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是12月18日,星期一,晴好。</h3><h3>今天是培训学习的第11天,</h3><h3>也是倒数第二天。</h3><h3><br></h3><h3>今天是浙江外国语学院陈晓萍教授为我们做“以能力为导向的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讲座。</h3> <h3>陈晓萍教授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中德环境教育,给听众</h3> <h3>拓展性课程,是在基础课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设立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h3> <h3>拓展性课程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h3> <h3>拓展性课程涉及到多种能力,和多门课程。需要多学科的整合,尤其是多目标,多方法的融合。</h3> <h3>浙江省拓展性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h3><h3>1、坚持合科教学;</h3><h3>2、加强实验实践;</h3><h3>3、重视学段衔接;</h3><h3>4、深化评价改革。</h3> <h3>目前很多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存在着“三有三无”的问题,亟待解决。</h3> <h3>陈教授先从德国课题实验学校的两个课题为介入点,将培训老师慢慢导入她的讲座里。</h3><h3>1、气候大使;</h3><h3>2、环保型饮食项目。</h3> <h3>陈教授介绍了德国的拓展性课程开发的三维框架结构:</h3><h3>以核心能力为目标,</h3><h3>以学习内容为载体,</h3><h3>以行动方法为主体。</h3><h3>并从这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解读。让培训老师对国际上领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刻的领会。</h3> <h3>陈教授不仅仅只是介绍德国的拓展性课程开发细节。也介绍了我省为响应浙江省教育厅提倡的拓展性课程现状。</h3> <h3><font color="#010101">嘉兴实验小学的“通过二维码了解校园里的植物”</font></h3> <h3>嘉兴实验小学在拓展性课程“通过二维码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的拓展——“生物的多样性——旅途中的科学——松果”</h3> <h3>从“生物多样性”中撷取一种典型的昆虫“蜜蜂”让学生进入更进一步的拓展性课程研究。</h3> <h3>孩子们对蜜蜂的恐惧随着他们对蜜蜂的了解的深入在不断改善,其实也是一种“消除压力的训练”。</h3> <h3>蜂巢为什么是六边形?</h3><h3><br></h3><h3>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进行研究。</h3> <h3>肥皂泡实验</h3> <h3>蜡纸板实验</h3> <h3><font color="#010101">逐渐引申,逐渐提升学习的层次</font></h3> <h3>第九组合力打造</h3><h3><br></h3><h3>欢迎各位老师指正</h3> <h3>组长:江雪军老师(温岭市滨海镇中学)</h3><h3>成员:周永刚老师(宁波海校)</h3><h3> 尚会武老师(长兴县古城学校)</h3><h3> 葛海云老师(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