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7 三人螺洲行

胡萝卜

<h3>  螺洲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古称“百花仙洲”。</h3> <h3><font color="#010101">  螺洲因形如青螺,又有田螺仙女传说,因此得名螺洲,古镇中主要景点有灵山寺、清代陈宝琛所建五楼、状元府、天后宫、螺女庙、螺仙胜迹、曲水观澜,是一处富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古镇。</font></h3> <h3>陈若霖(1759年-1832年),字宗觐,号望坡,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帝师陈宝琛的曾祖父。初授庶吉士,历任主事、员外郎、郎中、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道光初期官至刑部尚书。陈若霖精通律学,不畏权势,办案秉公执法,深受皇帝和百姓赞誉。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终年73岁。葬于福州南郊北园山头岭。</h3> <h3>陈宝琛(1848年10月19日-1935年3月5日),塬字长庵,改字伯潜,号弢庵、陶庵。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十叁岁成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登同治戊辰(1868)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又三年,在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辛亥革命期间出任山西巡抚,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特谥及“太师”觐赠 。其主要著作有《沧趣楼诗集》、《听水斋词》。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自任鳌峰书院山长,“培人才,广教育”。1907年又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发展成为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今福建师范大学、三明学院的前身,也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开创了福建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h3> <h3>“帝师之乡”碑</h3> <h3>螺洲民居</h3> <h3>岱孙亭</h3><h3>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h3> <h3>螺洲大桥全景</h3> <h3>螺洲大桥</h3> <h3>螺洲天后宫</h3> <h3><font color="#010101">螺江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为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宗祠”的大门上许多“南元”、“馆元”、“进士”的横匾。其中”螺江陈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亲题匾额,更由李鸿章亲自撰门联曰:“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颍川。”宗祠第二进有一座”横墙”,隶书横匾:“代羹墙”。这“羹”字的重点在于教育。横墙进去是大殿为悬山单檐,屋构为穿斗式贺构。正中置放着大供桌,供桌后为大型神龛,供有列祖列宗神牌约1000余面。大厅为道光皇帝在陈若霖70岁生日时御赐的“福寿”大字匾牌,可谓皇恩浩荡,隆宠有加。</font></h3> <h3>左宗棠的楹联</h3> <h3>帝封江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