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14日,寒风料峭,冬日凛冽,今早更是下起了小雨,更显阴冷,不过在邾城六小的阶梯教室里却是暖意融融。今天新洲区小学语文骨干组的成员为全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奉上了一道盛宴——习作教学展示。 </h3><div> 不到八点,阶梯教室里就坐满了来自全区各个街镇的一线语文教师。这次活动是教研室朱幼菊副主任在组织新洲区教师参加武汉市作文赛课之后安排的,在区小语骨干组成员精心设计和集体智慧打磨下,呈现了三节优秀的习作指导课。</div> <h3> 活动在邾城六小李海萍老师课前播放的优美音乐《一封家书》中拉开了序幕。动听的歌声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听完立即发现这是一封信,明确了今天要写的和书信有关。接下来是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片头曲来让孩子们明白要感受书信背后的情怀。李老师首先朗读一封自己写给女儿的致歉信,导入了课题《向你致歉》,并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写清原因和体现真诚。接着看一则新闻报道视频,通过听信进一步感受致歉需要勇敢真诚才会不仅化解矛盾,还会得到温情。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的赞语中一直渗透写作方法,交代原因,体现真诚。当学生有所触动后,让他们说出自己可以向哪些人致歉,学生答出亲人,老师,同学……</h3> <h3> 紧接着李老师说:“我听出来同学们因为不同原因真诚地向他们致歉。其实致歉不仅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考。”马上用两段向大自然道歉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向他们致歉,我们还应该向大自然中的谁道歉?拓展思路,道歉不仅是改善关系,还应该反思生活。首先应该做到保护大自然。当学生答完后,继续追问:“生活中,不经间,我们还犯了哪些错?咱们致歉的对象还有谁?”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最后,李老师让学生用书信的方式抒发情怀,写了下来,并进行了点评。</h3> <h3> 第二节是邾城中心小学曾慧老师主讲的《----迷,我想对你说》。开头用身边常见的有趣图片晒一晒身边的各种“迷”。曾老师把他们都称作“迷”人俱乐部的成员,将“迷”人集中在一起尽情玩乐,这个称呼时尚又新鲜,学生兴趣盎然。她的步骤是晒一晒,秀一秀,说一说,写一些。晒生活中的各种“迷”,秀你身边的的“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孩子们交流时,曾老师用四个片段来适时指导,片段中展现烟迷,麻将迷的突出行为。如烟迷:“这不,一大早,只见他穿着睡衣,半靠在床上,微闭着双眼,深深地吸一口……”麻将迷:“妈妈死死地盯着麻将,手紧捏着麻将,不停地抱怨……”指导学生在写法上可以抓住时间线索(早上,中午,晚上)来写;也可以抓住一天之中的几个片段来写。</h3> <h3> 一般情况下,老师在指导这篇习作时多半是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将“迷”的表现写具体,但曾老师不一样,她不仅指导了写具体“迷”的表现,还要求学生说一说“迷”的利与弊。 </h3><h3> 课堂上曾老师一如既往的风趣幽默,通过一段段视频,让学生看到“烟迷”的严重后果,看到“手机迷”低头族的危害······再引导学生对“迷”说说自己的建议。曾老师还指导孩子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书写,于是学生作品有手机自述的方式,针对手机迷来的;有书信的方式,针对烟迷、麻将迷的父母的;也有建议书的形式······学生各抒己见,详细地描写了迷们的表现,也情真意切地写出了对“迷”劝说。在写作前,曾老师并不是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让学生先说一说写些什么,怎样写,理清自己的思路,再次强化写法,深化要劝解身边这些”迷”人改变自身行为的这个主旨。</h3> <h3> 仓埠街中心小学的高红丽老师执教的《二维码的故事》让大家耳目一新。高老师首先让孩子们通过平板扫描老师给出的二维码,学生扫描后了解了高老师的相关信息,初步感知了二维码的神奇。而后在扫描,听到一首生日快乐歌,读到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这下,孩子们对二维码充满了兴趣。高老师适时地通过课件展示二维码,巧妙让二维码和大家伙打招呼,让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特点,顺势问学生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告诉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课件一一展示并讲解二维码的作用。此时不仅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眼睛,连听课的老师们也都被吸引住了。原来二维码在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作用极大。</h3> <h3> 学生畅所欲言后,高老师适时补充了一个小故事:一次,早上吃饭时,我们没带现金,用微信扫码付了款。让一位老奶奶误以为是免费早餐,吃完就走。店员追上去解释好半天才说清楚。故事引导学生将思路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二维码的用处。高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说清经历,写出感受。学生写作完之后,高老师还进行了拓展,将学生的作品生成了二维码,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让学生感受到二维码的神奇,明确它能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分享作文的兴致。一节课中,高老师利用多媒体,不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水到渠成。</h3> 最后,朱幼菊主任进行了精彩点评。她首先指出今天研讨的主题是“真作文”研讨活动。作文教学要打开新思路,不能只是为写作文而写,而要写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却要干预生活,改变生活。今天执教的三位老师的教学中都体现了这重要的一点。<div> 李海萍老师的见字如面,《向你致歉》用自己向女儿的致歉信引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润物细无声地指导写法,最大的亮点在于出示人们向大自然道歉后,让学生交流还应该向大自然中的谁道歉,这种致歉是对大自然的保护;但并未停止话题,继续打开思路,说说致歉的对象还有谁?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有向老师的手致歉的;有向珍惜时间道歉的;有向红绿灯致歉的;更让人意外惊喜的是向名著道歉的……这些致歉就是在反思生活中的错,并尝试改变。</div><div> 曾慧老师的《----迷,我想对你说》,是根据学生身边各种痴迷过度的人来选材。在渗透写法时紧紧抓住“迷”人的种种特征来些写,这就是观察生活的表现,可以根据时间写,可以用几个片段来写,可以写出“迷”人的好处和害处,教会孩子们根据从各种视频中了解到的知识去劝解他们不再痴迷。这就是写作应干预生活的表现。</div><div> 高红丽老师的《二维码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识码,说码,议码,写码。结合自身经历体验,在写作时做到观察生活,说清经历,写出感受。不仅拓展思路,用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可以向不了解二维码的人介绍它的方便快捷,还将学生作品当堂生成二维码,让孩子们和二维码贴身体验,带来了惊喜。这就是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乐趣的表现。</div><div> </div> <h3> 朱主任总结说:三堂课形象地呈现了如何写“真作文”,当然也都有瑕疵,《向你致歉》最后的评作文环节虽然时间紧张,但没有把打开思路孩子们写的作文出示,展示亮点,实在遗憾;《-----迷,我想对你说》,还没有让学生多交流准备如何劝解就直接写作了;《二维码的故事》中如果引导学生说说二维码可能也给人们带来过伤害,会更完美。当然,一节作文课不能解决作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还是需要语文老师们付出更多努力,“真作文”指导的道路任重道远,相信老师们一定会洒出一片芬芳!</h3><h3> 最后,朱主任回顾了新洲小学语文骨干组的活动,其实早在几年前骨干组就开启了对习作教学的研讨,当时是以“微作文”的形式对习作方法进行指导,分年段逐步提升要求。而这一次习作展示关注的是习作的内容,这是武汉市教科院罗昆霞主任提出“真作文”研究之后的第一次展示。“真作文”的核心理念就是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作品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干预和指导。简单地说,就是写是为了表达自我,服务于生活。纵观这三节课,授课老师都关注了教学内容的深度而精准的开发,借助“相似唤醒”激活儿童显在和潜在的习作内容,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悟生活,抒发真情,表达真我。</h3><div> 活动结束已接近12点,老师们离开时还意犹未尽地商讨着,相信这次活动又将引领新洲区小学语文教师新一轮的探究高潮。</div> <h3> 新洲区邾城六小 李海萍 </h3><h3> 新洲区阳逻三小 李桂珍 综合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