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人性——《芳华》之感

小葫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谈谈人性——观《芳华》之感</font></b></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文/小葫芦</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 今天晚上用手机看了最新热映的枪版影片《芳华》,在看的过程中,人性这个词就不断的出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直至电影结束,也挥之不去。<br> 我是天生的脸盲,在几个美女主角来回切换的过程中,我总是区分不出来谁是谁,迷迷瞪瞪之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何小萍。<br> 之所以记住她,可能源自内心的共鸣,和她的心理相似的共振。<br> 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这是打动我最内心的一句话。<br> 遥想我的大学时光的集体生活,从小从农村长大,没有见过世面,更没有任何特长,和众多的天子骄子相比,自卑,敏感,胆怯,懦弱,软弱,脆弱,倔强,多疑,好强……和何小萍有着太多相似。往往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就会敏感的像一块玻璃心,常常怀疑自我,敏感多疑而又胆怯,希望得到害怕失去,用微弱的自尊和所谓的人格来证实自己,现在想来真是幼稚的可笑。可笑吗?辛酸的可笑!试问又有多少像我这样的来自底层来自农村家庭经受过这样的经历?在意别人的评价,用自以为高尚的人格来维护脆弱的自尊,用刻苦努力而又自闭的学习来掩盖内心的自卑,往往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语常常让自己陷入低沉的情绪,甚至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看到了影片里的何小萍,让我心头一紧,看到了当年的我。可是现在的我摆脱了那种情绪了吗?好像还没有摆脱,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依然如影随形。<br> 谈一谈人性,这个一开始就在我脑中萦绕盘旋的词语。<br> 先说说刘峰,刘峰对谁都那么好,谁都觉得理所当然,习惯了他的好,就认为他本来就应该那样,就应该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都由他来做,貌似理所当然,本该如此。这就是“雷锋式”好人的悲哀。你的好,没人珍惜。恩将仇报倒打一耙的人却不少。终于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小误会,改变了刘峰的整个命运,没有人为他出来说一句公道话,他以前所有的好在那一瞬间再也无人提起。我不敢说这是人性之恶,换成别人的话可能认为人性本该如此,明哲保身。也许只有来自最底层的长期受人欺负和冷落刁难的何小萍才能真正的理解刘峰,刘峰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出营院大门的时候,也只有何小萍一个人送他。<br> 所有这一切都让何小萍寒了心,冰凉彻骨的寒心。<br> 她不是为了自己寒心,而是替刘峰寒心,他那么好的人,纯粹的如同赤子,竟然被陷害到这种地步。周围这些“战友”真是什么事都能做啊。当然她的失落也没人懂,她一直喜欢刘峰,整个集体里,就只有刘峰对她好。<br> 于是,她决绝地要摆脱这个集体。<br> 当她装病被发现,然后被上级“发配”到西南边境的时候,她心里虽然有不悦,但更多的是庆幸,如此便不再是这个集体一员了。<br> 在西南的战地医院里,何小萍见识了生死,她把一个个伤员从死神那里拯救,也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化作尘土。她知道刘峰也在不远的战场上,却从未见他一面。在一个医院被轰炸的日子,她成了英雄,获得了一枚英雄勋章,同时,她却疯了!<br> 她疯了,是因为她太受宠若惊,是因为她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无人关注的小人物,习惯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和刻意刁难,但是她依然保持了善良本分的初心。突然之间乾坤逆转,成了名人,成了英雄,成了万众的焦点时,一个底层长期备受冷落的小人物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心理反差,所以她疯了。我在想,她在疯的同时,是否和我一样,在拷问人性?<br> 刘峰是战斗英雄,残疾军人,被城管的无情刁难让人看的义愤填膺。这个年代,不,应该说从那个年代到这个年代,好人是什么,好人能得到什么?每个人扪心自问叩问良知,你现在真的愿意当一个好人吗?你愿意教育你的下一代要当一个好人吗?即使你愿意当,愿意让将来的孩子当,难道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吗?比如说不能被人欺负,不能吃亏,不能影响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br> 人性,尤其是在一个封闭式的群体生活中,更能显现。<br> 看完了《芳华》,想起来曾经自己的芳华岁月,可叹可怜可恋又可笑。<br> 看懂了人性,也就看懂了整个人生。</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