羽尾,龙的胡须变得长而飘逸,龙角都刻划成双角,龙鳞呈片状并在构图中表现得更加突出。</h3> <h3>十一、明代双龙,径65mm,厚2.5mm。此钱钱体硕大,铸造精美,尤显独特华美,与常见龙形区别在于内外廓皆饰重轮,双龙口含宝珠,鱼尾突眼,两龙间饰祥云,游动之态,似吞云吐雾,道骨仙风,飘渺灵动。</h3> <h3>十二、清代正德通宝背双龙,径56mm,厚3mm。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年号,因武宗喜游山玩水,嬉戏民间,坊传持正德钱可保旅途平安。此枚为清铸正德双龙,双龙聚首,龙须飘扬,龙鳞精整细致,龙尾羽状。</h3> <h3>十三、清代正德通宝背龙凤纹,径54mm,厚2mm。此龙凤为清中期铸造,龙凤纹铸造异常精美,龙纹须发俱全,龙角、眼、鼻刻划流畅精致,民俗钱中五爪龙很少,此龙纹五爪霸气外露,凤形回首娇羞可爱,并饰水波纹、云纹,构图生动活泼,布局合理。</h3> <h3>十四、清代中期龙凤呈祥镂空钱,径50mm,厚2mm。此龙凤为清中期云贵炉铸造,黄铜质地,边缘薄,中央厚,成饼状,龙足四爪,须发飘动。</h3> <h3>十五、清代中晚期弹簧龙,径56mm,厚3mm。此龙纹名为龙却象虫一样,整体无美感,双龙曲身缩颈,龙目拙而无神,龙鳞演变为竹节状,被藏友戏称为弹簧龙,是清代后期国势衰微的表现,中国龙纹民俗钱至此到清未民国龙形再无大的变化。此枚藏品红铜质地,同类中算难得品相!</h3> <h3>  民俗龙纹钱品种丰富,博大精深,以上诸品并不足以作为民俗钱上龙形的代表,只是抛砖引玉,选所藏之美品与读者共赏,把自已的喜悦与大家分享。收藏是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情,所需唯专注与坚持,对收藏者来说重要的是发现物的价值,发掘出它的美,把它系统性地展现给大家。龙文化的研究点多面广,涉及到很多方面,希望借此文能得到喜欢龙纹,喜欢收藏的专家指教,笔者对读完此文的所有读者表示真心感谢,若喜欢请点赞并转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