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我是1949年2月上的小学,那时是春季招生,我还不满六周岁。一年级小学课本只有两本书,一本语文,一本算术。语文的第一课是“來,來,來,來上學”,其实就是认识三个字。第二课是“去,去,去,去游戲,大家去游戲”,认识了五个字。第三课是“看,看,看,看國旗,國旗真好看”,又认识了五个字。一年级开始就要写毛笔字了。当时还没有汉语拼音,读的写的都是繁体字。说起当时学的繁体字,对现在的书法创作却是受益非浅。简化字直到我读初中二年级的1956年才出现,这样,我们既认识了简化字,又会写繁体字,特别是繁简的对应转化也非常清楚,这就带来了许多方便,也不会闹出笑话来。那时写字又不用铅笔,更没有钢笔,抄书、写字、做算术,用的都是毛笔。一支小字笔,一支大字笔,小字笔用来抄书、写作文、做日记、做算术题,大字笔写大字。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写大字了,最初是描红,就像上面的那样,都是笔划简单,易读易认的字。</font></h3> <h3>一上年级写的字笔划少,字也简单,一边识字,一边学写笔顺。到了一下年级,字也多了起来。</h3> <h3>到了二年级,还要继续描红。这种印刷好的纸我们叫它红晏字纸,因为那时每天半节课的写字安排在下午第一节。中午,我们这里方言叫晏,所以午后写的也叫晏字了。</h3> <h3>我们就用毛笔在描红纸上把它描黑。</h3> <h3>老师在认为描得较好的字上画一个红圈,我们叫红鸡子。</h3> <h3>渐渐地喜欢上了描红,每到写字课时,就已磨好墨,舔好笔,等老师发下红晏字纸了。</h3> <h3>红鸡子也越写越多。到了初小三四年级,起先是影写,即把描红纸放在下面,上面放一张白纸,按照下面影出的字进行书写。再后来是临写。到了高小阶段,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上二十个大字,就叫我们按他写的字写下来。由于喜欢,倒也写得认真,红鸡子也格外多。</h3> <h3>就这样,读了六年小学,写了六年毛笔字。除写大字用大字笔外,写作文,记日记,做练习,演算术题,都用的是毛笔,只不过用的是小字笔。每天上学带的课本作业本外,还得带一块砚,一锭墨。</h3><h3>升入中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为没有大字课,再也没有写过毛笔字。直到1961年7月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回家务农,在农闲的时间里,才再想着拿起毛笔来。</h3> <h3>这是购置于1962年的《九成宫字帖》(选字本)。那时字帖也很少,可供选择的不多,有了这一本字帖,空下来就临临。</h3> <h3>这是册页的开头。</h3> <h3>这是册页的结尾。</h3> <h3>喜欢上《九成宫礼泉铭》的原因是,在小学读书时,教地理的宋昌南老师,他的板书毕工毕正,我特别敬仰他。当时学校礼堂南边的两个教室墙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就是他写的。现在想起来,他写的就是欧体。</h3> <h3>从朋友处借得到的,是草书也好,依葫芦画瓢,临下来。</h3> <h3>我感到草书最难写,第一它难认,第二是笔划稍有一变就成了另外一个字,更不用讲流利顺畅,布局谋篇搞创作了,临帖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h3> <h3>最先看到的四体字帖是好朋友张国权的《三字经》,我喜不自胜,照着它的样式,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把它临下来收藏了。后来又陆续从朋友处借到四体的《百家姓》、《千字文》,也赶紧临下来。</h3> <h3>这是《三字经》。</h3> <h3>这是《百家姓》。还有一本《千字文》送给朋友了。</h3> <h3>后来书法书籍也多起来了,为了练习书法,就陆续买来了我喜欢的书。</h3> <h3>为了学习书法和查找词字方便,又陆续购置了各种辞书和书法字典。</h3> <h3>这首诗是我当年务农时的写照。</h3> <h3>平时练练字,写写诗,也学学画,但画画总觉得费时费力,没有再坚持下去。诗原来写的都是五言七言四句八句的,自以为就是绝句律诗了,后来知道格律平仄后,才知原来的诗都是打油。开始研究格律后,就把原有的一百多首诗进行甄选和修改,使有的诗有点像格律的样子,分门别类,用小楷把它抄成两集,打油诗一类的归在《少云集》,比较像样的归到《清寒集》。集名为少云、清寒,是在家务农时,自鸣清高,自名剡溪少云,又号清寒逸士,并刻了两颗印章作证。这是两本诗集的封面。</h3> <h3>这是《少云集》中的所谓词,其实只是穿了一个词牌的外套而已。</h3> <h3>这是《少云集》中的诗。青春多梦,梦中常见友人,这友人就是都在大学里读书的我的高中同学金孝月和张国权。诗中的张矩,是张国权在大学读书时取的笔名。</h3> <h3>所谓的七律诗,只是格式像,押韵,不讲究平仄。《访友人》诗虽不合格律,但与朋友相聚之情却是留在诗中。</h3> <h3>这是《清寒集》中的律诗,平仄、对仗尽量按格律要求写。</h3> <h3>这是绝句。</h3> <h3>这首古风是写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金孝月,读大学两年后回家,相邀通学生朋友会聚的事。当时在中学读书,有住校生和通学生之别。通学生又叫走读生,是指离校较近或是离校虽远,但由于家庭较贫困住不起校的学生。我家到白泥墩有十里路,每天来回二十里,走了三年。通学生是自带中饭到学校蒸热,中午就在教室用餐,三年下来,关系也不一般了。我们关系较好的六个通学生,只有金孝月一个人考上了大学,难怪有一番感慨了。</h3> <h3>1966年2月,我参加了教育工作,到2003年7月退休,30多年小学教育生涯,主要教小学语文和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上只与钢笔、粉笔、铁笔打交道,很少用到毛笔。只是在过年过节写春联,村民建房、婚嫁写对联,亲友寿辰送寿联时才会动动墨。</h3> <h3>就像现在仍为亲友写的婚庆喜联。</h3> <h3>送给朋友的嵌名寿联。</h3> <h3>王桂亭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甘霖区校工作的副校长,退休后居住在长乐镇,今年已经九十岁了。我们原区校的教师也大都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听到这个消息,准备为他作寿,这是我代表几位教师为他书写的一副祝寿联。</h3> <h3>闲来也写几把小扇送送朋友,一面写上自制的几首小诗。</h3> <h3>另一面画一点山水作为点缀。</h3> <h3>也为村里做点事情。2009年,村里的百年老祠堂沈氏宗祠重修,祠堂里的石柱上原来都有楹联,有阴刻的,也有阳刻的,在“文革”期间破“四旧”,消灭“封资修”,都给破了。阴刻的,石灰一抹填平,阳刻的先用凿子凿去,再磨平,都用石灰一涂,用红漆写上当时的流行词句,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啦,“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啦,大破“四旧”、大立“四新”啦,白底红字,倒也有一种革命的豪情,激励着当时的人们。</h3><h3>现趁重修之际,把阴刻的柱联用凿子挖出填平的石灰,原来的字迹就露出了真容,用墨一填,就成新的了。阳刻凿平的地方,虽冲洗了几次,也无法辨认,亏得我还记住当时楹联的内容和字体,回忆当时的笔迹,重新书写了一副。</h3> <h3>这是祠堂中间前柱的下联。</h3> <h3>2016年春,村两委会决定把即将倾圮的村庙“张陈庙”重建,与祠堂作为村里仅存的两处文化遗址,除原来的梁柱不动外,外墙和桁椽瓦都更换一新。这是应村里要求为庙里写的楹联。</h3> <h3>这是下联。</h3> <h3>这是2019年5月,应长乐镇虎仙庙的约请,为他们撰写的一副对联。</h3> <h3>这是他们裱画好后发我的照片。</h3> <h3>这一幅雅沈村村域示意图,从草图开始,经采访,踏勘到成稿已有四年了。2017年是甘霖镇小城镇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村变化最大的一年,旧房改造,危房拆除,道路拓宽,消灭露天粪缸,真有天翻地覆之变,这也对我敲起了紧板锣鼓,用了几天时间,终于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也为后人留下个印记。</h3> <h3>2003年退休了,也清闲了,除做些承包田里的农活外,就参加镇老年活动室的工作和镇书法协会的工作。2005年经姜杏春先生介绍加入了嵊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后又加入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经张肇东先生介绍加入了嵊州市书法家协会,后又加入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在这几个书法大家庭里,广交朋友,共同切磋,互相勉励,对我的书艺有了很大提高,也增加了对书法的兴趣。</h3> <h3>2008年11月,世界艺术网集团(香港)在杭州举办首届“泽恩杯”艺术作品邀请大赛。我市应邀参加的有张肇东先生,张法汀先生,楼雪珍女士,张华林先生,裘士根先生,朱昌专先生和我等人。应邀参加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共106人,以我们浙江人居多。</h3><div>这是赛后出版的专集封面,我在第八排右二位置。</div> <h3>这是应邀送去的作品。写在一张长248cm,宽129cm的八尺宣纸上,内容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h3> <h3>这是专版中对我作的简介。</h3> <h3>这次邀请大赛的作品由参赛者投票表决,最后有评委会决定。</h3><h3>这次投票有一个不同其他的地方,是对作品直接投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后看你的得票多少。这次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十名。一等奖奖金10000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2500元。</h3><h3><br></h3><h3>根据评选办法,如果参加一等奖投票的,看一等奖获得的票数谁最多,票数第二位的就淘汰出局,连二等奖、三等奖也无缘。这就好像选村主任,如果落选,村委也不是。</h3><h3>这次邀请赛,我侥幸的得了个铜奖,获得奖金2500元,这是我有生以来获得奖金最多的一次。获得铜奖的还有张林华先生,而张法汀先生和楼雪珍女士得的都是银奖,我们嵊州人收获颇丰。</h3> <h3>2014年,嵊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文广新局举办嵊州市第五届农民“种文化”大展演暨首届农村文化礼堂才艺比赛活动,我在甘霖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金才汉带领下,与叶仁荣、邢太宝三人去崇仁镇张村文化礼堂参加书法比赛。</h3> <h3>这是参加现场书法比赛的作品。经过评比,获得了银奖。这次比赛我可算作村里的书法代表参加市的才艺比赛,我村的舞蹈队和小品演出都获得金奖,三个总分相加,我村获得了全市的一等奖。村、镇、市三级奖励,我分得奖金一千多元。村集体还从市里奖来一套价值一万多元的音响设备。</h3> <h3>2016年11月16日,由甘霖镇政府妇联主任陈胜娟同志带队,有杜雯洁(演讲)、王云飞与马胤骅(舞蹈)和我(书法)组成的一个代表队,代表嵊州市去景宁县参加浙江省“文化礼堂杯”村干部才艺大赛,这是赛后的合影留念。</h3> <h3>这是参赛证,要佩上它才让你进场。</h3> <h3>这是参赛证的背面。</h3> <h3>书法比赛现场设在景宁活动中心二楼图书馆。</h3> <h3>参赛代表在认真创作。</h3> <h3>这是我在现场比赛的书法作品。参赛者有来自全省的二十多位代表,当现场主持兼评委的先生宣布比赛书写内容是唐孟浩然的《春晓》,书体自定后,大家就开始创作,基本上写的是行书和草书,我选择了楷书。不到一小时,大家就交卷了。</h3><h3>由于不是当场评选,我的成绩不得而知。</h3><h3>这次才艺大赛是看小组的综合评分,要把书法,舞蹈和演讲三项按比例总分相加才能得出成绩。但这次的成绩如何,至今仍是泥牛入海无消息。</h3> <h3>2008年夏,我从《书法报》中获知要举办一次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的活动,并出版全国书画作品选集,就投稿寄去了我的书法作品。到了12月份,就收到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览组委会”寄来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和入编作品校对评奖参展作者认可书,真使我有点受宠若惊了,第一次参加全国的书法展,竟得到“红色艺术金奖”,又授予我“红色艺术先进创作者”称号,人也飘飘然了,原来我已达到这个水平了。</h3> <h3>这是荣誉证书。</h3> <h3>这是获奖证书。</h3> <h3>这是入编作品校对评奖参展作者认可书。</h3> <h3>第二天就很高兴的到邮局里寄出了作者认可书复印件,并寄出按出版要求的565元钱。2009年3月,就收到了这本书。翻开书,看到了我登载在大型刊物上的书法作品和简介,不用说有多高兴了。</h3> <h3>2009年初,我从《书法报》中又看到要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翰墨颂伟人全国书画大赛的消息后,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伟人的敬仰,就又寄出了自己的作品。</h3> <h3>到了4月份,就收到了大赛评委会的喜报,说你的作品已完成了初评及复评工作,已进入终评,将参加特等奖、金奖、银奖的最后评选,还授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创新百杰”的光荣称号,真要手舞足蹈了,暗想我的水平是真不错了,又欣喜地按要求回寄《获奖作品选》校样写真和出版费485元。</h3> <h3>这是随喜报寄来的《获奖作品选》校样写真。</h3> <h3>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按时收到了这本书,随书附寄来获奖通知:作品评为金奖,还被授于“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创新百杰”称号,呵呵,真是甜到了心头。</h3> <h3>这是获奖荣誉证书。</h3> <h3>这是我的作品。</h3> <h3>2016年10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了一次楷书大赛,嵊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积极响应,发动会员踊跃参加,这是我被选送去的书法作品原件。</h3> <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3月,收到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寄来的入展证书。</font></h3> <h3>周恩来同志是全国人民都十分崇敬和怀念的开国总理,当得知要编辑这样一部书后,在2009年8月又踊跃的投了稿。</h3> <h3>到了9月,又寄来了获奖证书,作品被评为“优秀金奖”。</h3> <h3>也一同寄来了作品入编、评奖作者认可书。</h3> <h3>签字后寄出认可书,一并寄出成本费488元,到了10月份,就收到了这本书。这是书中我的作品和简介。</h3><h3>两年里,投稿三次,百发百中,又都是金奖什么家的,也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后来又投了各种大奖赛几次,不多时,就收到组委会寄来的荣誉证书,作者认可书,获奖证书,还不忘出版费若干,最后还说明你要作什么理事,名誉教授或副院长的,请购本集若干,按数封职。</h3><h3>这时我才清楚,这是组委会和出版社的套路。有一次,我把作者认可书寄出,但没有寄钱,左等右等,终无消息。我终于明白,我们普通人要名利双收是不大可能的,要名容易,请寄钱来。</h3><h3>后来,我也不再投稿了,也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h3> <h3>更多的是参加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话动,每月一次的“相约二十”基本都能参加,也应要求交上书法作业或参赛作品,经常有作品获奖和刊出在《翰墨晚霞》上。</h3> <h3>这是为纪念嵊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专刊上的作品。</h3> <h3>这是刊登在《翰墨晚霞》上的书法作品。</h3> <h3>这篇刊登在《最美夕阳红》专刊上的一篇书法作品。</h3> <h3>也有送绍兴市参展的作品。</h3> <h3>参加市退管站组织的书法作品。</h3> <h3>参加镇比赛的书法作品。</h3> <h3>应村委要求写的一篇赋。</h3> <h3>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下乡送春联活动,我也参加了几次。这是2015年的春节前一行十多人由马生见会长带队去下王镇书写春联。</h3> <h3>这是春联内容。</h3> <h3>2016年春节将要来临之际,在秘书长裘维扬先生带领下,一行十多人去金庭镇书写春联。</h3> <h3>书写好的春联,墨迹未干,就被村民取走了。</h3> <h3>甘霖镇文化站就在镇老年活动室的旁边,最近刚刚挂牌。</h3> <h3>闲暇时就去书画室练练字。</h3> <h3>在参加市的各种书法比赛中,基本上得的是三等奖。这个优秀奖权作一个三等奖吧!</h3> <h3>又是一个三等奖。</h3> <h3>仍然是三等奖。</h3> <h3>今年初,又参加了一次比赛,名头大得吓人:全国老年书画大奖赛。呵呵!这次不叫一等、二等、三等了,叫什么成果奖、优秀奖、风尚奖、风范奖,叫人们摸不着头脑。大概是抽签的,抽着什么算什么,反正人人有奖。我得的是风范奖,折算起来又是一个三等奖吧!哈哈!</h3> <h3>还是这块奖牌好!是要预订的(不是承办单位发,要自己出钱),原来说要把获奖者名字制在奖牌里,制作费100元。想想钱不多,有这样一块奖牌放在自己书房里,也会蓬荜生辉,欣然付了钱。但近日拿回一看,不管什么奖,都是同一模式,也找不出自己的名字。你说受骗了还是上当了。但没有付过钱的,不管你是成果奖还是优秀奖,却没有这样一块东西,他们是不是后悔了。</h3> <h3>在职时,只参加过市教育系统组织的钢笔字、粉笔字比赛,也只得过几次小奖。退休了,参加的书法活动多了,得到的奖状、证书已藏满了抽斗。</h3><h3>我好像与“三”有缘。我在家中排行老三,族中的人有叫我三哥的,有叫我三叔三伯的,有叫我三爷爷三外公的,呵呵,连得奖都是三等奖居多。亏得也只是三等奖,缺了吹牛的本钱,假如每次都得一二等奖,我恐怕要吹破牛皮了。</h3> <h3>到了2018年底,忽然时来运转,参加了几次全国级的书法大赛,竟得了几次二等奖。这是2018年12月参加的首届孔子文化书画大赛,我的一幅篆书作品获得了二等奖。这是作品集。</h3> <h3>这是我的参赛作品。</h3> <h3>2019年4月,参加第五届全国老年书画大赛暨第二届毛体书法大赛,获得佳作奖。</h3> <h3>这是用隶书写的参赛作品,毛泽东主席的词《沁园春 .雪》。</h3> <h3>2019年6月,参加全国首届“王羲之杯”书画大赛,又获得了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h3> <h3>这是奖杯。</h3> <h3>这是获奖的奖品:一盒文房四宝,一盒陶瓷茶具,一条领带,一块翡翠吊坠。</h3> <h3>2019年7月,绍兴市文明办、绍兴市教育局组织家训家规家风征文比赛,我选送的《剡西沈氏家训》一文被评为优秀作品。</h3> <h3>这是选送的作品。</h3> <h3>回顾自己七十年来的书法生涯,可以用最近写的七律《晚年乐》,又可叫《退休忙》来作注解。</h3> <h3>《晚年乐》和《退休忙》两首诗是我现今生活的写照,至于书法之路走到何时,就要等到什么时候拿不动毛笔再说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