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以色列

人间四月天

<h3>随着特朗普总统的一纸决定,巴以这个火药桶又被点燃了,巴以局势骤然又紧张了起来。我一直认为以色列是个神奇的存在,那里是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这些宗教思想影响了世界数千年,直至近当代仍然是许多重大国际矛盾的焦点,战火冲突几乎不断。而以色列就是在那样恶劣的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建设了一个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在10月底我通过江苏国旅曾经去以色列约旦旅游了12天,真是应了当时的一句戏言:“现在不来,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h3><h3>回想在以色列走马观花的短短几天,那里确实是富有深厚宗教历史文化底蕴的美丽之地,近若干年那里的人们大体上和平共处,无论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无论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从中受益匪浅。我们在戈兰高地,在伯利恒,在耶路撒冷,处处看到的是和平与安详,安保措施宽严相间,切身体会到和平是多么宝贵,和平是人民之幸。</h3><h3>现在把当时的一些随手拍与各位老师分享,衷心期望政治家和民众都能够继续保持理智和智慧,使得和平能够持续,民生不断发展。</h3> <h3>去以色列,安全问题确实是个话题,毕竟打了几十年,一直不算完。我们一出特拉维夫机场,导游接上大家没说几句话就说,“大家别担心,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当时我们就半开玩笑的说,现在不来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h3><h3>这是特拉维夫市政厅,前面是拉宾广场,当年的拉宾总理就是在这里被犹太极右分子刺杀身亡的,所以导游说并不只是阿拉伯人激进,犹太激进分子也是很麻烦很危险的,一直是以色列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h3> <h3>美丽的特拉维夫海滨,惬意的民众。这里和法国尼斯的距离有些遥远,但同属蓝色的地中海,似乎还是有点像。</h3> <h3>雅法古城。照片不算最漂亮的地方,是路过这里时随手拍了一下。</h3> <h3>雅法古城里的人们在认真的下着什么棋,问了他们,他们也热情的解答了,但还是没记住。只是觉得他们在这古朴的老屋旁,轻松的喝着咖啡下着古老的棋,有些体现犹太人才干的意思,特别应景。</h3> 近景。当时认真的看了几分钟,因为不知道含义所以没看明白规则。 <h3>后来发现世界各地来旅游的人非常多,不知道这些人来自哪里,在雅法的一个高地上围成一圈兴奋的唱着跳着。</h3> <h3>路边演唱的艺人。</h3> <h3>特拉维夫相框,色彩斑斓而协调,许多人在此留影。</h3> <h3>北部的港口城市~海法,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角的顶端就是黎巴嫩了。</h3> <h3>海法的巴哈伊空中花园,巴哈伊教(没听说过哦)的圣地,由世界各地的教徒捐款建设,前后建了一百多年,到2001年才建成。它依山而建,从上到下延绵千米,高程200多米,耗资两亿多美金。花园精美而壮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惜当天巴哈伊教有活动,不对外开放,我们没能入内参观,只能在最高处眺望。</h3> <h3>位于拿撒勒的圣母报喜堂,据说圣母玛利亚就是在此怀上了耶稣。这里自然就是基督教的圣地之一了,围墙上有世界各地教会组织赠送的装饰挂画,也看到有中国的。这个门脸是近若干年新建的,造型很独特。</h3> <h3>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在报喜堂里排队瞻仰圣母玛利亚怀孕耶稣时的居住地,队伍很长,我们不是信徒,时间也不够,就远观了。</h3> <h3>以色列北部地区教堂众多,都有故事,在圣经中都有记载,所以世界各地众多基督天主东正教徒都是对照着圣经前来朝拜。我不是信徒,不熟悉圣经,但那两天也不断被灌输着这些典故。</h3> <h3>加利利湖畔的这个教堂看着很小,但也是有耶稣的踪迹,因而地位极高,现任及前任两任的罗马教皇都来瞻仰过。</h3> <h3>世界各地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其所在教会组织来瞻仰朝拜的,他们在这里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据说中国的教徒来朝圣的也有许多,只是我们没遇上。</h3> <h3>我们在这附近参观了好几座教堂,好像只有我们是纯观光客。</h3> 加利利湖,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他们也称之为加利利海,是主要的休养地之一。 <h3>游船启航时,举行了欢迎仪式,升中以两国国旗,奏唱两国国歌,然后船员还教大家跳欢快的以色列舞,气氛极好。当然这是人家的生意之道,因人而异,隔壁船上挂着的是美国国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以色列国歌,曲调哀婉悲凉,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千年苦难史。那个以色列小伙子嗓子也很棒,唱的特别好听,导游介绍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以小调作曲的国歌。</h3> <h3>约旦河畔的洗礼处,英国王室给小王子小公主洗礼也是专门从这里取水运回去。</h3> <h3>各种肤色的洗礼者很多,有专门的更衣室换上白色的袍子再下水。我不知道规矩,还是不便多拍。</h3> <h3>大队军人前来洗礼处参观,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发现以色列的军人都是枪不离手。</h3> 这是富有艺术气质的古城~萨法德,曾被CNN评为全球最美小镇,街巷里多是艺术家开的各式店铺。 <h3>这里的居民许多是大屠杀遇难者的后代,政府和社会给予了特别的支持,许多人都从事犹太教会的工作。</h3> <h3>随处可见穿着传统的宗教人士,他们和艺术的街巷共同合成小镇的独特基调。</h3> 一位艺术家自己创作的作品,他客气的让我不要拍照。 <h3>碰巧遇上一个家庭的庆典,好像是一个男孩子的成人礼,唱跳吹打好不热闹。</h3> <h3>戈兰高地,属叙利亚领土,50年前第三次中东战争时被以色列人占领,由于它扼守以色列的战略要地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因而这里和东耶路撒冷一样,成为以色列绝不愿意归还阿拉伯的两块土地。</h3> <h3>这个柱子上的牌子标注着周围城市的方位和距离。</h3> 以色列占领以后对戈兰高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发,考古发掘、移民定居、发展农业和葡萄酒业,着力于永久占领。同时保护利用战场遗迹,发展旅游,也成为它的国防安全教育基地。我们在这里逗留了一个小时左右,就遇到了组织前来的小学生、军人和教士,他们都很认真的听着讲解。 <h3>戈兰高地有几千平方公里,在开放旅游的这部分没有站岗执勤的军人,这两位是随队前来接受教育的,但他们站在战壕上的姿势还是蛮应景的。</h3> <h3>参观了高地上的葡萄酒庄,品尝了三种酒,品质很好。离开的时候,有人买了,我怕麻烦,没买。</h3> <h3>为了隔离叙以双方,联合国部署了观察员部队,每天定时沿隔离线巡逻。可悲的是,他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成了观察叙利亚内战几方的动静了。晚霞映照着戈兰高地,特别美,也特别安详,但这毕竟法理上不是你的地方,不知道这个矛盾以后能不能和平解决。</h3> <h3>从加利利湖附近出境约旦转了几天后又从靠近死海的一个关口返回以色列,由于是从阿拉伯国家入境,虽然人员的入境检查比较正常,但行李检查比特拉维夫机场要严格的多。行李安检仪是个像CT机似的大圆桶,操作人员像医生会诊似的一幅一幅的认真仔细的鉴别着。这里是约旦河西岸,属于敏感地区,在靠近巴勒斯坦管辖区的公路上还要通过以军的检查站。</h3> <h3>进入公路检查站接受检查,只见两个荷枪实弹的美女大兵严肃的踏着重步走来,导游再三关照一定不能拍照!但她们上车一看,是一车子中国人,立马开心的笑了,露出天真可爱的本性,主动说可以照相,然后不断的打着Pose和大家照相。</h3> 这位看上去是士官。她们也没检查什么,就这样一边笑一边和大家照相,从前门走到后门就下车拜拜了。可见中国人给以色列人的印象是很不错的。 在伯利恒看到的隔离墙,高八米,从耶路撒冷一直延续而来,不知道有多长。看见隔离墙下有几个人轮流背着旗子摆姿势拍照,后来看清楚他们背的是加泰罗尼亚地区旗,估计是加泰罗尼亚人或者是支持他们的人,在这里搞活动大概是能获得更多的同情。 <h3>伯利恒街头的巴勒斯坦警局,巴勒斯坦在西岸的一些地方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h3> <h3>外观像个城堡的伯利恒圣诞大教堂,它建在耶稣出生的马槽上,其门洞高度不到1.5米,必须低头弯腰才能进入。它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是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共同管理。它里面很大,有大礼拜堂,还有若干个小的教堂。目前它内外都在大修,已经修了好几年,而且还要有十余年才能完工。</h3> <h3>圣诞大教堂最著名最有意义之处是耶稣出身马槽及伯利恒之星洞,在地下只有十来个平方大小,我们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才得以一瞥。排队过程中那些世界各地的信徒门一会儿集体祈祷一会儿集体唱圣歌,甚是虔诚。</h3> <h3>伯利恒市中心的马槽广场,圣诞大教堂和一座伊斯兰教大清真寺面对面,在大教堂里可以清楚的听到清真寺大喇叭传出来的祈祷声。确实是的,如果双方不能和谐相处是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的。</h3> <h3>伯利恒一瞥。客观地说,阿拉伯区的面貌与犹太区的差距还是蛮明显的。</h3> <h3>我们在伯利恒下榻的有百年历史的酒店,以前曾经是某个王宫,后来做过监狱,又改成写字楼,现在是伯利恒最好的五星级酒店之一。这样的变迁也是奇怪而少见。</h3> 酒店里里外外都很漂亮,大厅里挂着江泽民主席和阿拉法特的照片,是2000年江主席访问巴勒斯坦时他们在这家酒店活动时留的影。 <h3>巴以之间人员车辆是自由往来的,但从巴勒斯坦到以色列时,挂巴勒斯坦牌照的车辆要接受检查,主要是检查危化危爆品,以色列为了自身安全是一丝不苟、毫不松懈的。</h3> <h3>天主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天主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恩怨情仇千百年未了。我们在橄榄山上眺望圣殿山全貌,小雨过后飘起了长长的彩虹,横跨耶路撒冷上空,和有着标志性金顶的岩石清真寺一道构起一幅和谐的图画。</h3> <h3>橄榄山上喀西玛利亚花园,耶稣就是在这里被出卖并被罗马士兵带走的。这里的橄榄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橄榄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树龄。</h3> 在耶路撒冷老城里,亲历耶稣受难背负十字架所走之路~苦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摩肩接踵,路两旁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店铺,犹太人的,阿拉伯人的,亚美尼亚人的,感觉在这里逛个几天都没问题。 <h3>占地只有大约一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老城分为穆斯林、犹太、基督徒和亚美尼亚四个区,街角处的以色列军警岗哨,既告诉大家耶路撒冷是个安全的城市,又在提醒着我们民族宗教矛盾仍然尖锐存在。</h3> <h3>苦路的尽头就是圣墓教堂,耶稣遇难、埋葬以及复活的地方。它在一个窄小的巷子的尽头,门口是个很小的广场,挤满了信徒和游客。</h3> <h3>这块大理石据说是被耶稣的鲜血染红的,它是信徒清理耶稣尸体的地方。只见不断有教徒前来长跪亲吻,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人用自己的围巾衣物等在这大理石上认真擦拭,神情极其虔诚。许多教徒把这里作为一生必来一次的地方。</h3> <h3>离圣墓教堂几百米,经过耐心的排队和严格的安检(安检警官同样对俺们中国人很客气,安检过程中还不时冒出几个汉语词汇开着小玩笑),就是犹太人的圣地~哭墙。右上方灰色的圆顶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克萨清真寺。</h3> <h3>哭墙又叫西墙,是犹太圣殿几建几毁的遗迹,是犹太人数千年来的精神家园。</h3> <h3>墙缝里塞满了犹太人写了祈祷词文的纸条。</h3> <h3>哭墙的上方就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岩石清真寺(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和阿克萨清真寺,它们非常漂亮,就建在前犹太第二圣殿的遗址上,由穆斯林进行管理,我们是不能入内的。小小圣殿山,巴以双方都说这里是自己的圣地,古迹犬牙交错,说不清,理还乱,很难分清界线,产生了千百年的宗教争斗。当然,现在这里是热闹而秩序井然,两大圣地交叠在一起,两边的信徒各走各道。2000年沙龙曾经强闯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阿拉伯人大起义,老城属于东耶路撒冷,但以色列坚持耶路撒冷是其不可分割的首都,既占领了就不可能退出去的,我们在这里也见到了最多的值勤军警,切身体会到耶路撒冷问题的复杂性。</h3> <h3>我们在耶路撒冷所住酒店的安检门边,墙上挂着的是拉宾、阿拉法特和克林顿1993年在商谈和签署巴以和平协定时期的几张合影,这说明大多数以色列人也是非常渴望和平安宁的。</h3> <h3>离开耶路撒冷的前一天晚上,我在酒店附近溜达了一大圈,那里是闹市和交通中心,车来车往,人流熙攘,犹太小贩和阿拉伯小贩比邻而居,绿地边有几个犹太青年在欢快弹唱,人们进入商场和酒店等大点的公共场合都坦然接受安检,虽然我是独自一人,但丝毫没感到有什么危险。</h3> <h3>当地人说以色列能有现在的安全环境靠的是有力的安保措施和有效的经济发展,刚柔相济,使巴以双方都从中得到了甜头与实惠。看新闻报道,这两天关于耶路撒冷的矛盾冲突并没有想像的那样越来越激化,当然这相当部分还得看美国人将要采取怎样的实际行动,但以色列人坚持多年的办法肯定是很有效果的。说来说去,“发展是硬道理”还是很有道理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