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南 游 记 (上 集)

张利民

<h3>  越南一一这个曾经被我们称为“同志加兄弟” 情同手足,后因其忘恩负义,以怨报德被我们狠狠地打了“屁股”的南亚国家,近些年,两国为了共同利益,关系日益改善,民间交往迅速升温。对这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我早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一看究竟的愿望。</h3><h3> 十二月五日,天刚微亮,我和老伴随同其它41名游客,在北海乘大巴车前往东兴,十时许,在经过边防武警严格的检查后,我们到达东兴口岸。在这里,我发现去越南旅游的中国游客多的超乎预料,过境通道前早以排满了长队。</h3><h3> </h3> <h3>  中国的严格的出镜手续和过少的检查通道使长长的队伍像虫子一样向前慢慢蠕动,直到下午两点,我们才跨出国门,踏上北仑河大桥,回首深情地望一眼巍峨壮观的国门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仿佛像是代表祖国出访越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h3> <h3>  北仑河是中越两国的界河,北仑河大桥长111米,宽10米,是连接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记载着中越两国的历史沧桑。它始建于1900年,由法国人建造。1958年由我国重建。1979年中越战争打响后,越方先后两次将其炸毁,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1994年再次修复通车。</h3> <h3>  桥中间有一条红白相间的分界线,“跨一步而出国”在这里成为真实的情景。于是,我也在此摆出脚踏两国土地的造型,自我感觉很酷。</h3> <h3>  在两国桥头,各竖立一块带有本国国徽的界碑,界碑编号都是1369,这种界碑叫“同号双立”,表示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界。</h3> <h3>  站在北仑河大桥上,眺望两岸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景,中方一侧高楼林立,车流滚滚,越方一侧灌木丛生,一片荒凉。</h3> <h3>  我国国门旁,建有一座胡志明亭,是因纪念1960年2月19日胡志明带领20多名政府要员徒步走过大桥对东兴幼儿园进行慰问而建。</h3> <h3>对比中国国门,越南国门要低矮许多。</h3> <h3>大桥上,到处可见越南商贩在叫卖本国商品。</h3> <h3>  越南边检的效率要比我们高出许多,全团40多人的入境签证很快办结,经过越方边防查验岗,越南军警对我们手持的护照连看都不看一眼,所带行李免检,一律放行。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进入了越南芒街市区。</h3> <h3>  芒街属于越南的三级市,相当于我国的地级市,是越南比较发达的经济特区。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我军炮群只一个齐射,芒街就被我方轻松夺取,回想当年情景,令人感慨万千。</h3> <h3>  在芒街街头,这块宣传板勾起了我小时候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h3> <h3>  接着,随同的中国导游将我们领入越方一侧的免税店,她说这里的越南商品物美价廉,错过此店将后悔莫及。听她一说,许多中国游客象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起来,争先恐后涌入店中,我看见几位中国大妈每人都选了一大包越南产乳胶拖鞋,受其感染,先前发誓啥也不买的我也禁不住诱惑买了两双拖鞋,当作纪念吧。</h3> <h3>  下午三点,越方导游带着一辆崭新的韩国产大巴车接我们向越南下龙市进发,上车后我发现车内装饰非常温馨,许多女游客说:如同上了婚车。</h3> <h3>  越方导游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肤色幼黑,长相一般。他一见面就用有点生硬的汉语向大家说:“中国的叔叔阿姨你们好!” 这时我环视了一下车内才发现全车游客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导游自我介绍他姓阮,名少文,因阮与软谐音,不好听,让大家叫他阿文便可。他亲切的问候拉近了双方的情感距离。接着他开始教大家一些简单的越南日常用语,比如:“你好” 汉语谐音是“洗澡”;“谢谢” 汉语谐音是“感恩” ;“找美女” 汉语谐音是“给我一条腿”等等,他说一遍大家跟着学一遍,不时车内响起欢快的笑声。教会大家日常用语后,他又给大家讲越南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他非常形象地总结出越南有“四大苗条”。</h3><h3> 一是国土苗条,越南南北长2000公里,东西最窄处仅48公里,地图形状象条虫子。</h3> <h3>  二是房子苗条,越南人多地少,土地珍稀,每户只能分到临街五米宽、二十米长的一块宅基地,所以人们建房只能向高空发展,造出的房子又细又高,就像儿童玩的搭积木,贫富看房子高低就可分辩。</h3> <h3>  三是公路苗条,全国目前没有一条高速公路,道路狭窄,同路两旁长有高大树木,被人戏称“高树公路”。</h3><h3><br></h3><h3>四是人长得苗条。越南人不论男女,长得都很瘦,尤其是女孩,胖了就没有男人要。</h3> <h3>  此外,越南还有“两大怪” 叫“男人戴绿帽,女人戴口罩”。越南由于长期战争,又多是丛林作战,戴绿色帽子便于伪装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说到这里,阿文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特别感谢中国,因为越战时,绿帽子都是中国制造的,是中国人给他们戴了绿帽子。</h3> <h3>  阿文讲述越南的婚姻制度,更加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他说:由于越南长期打仗,男人多死于战争,造成全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经常发生几个女人为抢一个男人火拼的事件,为此,政府允许“一夫多妻”,规定一个男人最多可娶五个老婆,为了便于管理,按娶妻时间顺序,分别称妻为大米饭、米粉、面包、面条、矿泉水。在家中地位也以此排序。为了避免矛盾,一般几个老婆都分开居住。这样男人就很累。阿文说:他现有“大米饭”和“米粉”两个老婆,现已各为他生了两个男孩,为了能有一个女孩,又不使大米饭和米粉发生矛盾,现在他正与一个姑娘恋爱,准备将其发展为“面包”。为了保证公平,他必须严格遵守与两个老婆轮流过夜的制度。在阿文的管理下,两个老婆关系很好,每逢节假日全家都要在一起聚餐。越南男人都和他一样有管理多个老婆的本事。这些年越南也开展婚姻制度改革,明令共产党员实行“一夫一妻”制,逼得一些党员要求退党。由此剩女又逐渐增多,导致大量女孩跑到中国寻找郎君,因此,在越南又派生出很多类似中国的婚介所机构,专门从事跨国婚姻介绍。中国到越南娶妻的多是广西、云南地区的男子,婚介和彩礼等费用只需2万元人民币就可搞定,并且承诺非处女包换。越南女孩一旦出嫁都会专心致意地跟男人过日子,很少有中国经常出现的离婚现象。至此,我才弄明白为什么北海有那么多的越南媳妇。</h3><h3> 阿文来过中国,对广州的高铁、高速公路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羡慕不已,他对中国的毛爷爷和习近平总书记赞不绝口,他说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访问越南,两国政府达成了很多惠民政策,致使掀起了这次中越旅游狂潮,他已经两个月没有休息了,挣的钱多的让他没时间数。为了吸引中国游客,越南政府为旅游业补贴了很多钱。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对这次四天三晚的越南游每人只收420元人民币无法理解呢。</h3><h3> 在他滔滔不绝地赞美中国时,我发现他只字不提邓小平爷爷,大概是因为79年邓爷爷下令揍了他们的缘故吧。</h3><h3><br></h3><h3> 从芒街到下龙湾约180公里,几乎全是崎岖的山路,坐在车上,摇摇晃晃,阿龙调侃说:这是越南政府为中国叔叔阿姨提供的免费按摩。</h3><h3> 晚上九点多(越南时间十点多)我们到达下龙市区,大巴车在一家酒店门前停下,阿龙对大家说:接下来大家要做的事就是抓紧时间把肚子搞大。看大家都没明白,他又说:就是吃饭。他的幽默引来一片笑声。</h3><h3> 餐厅很大,台上还有一位穿着越南民族服装的演奏家为我们弹奏中国歌曲《茉莉花》,让我们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温馨。</h3> <h3>  越南的米饭和小馒头很好吃,桌上有一盘切成块的柠檬,懂得人将柠檬汁挤进碗里的米粉里,味道竟然好极了!但桌上的汤菜却清淡得让人不敢恭维,越南人身材苗条也许跟他们清淡的饮食习惯有关吧。</h3> <h3>  住宿的酒店还可以,虽然外观很“苗条”,走廊窄得两人侧身才能通过,但室内很干净,设备基本齐全,但很老旧,电视机是我家三十年前的那种款式,只有一个台,哇哩哇啦听不懂,只好关灯睡觉。</h3> <h3><br></h3><h3><br></h3><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