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芳 华》同龄

冷月

<h3><font color="#010101">  2017年的冬天:“冯小刚”大导的一部怀旧巨作《芳华》在全国各大影院如期上演,不怎么看电影的我踏入了影院,跌宕起伏的剧情把我带进了那如火如荼远去的蹉跎岁月,过往的思绪历历在目,我逝去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那不平凡的年华里。</font></h3> <p>▼《芳华》剧照</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亲是“四野44军(整编后为54军)”的一名职业军人,南下入川调入地方部队任职。我半岁外公因病去世,母亲和外婆辞去工作带着襁褓中的我到部队与父亲团聚。</span></p> <p>▼ 我四个月</p> <p>  随着我渐渐长大,迫在眉睫的事实是上山下乡,为了不让我下乡,母亲开始为我的前途提前打算;大院子女都有个当兵的梦,父亲所在地方部队名额有限,女兵名额尤其稀缺,1971年前还有可能实现,那时我是看着姐姐们穿着军装当的小兵,因年龄小没赶上好时候,上初中时母亲带着我到昆明看望姨妈,姨父也是军人,因他所处的部队是大军区名额多,母亲想把我送去当兵,姨父的下属苏叔叔已跟我量了身高:“当小兵、文艺兵”,只等姨父同意就可送我走,那年我14岁,遗憾的是姨父始终不点头。事后姨父说:“当兵是能办到的,但我不能那么做”(近年母亲才告知)。我第一次的当兵路就此梦断昆明。</p> <p>▼ 文艺汇演剧照</p> <h3><font color="#010101">▼ 16岁(演出后留影)</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我高中毕业,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来到了大有做为的广阔天地,来到了大院子女集中下乡的“知青点”。母亲为此难过了很久,知青点的集体生活不算很艰苦,我们有部队派出的军人“带队干部”和公社派出的农民“场长”管理我们的生活和劳动。下乡没多久噩耗传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我们相互拥抱痛哭。那一年尽是天大的事:唐山大地震、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领袖先后离我们而去,祖国大地齐悲痛,我们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也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而焦虑。随后喜讯传来:“四人帮”被粉碎了,我们看到了希望,国家、地方针对知青返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好像部队知青都沾不上边。后来就有了1977年全军互换征收对方部队子女入武当兵的事,我们城市的部队医院希望与我们父辈的部队互征子女入武,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有子女在农村的家长多数都同意,而当权的儿女已长大无后顾之忧不愿冒这风险,所以这事就此告终。事后才知全国军队都是那样秘密征兵的,我姨父的儿子就在那年当了兵,据说:那年四川征兵闹的动静太大,上面要求全军退兵(只退了少数不合格的),我姨父后怕说:“该让我去当兵”,感觉他的话好自私。至此我的当兵梦永远终结!他儿子当兵不久就奔赴前线参战。停战后就是裁军,姨父转业到了四川,他儿子到军事院校深造,毕业后分配到甘肃,我父亲想办法把他调入四川……。这就是我的父母:无私又善良!</span></p> <h3>▼ 下乡欢送会留影</h3> <h3>▼ 18岁(知青点留影)</h3> <h3>▼ 我们与带队干部</h3> <h3>  1978年底我也从农村回城,读书、毕业、分配工作,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h3> <h3>▼ 21岁(生活照)</h3> <h3>文字:冷月</h3><h3>配乐:冷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