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播,故事描述的是一群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年芳华岁月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芬芳年华,而我的芳华岁月就在那三十年前的师范校园。三十年前,我们怀揣着心中的喜悦和好奇,从淄博大地的五区一县走来,踏进般阳路66号,从此我们一群青春年少怀着共同的梦想开始了三年的师范生活,也从此成为了亲如兄妹的同窗好友。</h3> <h3> 进入校门有两条道,往东是去教室,往西是去宿舍。刚进师范时大门里正对的是几排平房,那里是学校老师办公的地方。两年后这里的平房被推倒,建成了下图中的办公楼,当时觉得好气派,特别是楼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几个大字特别显眼,这是师范学校育人之目标,也是当年我们所追逐的目标。</h3> <h3> 三年的师范生活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师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范的学习也轻松很多。我们的教室在教学楼二楼最东侧,在这间教室里我度过了三年师范学习时光。集体生活既新鲜又有趣,每天上早操、早读、排队打饭、上课、上晚自习、练字、打篮球,既充实又快乐,觉得每天都在愉悦、轻松中度过。然而 三年的经历不都生动有趣,也有无聊消沉,但一切都是过往烟云,现在,我只写师范生活中我最难忘,最有印象的人和事。简单地勾勒,也能激荡心中的波澜,希望也能激起我的校友对那段时光的追忆,激起同龄人关于青春岁月的共鸣。 </h3><h3> 开学一个月后班里选举班委,我自荐体育委员并顺利当选,从此开始了师范三年的班级体育委员,第一个学期过半,我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学生会竞选,同样顺利竞选成功(一年多以后担任体育部长直至毕业),进入学生会体育部,成为学生会的一员,使自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老师、师哥师姐,和他们一起进行活动策划,一起深入班级检查,一起组织开展活动......能有这样的机会为同学们服务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体育部的职责主要是检查各班做操、跑操质量和出勤情况。有趣的是到了冬天天冷了,由课间操改为早上跑操,这是大家都不愿做的事,因为那时冬天特别冷,宿舍里没有暖气也没有取暖的炉子,早上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起床。那时早上没有起床铃,每天早上六点起来顾不上穿衣服,首先跑到窗子前打开窗子向着窗外吹哨子,几声哨响后,赶忙跑回床上穿好衣服,然后到校门口检查各班人数,再回到宿舍检查那些“偷懒”的。打开宿舍门,有的蒙着头在睡,有的说感冒了,还有的求情不让记名。现在回想起当时办的那些事有些好笑,也没少挨那些被检查住的同学的骂(当然是背后偷偷的骂)。学生会的工作让我结识了很多的校友,有上届的师哥师姐、有同届的兄弟姐妹、还有更多的老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学生会的工作使自己逐渐成熟了,也感谢那段学生会的经历,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下图是我们体育部的成员和我们那一届团委学生会成员合影)</h3> <p class="ql-block"> 三年中我们做过好多让其他班级想不到的事:为了把卫生成绩提上去,竟提水把地面冲刷一遍,为了歌咏比赛拿冠军,竟把上场用儿童团歌进行编排,我们边唱着“准备好了吗”,边上场。这次我们拿了第一名,也是唯一的一次。但是我们班有一项是其他班级比不了的那就是体育成绩。三年里,无论运动会、十公里越野赛,还是篮球(男女)比赛,我们班都是总分第一名,感谢我的兄弟姐妹,让我这个体育委员骄傲至今。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我们教室墙上满满的奖状,大多是体育方面的。</p> <h3> 不谦虚的说,当年我是一名运动健将:不但是班里的飞毛腿,学校运动会短跑冠军,也是当时淄博市中专学校运动会短跑冠军。记得八八年全市中专学校运动会在师范举行,当时我参加了一、二百米和4乘100米接力,都拿了冠军。那时带领我们训练的是陆斌老师,陆老师和蔼可亲,要求严格,经过一个月的集训,我的100米成绩从校运会的12秒6,提高到比赛时的12秒。因为有那时的基础,虽然现在年龄已经五十有余,现工作的学校举行运动会,还参加接力赛,并且从未得过第二名。除了跑步,我还是校篮球队成员,代表学校参加过市中专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下图是参加市中专学校运动会、篮球赛比赛后的合影留念)</h3> <h3> 当时生活费包括每月30元钱菜票,21斤细粮和9斤粗粮,细粮票是用来买馒头的,粗粮票是用来买稀饭的,对我们男生来说粗粮有剩,细粮不够,只能自己贴补或是有关系好的女生接济一下。那时的饭菜比较单一,早晨是馒头稀饭和咸菜,要想吃油条和火烧,就得到校外买。午饭和晚饭差不多,都是时令蔬菜,春天菠菜、蒜薹,秋冬吃白菜、马铃薯,菜里很少见肉,好歹有时飘着一块肉,马上就有几把勺子过来抢。有时蒜薹老的嚼不动。在食堂前面有一片槐树林,槐树下放着一些破楼板支起的桌子,这里就成了男同学吃饭的好地方,吃饭的时间一到,石桌就围满了人,场面可壮观了。打饭的窗口,有的窗口打馒头和稀饭,有的窗口打菜,如果一个人打了稀饭再打菜,稀饭就凉了。因此我们一般几个人合作,有的排队打馒头稀饭,有的排队打菜。刚开始我们三个人合作,一个打稀饭馒头,一个打菜。后来又有两个同学加入,三年来我们五人成了同学中最好的饭友,至今仍然保持着那份纯真感情。虽然当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我们当时却觉得非常好了。(下图一的建筑是当时学校礼堂,礼堂左边就是食堂和吃饭的的树林。图二是我们五个饭友)</h3> <h3> 那时的操场是土建的,里面夹杂着一些炉渣,凹凸不平。记得刚进入师范不久,正赶上学校整修操场。记得那时操场上全是人,把土从高处运到低处,就像电影镜头里的会战一样,尘土飞扬。由于劳动工具少,我们就和高一届的师兄、师姐们一起用自己的脸盆运土,脸盆是那种搪瓷盆,几天下来我们的脸盆就变成了大花脸。失去搪瓷的保护,脸盆不久就锈蚀出了一个个小洞。不怕大家笑话,毕业时我们宿舍十个人的脸盆摞在一起用,不一会水就漏没了。</h3> <h3> 学校的中间位置有一座小花园,花园北面是实验室,西边是宿舍楼和教师宿舍,东边是教师和教工宿舍楼。花园里主要种植着月季牡丹,一年四季姹紫嫣红,非常漂亮,公园里面还有一座小凉亭子和长满藤萝的长廊,凉亭南面有一个圆形水池,环境优雅。于是这里就成了同学们散步、阅读、照相留念的好地方。平时各班或学校组织活动以后或是毕业时同学纪念照都选择在这里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一晃三年的师范生活接近尾声,临近毕业要进行教师基本功达标考试,从我们这一级开始,达标项目增加到十项:除了三字一话外,还有视唱指挥、整队喊操、简笔画、弹奏曲目等。如果哪一项没有达标就会缓发毕业证。所以我们都会认真准备。达标采取抽取学号的方式,每班抽取十名。我有幸成为我们班十名人员中的一位,并且抽到的是清一色女生,只有本人是男生,在一天的达标考核中,充当了一天的“洪常青”。说到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还有一段小插曲,现在说起这件事还感到脸红:那是第一节语知早读课,担任我们语知课的是谭老师,他让我们起来读词的发音,当轮到我起来读“人”时,出现问题了,因为我是博山人,R和L不分,把ren读成了len,谭老师边示范边让我读,可是我就是读不准,每读一次,全班同学就笑一次,弄得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谭老师像下了决心似的,就是不让我坐下。一直读到下了晨读,我的舌头也没改过来。直到现在一读到“人”,眼前就会出现当时的情景。</p> <h3> 时间,它是个无声的审判者。时间的流逝洗涮着记忆中过往的色彩,却无法将当年的那些故事抹除。 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哪!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今,一个个都年近半百。 时间过的真快,一别三十载,曾经的一切成为了回忆。不知你现在可好否?而我只想说:我想你们了…</h3><h3> 三年的芳华岁月故事多多,说也说不完,就让我用《芳华》中的一句台词结尾吧:那是三十多年前了。我们的老红楼还是有梦的,多数的梦都美,也都大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