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里芳华竟留香——《芳华》影评

青茶

<h3>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它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芳华。<br /></h3><h3><br /></h3> <h3>电影《芳华》,就是那个年代走来的人,对青春的一次重寻与追忆。</h3> <h3>芳华,芬芳的年华。它的片名就足以动人,仿佛隔着银幕,都能闻到青春明媚的香。从剧透的内容看,它既有普通人眼中略带神秘的部队文工团日常生活,也有血火硝烟的战争场景,有那个年代特殊的印记,也有岁月磨灭不了的人性。每一项,都引人一睹为快。</h3> <h3>想象中,这样带有浓烈时代记忆的影片,该是深沉而厚重的。走入影院,才发现完全出乎预想。影片更像一首语言优美、却冷静克制的散文诗,节奏明快而跳跃。所有的情绪都如蜻蜓点水,在鼓点刚敲到心上、酸涩刚浮上心头时,就以不带更多感情色彩的旁白隔断荡开。不待观众回味发酵,已进入下一个章节。</h3> <h3>也许,这是导演刻意的安排。对冯小刚而言,《芳华》只是一次过往回首。在这场青春追祭和个人圆梦中,他举重若轻,不做更多主观引导,不讴歌也不批判,不担负时代之重,也不鞭挞人性之恶,只是在唯美的画面、安静地述说中,把所有的美好与残酷、悲伤与温情都客观呈现出来,任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自己去品味消化,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h3> <h3>泪点出现在何小萍的月下独舞。在文工团饱受排挤歧视,从来没有担当过A角上台起舞的她,在亲历战场生死、成为英雄后突然精神崩溃,却在观看文工团演出时,被熟悉的旋律唤醒,独自走出礼堂,在无人的草地翩翩起舞。月光下,她的每一个凝眸拧身,都圣洁得像一个精灵。</h3> <h3>不管生活如何残酷,心中最干净角落里,那个最纯最美的梦不死,终会唤醒饱经磨难的灵魂。何小萍用一段灵魂之舞,盛开了青春芳华最美丽的绽放,也完成了青春梦想的谢幕。从此,她与文工团彻底告别,所有曾经的憧憬、绝望、伤心、愤怒,所有与青春热血相关的记忆,都随着最后的鞠躬落幕埋藏。从此,她成为了一个“知足而温和”的人。</h3> <h3>美丽下的苍凉,温情中的千疮百孔,让人止不住就泪流满面。</h3> <h3>“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对何小萍来说,在众人的作弄嘲笑里,刘峰坚持向她伸出的手、给予的微笑和帮助,是她被隔绝在群体之外的孤寂灵魂,唯一的温暖与慰籍,让她甘愿穷尽一生来珍惜和回报。而作为“活雷锋”标兵的刘峰,虽然看似是群体中最受欢迎和认可的个体,但这种欢迎和认可是出于他对每个人无条件的“好”。大家更多的把他当成了一种标签、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大家心安理得享受着他的好,却从没有人关心过他的内心、他的喜怒哀乐。所以,当“触摸事件”发生时,闪亮在刘峰身上的光环轰然崩塌,那一刻,所有人的避之唯恐不及,也许不完全出自人性之恶,而更多源于一种怀疑和不确定,对刘峰、也对自己的怀疑,对价值、乃至信仰的不确定。</h3> <h3>那一刻,小萍的倔强与坚定才如此珍贵。对一个始终给予善良,却从不被人珍视理解的人而言,小萍孤独的送行、虔诚的敬礼,也是刘峰凋零的青春芳华里最温暖的慰籍。</h3> <h3>看似境遇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却有着同样不为群体接纳包容的孤独。在欢快的歌舞、热闹的喧嚣里,只有他们完成了灵魂的碰撞与对话,华年老去后的相濡以沫、抱团取暖,也成为了生命的必然。他们的知足与温和,是历经蹉跎后与岁月的和解,也是饱览风霜后给自我的屏障。与世无争,安享于普通人的平淡;依旧善良,却保持了与外界的疏离。</h3> <h3>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正如影片最后一句台词所说:“一代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影院里,泣不成声、久久不愿离去的大多是华发已生的观众。泪水中,有多少那一代的青春追忆、芳华留香。</h3> <h3>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青春,每个人也都会有芳华逝去的一天。我们,该怎样谱写和记录,自己的芳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