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乡愁》––余光中(逝)</b></h3><h3><b>小时候,</b></h3><h3><b>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h3><h3><b>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b></h3><h3><b>……</b></h3><h3><b>而现在</b></h3><div><b>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b></div><div><b>我在这头</b></div><div><b>大陆在那头</b></div><h3>翔安的古厝,既是乡亲们自古以来的精神家园,也是海外游子寄托<b><font color="#ed2308">乡愁</font></b>的地方。</h3><h3>离<b><font color="#ed2308">金门</font></b>最近的<b style=""><font color="#ed2308">小嶝岛</font></b>,有名气的渔村,是祖国大陆距离金门最近的岛,面积仅0.88平方公里,和金门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离金门只有1.6多公里。</h3><h3>小嶝岛的年轻夫妻如今不像老一辈一样是出海捕鱼,而且外出务工、做生意,现在岛上大多数是老人,小孩,妇女,岛上显得很安静。有位92岁的奶奶说以前她们都不关门的,大家都是一家串一家。</h3><h3>还记得读书时去小嶝岛总是要坐船,大风或者台风总是停航,如今翔安政府建了临时钢架桥,可乘坐电瓶车去小嶝岛游玩,票价是10元/人,如果你认识岛上的人,也可以让他们开车带你登岛。</h3> <h3>在翔安的众多村落中至今仍可看到用红砖、红地板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且保存完整的闽南红砖古厝。这些古厝,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是闽台文缘的见证。两岸的老房子“一脉相承”,有很多共通之处。正是这些共通之处,赋予了红砖古厝独特而浓郁的乡愁味道。</h3><h3>古厝冬暖夏凉,虽然外观很相似,里面却大有不同,有单进式,有二进式,有三进式。古厝的面积很大,大多数都会有160平方米以上。</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古厝群是由一条条规则有序的小道串联一起,厝厝相通,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打开侧门就可以去隔壁家玩。</font></h3> <h3>儿时记忆里的古厝如今是越来越少了,不是翻建新房,就是残破的躺在那里,许多的游客并不会去欣赏这些不完整的建筑物,不知道再过多少年它终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看着都有点痛心。</h3> <h3>闽南古厝融合了古居民的智慧与文化,它浓缩了闽南人坚忍、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时至今日,在红砖古厝仍然可以寻觅到这种精神。</h3><h3>红瓦大坡屋顶、燕尾脊、镂空雕花石窗……</h3> <h3>大嶝岛田墘村</h3> <h3><b><font color="#ed2308">金门政府旧址</font></b><br></h3><div>抗战时期金门县政府总部旧址,位于大嶝田墘北里131号,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1910~1920年),坐东朝西,两落红砖古厝民居,面阔11.7米,总进深31米,建筑面积约362.7平方米。前落面阔3间,雕砖贴面,菱形红砖装饰墙面,上部为清水烟炙红砖院墙,门楣上方镌刻“荥阳衍派”四字。正面院墙水车堵装饰着彩绘泥塑,有凤鸟吉祥图案和“居之安”、“和为贵”楷书文字。裙堵为花岗岩石砌筑,底部是柜台脚石柱础,前面花岗岩磨面石埕。中为天井,两侧榉头。后落面阔3间;进深3间,进深11米;高8.5米。中为厅堂,硬山顶,燕尾脊,脊堵装饰吉祥花卉。步通两端板顶上各有一间用清水烟炙砖砌筑的小阁楼,马鞍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