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简介</h3><h1><b>宋志英,</b>男,千阳县人民剧团花脸演员。生于1969年1月,1986年毕业于千阳县戏校,同年考入千阳县人民剧团至今。主攻架子花脸,自幼喜爱秦腔,从事秦腔艺术30余年,功底扎实,博学多才,凭着勤奋好学和超群的灵性悟性,陶冶出独特的秦腔舞台风格。曾拜西府名老艺人付聚宝、兰志杰、杨忠厚等先辈为师。近十多年来,又潜心钻研秦腔脸谱艺术,临摹、借鉴、学习关中的秦腔脸谱以及甘肃的耿家脸谱和京剧脸谱,各取所长,绘制出一部分与众不同的秦腔脸谱图案,先后构图一百余幅,各具特色,主要突出精气神的内在表现和线条图案的外在表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h1> <h1><br></h1><h1><b>――――――――――――――――</b></h1><div><br></div><h1><b>脸谱</b>起源于面具,所不同的是,脸谱是直接将图形画在脸上,而面具是戴在脸上绘有图形的道具<b>。</b></h1> <h1>本人生于千阳,自幼喜爱秦腔。1983年考入县 剧校,毕业后进入县剧团,主攻架子花脸。在恩师付聚宝老师的引导下,对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模仿社火脸谱开始学搭花脸。秦腔花脸谱式众多,名称有整脸,三块瓦脸,四大块脸,旋脸,象形脸,五花脸,标志脸,巴巴脸,大白脸,通天柱脸,半截脸等等。脸谱描绘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凝重威武,“勾脸”图案丰富,复杂美丽,“抹脸”突出奸诈坏人之性,“破脸”形容面貌丑陋或反面角色。</h1> <h1>后经30多年的绘画实践,对秦腔花脸艺术喜爱日深,遂四处拜访名师,搜集脸谱。我先后与甘肃省张江中老师,千陇两县的兰志杰、杨忠厚老师结为师徒,共同切磋。我不断临摹关中的、甘肃省耿家的以及京剧的脸谱,各取所长,绘制了一部分与众不同的脸谱图案。</h1><h1>比如,我画《三国》中的红花脸魏延,红色中勾出适量的黑、白二色,使他的脸谱里呈现出非正红色的“奸红”,用来表达他面忠心奸的性格。民间传说魏延的后脑勺上长有一个反骨,我就在这个人物的勾绘图案画成一个旋脸,并且特别突出前额那个醒目的反旋。</h1><h1>画神话人物钟馗,为了表现钟馗捉鬼不惧邪魔,保平安的善面,在他的红花脸上,我还大胆用了白、黑、黄、绿、多种颜色,从额前到鼻梁,到眉中,不断变换蝙蝠的各种飞行姿势和布局位置,使脸谱更生动,更传神,更威猛。兴趣所致,前后积累构图40多种,每幅各有不同。</h1> <h1>又如神话人物王灵官,老脸谱中是赤面红须,额中有一只天眼。我自己则用红色火焰在天眼两侧做以点缀,适当用金色或黄色搭配面积较大的红色区域,改善了原来较为呆板的布局,使脸上表情丰富生动起来。</h1><h1>经过多年的学习,勾画、钻研,我认为秦腔脸谱图案不在于繁琐细碎,主要将脸谱图案摆布均匀,脸谱色界干净分明,笔锋要有力度,色彩的白粗一点,图案的花子大一些,让观众站在不同的位置上,都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脸谱图案,了解他在剧中规定的性格即可。我们有许多演员勾画脸谱,只是图自己近看美观,细笔画的太多,图案繁琐,而观众在台下看,模糊如一片毡,看不到脸谱的图案和人物性格,更看不到演员脸上的戏和表情。秦腔讲究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脸谱精气神的关键就在于眼角高低定位和眼睛周围图案的大小把握。</h1> <h3><br></h3><h1>秦腔脸谱是写在脸上的艺术,脸谱的勾画特别复杂,如“整脸”,用黑或白勾画出人物五官的轮廓,面部其余部分只涂一种色彩,如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包公等。“三块瓦脸”同样用黑或白勾画出人物五官的轮廓,使两边面额和前额形成三大块,又称“三块窝脸”,如常遇春,武三思等。“四大块脸”又称“十字门脸”,以通天柱,冲天纹将前额分成两半,加上眉毛以下两个脸蛋构成四块,如敬德,姚琪等。“五花脸”由三种以上色彩构成有复杂图案的谱式,两颊色彩不同,以黑为主的花脸,如张飞,以绿色彩为主的称绿花脸,如马武,还有“象形脸”“标志脸”如王彦章、三教、马岱等等。</h1> <h1>有人问我,秦腔脸谱和社火脸谱有什么区别?</h1><h1>秦腔脸谱与社火脸谱有一定的源缘关系,都是象征性很强的姊妹艺术,二者在色彩运用上,都遵循红忠、白奸、黑耿直、蓝勇猛、绿草莽、黄暴横、金银神妖的规律,但在造型,着色手法上区别比较明显。社火脸谱是从民间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群众性艺术,随意性较强,和秦腔脸谱比较,风格更粗犷雄强,更细腻华丽,人物脸部构图布局更丰富,讲求饱满对称。眼睛,眉毛,额头,嘴巴,鼻子,腮部都逐一刻画,着重额头,鼻子和嘴巴的造型,象征性更为突出。但是,社火图案太繁琐,细花子太多,比秦腔脸谱更为复杂,远视效果不佳。</h1><h1><br></h1> <h1>甘肃的秦腔脸谱与关中的秦腔脸谱也不相同,别有风格。以著名花脸耿忠义先生的“耿家脸谱”为例,耿家脸谱的特点是瘦而长,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美观,比关中秦腔脸谱图案更古老,很值得我们借鉴。</h1> <h1>中国的戏曲脸谱是一座艺术宝库。我和脸谱结缘是一种幸运和责任。为了不让这份重要的文化艺术失传,我要继续在搜集、绘画中研习到底。也希望文化部门能重视这份重要的历史遗产,让我们的秦腔走向世界,也让我们的秦腔脸谱艺术发扬广大。</h1><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