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丁酉临近冬节,深沪书画社为践行学习十九大精神,回眸红色革命摇篮的历史轨迹,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新时代。一行前往闽西长汀弄墨潭书法基地参观学习交流,饱览汀州历史名城的古韵新风,继而跨越两省,前往古田、瑞金等红色革命根据地,重温中国共产党先辈及先烈艰苦奋斗的历程。 </h3> <h3>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长汀,山川隽秀,美景多不枚举。而“弄墨潭”并非大自然景观,它是“长汀书法” 一道亮丽的文化名片。由汀州书法名家王期红所搭建的一座书法学习的基地及群体传承的桥梁,它以“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共同提高”为主旨,成立的汀州“弄墨潭”书社。</h3><div> 书社成立以来,有效地带动书法的发展。书法技艺、创作水平日臻提高。声誉日隆,几年间,多人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并通过各地交流学习,使长汀书法文化蓬勃发展,名气日升,近年“弄墨潭”的书法学习模式影响力颇大。而且地处青山绿水、花香处处、古色古香,楼台亭閣的景观下,环境十分悠静的“弄墨潭”,当今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学习培训基地,是一处静心修炼的好地方。</div><div> </div> <h3> 我们入住的"弄墨潭"的问墨驿栈民宿,可品客家莱,赏田园风光,舞文弄墨,身心俱有绝佳的境界。</h3> <h3> 夜幕降临,天寒地冻,但问墨驿栈灯火辉煌,曲径通幽,主楼弄墨书社大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着"与深沪书画社交流活动,以及书法沙龙讲座"。</h3> <h3> 深沪书画社属镇市级社会组织,但成立己三十多年,会员遍布各地,在海内外各行业均有,而且有多人加入国家、省市书画协会。经常组织社员参加省内外书画活动,对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h3> <h3> 长汀古称汀州,福建西部与闽赣交界的一个古城,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镇,客家人称母亲河的汀江,从这里穿流而过,江伴着城,“城内青山城外田,山水绕城六桥连,八景九门十古寺,万树梅林杏花天”。古人对长汀之美的赞尝如诗如画。虽历经风雨变迁,但如今的长汀,留着浓厚的历史印记,品不尽悠然的古韵。</h3><div><br></div><div><br></div> <h3> 长汀古城雄伟的城墙,城楼有道不尽的历史故事,济川门、惠吉门等十大古城门,文天祥、黄庭坚等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不可替代的生命印记。</h3><h3> 斑驳的围墙、碧绿苔藓,鹅蛋碎石小道,沧桑而古老,漫步其间,深感回到从前,驹光流逝,人生苦短。</h3> <h3> 古城夜景,灯火璀。白天的古老沧桑,換上了红灯绿火等现代彩装。洗脱了旧时的铅华。呈现了时代辉煌。</h3> <h3> 踏上青石板,穿梭在悠长热闹的长汀店头街,小街两旁,红灯高悬,古香古色的建筑,古韵浓郁,食肆、咖啡馆、老店,商品琳琅满目,画师、剃头匠、木匠等老民俗工艺应有尽有,紫阳祠、刘氏家庙、上官周故居、罗家进士第等历史遗存诉说着千年不变容颜。见证了汀州历史及今日的繁华。</h3><div><br></div> <h3> 店头街夜景,令人仿如回到唐宋繁华的古街。</h3> <h3> 长汀原为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红色革命的重要发祥地,被称为“红色小上海” 。 </h3><h3> 长汀县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革命历史陈列”、“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毛主席住过的辛耕別墅、瞿秋白被关押的房间、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等,为瞻仰红色历史,我们走进了长汀历史博物馆。</h3><h3> 博物馆中留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史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瞿秋白、杨成武等诸多历史革命人物留下的足迹,杨成武将军纪念像、瞿秋白烈士就义处及纪念碑等历史遗迹及故事,令人深受教育,增加了许多革命知识。</h3> <h3> 江西瑞金的红色旅游,吸引着众多目光。瑞金沙洲坝为红色旅游的教育示范基地。第二天,我们一行在长汀吃过早餐后,就兴致勃勃地向江西省出发。</h3><div> 瑞金沙洲坝村位于福建长汀的隔邻,不久我们就抵达目的地。进行我们的红色之旅。</div><div> 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瑞金沙洲坝,之后瑞金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沙洲坝这里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会址(毛主席旧居)、及其他领导人物的旧居。</div><div>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旧址、中国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长会、中共中央局、少共中央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长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人民委员长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人民委员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等二十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及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教育资源。</div> <h3> 小学课本中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就是毛泽东当时挖的水井。</h3> <h3> 从江西瑞金返回福建后,我们参观了古田会议会址。</h3><div>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古田镇溪背村称廖氏宗祠,廖氏宗祠是清朝建筑,始建于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又名"万源祠"。二十年代初在此设和声小学。宗祠座东朝西,背靠茂密的参天木林。"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div><div> 1929年5月,红军第四军进驻古田,改其名为曙光小学。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div><div> 1930元旦,红四军在此召开了军民联欢会。1953年后历次整修。数届中央首长亲临参观题字。</div><div> 201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古田镇,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还参观古田会议会址、毛泽东纪念园、古田会议纪念馆。</div><div>古田会议会址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正厅是古田会议会场,主席台设于左侧。厅前廊柱上张贴着红军标语,右边第一间厢房为毛泽东的办公室和休息室。陈设简单,祠堂外面址外为草地。左侧为当年红四军阅兵场,西南面设有当年红四军领导人检阅红军官兵操练的司令台。</div><div> 古田会议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古田会议精神则体现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是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div><div> </div> <h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语出处: 《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解释比喻为 一点点小火星,开始时小,但有远大发展的前途。 </h3><div> 1930年1月,毛泽东给林彪的信,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句回答了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