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细品吾爱</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b04fbb"> <b>——《追风筝的人》读后感</b></font></h3><h3> </h3><h3> 你追过风筝吗?你追的是风筝吗?你曾奋力奔跑,紧紧追赶它,被阳光闪花了眼吗?</h3><div> 你追的是风筝吗?</div><div>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哈桑的兔唇、扁塌的鼻子、娃娃般的面庞。他不长的一生被强加了太多不属于他的苦难,以至于他的死亡,都令我感到欣慰。</div> <h3> 童年的快乐,是天空中高高飞起的蓝色风筝,是被玻璃线划伤的手指,是街头弥漫的烤肉的香气,是哈桑与阿米尔那天真无邪的脸庞。</h3> <h3> 可是,上帝在给够你快乐的时候,也会拿走你什么东西。</h3><div> 于是,战争爆发,猝不及防。它使孩子纯真的心灵被世俗污染,让无休止的恐吓、压迫乘虚而入,让所有人都无法保持初心。</div> <h3> 在一次风筝大赛中,哈桑为阿米尔追寻他的冠军风筝时,被颇有势力的反派叛军的儿子侮辱,而目睹一切的阿米尔却因懦弱而选择了沉默冷酷的逃避。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哈桑为了阿米尔一次又一次挺身而出,用小小的身躯保护他。</h3> <h3> 然而,两个孩子的命运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被一种标签分隔开来,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预定的位置。当作为仆人的哈桑被小主人阿米尔栽赃偷窃时,他没有丝毫的辩解,而是选择了转身离开,离开了阿米尔的生活。谁都没有料到,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br></h3><div> 哈桑的美好和纯净让任何的文字修饰都显得苍白无力,他执著地为阿米尔付出 ,一切罪恶强加于他都令人心疼。</div> <h3> 多年后,远离了战乱、贫苦的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阿米尔偶然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弟弟!阿米尔的童年岁月、哈桑的一次次挺身而出,又浮现在阿米尔面前。</h3><div> 人们常说陈年旧事会被埋没,阿米尔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往事会自己爬上来。于是,他,决定去找寻他、实现救赎,去追赶心中的“风筝”。</div> <h3> “风筝”可以指很多东西,可以象征童年的记忆、或是遥远的未来、抑或是阿米尔苦苦追寻的、内心的救赎。</h3><div> 可是风筝总会断线,人总要离别。阿米尔来不及说一声“抱歉”,哈桑已经离开人世,徒留阿米尔一人,去承担两人的伤痛。他悲痛万分、伤心欲绝,在保护哈桑的儿子被曾侮辱哈桑的拉塞夫痛打的时候,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已让上帝原谅了他,他终于追到了内心的“风筝”,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div> <h3> 这本书写尽大悲,却没有无病呻吟。它关乎人性却不令人无法喘息。哈桑与阿米尔、幸福与苦难、祖国与个人……都像天空中的风筝般互相纠缠。</h3><div> 我追。</div><h3> 或许,在最后的最后,阿米尔仍有挥之不去的愁绪,仍想着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故土,仍想着少时那个最忠实的奴仆,他心灵将永远处于忏悔之中。但那又怎样?至少阿米尔追过、救赎过、勇敢面对过。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忏悔,再用一生去挽回。</h3> <h3> 我们都曾是阿米尔,都不断追寻风筝,或而失望、或而欣喜、或而哭泣、或而欢笑……人生也许就是在这样不断追寻中度过的。追寻时的情感没有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真挚的扪心自问。</h3> <h3> 不记得那是何年何月,只记得记忆一直与我同在,将美好往事浓缩成一笔浓墨重彩,涂抹在我们灰白单调的生活中。</h3><h3><br></h3><div>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追。</div> <h3> 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简简单单,也许不会有那样的苦难与大悲,没有机会去体验。但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个最亲近却永远在角落的人——每个人生命中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就像哈桑之于阿米尔。</h3><div> 所以,失去后再多的扼腕长叹不如再次微笑的欣喜,学会珍惜,才是救赎的真谛。</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167efb">宇宙</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167efb">2016年10月</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