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梁平赶集称之为赶场。集中交易的时间段称之“上场”,交易时间结束称之“下场”。有事没去赶集就是“赶脱场“了。</h3><h3>《悲惨下场》《场景》《场面》等词汇都是梁平人生活中提炼而成。起源梁平之地。</h3> <h3> 集市作为人类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历史悠久。</h3><h3> 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梁平集市绵延数千年至今依然存在,它们每隔一定日期,在固定地点举行,按历法周期循环。交易的商品一般为日常生产和生活等普通货物,集市地点交通适中,主要为附近的城镇乡村居民服务。担负着农村生产和生活资料、农产品收购和交易的职能。</h3><h3>集镇还具有教育、医疗、娱乐等职能,是农村居民娱乐和相互交往的主要场所。</h3><h3><br></h3> <h3>赶场对于梁平农村人来说,除了是传统的商品交流日外,更被潜移默化的定义为人际交往日、信息获取日、身体休息日、心情放松日,犹如一场身心旅游!</h3> <h3>梁平一一乡镇赶集时间</h3><div> 逢1、4、7日县城、福禄镇、紫照乡、金带镇、聚奎镇、新盛镇、云龙镇、回龙镇、七星镇、清平、高板桥、旱天坝</div><div> 逢2、5、8日复平乡、城东乡、城北乡、石垭子(城南老街)、曲水乡、柏家镇、仁贤镇、明达镇、文化镇、荫平镇、虎城镇、铁门乡、龙门镇拱桥、回龙镇杨柳</div><div> 逢3、6、9日合兴镇、石安镇、大观镇、安胜乡、礼让镇、龙门镇、和林镇、屏锦镇、袁驿镇、仁和场(光明)、蟠龙镇</div><div> 逢3、6、10日大观镇安乐场逢1、4、7、9日忠县金鸡</div> <h3><font color="#010101">农村都流行赶场,由于农村村落幅员面积宽,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离乡场镇较远,加上平时农活太忙,不可能天天上街去。需要买生活日用品或者销售自家农产品,都会按约定好的时间去赶场,集中走路到场镇街道,或买,或卖,或聚,或饮,或看,或娱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赶场那一天,村上的人一定会起个大早,三三两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就会从远近不同的家中出发,顶着朝霞,冒着晨雾,绕过村庄,跨过田坎,走过小路,边看风景边聊着龙门阵(聊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农村很多村民一大早就会来赶场,有的会把当季自己家田里的农作物拿出来卖。不但新鲜而且价格不贵,还可以给他讲价。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提菜篮子的,也有空手纯粹去场上看热闹的,都是屋前屋后的熟人,隔老远就喊:今天你也赶场啊?小时候最爱热闹,没有钱也可以在热闹的赶场天四处逛逛,有一两块“巨额”零花钱更是高兴得飞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集市上的服装摊,卖的不是牌子,价格便宜,但爷爷奶奶还是舍不得买。虽然不用电子称,但用杆秤也不会缺斤少两赶场最多的就是菜,不同的菜,村民们把自家田地种的蔬菜带到集市上贩卖,这才是绝对放心的绿色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市场有很多买调料的,辣椒、花椒、八角,各种调料。走,上街(gai)去割肉。在牲畜交易区都会有卖鸡的、卖鸭的、卖鹅的、卖小猪的等等,应有尽有。赶场天,一般会在街上过午。赶场过后,有的坐在茶馆里休息,喝茶。或者是打一场牌。牙科医院摆在街上。集市上不光有东西可买,还能顺带看看牙。</font></h3> <h3>1985年以前,梁平的48个场镇都是石板路面,宽约2丈余,两边木架结构瓦房的街檐下摆摊放置人们需出售的农副产品、手工制造的日常用品。</h3><h3>人山人海,喊声、问候声、笑声、叫卖声,声声汇集,热闹非凡。趣闻多多</h3> <h3>梁平柚子</h3> <h3>开起车子卖麻花,又大又香又实惠</h3><div>总令我们垂涎的,也就是赶场时候的街上,摆在摊子上论个叫卖的包子、馒头,或是泡粑</div><div>只要有柜台,正上面永远都会摆放着装满糖果的罐子。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杆、奶糖、饼干……有多少钱,才能买多少个糖。</div><div>那些即将失传的手艺</div><div>自己手工制作的鸡毛掸子,用过之后一尘不染。</div><div>做手工的老人也很多,虽然上了年纪可是手脚依然麻利,手工的东西也很经久耐用。</div><div>“铁匠”现在很少见了,不过铁制器械依旧是农村农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div><div>裁缝,衣服上有个修修补补的交给他们就好了。</div><div>补锅补鞋的工具你以前见过没有呢?</div><div>好认真的修表师傅。</div><div>剃头——那张厚茧大手从头顶抚摸而过的温暖</div><div>现在理发一般都是去理发店,可是那时候的农村的男的一般都会去找剃头匠剃,剃个板寸能管好久,不论技术好,关键是便宜!</div><div>那些年我们赶过的场,背过的背篼,记忆中仍然鲜活而生动!你还记得你老家的赶场时间吗?</div> <h3>裤子袴.裤子袴(务子瓜),水来打.水来打(挑水过路的叫声),斗起.斗起(豆豉),没斗起.没斗起(霉豆豉),小了.小了(收购小尿的叫声),滚开.滚开(让开)。</h3> <h3>葛根、葛根粉</h3> <h3>霉豆腐</h3> <h3>梁平有38个民族,赶场的景象体现着各民族特色。</h3> <h3>背上背着的背篓,很好看</h3> <h3>购买年画(木板印制财神画、对联、门神一一一)</h3> <h3>写对联,买财神等</h3> <h3>出售鸡、鸭蛋。</h3> <h3>出售小鸡、小鸭。</h3> <h3>修补锅、鞋、车等</h3> <h3>又来点讨价还价联句</h3><h3>荷儿(物指锅儿,这里指女人生殖器)痒痒(秧秧),日吧(糍粑),几个钱,毛钱,不买,不买,不买我还不卖。</h3> <h3>卖鸡蛋、鸭蛋</h3> <h3>理发叫做:“剃老壳”,理发师傅古时称“理发匠“,把全部头发剃完叫“光头“……</h3> <h3>治病换牙</h3> <h3>赶场回家了</h3> <h3>在梁平曾经常常期待,却又习以为常的画面,太多熟悉的味道</h3><div>但走在如今遍地是手拿炸鸡薯条,嘴里吃着洋快餐的大街上</div><div>还能回忆起曾经那些让你着迷的味道?</div><div> 白麻糖</div><div>锤子和铁片发出有节奏的“铛!铛!铛!......”声音,小时候只要一听见这声响,就知道是卖麻糖的来了,嘿,高兴的找父母要钱去买一块半天都舍不得吃完,而现在有几个小孩子还知道麻糖呢?</div><div><br></div> <h3> 米花糖<br></h3><div>在现在这个被机械化取代的时代,很难再见到手工制作米花糖了。想想以前吃的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米花糖,虽然没有现在的材料丰富,精美包装,但是味道确实最原始最天然的味道。</div><div><br></div> <h3> 白冰糕、小冰<br></h3><div>”冰糕~白冰糕~,一角钱一支“小时候冰箱没有普及,一到夏天傍晚,就会听到大街小巷,农村田间有人卖冰糕,有的背着背篼,有的推着自行车,里面放着泡沫盒子,裹着铺盖。除了白冰糕让孩子兴奋以外,小冰也是热爱之一,那时候总是喜欢在小冰的四个角当中选一个角咬一个小口子,特别享受那种使劲儿从小口子里吸冰水的感觉。</div> <h3> 棉花糖</h3><div>曾经路边的棉花糖,在小孩子看来就如同魔术一般。一根签子转啊转的,甜甜的,像白云一样!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街上有卖的,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只是再也没有了童年的感觉!</div> <h3> 小白糕(泡粑)</h3><div>白糕是人们喜爱的早点之一,它是用糯米泡涨后,再用石磨推出成细面,并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发酵,最后用蒸笼蒸熟食用.其味是天然的糯米清香,甜中有回味,老少皆宜</div><div><br></div> <h3> 皮蛋</h3><div>以前小时候家里总是要存好久,才能攒上一点蛋,然后逢赶场的时候才能拿到街上经过一系列的包裹,做成皮蛋。还常常背着爸妈偷偷拿来当零食吃。想想真是别有一番风味。</div><div><br></div><div><br></div> <h3>糖人</h3><div>小时候上学放学回家的路边总有卖糖人的,那时候形状还比较单一,没有现在这么多样式,那时候也只觉得好神奇,就算没钱买,也要看上好久!</div> <h3><br></h3><div>油团儿、油条</div><div>这两种食物曾经丰富了多少人小时候的早餐记忆。想起在油锅里炸着发出呲呲呲的声音,捞出来香喷喷的味道就让人欲罢不能。现在在街上却很少见到了。</div><div><br></div> <h3>馒头</h3><div>小时候馒头也是极好吃的食物,又耐饿,家里总是会蒸上一大锅,还能做出不同的吃法。煎炸馒头片……不过现在好多人早上估计都不怎么吃了吧,改吃什么汉堡包……</div><div><br></div> <h3>凉粉凉面<br></h3><div>以前小时候总能看到穿梭在大街小型的凉粉凉面担担,凉粉和凉面也都是纯手工制作,现在虽然也能吃到,但是不管佐料多丰富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div> <h3>油饼</h3><div>这两种食物曾经丰富了多少人小时候的早餐记忆。想起在油锅里炸着发出呲呲呲的声音,捞出来香喷喷的味道就让人欲罢不能。现在在街上却很少见到了。</div><div><br></div> <h3>耙红苕<br></h3><div>这简直就是红糖与红苕的完美结合,咬上一口红苕再喝上一口红糖汁,小时候总是吃的满脸甚至满身都是糖汁,但那也全是满满的回忆啊!</div><div><br></div> <h3>苕粉</h3><div>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收获了红苕之后,就要开始打浆沥粉的场景?那也是最神奇也觉得最好玩的事儿。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马上就有得苕粉可以吃。现在的小孩子恐怕见到这样沥粉的画面都不容易了。</div><div><br></div> <h3>石磨豆腐、豆花、豆浆</h3><div>小时候家里条件都不是很好,那个时候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石磨豆花、豆腐什么的,就已经算“打牙祭”了,再来上一碗热腾腾的豆浆,简直是“不摆了”。现在大家要么都是机器做,或者就是粉末来兑。别说原汁原味了,还能看到石磨都很难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