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片:来自《芳华》剧照</h3><h3>文字:花下客</h3><h3>朗诵: 疯雨</h3><h3>技术支持: 苏梓</h3> <h3><font color="#010101"> 自从知道冯小刚导演要来蒙自拍电影,就盼望着看《芳华》。听说安排在十一档期,没想到临时取消了。终于,赶在年底上映,可以一睹芳容了。</font></h3> <h3> 看完第一遍,我就想着要写点什么。单单感谢作者严歌苓、冯小刚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是不够的。心里有很多想说的,可是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我看的不够认真。</h3> <h3> 今晚,和好朋友相约,又一次走进影院。当影院的灯光暗下,音乐响起,我的心再一次跟随这群姑娘小伙,回到那个年代。韩红那带着磁性和穿透力的声音,把《绒花》演绎得清澈、透亮,如那个年代一样的纯净。</h3> <h3> 一群扎着羊角辫的女孩中,仿佛看到了自己。恍惚之间,走进了银幕,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年代。</h3><h3> 我的父亲是转业军人,是一个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军人,解放后从部队转业,在民政局就职,做的就是复转军人安置、拥军优抚的工作直到退休。</h3><h3>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十年间,爸爸一直和部队有密切的联系,做的最多的当然就是安葬烈士,红河州有多少烈士陵园,埋葬多少阵亡军人,爸爸最清楚。</h3> <h3> 从小就听着爸爸讲他打游击,剿匪的故事。就像肖穗子那样,平静的讲述,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鲜花掌声。</h3><div> </div> <h3> 这些平凡的人,演绎着平凡的故事。说起来的时候,都是轻描淡写。然而,当夜幕降临,真实的感受会在另一个世界上演。爸爸保持了部队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都是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他入睡的时候,我还在看书。我无数次的听到爸爸在梦中说:“冲啊,冲啊!别让敌人溜了!”有时候,听到爸爸梦里呓语,似乎是在安排什么工作,也无数次地抓住爸爸在梦中挥舞的双手,把他从梦魇中喊醒。</h3> <h3> 看爸爸大汗淋漓地从梦中清醒过来,怔怔地坐起来,说:“又做梦了!”之后,他会久久不能入睡,翻来覆去。我知道,爸爸在回忆那些峥嵘岁月,还有那些牺牲的战友。</h3><h3> </h3> <h3> 记得,他给我讲过一场战役,好像是攻打建水官厅的战斗,爸爸身边的战友都牺牲了,战斗结束,一个整班就剩下爸爸一个人。官厅一战牺牲战友八十多人,爸爸亲手埋葬了他们。</h3> <h3> 大约五一年,爸爸任陶村区区长,有一个从土匪转变过来的民兵队长,多次设套要暗杀爸爸,都被爸爸识破,机智躲过,最后用计将其调往个旧开会,期间,发动群众揭发其恶行,最后抓回公审,两声枪响,才结束其罪恶的人一生。</h3> <h3> 石屏大土匪许昌有无恶不作,恶到什么程度,小孩哭闹只要说:“许昌有来了!”立马不闹了。他奸淫掳掠坏事干尽,强奸妇女后割去双乳捆绑在树上,非常残忍。许昌有有个干妈,爸爸带队几次到其干妈家围捕,都没成功,他天亮上山,天黑下山,非常狡猾,多次被其溜走,后来发现原来是有土匪的手下混入民兵队伍里,为其通风报信。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人,大土匪最后还是被抓住,受到人民的审判,执行枪决,为那些无辜受害的百姓申了冤。</h3><h3> </h3> <h3> 这样凶险又沉重的经历,爸爸有过很多次,每次都是把那些重担压在心底。残酷的战争岁月究竟留给爸爸多少记忆,他没有说过,只是偶尔,给我讲述很少的一点点。</h3> <h3> 爸爸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在心底沉积。以至于他在老年的时候,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像何小萍一样,封闭了自己。最令人心痛的是,爸爸最后在医院跳楼自杀,永远的离开这个他和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世界。</h3><h3> 妈妈很伤心,说:“为什么你爸爸要这样,我那么伺候他,他却要这样扔下我一个人走。”爸爸要轻生,不是第一次,每次都被妈妈拦住,这次就是上个厕所的功夫就没能拦住,妈妈很生爸爸的气,说她死后不跟爸爸合葬。后来,妈妈去世了,真的坚持不和爸爸合葬。</h3><h3> 抢救爸爸的医生告诉我,爸爸的心脏非常有力,只是颅脑损伤严重,无力回天了!可能是爸爸老了,内心的重担难以再担 ,所以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告别!</h3> <h3> 爸爸最后的日子里,心里想什么,我已无法知晓,只是常常听他说:“我花了太多医药费,浪费国家的钱了!”其实,那时距他落实离休政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不足两年,他还是惦记着不给国家和单位添麻烦。</h3> <h3><font color="#010101"> 爸爸年少离家,为了能吃饱,丢下新婚的妻子,年迈的母亲和岳母,走上一条前途未卜的路。奶奶去世时他没在身边,妈妈生养我们几个孩子时他也不在身边,错过了为奶奶送终,错过了迎接新生命,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时刻。直到一九七八年妈妈才带着我们和爸爸在个旧团聚。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经历当然也不是爸爸一个人的经历,也不是爸爸那一代人独有的经历,过去有很多人,把自己的芳华献给了国家 ,将来也还会有很多人,继续用自己的芳华续写不一样的《芳华》!致敬那些人和那些故事!致敬我们大家的《芳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二O一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午夜写于蒙自</font></h3> <h3>附:爸爸妈妈年轻时的合影</h3> <h3>附:作者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