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h3><h3>第1课 焦距是什么?</h3><h3>第2课 等效焦距是什么</h3><h3>第3课 透视是什么?</h3><h3>第4课 取景时最常遇到的7个问题</h3><h3>第5课 用图示直观表示摄影中的画幅大小</h3><h3>第6课 拍摄风景取景要注意找到着眼点</h3><h3>第7课 曝光补偿是怎么回事</h3><h3>第8课 什么是白加黑减</h3><h3>第9课 光圈有6个作用你都知道么</h3><h3>第10课 快门是什么?</h3><h3>第11课 用闪光灯后快门速度再也调不快了</h3><h3>第12课 7个要点说明白测光到底怎么回事</h3><h3><br></h3><h3></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3课 曝光模式该如何选择 </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4课 互易律是什么?</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5课 直方图是怎么回事? 宁欠勿过还是宁过勿欠?</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6课 HDR和包围曝光是怎么回事?</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7课 逆光拍摄常见的问题 5招解决大光比强反差</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8课 色温和白平衡是什么 很多人搞反了白平衡</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19课 光线的基本知识</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20课 相机给了你黑色的画布,摄影是让你涂抹光明</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21课 曝光最常遇到的6个问题</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第22课 新手对焦快速入门手册 告诉你关于对焦的全部</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h3><h3>第23课 如何实现背景虚化?</h3><h3>第24课 超焦距是怎么回事?</h3><h3>第25课 什么是追随拍摄手法 利用快门速度控制出来的虚实效果</h3><h3>第26课 摄影应该“先对焦后构图”还是“先构图后对焦”?</h3><h3>第27课 为什么你拍照不清楚 都是这3大问题造成的</h3><h3>第28课 500年祖传老中医 专治各种手抖</h3><h3>第29课 两个关于虚化的小知识景深预览与焦外二线性</h3><h3>第30课 摄影中常见场景的曝光参数合集 帮助新手快速上手的法宝 </h3><h3>第31课 相机拍摄如设置 以及8种毁照片的设置习惯</h3><h3>第32课 关于一张照片虚实你会遇到的问题</h3><h3>第33课 居中法构图</h3><h3>第34课 三分法构图</h3><h3>第35课 万万没想到 原来构图这么简单</h3><h3>第36课 相机端不平 显得没水平</h3><h3>第37课 4种根据画面中元素来决定的构图法</h3><h3>第38课 尽量用最少的话说明白摄影构图 </h3><h3>第39课 构图失败的6个常见问题</h3><h3>第40课 如何拍摄到一张好照片 </h3><h3>番外篇:</h3><h3>摄影新手该买什么样的器材? 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番外篇1</h3><h3>摄影新手学习摄影时要明白的12件事 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番外篇2</h3><h3>摄影好学吗? 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番外篇3</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3课 曝光模式该如何选择 <br></font></b><b><font color="#ed2308">为什么说“只有M档才专业”是很可笑的</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04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br></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b>曝光模式</b></font>,<font color="#39b54a"><b>指的就是M档(手动曝光)、A档(Av档,光圈优先)、S档(Tv档,快门优先),Auto档(自动曝光)以及P档(程序曝光)。</b></font></h3><h3> 其中摄影中我们常用的就是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手动曝光。可以说这3种曝光模式足以应对各种场景。Auto档将曝光完全交给相机,对于不学习摄影,只是自己拍拍照片的人来说是最合适的。P档则虽然可以控制照片的明暗,相比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却少了对于光圈、快门的全面控制。</h3><h3> 所以首先让大家明确,光圈优先、快门优先、以及手动曝光是我们要学习的,是必须学会,也是学会就足够的。M、A、S这三个曝光模式是摄影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三种曝光模式都可以让我们完全控制曝光。</h3><h3> 但是也有不少人会宣传另一种言论——只有M档曝光才是专业的。这个言论是很可笑的,所以不如我们从M档说起。</h3><h3><b><font color="#b04fbb">1 M档手动曝光</font></b></h3><h3> M档可以说是相机诞生时就有的曝光模式。在M档时,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三者都可以由你完全控制。</h3><h3> 我们在上一课: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2课 7个要点说明白测光到底怎么回事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相机可以测试你拍摄的场景的亮度。然后他会告诉你你现在用的光圈、快门、感光度,拍摄下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亮度。</h3><h3> 如果照片整体比较暗,那么曝光补偿会显示在负的那一边,如果照片整体比较亮,那么曝光补偿会显示在正的那一边,如果不亮不暗,那么曝光补偿就显示为0EV。</h3><h3><br></h3><h3><br></h3> <h3> 比如我们拍摄风景照啊,顺光的时候保持0EV就蛮好</h3><h3> 我们可以在M档是,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来控制曝光补偿(曝光补偿就是照片的亮度)。</h3><h3> 我们在拍摄绝大多数题材的时候,是要参考相机的测光的,相机测光之后,会依据你当前的光圈、快门、感光度,来告诉你,如果你这么拍,照片将会是什么亮度,并且显示为曝光补偿。</h3><h3> 举个例子,我们想拍摄一张风景照,一般来说都是要拍摄到曝光补偿为0EV的。</h3><h3> 如果举起相机时,曝光补偿不在0EV,那我们要通过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来保证。“咔嚓”一下,您就拍完了,这张曝光特别好。</h3><h3> 然后换一个场景,或者换一个时间,如果亮度有变化,那么曝光补偿就会显示:您已经不再刚才的亮度了,拍出来可能不符合你心意哦。</h3><h3> 所以你要继续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以保证曝光补偿到你想要的位置</h3><h3><br></h3> <h3> 对于这张照片。曝光补偿0EV就是可以的。光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一点的,比如F5.6、F8、F11都可以。比如我选择F5.6吧。</h3><h3> 拍摄时,我发现,光圈为F5.6时,曝光补偿为ISO 100,想要曝光补偿为0EV,我们要将快门调节到1/10秒。</h3><h3> 然后拍着拍着,这个场景变暗了。曝光补偿随着亮度变化也在变化,告诉你暗了。</h3><h3> 怎么办呢?因为我们要F5.6(不想要太大的光圈),感光度ISO 100(低一点也好,画质好),那么我们只有调节快门了,我们发现把快门调节到0.4秒的时候,曝光补偿就又回到0EV了,真好。</h3><h3><br></h3> <h3> 好吧,你接下来拍摄这个场景的时候,可能就会一直因为亮度的变化而调节快门,以保证在F5.6时,曝光补偿为0EV。</h3><h3> 基本上,你就一直在调快门,一直调,烦死你。</h3><h3> 这么用M档,简直太愚蠢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会选择使用光圈优先。</h3><h3><b><font color="#b04fbb">2 A档光圈优先</font></b></h3><h3> 我本人绝大多数照片都是A档拍摄的。你控制光圈大小,控制曝光补偿,快门速度相机自己给出。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景。控制光圈可以控制景深。</h3><h3><br></h3> <h3> 比如拍摄人的时候,就要大光圈啊。比如拍摄风景的时候,光圈就要小点呀。对于不是着重表现动态的画面,我也建议用光圈优先。基本上也不用来回来去调节什么。这个场景就是这样的一个曝光,那么曝光补偿就不用调节了。这个场景就是需要这么一个光圈,那么光圈也不用调来调去。也是可以一直啪啪啪的。</h3> <h3> 还是M档时说的那个例子。当我使用光圈优先时,光圈我们设定为F5.6,感光度设定为ISO 100,同时我们是可以设定曝光补偿的——对的,我们可以直接决定这张照片的亮度。</h3><h3> 然后相机给我们一个快门速度,1/10秒,用这个快门速度,我们可以保证0EV。这时候光线又暗了,你会发现,相机的快门速度在自动调节,自动放慢,以保证你的曝光补偿永远在0EV。</h3><h3> 我们达到了和刚才M档拍摄同样的效果。但是M档时需要你自己不断调节快门速度,而在A档时,相机在帮你调节快门速度。M档时你需要自己不断搓快门拨轮。而A档时,相机自己帮你调,你只需要专心致志取景构图就可以了,不用调节曝光。</h3><h3>A档光圈优先,并不是一个半自动或者自动的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模式依然可以让你完全控制曝光——因为你可以在这个模式下直接调节曝光补偿。</h3><h3><br></h3> <h3> 直接调节曝光补偿意味着你可以直接控制照片的亮度。这个是绝对不能放弃的,这就是完全控制曝光。我们在直接调节曝光补偿时,相机在光圈优先模式下不能自己调节光圈——要听你的,所以相机会调节快门速度来达到你的要求。</h3><h3> 自动档就是因为不能控制曝光,才不建议学习摄影的人使用的。</h3><h3> 光圈优先适用于你需要控制光圈的时候,比如人像、风光等场景中使用。你会发现绝大多时间,你在使用光圈优先。</h3><h3><b><font color="#b04fbb">3 S档快门优先</font></b></h3><h3> 快门优先的时候,你控制快门速度,你控制曝光补偿(控制照片的明暗),光圈值由相机自己给出。这个适用于拍摄画面中有动态的场景。如果画面完全静止,你用什么快门速度几乎都是一样的。</h3><h3> 但不是所有画面中有动态的场景你都要用S档,只在你还要表现出动态的时候或者凝固动态的时候才需要。比如,你在海边想将海潮拍成雾状,那么就可以曝光时间长一点。再比如你拍摄运动的场景,希望凝固住瞬间,那么你就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这个档位方便就方便在于调节好快门速度之后,就可以一直啪啪啪了。</h3><h3> 快门优先的原理和光圈优先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快门优先你控制的是快门和曝光补偿,光圈值由相机自动给出而已。</h3><h3> 当你对于快门速度有要求的时候,可以使用。你依然可以设定一个你需要的曝光补偿——就是你照片的亮度。然后设定一个快门速度,或者高速凝固瞬间,或者慢门来让运动的物体在你的画面中画出轨迹。</h3><h3> 在拍摄画面中有动的物体的时候,比较好用。</h3><h3> 你会发现用快门优先的时候虽然远比不上用光圈优先,但是也比M档使用频繁很多。</h3><h3> 然在这里我要加一段关于感光度设定的小知识。</h3><h3><br></h3><h3><br></h3> <h3> <font color="#39b54a"><b> 在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的时候,我建议将感光度设定为AUTO,对的,设定为自动</b></font>。</h3><h3> 光圈优先时,相机会自己给你设定快门速度,如果光线暗,快门速度比较慢,低于安全快门速度时,会出现手抖,那么相机会自动提高感光度,以保证不低于安全快门速度。但是光线条件好的时候,相机肯定会保持低感光度以保证高画质。</h3><h3> 快门优先时,相机会自己给你设定光圈值,如果光线暗,光圈可能达到最大光圈了,依然不能保证你在当前快门速度要求下达到你要的照片亮度(曝光补偿),那么相机会自动提高感光度,以保证达到你的照片亮度要求。同样,光线条件好的时候,相机会保持低感光度以保证高画质。</h3><h3><b><font color="#b04fbb">4 M档手动曝光</font></b></h3><h3> 又说回M档了,为什么?因为确实某些拍摄场景或者题材用M档会更加方便。那么我们自然要用M档。</h3><h3><font color="#167efb"><b>以下场景需要M档。</b></font></h3><h3> <b><font color="#39b54a">拍摄极黑的场景</font></b>,P S A三个档位的曝光补偿最多也就到±5EV,一般也就±3EV。但是有的东西黑极了,就需要减曝光补偿不止5档,所以索性就直接M档了。</h3><h3> <b><font color="#39b54a">拍摄固定亮度的东西</font></b>。这类东西亮度上千年都不变,记住一个固定参数,然后就M档直接照搬参数就行了。比如你拍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如你拍银河星空。</h3><h3> 用闪光灯的时候。这时候光圈对于画面的亮度有用,快门似乎不太重要了。但是如果用A档,快门会变来变去的,虽然它已经对于曝光没啥作用了。所以就索性调节到闪光同步速度上,或者我习惯调节到1/125s。</h3><h3> <b><font color="#39b54a"> 现场光线变化太大</font></b>。闪呀闪的,你的相机会一直处于测光→变参数→测光的死循环中。所以索性根据现场某一个时刻的亮度调节到M档。</h3><h3> <b><font color="#39b54a"> 一直拍摄固定场景的人</font></b>。可能这个固定场景就是一个固定的曝光组合是最好的,那么用M档也省去了很多麻烦。</h3><h3> 但是要说一句,M档真的不是很常用的。千万别管什么阳光十六法则,什么年代了,还用那个简直就是脑子里漂拖鞋。</h3><h3> 对于很多从全手动时代过来的摄影师,或者职业需要,还有不少摄影师会一直用M档,这个没什么错。但是现在开始学习摄影的新手就该明白,其实并不是非M档就是不专业的。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最专业的。如果有人因为你用A档,说你不专业,这篇文章能让你明白他错在哪。</h3><h3> 最后如果真和老法师吵起来了,再给你一篇文章作为延伸阅读,一定不要在口舌上落下风。对,不能给这些人一点机会。</h3><h3> 延伸阅读:M是个苦差事 时代进步总给前人留下巨大心理落差</h3><h3><br></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M是个苦差事 时代进步总给<br></font></b><b><font color="#ed2308">前人留下</font></b><b><font color="#ed2308">巨大心理落差</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原创 2016-05-31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h3><h3> </h3><h3>有很多朋友在留言里和我说一直用M档,感觉如何如何。问我使用M档的技巧。我给他们的答案就是:我几乎不同M档,所以没技巧。</h3><h3> 其实现在相机里常见的有俩M,<b><font color="#39b54a">一个是M档——手动曝光,一个是MF——手动对焦</font></b>。这些来问我如何掌握手动曝光或者手动对焦技巧的摄友们绝大多数就是被一群老法师忽悠了的。</h3><h3> 老法师这群人很有意思,这个词最早是从春卷(PCHOME总编,新浪微博@春卷 )老师嘴里听到的,我觉得甚为贴切。基本上可以看做摄影笔记最大的敌人,特点就是顽固不化,思想偏颇,拒绝进步。</h3><h3> 老法师也年轻过,在他们年轻时接触摄影只有手动相机用,不但对焦是手动的,甚至连测光都需要测光表。这个年代艰苦朴素惯了,甚至觉得拍照太容易了就一定出不了好片。</h3><h3>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我也非常理解他们。在早年间,相机都是手动的,照片都是要冲洗的。所以摄影是需要门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他们则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操作相机,用在学习冲印胶卷上。结果20来年过去了。突然数码了,突然后期了,突然他们之前努力的一切都变得简单了。门槛没了。所以他们认为现在不是摄影,因为不虐啊。</h3><h3> 前段时间人民邮电出版社邀请了2016年摄影顾问参加研讨会,顾问团中都是摄影大家,大家的宁老师也忝列其中。和这些老前辈摄影大师们交流,他们也和我有相同的观点——摄影的精神、摄影的理想不变,但是摄影的技巧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h3><h3> 如果那些老法师们要是明白摄影重要的是达到并发现触动你内心的场景及瞬间,那么就不会纠结于操作相机了。</h3><h3> 其实只要我们明白曝光原理就会发现,M档其实一点高级之处都没有。</h3><h3><b><font color="#167efb">一张照片想要一个合适的曝光,需要确定四个方面:</font></b></h3><h3><b>►1、曝光的时候环境光如何。</b></h3><h3><b>►2、感光度是多少。</b></h3><h3><b>►3、光圈多大。</b></h3><h3><b>►4、快门速度多少。</b></h3><h3> 这四点定了,则一张照片的明暗也就定了。</h3><h3> 首先曝光的时候环境光一般不会变化。这点就先不讨论了。</h3><h3> 感光度这东西随着场景明暗调节一下,但是固定场景中,很少来回调。所以也先不讨论了。</h3><h3> 那么就只剩下光圈和快门了。所谓M档手动曝光,来回来去调节的就是这俩。</h3><h3> 如果你在拍摄一个题材时,需要光圈大一点,或者小一点。那么很可能你在用M档时,会将光圈固定在大光圈或者小光圈。然后为了取得一个正常的曝光(往往是曝光补偿为0),开始拼命调节快门速度,以求得将EV调节到0。</h3><h3> 大哥,您直接用A档,固定了光圈,固定了曝光补偿EV0不好么?这个和用A档有什么区别?</h3><h3> 同理,在拍摄有些题材的时候,需要一个固定的快门速度。然后为了取得一个正常的曝光(往往是曝光补偿为0),开始拼命调节光圈大小,以求得将EV调节到0。</h3><h3> 大哥,这时候您就踏踏实实用快门优先S档,固定快门,固定曝光补偿,相机自己调节光圈不好么?</h3><h3> 所以对于我来说,绝大多是时候拍摄的照片都是A档拍摄的。因为控制光圈的时候多嘛。遇到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往往才会用S档拍摄。而M档真是少之又少。</h3><h3><font color="#b04fbb"><b>什么时候用M档呢?</b></font></h3><h3> 说实话,我也用M档的。但是会在如下情况下:</h3><h3><b><font color="#167efb">►1、环境光频繁变化的时候。</font></b></h3><h3> 因为你拍摄的那一刻可能光线和你测光时的光线不同了。所以使用M档根据经验可能更准。比如你在拍摄舞台的时候,主角脸上的亮度也没什么大变化,但是他走来走去,环境光可能一直在变。那么我们用对他脸正确曝光的参数,使用M档反而更加方便。</h3><h3><b><font color="#167efb">►2、使用闪光灯的时候。</font></b></h3><h3> 因为拍摄时与测光的光线完全不同了。所以根据闪光灯的功率算一算使用什么光圈和ISO就行了,快门速度已经不是很重要了。</h3><h3><b><font color="#167efb">►3、超过曝光补偿调节范围的时候。</font></b></h3><h3> 一般来说相机调节曝光补偿在±3EV,高级一点的±5EV。如果需要更过曝或者更欠曝,那就需要M档来调节了。</h3><h3><b><font color="#167efb">►4、固定的曝光参数。</font></b></h3><h3> 拍摄很多自然场景的时候,曝光参数是固定的。比如满月,我拍摄满月的曝光参数就是1/500秒(不需要三脚架了)、F5.6、ISO 200。稍稍能把月亮拍得白一点。拍摄银河的话就用30秒,F2.8,ISO 3200。</h3><h3> 某歌星出场的时候,几束明亮的白色射灯闪呀闪,相机根本无法测光。于是我预估了一下曝光值,使用M档拍摄,根据闪光的频率预估出闪光的一刻拍下了这张照片。你要问我凭什么预估曝光参数,我只能说经验,拍多了就猜的才不多。没有任何诀窍能传给你。</h3><h3> 拍月亮刚才我说过参数了。这种大自然中的美景,可以说几乎是万古不变的曝光。</h3><h3><b><font color="#167efb">►5、接片的时候。</font></b></h3><h3> 如果你拍摄一张长图,要接片,那么你也要用M档曝光,要不然相机会针对某一个位置给你不同的曝光参数,这样你的照片整体曝光就不统一了。</h3><h3> 说完了M档手动曝光,在嘚啵两句MF手动对焦。有人说手动对焦比自动对焦快。还有人说手动对焦比自动对焦准。</h3><h3> 我给这种人俩字:扯淡。</h3><h3> 相机自动对焦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出来各种各样的对焦系统。以最难对焦的体育记者以及野外摄影师来说,基本上都是自动对焦的。自动对焦的精度与速度,是远超过手动对焦的。如果有人说他手动对焦比最好的自动对焦还要快,还要准。我只能说,要么他骗你。要么他花了很多时间在练习一个很少用到的技能——练跑偏了。</h3><h3><b><font color="#b04fbb">具体什么时候用手动对焦呢?</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自动对焦的区域太大,不能精确到你要的那个点。</font></b></h3><h3> 比如你拍摄一个硬币的时候,就想对焦在那个1元的1上,可惜相机对整个硬币对焦,可能焦点没那么准。这时候就手动对焦上脚架吧。</h3><h3><b><font color="#167efb">►2、你的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不太给力,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对不上了。</font></b></h3><h3> 比如我原来使用EOS 5D的时候,那会的5D对焦简直被人骂死了。我去拍海鸥,嗖嗖在我眼前飞,相机对不上焦,连快门都按不下去。于是换成了手动对焦,还有一定成功率。</h3><h3><b><font color="#167efb">►3、光线太暗了,自动对焦完全失效。</font></b></h3><h3> 这时候如果你眼力好,还能看到一点光亮,手动对焦好歹还能用,自动对焦已经完蛋了。</h3><h3> 但是对于上面的情况我也有不同看法。有次有个小伙子问我夜景人像怎么对焦,我说就对人脸对焦。他说自动对不上。我说那你人脸都黑了,还拍什么拍,找光能把人脸照亮。他说他准备用闪光灯。</h3><h3>这么一说真的就要手动对焦了吧?偏不!</h3><h3> 我说你有手机对吧,把屏幕点亮,然后手机背面贴脸上,你脸上就有个大亮灯了,自动对焦可快了。比手动对焦准多了。</h3><h3> 摄影笔记认为,什么是专业,就是用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将问题解决,就是专业,而不是纠结于必须用手动对焦。</h3><h3>所 以对于初学者,别觉得M档和MF有多牛。那真是闲的没事找虐,或者老法师的顽固不化。用最便捷的档位,用最便捷的对焦系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发现美和抓取瞬间上。比你练习M档曝光和MF对焦要好太多了。</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4课 互易律是什么?<br></font></b><b><font color="#ed2308">懂了这个曝光就怎么回事就全懂了</font></b></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09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font color="#b04fbb"><b> 什么是互易率呢</b></font>,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类似于恒等式的东西。为了能够解释清楚,我想我需要从一张照片的明暗开始说。我们拍摄的时候,除了取景、对焦、构图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照片的明暗,或者简单理解为曝光。</h3><h3> <b><font color="#39b54a"> 其实一张照片的明暗程度和四个因素有关系:环境光的强度、光圈、快门、感光度。</font></b></h3><h3> 环境光就是你取景的范围里光线的强度,光线越强,越容易将照片拍亮。光圈是你镜头里的一个孔,这个孔可大可小,大的时候光线通过得快,小的时候通过的慢。光圈越大越容易拍的亮。</h3><h3> 快门跟个闸似的,控制曝光的时间,开的时间越长,进的光就越多。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长)越容易拍的亮。</h3><h3>而感光度就是表示感光器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少量的光线可能呈现较亮的效果。感光度越高,越容易拍的亮。</h3><h3> 这么说不好理解,别急,我们详细说一下光圈、快门感光度,因为这三者是你在相机上可以控制的。</h3><h3><b><font color="#167efb">►光圈是你镜头里面一个可以控制大小的洞。改变洞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通过的速率。</font></b></h3><h3> 洞大,光圈大,单位时间里通过的光就更多。</h3><h3> 洞小,光圈小,单位时间里通过的光就少。</h3><h3><b><font color="#39b54a"> 记住一点,光圈数值越大,光圈越小。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ont></b>。</h3><h3> 常见的光圈数值(整档位)是:F32、F22、F16、F11、F8.0、F5.6、F4.0、F2.8、F2.0、F1.4、F1.0</h3><h3> 上面的排列就是光圈数值从大到小,所以光圈就是从小到大。<b><font color="#39b54a">一定记住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ont></b>。比如我们一般把F2.8或者更大的光圈称为大光圈,我们把F8或者更小的光圈称为小光圈。</h3><h3> 所以上面的排列就是从暗到亮。</h3><h3> 光圈每一档差了根号2倍的关系,光圈的通光面积实际差了2倍。记住,2倍。所以同样条件下,光圈每大1档,照片亮度是原来的2倍,每小1档,照片亮度是原来的1/2。</h3><h3><b><font color="#167efb">►快门是你传感器前面的一道闸门,闸门打开,开始曝光,闸门闭合曝光结束。显然打开的时间越长,进来的光线就越多。</font></b></h3><h3> 常见的快门值(整档位)是:1/8000、1/4000、1/2000、1/1000、1/500、1/250、1/125、1/60、1/30、1/15、1/8、1/4、1/2、1秒、2秒、4秒、8秒、15秒、30秒</h3><h3> 所以上面的排列就是从暗到亮。</h3><h3> <font color="#39b54a"><b>快门每一档曝光时间相差2倍</b></font>。所以同样条件下,快门每慢1档,照片亮度是原来的2倍,快门每快1档,照片亮度是原来的1/2。</h3><h3> 我们知道曝光补偿这个重要的参数就是用来衡量一张照片的明暗的。</h3><h3> 我们发现,光圈大1档,光圈的通光量实际变成原来的2倍,反映在照片上亮度就是原来的2倍。曝光补偿也随着亮1档。</h3><h3> 如何这时候快门调快1档,曝光时间变成原来的1/2,等于曝光补偿也会随着再暗1档。</h3><h3> 光圈亮1档,曝光补偿跟着亮1档。然后快门快(暗)1档,曝光补偿跟着暗1档。一亮一暗互相抵消了。所以光圈亮1档,快门暗1档,整体曝光不变。</h3><h3> <b><font color="#39b54a">延伸一下就是,快门如果朝亮(暗)的方向调节N档,光圈朝暗(亮)的方向,也就是与快门相反,调节N档,整体曝光不变。</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这个就是互易率。</font></b></h3><h3> 如果加上感光度……</h3><h3> 感光度又是怎么回事呢?</h3><h3> 感光度是ISO 50、ISO 100、ISO 200、 ISO 400、ISO 800、ISO 1600、ISO 3200、ISO 6400、ISO 12800、ISO 25600……作为整档变化的。</h3><h3> 我们不难发现,<b><font color="#39b54a">感光度每档也是成2倍的差异的</font></b>。说白了就是每档之间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差异是2倍。</h3><h3>所以上面的排列就是从暗到亮。</h3><h3> 同样条件下,感光度每高1档,照片亮度是原来的2倍,感光度每低1档,照片亮度是原来的1/2。</h3><h3>那么互易律就变成:</h3><h3> <b><font color="#39b54a"> 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三者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参数,一共朝某个方向调节了N档,那么另外两个或者一个参数朝相反方向调节N档,整体曝光不变。</font></b></h3><h3><br></h3> <h3> 我们可以看看这张动态图</h3><h3> 做一个比喻</h3><h3> 比如我们有一个圆柱形水槽,底面积是1平方米,水槽深2米,我们在1米处划一条刻度线。我们的目标就是将水放到1米处。</h3><h3>环境光就是水压,环境光越亮,水压越大。这事吧,一般来说我们控制不了。就好比你控制不了自来水厂。所以之后就不再讨论了。</h3><h3> 光圈就是水龙头,光圈开得越大,水龙头拧得越开,水流越大。</h3><h3> 快门就是拧开水龙头的时间,快门打开时间越长,开水龙头时间越长。</h3><h3> 比如水龙头(光圈)你开到每秒钟能放1立方米水(F2.0)的程度,那么你开水龙头时间(快门)只要1秒(1秒)就可以将水放到1米刻度线。(这点看不明白小学四年级白学了。)</h3><h3> 现在将水槽里的水倒掉,重新放。你将水龙头(光圈)拧到每秒钟能放0.5立方米水(F2.8)的程度,那么你开水龙头的时间(快门)就需要2秒(2秒)才能将水放到1米刻度线。</h3><h3> 这就是互易率。</h3><h3> 继续用那个水槽举例。</h3><h3> 比如水龙头(光圈)你开到每秒钟能放1立方米水(F2.0)的程度,那么你开水龙头时间(快门)只要1秒(1秒)就可以将水放到1米刻度线。</h3><h3> 如果我调高了1档感光度(比如从ISO 100调整到ISO 200),相当于我将底面积为1平方米的水槽填了一半,变成底面积为0.5平方米,那么还将水龙头(光圈)你开到每秒钟能放1立方米水(F2.0)的程度,其实我只需要0.5秒(0.5秒)的开水龙头时间(快门)就可以将水放到1米刻度线。</h3><h3> 如此看来我们可以写成这样一个公式:</h3><h3> <b><font color="#167efb"> 照片的明暗=环境光(一般改不了)×光圈×快门×感光度。</font></b></h3><h3> <b>光圈、快门、感光度不管谁调节一档都是明暗变化为2倍的关系。</b></h3><h3><b>所以,比如你光圈缩小了2档,你还想保持曝光不变</b>。</h3><h3><font color="#39b54a"><b>1、你可以将快门调慢2档。</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2、你可以将快门调慢1档、感光度提升1档。</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3、你可以将感光度提升2档</b>。</font></h3><h3> <b> 如果你将快门调快4档,你还想保持曝光不变</b>。</h3><h3><b><font color="#39b54a">1、你可以将光圈开大4档。</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2、你可以将光圈开大3档,感光度提升1档。</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3、你可以将光圈开大2档,感光度提升2档。</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4、你可以将光圈开大1档,感光度提升3档。</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5、你可以将感光度提升4档</font></b>。</h3><h3> 反正就是光圈、快门、感光度,调了一个N档,要保持曝光不变,把另外俩反着加起来调N档就可以了。这就是互易率。</h3><h3> 其实在自动时代,我们很少用到互易率。因为在P档、A档、S档(佳能为Tv档)时,只要你的曝光补偿保持不变相机会自己根据互易率自己给你调其它的参数。即使在M档是,相机也会自动给您计算互易率,并且用曝光补偿标尺提示你。</h3><h3></h3><h3> 但是深度懂得互易率这件事,会让我们彻底明白曝光是怎么回事。</h3><h3> 让我们明白,我们可以通过互易律实现,当我们对于光圈或者快门有某些特殊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调节另外的曝光参数,来实现原本我们就想要曝光。</h3><h3> 比如,你拍摄风光的时候,你光圈F2.8,快门1/2000秒,感光度ISO 100时曝光补偿为0EV。顺光拍摄风光0EV就是你想要的。但是你希望用小光圈,于是你调节到了F8,懂了互易律,你起码懂了,光圈调暗了3档,快门速度你调慢3档,曝光补偿还会是0EV。也就是快门1/250秒。而现在相机提供给我们的测光功能,可以让我们不用算,只要看着曝光补偿就行。</h3><h3><br></h3><h3><br></h3><h3></h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5课 直方图是怎么回事?<br></font></b><b><font color="#ed2308">宁欠勿过还是宁过勿欠?</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1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给大家简单说说直方图吧。</h3><h3> 直方图呢,是一个表现照片在不同明暗等级中像素数量的一种图形化表现形式。</h3><h3><br></h3> <h3> 比如说上面的这张图片,旁边的就是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到RGB(红绿蓝)三原色的表现。</h3><h3> 而相机中的直方图多是表现灰度的,所以不是三原色的三条线,而是一个曲线。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h3><h3><br></h3> <h3>这样的东西就叫直方图。</h3><h3><b><font color="#b04fbb">直方图怎么看呢?</font></b></h3><h3> <b><font color="#010101"> 怎么看呢?在直方图中有两个坐标,一个是底边,从左至右,表现画面从暗到亮的一个趋势,左边暗,右边亮。另一个坐标就是高低,从低到高表现了像素的多少。</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h3><br></h3> <h3> 画面中有很多黑色的区域,放在色阶中就是左边的柱子很高。</h3> <h3> 画面中也有不小的亮区,放在画面中就是有光的地方。</h3><h3> 下面我们调整一下画面,增加5EV的曝光。</h3><h3><br></h3> <h3> 我们看到画面中除了衣服是死黑——永远不能变亮以外,其它地方都很白了。</h3><h3> 所以表现在直方图中,最左边的一条线就是死黑的衣服,其它地方都是很靠近白色的。</h3><h3><br></h3> <h3><b><font color="#b04fbb">到底什么样的直方图好呢?</font></b></h3> <h3> 这样的直方图呈现正态分布的样子,就是中间高,两边低。画面中没有特别亮的,也没有特别暗的区域。</h3><h3> <font color="#167efb"><b> 很多老法师就说,这才是好的直方图,曝光就是应该这样。</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真的是么?</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呸!</b></font></h3><h3> <b> <font color="#b04fbb">一张高调的作品,就应该在右边有很多像素,右边曲线高一些。</font></b><font color="#b04fbb"></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b04fbb"><b> 一张低调的作品,就应该在左边有很多像素,左边曲线高一些。</b></font></h3> <h3> <b><font color="#b04fbb"> 一张强反差的作品,就应该两边有很多像素,两边高中间低。</font></b></h3> <h3> 所以哪有什么好的直方图样式。是你想曝光什么样子,直方图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这个曝光符合你拍摄的主题,那就是一个好直方图。</h3><h3> 照片的一切要符合拍摄者的意图!</h3><h3><b><font color="#b04fbb">直方图怎么用?</font></b></h3><h3> 在拍摄的时候,现在往往可以再回放,甚至电子取景在拍摄时就可以实时看到直方图。这是你曝光的重要参考。</h3><h3>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如果你拍摄时发现费天王太黑了,要把阴影里的他拍亮,你就要加曝光补偿。然后这种大太阳天下,很多地方就死白了。</h3><h3><br></h3> <h3> 最右边</h3><h3> <font color="#167efb"> <b> 所谓死白</b></font>就是,后期调整不回来。不信你看我减3档曝光。</h3><h3> </h3><h3> 这些死白的区域依然没有任何细节——这就是所谓的死。</h3><h3> 所以你还是等费天王从那里走出来吧,不然你只能接受死白的现实,要不就是黑黑的费天王。</h3><h3> <b><font color="#39b54a">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可以利用直方图来避免死黑和死白的出现。除非你就想那么做,或者你觉得可接受。</font></b></h3><h3><br></h3> <h3><b><font color="#b04fbb">宁欠勿过还是宁过勿欠?</font></b></h3><h3> 在拍摄风光的时候,直方图还可以帮我们向右曝光。如果你的画面不死白,我们拍摄的时候尽量向右曝光,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画质——噪点更少。</h3><h3> 在数码相机时代,准确曝光已经不是胶片时代的一刀切。而是你有很大的后期调整空间。说白了,你拍照的准确曝光是一个段,稍稍过一点,或者稍稍欠曝一点,都不太会影像最终的曝光效果,因为你可以后期调整。</h3><h3> 但是在这个“段”内,我们尽量向右曝光——过曝一点,再在后期往回调整,不但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曝光效果,同时还能得到画质更好的结果。<font color="#167efb"><b>这也是为什么风光摄影师在这个时代说:宁过勿欠!</b></font></h3><h3> 与此同时,很多纪实摄影师却又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宁欠勿过——其实我喜欢拍摄纪实题材,所以这也是早期为什么我也推荐这个拍摄方法的原因。其实解释一下大家也就明白了。纪实的时候,往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法左右的环境,如果你恰好在一个大光比的地方,这时候纪实摄影师往往就有宁欠勿过的拍摄方法了。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尽量没有死白的区域。<b><font color="#167efb">纪实新闻摄影,往往有着要即时发稿的要求,所以尽量避免后期调整或者少调整。那么宁欠勿过对于大光比场景的时候对于摄影师来说更加有保障。</font></b></h3><h3> 所以纪实摄影师压根没时间看直方图。如果对于抓拍等等很多需要你快速反应的题材还要看直方图,你什么都拍不到。</h3><h3> <font color="#39b54a"><b>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宁过勿欠是对的,宁欠勿过也是对的的根本原因。</b></font></h3><h3> 风光摄影师遇到大光比怎么办?人家可以不同曝光拍摄多张,后期合成啊。</h3><h3> 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职业特点,会有不同的拍摄方法。<b><font color="#167efb">对于</font><font color="#b04fbb">摆拍的</font><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39b54a">可以慢慢调的,保证不死白的前提下,</font><font color="#b04fbb">宁过勿欠</font></b><font color="#39b54a">,<b>这是非常好的</b></font>。对于<font color="#b04fbb"><b>抓拍的</b></font>,<b><font color="#39b54a">出片速度有要求的,曝光不需要那么精耕细作的,遇到大光比场景,</font><font color="#b04fbb">宁欠勿过</font><font color="#39b54a">是个保险的方法。</font></b></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6课 <br></font></b><b><font color="#ed2308">HDR和包围曝光是怎么回事?</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2017-04-12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b></font></h3><h3><br></h3><h3> 上一节课我们说了直方图,我们通过观察直方图曝光,尽量要直方图两边的纯黑和纯白区域不要有信息,就是亮的地方不死白,暗的地方不死黑。但是当你面对一个大光比强反差的场景时,难免会有死白或者死黑的情况出现。</h3><h3> 而所谓<font color="#b04fbb"><b>HDR</b></font>,<font color="#39b54a"><b>是英文High-Dynamic Range的缩写,就是高动态范围的意思。</b></font>原理很简单:一个场景,拍摄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把亮的暗的都照顾到,都拍出细节。<font color="#39b54a"><b>过曝的照片取暗处——细节丰富。正常曝光的取中间调。欠曝的照片取亮的地方——细节丰富。然后合成为一张,</b></font></h3><h3> 这不就是解决大光比强反差的方法么?</h3><h3> HDR前后对比:</h3><h3><br></h3> <h3> HDR需要不同曝光的照片,这一点可以用包围曝光来搞定。</h3><h3> <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b04fbb">包围曝光</font><font color="#39b54a">一般来说指的是相机自动拍摄一张相机自己认为的正常曝光的照片(相机测光后曝光补偿0EV),然后再拍摄一张欠曝的和一张过曝的。</font></b></h3><h3> 当然这个顺序可以调节的,同时欠曝或者过曝的程度也是可以调节的。</h3><h3> 早年胶片时代,我们只有冲洗出来后才知道照片结果,所以在复杂光线下,我们使用包围曝光,可以从几张不同的曝光中挑选出一张合适的。</h3><h3> 在数码时代,包围曝光因为可以后期合成,有了更多的作用。</h3><h3> <b><font color="#39b54a"> 想使用包围曝光,需要在相机上找到BKT这个功能,这个按键或者选项就是包围曝光(具体怎么选,看自己相机说明书)</font></b>。</h3><h3><br></h3> <h3> 使用包围曝光可以提升在复杂光线环境中拍摄到满意曝光照片的可能性。比如上图连续拍摄了三张,-1EV、0EV、+1EV都有,可以从三张中挑选一张曝光满意的。如果都不满意,觉得暗部细节好的天太亮了,天色好的暗部死黑?咱们就直接用HDR。</h3><h3> 用了HDR之后,最终效果就是这样。</h3><h3> </h3><h3> 因为这个功能需求大,所以不但很多后期软件拥有HDR功能,而且多数相机里已经内置了这个后期软件。不同品牌相机调出的方法不同,大家看看说明书。所以如果您不想学很复杂的后期软件,只要调节出相机的HDR功能,直接就能达到这个效果。</h3><h3> 所以,似乎没什么技巧可以讲,就是让您明白这事儿。如果想自己完全控制,那就自己学习软件吧。</h3><h3><b><font color="#b04fbb">最后我再说几点我对HDR的个人看法:</font></b></h3><h3><b>▼1、HDR的最高境界就是看起来舒服,看不出是HDR的。HDR的垃圾境界就是一看就是HDR的。</b></h3><h3><b>▼2、相机拍摄HDR,会自动生成一张HDR后的照片,但最好同时保留原片,也许你会对自动生成的不满意,这样你还有后期的机会。</b></h3><h3><b>▼3、后期软件HDR,不同曝光照片越多越好,RAW比JPG好。</b></h3><h3><b>▼4、HDR尽量只针对风光吧,因为画面中都要静态的。</b></h3><h3><b>▼5、能不HDR就不要HDR。</b></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7课 </font></b></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逆光拍摄常见的问题 5招解决大光比强反差</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3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大家知道什么叫光比吧?光比一般指摄影中,被摄场景的暗部和亮部的受光比例。说白了就是亮的地方到底有多亮,暗的地方到底有多暗,亮暗放一起反差到底多大。</h3><h3> 说到这个问题呢,我首先要先说一个东西,叫<font color="#b04fbb"><b>宽容度。</b></font>啥是宽容度呢?<font color="#39b54a"><b>就是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b></font></h3><h3> 人眼的宽容度很大,胶片就要差一些了,而CMOS传感器就更差了。表现出来就是你眼睛看到的画面中白色的细节,可能拍摄出来的时候就死白一片了,同样,你眼睛看到的黑色细节,可能拍摄出来就死黑一片。</h3><h3> </h3><h3><br></h3> <h3> 上图就是你看到的景色,下图就是你拍摄出来的景色。我们看到的可能觉得亮处没那么亮,暗处没那么暗。但是一拍摄,亮处惨白,暗处漆黑。</h3> <h3> 所以用数码相机拍照,遇到大光比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很悲剧的。</h3><h3> 那么遇到大光比强反差了怎么办?</h3><h3><b><font color="#b04fbb">针对大光比强反差的情况,咱们有五个办法解决。</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 白就白吧,黑就黑吧</font></b></h3><h3> 比如你逆光拍人像的时候,如果正常曝光人脸一定是黑的。所以增加曝光补偿,让人脸正常。不过背景可能就死白了。白就白吧,没办法。这算是放弃治疗,只做取舍了。</h3><h3> 逆光拍人像还可以拍成剪影。正常曝光或者减点曝光补偿,让人死黑,不过人的轮廓要清晰,形成剪影也是很好的。</h3><h3> <font color="#39b54a"><b>关键点</b></font>:你要知道什么是必须保证曝光正常的,什么是可以舍掉的。</h3><h3><br></h3> <h3><b><font color="#167efb">2 提亮暗部,压暗亮部</font></b></h3><h3> 拍摄逆光人像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人补光,提亮主体,这样就缩小了光比。补光方式很多,比如反光板、比如闪光灯、比如持续光源等等</h3><h3><br></h3> <h3> 这张照片拍摄前,三个姑娘站在黑暗处,想自拍,还想拍出背景的星星点点。但是要么三个人正常,背景惨白,要么背景有感觉但是三个人黑。</h3><h3> 我看到之后帮助她们拍摄了一张,就是这样的。她们之所以亮了,就是因为我让她们三个往前走了走,她们就走到一个橱窗边,橱窗的光起到了补光的效果。</h3><h3> 夜景人像就是这么个道理。</h3><h3> 拍摄风景的时候,天空很亮,我们会使用一些能够压暗亮部的方法,比如使用中灰渐变镜。所谓中灰渐变镜(GND)就是前面放一个镜片,一半灰一半透明,灰色挡在天上,遮挡住光,这样天空进光骤减。而比较黑的地面是透明镜片覆盖的,不会减光。这样就达到了降低反差的效果</h3><h3><br></h3> <h3> 但是有时候,高光区和暗部不是地平线或者海平面这样的直线为界限。可能只是天空某个区域比较亮。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局部的遮挡光线来调整——比如摇黑卡。</h3> <h3> 我们看上图,左边一个区域明显死白了。过曝了。但是你想降低这里的曝光,显然通过中灰渐变镜是不行的。</h3><h3><b><font color="#167efb">所以我们可以试试摇黑卡</font></b>。</h3><h3> 我的环境在视频中可以看到,我的左侧是夕阳,光线亮。所以其实我面对的场景左边亮,右边暗。因为景物不规则,所以GND在这里不好使了。唯有摇黑卡。我需要一个黑色卡纸,但是当时没有,正好我的钱包颜色较深,可以替代。在画面左侧不停摇动,会减少左侧曝光。同时在高光区重点摇动几下,让天空亮度均匀。</h3><h3> <b><font color="#39b54a"> 摇黑卡需要时间,显然是长曝的时候才有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其实没什么技巧,无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font></b></h3><h3> 摇完黑卡之后,画面就没有明显死白的区域了。整个照片曝光也好看了。提亮暗部和压暗亮部,就是给暗处补光,或者减少亮出的光线进到镜头里。都能达到减小反差的作用。</h3><h3><br></h3> <h3><b><font color="#167efb">3 换个角度,换个时间</font></b></h3><h3> 逆光拍摄嘛,可以换个角度变顺光啊。阳光下反差大嘛,可以挪个地方嘛。中午光线强嘛,可以早上9点前下午16点后拍人像嘛。总是,你可以避免大光比出现嘛。</h3><h3> </h3><h3> 这张照片是一个傍晚我带着我女儿去公园,然后看到逆光下这片叶子特别好看!所以我想拍摄一张这样的逆光照片。</h3><h3>注意,我知道很多人喜欢拍摄逆光,但是记得逆光一定要有一个理由,要有一个理由,要有一个理由。</h3><h3> 但 是逆光之后我女儿的脸会黑,这个是绝对不能忍的。于是我让我女儿玩树叶,这样给我一个侧脸,我再找角度,找到一个我女儿并不黑,但是叶子依然亮的角度。基本上她测光,我是侧逆光,尚可。</h3><h3>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其实和当时拍摄已经近日落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一直不建议大太阳天拍摄也是这个原因。但凡太阳高一些的话,根本不可能实现,人一定会黑。</h3><h3> 这一招主要是要我们尽量避免自己处于强反差环境之中。这其实是很明智的。</h3><h3><b><font color="#167efb">4 HDR</font></b></h3><h3> 就是通过曝光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选择过曝的照片的暗部——细节会很好,正常曝光的中间调部分——看起来最正常,欠曝照片的亮部——细节会很好。组合起来。可以通过相机,也可以通过后期软件。自己好好看相机说明书,或者软件使用说明就好了。</h3><h3>顺便提一句,最好的HDR是看不出HDR过。</h3><h3> 这个方法咱们上节课讲了: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6课 HDR和包围曝光是怎么回事?</h3><h3><b><font color="#167efb">5 拉上拉链</font></b></h3><h3> 这招最高深,你要仔细学,反复练习这些动作。拧下遮光罩,反扣在镜头上。盖上镜头盖。关上相机开关。拉开相机包拉链,把相机放进去。拉上拉链。说:“光线不好的时候我不拍。”</h3><h3> 这一招看似开玩笑,其实是最严肃的。一个严谨的摄影师往往避免自己处于大光比强反差的环境之中。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逆光?你能找到一个理由吗?</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8课 色温和白平衡是什么 <br></font></b><b><font color="#ed2308">很多人搞反了白平衡</font></b></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4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br></h3> <h3><b><font color="#b04fbb">色温是什么?</font></b></h3><h3> 与大家认知不同,传统我们认为蓝色是冷色,红色是暖色。其实学习白平衡就一定要把这个观念摒弃,同时认知一个新的概念——色温,<font color="#167efb"><b>单位是K(开尔文)</b></font>。<b><font color="#167efb">初中物理讲了零下273.15摄氏度被我们成为绝对零度,这就是0K</font>。</b>然后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也就是上升1K。说白了,我们平时说的0摄氏度就是273.15K。开水是100摄氏度,那就是373.15K。</h3><h3> 好,先普及了热力学温度的单位。也就是色温所用的单位。</h3><h3>然后我们讲讲天文的事儿。</h3><h3> 我们想象一个不发光的黑色的物体——绝对黑体。当我们把它加热之后,<b><font color="#39b54a">随着温度的升高,绝对黑体会先发出红光,随后越来越亮,变成黄光,再变成白光,直至蓝光</font></b>。</h3><h3> 这个我们可以发现与天文有些关系。天上有很多星星,除了我们能够看到的水星、金星、月亮、火星、木星、土星外,基本上能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自己发光发热的星球。红色的星球表面温度低,蓝色的星球表面温度高。</h3><h3> 比如猎户座α——参宿四,这就是一颗很明亮的红巨星。红巨星的红就说明了这个星球表面温度并不高——只有3500K。而猎户座β——参宿七,一颗明亮的蓝巨星,表面温度可以达到11300K。可见蓝色温度比红色高。</h3><h3><br></h3> <h3>Betelgeuse就是参宿四,Rigel就是参宿七</h3><h3><br></h3><h3> 我们最熟悉的太阳,表面温度5500K。在晴朗天气正午太阳的照耀下,一张白纸如果我们用相机拍摄的话,就是白色,很正的白色。如果我们将太阳换成参宿四,那么这张白纸会被参宿四的红色照耀成红纸。如果我们再换成参宿七,我们会发现这张白纸又会被这颗蓝巨星照耀成蓝纸。</h3><h3> <b><font color="#b04fbb">所以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font></b>,<b><font color="#167efb">红色</font><font color="#39b54a">,是表面温度低的星球发出的光的颜色。而</font><font color="#167efb">蓝色</font><font color="#39b54a">,是表面温度高的星球发出的光的颜色。</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颜色越红,色温越低,颜色越蓝,色温越高。</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h3><h3><br></h3> <h3> 这是低环境色温,红,暖色系。</h3> <h3> 这是高环境色温,蓝,冷色系。</h3><h3><b><font color="#39b54a"> 红色是暖色,但是色温低;蓝色是冷色,但是色温高</font></b>。</h3><h3> 好,色温就这样了。</h3><h3> 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光,比如你看到蓝光,它们肯定不是温度上万K的星球发出来的,但是我们记住色温高就好了。</h3><h3>不同的色温会如何呢?</h3><h3> 上面说了,如果我们将太阳换成参宿四,那么这张白纸会被参宿四的红色照耀成红纸。如果我们再换成参宿七,我们会发现这张白纸又会被这颗蓝巨星照耀成蓝纸。</h3><h3> 不管是红或者是蓝,都偏色了。</h3><h3> 你觉得一张纸无所谓,那么如果是你女朋友呢?白白净净的姑娘,在参宿四下面被拍摄成了关公,在参宿七下呗拍摄成窦尔敦?一会大红脸,一会大蓝脸。这个不合适吧。</h3><h3> 所以我们要使用一个相机的功能。</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白平衡</font></b></h3><h3> 白平衡的初始技能就是将在不同环境色温中的白色物体都还原成真的白色。</h3><h3><br></h3> <h3><b><font color="#b04fbb">K模式</font></b></h3><h3> 很多相机白平衡选项中都有一个字母K的选项。就是当在K这个选项是,你可以手动调节色温的数值。这个K就是单位(开尔文,还不知道的昨天一定没看初中物理)。比如昨天说的,如果你遇到红巨星参宿四作为光源,就要将K调节到3500K,如果遇到蓝巨星参宿七作为光源的时候,就要将K调节到11300K。</h3><h3> 当你遇到蜡烛作为光源的时候……</h3><h3> <b><font color="#167efb">你会发现一个问题</font></b>,除非你知道环境色温到底是多少,你才能调节。要不然K这个选项相当不好用。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场景模式</font></b></h3><h3> 因为知道你不知道周围的环境色温,所以相机内部一般都预设了很多场景。比如云彩的图标表示多云,比如房子图标表示阴影,再比如灯泡的图标表示白炽灯。</h3><h3> 你所在的环境是哪种,就在白平衡选项里选择哪种场景,一般来说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想更加精确的话,不如再看看下面。</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自定义白平衡</font></b></h3><h3> 数码相机里都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在白平衡选项里的图标就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最小锐角相对,上面还有一个小方块,看起来很像一朵抽象的花的那个。自定义白平衡的原理就是,找一个白色的东西,给相机看看,说:告诉你,这玩意在这个环境色温里变成的这个破色(shar),但是这个是白的,给我拍白咯!</h3><h3> 相机就会以这个白色的物体作为基准白色,其它任何在这个环境色温中物体的颜色就都校正过来了。这个理论上是最精准的。所以很多摄影师包包里会带着一张白卡,就是为了可能会遇到自定义白平衡的情况。</h3><h3> 当你的白平衡选项放在自定义白平衡上面时,相机就会按照你设定的自定义白平衡拍摄了。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到底在你目前要拍摄的场景中是否设定过白平衡,要是还没设定过,对不起,那么你相机的自定义白平衡就是上次不知道你在哪设定的了。</h3><h3> 所以在使用自定义白平衡之前一定要先在你要拍摄的场景中设定一下自定义白平衡。至于具体怎么设定,对不起,目前各个厂商不同型号都有不同的设定方法,一定要好好看说明书。</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AWB</font></b></h3><h3> 不管是K,还是场景模式,还是自定义白平衡,你发现都还挺难的。调来调去,哪天忘了调回来可能会给下次拍摄造成很大困扰。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所以我一般都选择AWB。</h3><h3> <b><font color="#39b54a"> AWB就是AUTO WHITE BALANCE,自动白平衡</font></b>。相机会根据环境判断在这个场景中环境色温大概什么赶脚,然后设定色温,尽量将白色还原成白色。</h3><h3> 好处就是特别方便,因为一切都是自动的。坏处就是遇到色温特高或者特别低的时候,总会不准。</h3><h3> 不过我还是推荐大家使用AWB,因为方便,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你面对的场景,抓住决定性瞬间。</h3><h3><b><font color="#b04fbb">总结一下</font></b>:<b><font color="#167efb">相机有四种色温设定,K、场景模式、自定义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我推荐大家使用自动白平衡</font></b>。</h3><h3>TIPS:</h3><h3> <b> RAW与白平衡。白平衡是相机机内处理的结果。说白了就是相机自己的后期。所以如果你拍摄RAW照片的话,可以在电脑中重新定义白平衡,重新调节。理论上是没有画质损失的(尽管实际可能有,但是也非常小,可忽略)。</b></h3><h3><b>所以AWB+RAW拍摄,是一个既方便,又保险的组合。</b></h3><h3><b><font color="#167efb">一个严重的问题</font></b></h3><h3> 你对于白平衡以及色温的了解是不是反了?</h3><h3> 当日出日落时分,天红彤彤的,这时候环境色温低!所以你将相机的色温调节低——比如在K模式下调节到2500K。那么相机就知道,原来环境光比较“红”,相机需要往里面加“蓝”,这样才能将被红太阳映成红色的东西恢复其本来的颜色。</h3><h3> 所以如果你在一个本身就是白色光的地方,调节到K模式2500K——低色温,相机还是会以为这里很“红”,往里面加“蓝”。结果这个本身就是白色光的地方,居然就变成了蓝色的场景,表现出高色温。</h3><h3>你是不是一直理解反了?</h3><h3><b><font color="#167efb">其实我们可以巧用白平衡</font></b></h3><h3> <b> 如果我们在拍摄日落的时候,我们觉得太阳和天空不够红,怎么办?我们可以欺骗相机。设置一个比较高的K值。</b></h3><h3><b> 相机看到你设置了一个比较高的K值,以为这地方色温高,会很努力 往画面中添加红色来中和,结果……更红了。</b></h3><h3><b></b></h3><h3><br></h3> <h3> 如果你想<b>表达一个很寒冷的感觉</b>,你同样可以欺骗相机,<b><font color="#39b54a">设置一个比较低的K值。</font></b></h3><h3> 相机看到你设置了一个比较低的K值,以为这地方色温低,会很努力往画面中添加蓝色来中和,<b><font color="#39b54a">结果……更蓝了。</font></b></h3><h3> 比5500K更低的K值,就开始让画面变蓝,比5500K更高的色温,就开始让画面变红。</h3><h3> <font color="#167efb"> <b> 千万别绕反了。</b></font></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9课 光线的基本知识</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5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br></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光线的三种特性</b></font></h3><h3> 摄影是用光的技术,想用好光线就必须了解光线的特性。</h3><h3>光线的三个特性就是:</h3><h3><b><font color="#167efb">1、强度</font></b>。光的强度与光源的能量距离以及传播介质有关。直观的感觉就是光的明暗程度。</h3><h3><b><font color="#167efb">2、方向</font></b>。就是光源的方向。但是在多光源或者漫反射的情况就不太容易确定方向。</h3><h3><b><font color="#167efb">3、色温</font></b>。主要表现在光源的颜色上。</h3><h3> 这三个特性会有助于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分析光线。接下来咱们一个一个讲。</h3><h3><b><font color="#b04fbb">光线的强度</font></b></h3><h3> 相信绝大多数摄影师拍摄照片都是在空气中拍摄的。当然如果你打算成为一名水下摄影师,与大家不同的只是感受到光线传播介质的不同。</h3><h3> 在我们的世界中最大的光源就是太阳。尽管太阳离我们很远,但是因为其巨大的能量,依然是地球上能看到的可持续的最强的光源。</h3><h3> 抛开传播介质不谈,光的强度与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关系是:</h3><h3> <b><font color="#167efb">光的强度与光源能量成正比,光的强度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ont></b></h3><h3> 举例来说,当光源的亮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相机接收到光的强度也变为原来2倍。也就是增亮了1EV。当光源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时,相机接收到光的强度则要变为原来的1/4。也就是减暗了2EV。</h3><h3>我们知道当光的敏感程度差距为2倍关系时,相差就是1EV。所以在 上面的例子中,当光源的亮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相机接收到光的强度也变为原来2倍,若要维持影调不变我们需要将光圈缩小一档,或者快门加快一档。</h3><h3><b><font color="#b04fbb">光线的方向</font></b></h3><h3> 光源方向可以分为<b><font color="#167efb">四种</font></b>:<b><font color="#167efb">顺光</font><font color="#39b54a">——光源在被摄体正面。</font><font color="#167efb">侧光</font><font color="#39b54a">——光源一般在被摄体正面45°。</font><font color="#167efb">90°侧光</font><font color="#39b54a">——光源一般在被摄体90°位置。</font><font color="#167efb">逆光</font><font color="#39b54a">——光源在被摄体背面。</font></b></h3><h3> 下面我们要详细讲解这四种方向的光。</h3><h3><b><font color="#b04fbb"> 顺光</font></b>是我们在摄影中最常用到的光源方向。</h3><h3>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被家长要求面对着阳光拍照,每次都很难睁开眼睛。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把我的肤色拍得更好看。</h3><h3> 其实顺光不应过多地运用在<b>人像摄影中。因为正面直射的光会消除面部的一切影子,使得面部趋于平面化,所以又叫<font color="#167efb">平光</font></b>。</h3><h3> 大家都知道我们看到的景物都是反射了来自光源的光线,展现出各自的色彩。所以,我们<b><font color="#39b54a">在顺光拍摄风景的时候,也更容易获得我们希望看到的蓝天白云红花绿草。</font></b></h3><h3><br></h3> <h3>曝光:F8 1/250秒 ISO100 0EV 焦距:27mm</h3><h3><br></h3><h3> 看图中的蓝天,只有在顺光的时候,才能展现出如此的色彩。所以很多人说<b>为什么我明明看到的是蓝天,但是拍摄的风景中的天总是白白的呢?那就是因为您<font color="#39b54a">没有顺光拍摄</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 侧光</font></b>一般用在人物摄影的造型上。相比顺光会将人物拍成“大白脸”,侧光能够让人物的面部呈现立体效果。</h3><h3> </h3><h3><br></h3> <h3>曝光:F2.8 1/500秒I SO 100 0EV 焦距:95mm</h3><h3><br></h3><h3> 这张照片拍摄于宁蒗的泸沽湖上。摩梭汉子每天在湖边摆渡游客。每天都暴露在高原的紫外线下,这样风吹日晒使得摩挲汉子的皮肤非常粗糙。</h3><h3> 如果使用顺光拍摄,也许我会将这个摩挲汉子拍得细皮嫩肉。所以选择侧光拍摄,一方面表现出皮肤的质感。另一方面侧光也更容易刻画出面部的棱角,使得面部非常立体。</h3><h3><br></h3><h3> <b><font color="#b04fbb">90°侧光</font></b>是用来强调明暗对比的特殊光线。被摄体一面处于强光中,另一面则完全处于阴影中。最适合用来表现被摄体表面的质感。</h3><h3><br></h3> <h3>曝光:F5.6 1/500秒 ISO 640 0EV 焦距:200mm</h3><h3></h3><h3>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从一侧过来的光突出了草原的质感。也表现出了迟暮的意境。</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逆光</font></b>是很多摄影师进行创作的用光。</h3><h3> 使用逆光拍摄的时候,<b>往往会有雾蒙蒙的感觉,并形成暖色调。这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日系的拍法,也很符合非主流的口味。但是这样子的光会形成一层浓重的光雾,显得照片非常不通透。降低影调,可以让这种光雾消散。</b></h3><h3><br></h3> <h3>曝光:F5.6 1/640秒ISO 100 -2/3EV 焦距:35mm</h3><h3><br></h3><h3> 比如这张夕阳中摄友拍摄的场景,就是这种逆光剪影效果。降低影调除了会让画面更加通透,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绚丽的色彩。</h3><h3><br></h3><h3> 我们再来看另一张逆光的照片。</h3><h3><br></h3> <h3>曝光:F8 1/80秒 ISO250 0EV 焦距:35mm</h3><h3><br></h3><h3> 在逆光的时候,一些植物的叶子或者花瓣会被阳光打透,感觉在发光。这也是很好看的。</h3><h3> 在真实的拍摄过程中,不管是拍摄人像还是拍摄风景,其实摄影师都在尽力的避免拍摄逆光,除非遇到诸如日出日落或者能够打透某些景物时候,才会采用逆光拍摄。</h3><h3> 明白光线的方向,对于主题的表达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还是要恪守那句话,对于光线方向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帮助你:<b><font color="#39b54a">明确主题,突出主体,简化画面。</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色温</font></b></h3><h3> 色温是指光色的尺度。这是一个非常直观但是也非常生僻的概念。</h3><h3> 这个以及白平衡我们都是讲过的。就是上一课。</h3><h3> 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8课 色温和白平衡是什么 很多人搞反了白平衡</h3><h3><b><font color="#b04fbb">光线的分类</font></b></h3><h3><font color="#167efb"><b>光线按照类型分可以分为:自然光、场景光、人造光。</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❶自然光</b></font>:我们在户外遇到的光线基本上就是自然光了。自然光就是太阳直接提供给我们的光。</h3><h3><b><font color="#167efb">❷场景光</font></b>:我们在室内遇到的光线基本上就是场景光。这包括窗口进来的阳光、室内的灯光等等。</h3><h3><b><font color="#167efb">❸人造光</font></b>:指的可不是你的台灯或者屋子里的日光灯,尽管这些都是“人造”的。人造光在摄影里面特指摄影师为了达到创作意图而设置的人造光源。布光灯和闪光灯都属于人造光。</h3><h3> 不同的光线有着不同的强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色温。所以在应付这些光线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方法。<b><font color="#39b54a">都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避开这些光线特性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展现出这些光线美的一面,就是摄影成功的关键。</font></b></h3><h3><br></h3> <h3><b><font color="#b04fbb">自然光</font></b></h3><h3> 一般就是太阳光。所以每天自然光就是跟着太阳走的。</h3><h3> </h3><h3> <font color="#167efb"><b> 日出之前日落之后自然光色温很高</b></font>,颜色冷艳迷人,但是光线强度很低。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我想这种光线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即将开始的黎明的一种希望吧。</h3><h3><br></h3> <h3> <b><font color="#167efb">日出日落时的光色温很低</font></b>,光线温暖柔和,因为光线强度低,所以是拍摄太阳最好的时刻。</h3> <h3> 白天的光线色温居中,不会给景物染上任何颜色,光线的强度也是最强的。在白天的日光下是最容易拍出缤纷的颜色的。所以我相信你绝大部分自然光照片会是在白天完成的。</h3> <h3> 阴天使得光线的强度不会很强,而且被阴云笼罩的巨大天空将太阳直射的光线变成了一种没有方向的漫反射光线。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柔和的光,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读报的老人。我悄悄走近他,稍微降低一点影调,拍下了这张照片。在我拍摄的时候,老人在认真地读报,没有发现我的存在。</h3><h3><b><font color="#b04fbb">场景光</font></b></h3><h3> 场景光的<b><font color="#167efb">两大特点</font></b>就是:<font color="#167efb"><b>光源复杂、强度不强</b></font>。对于光源复杂,我们就要分析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方向。这其中光源的方向和强度尤其重要。只有掌握好强光源的方向才能对主体正确曝光</h3><h3> 场景光在不同的场景中有很大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场景光该如何拍摄,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h3><h3> <b><font color="#167efb">分析方法</font></b>就是,看看照亮你主体的主要光源到底是什么?</h3><h3><b><font color="#39b54a"> 这个光源的强度、方向、色温如何,这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人造光</font></b></h3><h3> 人造光的光源主要有<b><font color="#167efb">两种,一种是持续光源、一种是闪光灯</font></b>。</h3><h3>只要是人造光就有这样的一个<b><font color="#167efb">特点</font></b>:不论是光的强度、方向、色温都是完全由摄影师控制。也就是说,人造光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为摄影服务。</h3><h3> <b><font color="#167efb">持续光源和闪光灯的区别</font></b>就是,一种是一直可见的,一种是短暂存在需要预见的。</h3><h3> 对于强度的控制:持续光源可以通过测光来确定正确的影调,而闪光灯就需要预判。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b><font color="#167efb">闪光指数</font></b>。闪光指数就<b><font color="#39b54a">是标明闪光灯光强度的指数,通常用</font><font color="#167efb">GN</font><font color="#39b54a">值表示</font></b>。</h3><h3> 举例来说:比如佳能某闪光灯<font color="#167efb"><b>GN值为60</b></font><b><font color="#39b54a">,表示在ISO100、焦距为105mm情况下,闪光灯指数为60</font></b>。 如果我们要取得0EV的中间调,并用F8光圈拍摄,那么我们应该把闪光灯距离被摄体</h3><h3> GN值/光圈值=60/8=7.5米</h3><h3> <font color="#167efb"><b> 在ISO100,焦距105mm的条件下取得0EV的中间调</b></font></h3><h3><b><font color="#b04fbb">GN值/光圈值=闪光距离</font></b></h3><h3> 如果ISO由100变为200,那么GN值将由60变为84。如果ISO由100变为400,那么GN值由60变为120。</h3><h3> 如果焦距变短,因为散射角度增大,所以GN值会相应变小。具体需要查阅所使用的闪光灯说明书。不同闪光灯变化不尽相同。</h3><h3> 此外不用闪光灯的GN值也不同。<font color="#39b54a"><b>使用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b></font></h3><h3><b><font color="#167efb">相对来说这样记比较简单:</font></b></h3><h3><b> 感光度增加2档(变为原来的4倍),GN值变为原来的2倍。</b></h3><h3><b> 光圈加大2档(光圈值变为原来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b></h3><h3><b> 距离缩短为原来的1/2,GN变为原来的2倍。</b></h3><h3><b> GN值相差1倍,强度相差2EV。</b></h3><h3> 对于方向的控制:不论持续光源还是闪光灯,光源的方向完全由摄影师根据需要摆放灯的位置决定。</h3><h3> 对于色温的控制:持续光源色温应根据灯光提供的说明书确定,或者现场自定义白平衡。闪光灯的色温一般都为5500K,与日光相同。</h3><h3> 对于自然光和场景光,要合理利用。对于人造光,要合理运用。</h3><h3><br></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20课 相机给了你黑色的画布,<br></font></b><b><font color="#ed2308">摄影是让你涂抹光明</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6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br></h3> <h3> “相机给了你黑色的画布,摄影是让你涂抹光明”</h3><h3> “宁校长,你怎么开始故作深沉了?说人话!”</h3><h3> “哦,就是照片的底色是黑色,曝光就是往底色上添加亮色,这是摄影曝光的基础原理。”</h3><h3>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黑画布的事儿。</h3><h3> 对于水彩绘画来说,往往你是在一个白水彩纸上涂抹水彩。是一个从亮画到暗的过程。当画纸涂成黑色的时候,OK,你就再也无法 添加别的颜色了,因为黑了就到头了。</h3><h3> 对于摄影来说,你一开始得到的不是白纸,而是一张黑画布……</h3><h3> 水彩画纸不画的话就是白的,<b><font color="#167efb">而相机不曝光,你的照片就是黑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是黑画布。</font></b></h3><h3> 而你往这个黑画布上涂抹的“水彩颜料”就是光线。同样与水彩画相反的是,当你的光线颜料不断涂抹,黑画布会越来越亮,到了全白,就不会再有任何改变了。</h3><h3> <b><font color="#167efb">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曝光时高光溢出叫“死白”了,因为一白就死了。</font></b></h3><h3> 所以呢在直方图中,我们要注意白色区域,如果信息在白色区域(直方图右边)太多,说明你画面中太多地方高光溢出了。</h3><h3><br></h3> <h3> 所以除非你的照片必须这么表达,我们的直方图最右边尽量不要有多少信息才好。</h3><h3>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直方图,看看复习咱们之前的一课:</h3><h3> 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5课 直方图是怎么回事? 宁欠勿过还是宁过勿欠?</h3><h3> 好了,现在大家对于摄影的画布是黑色,光线是颜料,画到白色就不能再改变都了解了吧。</h3><h3> 接下来说几个场景,这几个场景其实就是这个原理的表现。</h3><h3></h3><h3><b><font color="#b04fbb">1、幽灵照片</font></b></h3><h3><br></h3> <h3> 比如这张闹鬼的照片,如果作者拍着胸脯说不是PS的作品,也没啥问题,因为实际拍就能拍摄出来。</h3><h3> 咱们摄影笔记也有摄友拍出过这样的照片。</h3><h3><br></h3> <h3> 我们看照片中左下角有个人影,但是他是半透明的,有星光穿过他的身体。这是为啥呢?</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原因很简单</font></b>。这种照片都是在黑天或者不亮的地方拍的,所以需要长曝光。那么他们在曝光的时候站在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会曝光出他们,但是曝光没结束他们离开了位置。OK,相机在这个位置会继续曝光他们走后的场景。</h3><h3> 如果他们离开位置后,对应的背景是黑的,那就不会怎么样了。但是如果对应的背景位置也有光亮,好吧,这些会继续记录在这个位置。于是你就看到半透明的鬼魂了,于是你就看到星光穿过了这个兄弟了。</h3><h3>所以这个原理引申一下就变成了下面的场景。</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2、多重曝光</font></b></h3><h3> 多重曝光就是一个底片——一张黑画布,画2张或者更多张不同的话,效果叠加起来。</h3><h3> <b>这个的要义就是比如你拍了第一张,有黑(暗)的区域,有白(亮)的区域,那你就记住,在拍摄第二张的时候,黑(暗)的地方,越黑越没曝过光,越像普通一次曝光;而白(亮)的地方,越白越无法体现你第二次曝光,甚至叠加两次的曝光量让这里直接就死白了。</b></h3><h3><br></h3> <h3> 我们看上图,第一次曝光是上面的车,左下角黑乎乎的柏油马路给了第二次曝光的余地。这样第二次曝光的黄车才得以表现出来,同时第二次曝光几乎全黑的隧道顶端完全没有干扰带第一次曝光的黄车。</h3><h3> 如果两次曝光,对方车的位置都不是黑的,而是很亮的很白的,嘿嘿,你都看不清这两辆车了(其实就是一辆车的两个时刻)。</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3、暗景光绘</font></b></h3><h3> “黑画布”的故事,理解了,同样光绘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h3><h3><br></h3> <h3> 这样一张照片,我们在很黑的环境中拍摄一个被光(可能是闪光灯,也可能是长明灯)打亮的花瓶。在曝光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如果拿灯或者其它发光体在画面中“绘画”,那么这些光就会被记录下来。形成了<b><font color="#167efb">光绘</font></b>。</h3><h3> 显然,光绘是要在慢门的情况下来拍摄的了。</h3><h3> 光绘控制背景的亮度或者画面中静物的亮度是依靠光圈、快门、感光度来控制的。而你光绘的亮度是和发光体本身的亮度、你移动的快慢、同一位置反复光绘的次数、光圈、感光度。</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单独再说一遍</font></b>:</h3><h3> <b>你光绘用的发光体越亮,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b></h3><h3><b> 你光绘时发光体移动越慢,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b></h3><h3><b> 你光绘时在一个位置反复光绘次数越多,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b></h3><h3><b> 光绘时使用的光圈越大,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b></h3><h3><b> 光绘时使用的感光度越高,拍摄出来的光绘效果越亮。</b></h3><h3> 很少有光绘一次就曝光合适的,数码时代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 可以先光绘一个试试。大家反复练习一下,自然可以完成光绘。</h3><h3><br></h3> <h3> 咱们摄影笔记的白一帆老师,擅长自然风光。你看他在星野摄影的时候就喜欢画一个光绘球——所以我们总叫他光绘球老师。你只要看到这样的光绘球一定是他或者他学生拍摄的。</h3><h3> 拍摄光绘球需要一些道具,也是可以简单实现的。想知道怎么拍摄的话,请在订阅号里回复:上课 会有一个公开课的列表,里面有超过100节公开课的录音。请找白一帆老师的星野摄影。</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4、运动分身</font></b></h3><h3>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纯黑的环境中做各种动作,那么你用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模糊的“影”在画面中。如果你想要这个效果的话,只要有闪光灯就可以轻松做到。</h3><h3> </h3><h3> 实现很简单,如果这个场馆里面没有光或者极暗的光,那么你曝光甚至长曝光,可能画面都是一团黑。</h3><h3> 这时候一个人在这团黑暗中做动作,是没有什么能记录下来的。</h3><h3> 但是在长曝光的时候,你用闪光灯频繁地一下一下闪。每闪一下,一个动作就会在画面中清晰留下来。整个长曝光中闪多少下,你就能记录下多少个动作。</h3><h3> 这张是老暂(糖皮网)拍摄的一组商业片时测试用的“废片”,对于小白们来说,就算是这样的试验品,是不是也觉得很神奇?</h3><h3> 其实我们自己在实验的时候,也许不需要很多的灯,我们在室内拉上窗帘关上灯,自己做点什么动作,长曝一下,用闪灯强制闪光,找一个家人不停闪,你不停做动作,就可以出现这样的效果。</h3><h3> 好了,这个呢就是摄影曝光的基本原理,所以你要<b><font color="#167efb">记住</font></b>:</h3><h3> <b><font color="#167efb"> “相机给了你黑色的画布 摄影是让你涂抹光明。</font></b>”</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21课 曝光最常遇到的6个问题</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7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曝光是摄影中最难学的一个部分。但是其实是相对来说比较不容易出错的一个部分。因为哪怕你用AUTO档</h3><h3><b><font color="#b04fbb">1 过曝或者欠曝</font></b></h3><h3> 过曝不是照片亮,欠曝也不是照片暗。过曝是照片的亮度超过了拍摄这个画面应有的曝光亮度范围;欠曝就是照片的亮度没到拍摄这个画面应有的曝光亮度范围。</h3><h3><br></h3> <h3> 这张照片拍得很亮,这是明显的过曝——拍得太亮了。</h3> <h3> 虽然这是一张夜景,不可能像白天那么亮,但是这也太黑了,整个黑咕隆咚的显然就是欠曝了。</h3><h3> 摄影笔记里面讲过照片的曝光可以分为高调、中间调、低调。高调就是照片比较亮,中间调就是不亮不暗,低调就是照片比较暗。</h3><h3> 不是说照片高调了就是过曝,而是应该拍成中间调的你拍成高调了就过曝,或者应该拍成低调的拍成了中间调或高调都叫过曝。相反,不是照片低调了就是欠曝,而是你应该拍成中间调的拍成了低调就叫欠曝,或者应该拍成高调的你拍成了中间调或低调都叫欠曝。</h3><h3><br></h3> <h3> 这张照片是一个雪景,雪是白色的,所以这张照片有很大面积就是白色的,这自然就是一张该拍成高调的照片,但是雪被拍灰了。这张照片就欠曝了,整个看起来很灰暗。我们看到古建的红色也变成了暗红,一切都说明欠曝了。</h3><h3> 画面中有大面积本身就是白色的时候就该拍成高调的——<b><font color="#167efb">加曝光补偿。这就叫白加</font></b></h3><h3><br></h3> <h3> 这张照片选择了一个阴影作为背景,但是记住阴影就是很黑的,背景在画面中占了非常大的面积,而且很黑,就要将背景拍摄黑,那么照片就是一张自然的偏低调的照片。但是你将背景拍灰了,也就无怪乎照片的主体——姑娘整体过曝了。</h3><h3> 画面中大面积本身就是很黑就该拍成低调的——<font color="#167efb"><b>减曝光补偿。这就叫黑减。</b></font></h3><h3> <font color="#167efb"> <b>白加黑减。就是这个道理</b></font>,听过校长理论课的这一点都不会错。</h3><h3>正面例子:</h3><h3><br></h3> <h3> 不管是亮的区域,还是暗的区域,细节丰富。这本就是好曝光。</h3><h3> 过曝或者欠曝,毁片指数:☆☆☆☆☆</h3><h3> 过曝或者欠曝不严重可以后期,一旦严重基本照片全毁。</h3><h3><b><font color="#b04fbb">2 超过宽容度范围容易出现的曝光问题</font></b></h3><h3> <b><font color="#167efb"> 宽容度</font></b>是指能正确容纳照片中亮度反差的范围。简单说,就算你曝光“正常了”但是因为画面中的亮度反差超过了相机宽容度的范围,也必然会出现死白、死黑或者两者都出现的情况。</h3><h3> 这样一来,显然你需要做一些取舍,或者后期下一些功夫了。</h3><h3> <b><font color="#167efb"> 大光比的场景</font></b></h3><h3> 所谓大光比的场景就是,画面里有很黑(暗)的地方,也有很白(亮)的地方,往往只能保证一个。这是最直接的画面亮度反差超过宽容度的情况了。</h3><h3><br></h3> <h3> 比如这张照片,姑娘白衣服,水面黑乎乎。要姑娘,水面就黑——水面在阴影中。水面能看出细节,姑娘就过曝——姑娘白衣服本来就亮还在阳光下。</h3><h3> 这种情况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摄影笔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教大家怎么做的。逆光拍摄常见的问题 5招解决大光比强反差</h3><h3> 其实最为成熟的摄影师,我们要尽量避免画面亮度反差超过宽容度的情况,除非这样更好看。</h3><h3>正面例子:</h3><h3><br></h3> <h3> 环境黑在阴影中,姑娘白在灯下。咱们这张照片作者就做了一个取舍。环境黑就黑了,正好用于简化画面,让背景更干净,从而也保证了主体姑娘不过曝。</h3><h3> 上面的那篇推荐的文章一共给了大家以下<font color="#167efb"><b>五种方法</b></font>,这张照片用的就是第一种方法:<b>取舍黑白</b>。此外还有:<b>减少反差、改变取景、后期加工、索性不拍,四种方法</b>。</h3><h3> 大家要好好看看。</h3><h3> 反差大不控制,毁片指数:☆☆☆☆☆☆☆</h3><h3> 如果有的后期可调,还能挽救,要是出现死白基本就废了。</h3><h3><b><font color="#b04fbb">3 明显死白区域</font></b></h3><h3> 所谓<font color="#167efb"><b>死白</b></font>,就是直方图中看画面最右出现了断层,有很多信息聚集在纯白的位置,就算是往回拉,也拉不回来了。</h3><h3><br></h3> <h3> 这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曝光,太过曝了,而且明显的多处大面积死白。什么叫死白,给大家看一下。</h3> <h3> 在我们明显调节了色阶之后,画面死白的位置的亮度不会变,就是白色的,这就叫死白。</h3><h3> 如果你的画面出现死白,你就要问问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到底能不能避免。如果你给自己的结论是不该出现死白,可以避免,那么就去避免。如果是不应该出现死白,但是也不能避免,那就考虑考虑是不是别拍了。</h3><h3> 如果是应该出现死白……真的,我告诉你这个情况少之又少,就跟北京汽车购买资格摇号似的。</h3><h3>正面例子</h3><h3><br></h3> <h3> 白色显得白,但是不会死白一片,有细节就是我们追求的。</h3><h3> 白色或者强光下的物体最容易过曝死白。避免的方法各种各样,而且需要随机应变,<font color="#167efb"><b>但是验证的方法却有一个很简单的</b></font>——<b><font color="#39b54a">高光预警。所有的相机都有这个功能</font></b>,可能叫法不同,可能在电子取景时,也可能在回放的时候,就是明显死白的地方,会闪呀闪。自己常常验证吧。</h3><h3> 画面有死白,毁片指数:☆☆☆☆☆☆☆</h3><h3> 死白的情况如果可接受就是照片的大瑕疵,不可接受的话,基本照片全毁。</h3><h3><font color="#b04fbb"><b>4 非得逆光</b></font></h3><h3> 不知道何时开始大家特别喜欢逆光的片子。其实我见过很多很多逆光很好看的片子,但是更多的就是逆光很难看的——东施效颦。</h3><h3><br></h3> <h3> 这张丝毫感觉不到阳光灿烂,只觉得晃眼,同时人黑黑的。</h3> <h3> 这张拍小孩的也是,逆光拍黄叶可能给我们温暖阳光照深秋的感觉,但是这小女孩脸黑黑的感觉全无。</h3><h3> 逆光是一个把摄影师置于困难境地的拍摄方法,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要逆光拍摄。</h3><h3> 而这个特殊情况往往就是给画面添彩的,点睛的。回头看看自己的片子,逆光是不是大多给自己捣乱了?</h3><h3><br></h3> <h3> 这张绝对不是反例,但是也有问题。先说好的一面,这张照片就诠释了逆光意义,我们看姑娘和小鹿,逆光下被打亮的轮廓,显得暖暖的。“暖”也是这个画面的一个感觉,人与鹿之间的感情暖,时间很暖,光线很暖……</h3><h3> 问题在于天上其实没必要留着,多一大块死白的,反而夺眼球。有的时候天上死白不方便裁切下去,这张则是可以轻松裁切掉的。</h3><h3>正面例子:</h3><h3><br></h3> <h3> 逆光帮我们得到了一致的色调——<b><font color="#167efb">顺光</font>往往是五彩斑斓的。<font color="#167efb">逆光</font>让画面变得简洁,主体简化为一个一个扁平化的形状——<font color="#167efb">顺光</font>往往会让主体细节丝毫毕现,热气球不再是一个形状而是彩色的。<font color="#167efb">逆光</font>还能勾勒出一层一层的景色——<font color="#167efb">顺光</font>的时候可能地面景物就是乱糟糟的,区隔不开,只有<font color="#167efb">逆光</font>打在薄雾上才有这样的效果。</b></h3><h3> 这些顺光确实难以做到。</h3><h3> 逆光虽好,除了技术过硬,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一个逆光的理由。</h3><h3> 如果不该逆光而逆光,毁片指数:☆☆☆☆☆☆☆☆☆☆</h3><h3><b><font color="#b04fbb">5 室外强光是杀手</font></b></h3><h3> 不管是拍风光还是拍摄人像,室外拍摄我们都该避免大太阳高高挂。因为光线太强了。</h3><h3> </h3><h3><br></h3> <h3> 光线强拍人的时候,你说光线要不要打在脸上,不打脸就黑,打在脸上就过曝。有阴影的话,脸上阴影就特别重。</h3><h3> 所以真的室外人像的话,要么等光线柔和,比如日出后一小时日落前一小时,或者就是阴天的时候再拍。</h3><h3> 之前大家都说拍人像不要强光,其实拍摄风光一样是这样的。</h3><h3><br></h3> <h3> 这张照片明显是一个蓝天白玉的天气,树也有不少,但是画面色彩却很差。其实并不是不鲜艳。而是画面中的光源光线太强。反光的面会因为很亮,让色彩变淡。阴影面会因为太暗,也让色彩变淡。</h3> <h3> <b><font color="#167efb"> 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实验</font></b>,就是将画面的高光、白色的色阶拉倒最暗,将阴影、黑色的色阶拉倒最亮,<font color="#39b54a"><b>你会发现色彩自然就出来了。这就是你在强光下拍不出色彩好看的风景的原因——哪怕你是顺光</b></font>。</h3> <h3> 这张照片就是顺光拍摄的,但是光线非常强。画面蓝天白云,但是却并不鲜艳。</h3> <h3> 只要适当调整一下高光和白色色阶,往暗了调调,同时将阴影和黑色色阶,往亮了调调。画面就会好很多。你们试试你们的风光吧。后期的软件就是Lightroom。</h3><h3> 室外强光拍照片本身就有问题,毁片指数:☆☆☆☆☆☆☆☆</h3><h3> 幸好有个东西叫后期,你的风光还能拯救。</h3><h3><b><font color="#b04fbb">6 色温太偏了</font></b></h3><h3> 有人拍摄完全不注意白平衡,不注意拍摄时的色温。所以画面就会呈现诡异的色彩。</h3><h3> </h3><h3>怎么说呢,只能去补补课吧。</h3><h3><i><b>推荐这篇文章去看看:</b></i></h3><h3><b><i>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18课 色温和白平衡是什么 很多人搞反了白平衡</i></b></h3><h3>正面例子:</h3><h3><br></h3> <h3> 善于利用色彩绝对是需要长期的培养以及天赋的。上面的照片作者我记得好像是学习画画的。自然对于色彩的敏感超过常人。</h3><h3> 其实我们只要规规矩矩表现色彩,一般也不会差,别作怪。</h3><h3> 色温太偏,毁片指数:☆☆</h3><h3> 只要你会后期,基本都能调节回来。</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摄影笔记理论教程第22课 新手对焦快速入门手册 <br></font></b><b><font color="#ed2308">告诉你关于对焦的全部</font></b></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2017-04-18 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font></b></h3><h3><br></h3> <h3><b><font color="#167efb"> 对焦,又叫聚焦</font></b>。说白了在我们画面中有各种各样的元素,当你对焦在哪里的时候,哪里就变得清楚。</h3><h3> </h3><h3> 所以对焦仅仅是做一件事儿的,就是决定哪里清楚。就像上图,我对着蝴蝶的身子和脑袋,小红框一闪,“滴滴”一声就对上焦了。这样身体和脑袋就是清楚的。而其它地方随着纵深上远离身体和脑袋也就越来越模糊。</h3><h3> 对上焦的地方,绝对是清楚的。</h3><h3> 那么没对上焦的地方呢?未必模糊。</h3><h3> <font color="#b04fbb"> <b>为什么未必模糊呢?主要有以下原因。</b></font></h3><h3><b><font color="#167efb">1、焦平面是一个面,面上的都是清楚的</font><font color="#b04fbb">。</font></b></h3><h3><br></h3> <h3> 上图是一面祈福墙,上面都是祈福牌。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平面的。那么我们对准中间的一个祈福牌之后,处于同一平面的其它祈福牌自然都是清楚的。</h3><h3><b><font color="#167efb">2、因为存在景深。</font></b></h3><h3><br></h3> <h3> 上图是一排老玉米,我们明显能看到其中清晰的一块有明显的纵深,也就是说不在一个平面上的老玉米都清楚了。</h3><h3> 这就是景深的效果。其实只要不在焦平面上的东西都是模糊的,但是我们人眼分辨能力有限,稍稍模糊一点我们也觉得是清楚的,所以在焦平面前后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距离,这段距离里就是景深范围。在景深范围里的就是看起来清楚的,在景深范围外的就是看起来模糊的。</h3><h3> 好啦,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想要一个东西清楚,要么对他对焦,要么让他在景深范围之内。</h3><h3> 但是对焦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接着咱们就说说对焦这档子事儿。</h3><h3> <font color="#b04fbb"><b> 对焦分为自动对焦以及手动对焦。</b></font></h3><h3> <b><font color="#167efb">自动对焦</font></b>就是你半按快门,相机驱动镜头“滴滴”对你设定好的位置对焦。</h3><h3><b><font color="#167efb"> 手动对焦</font></b>则是你手动拧对焦环,画面会随着你对上焦而清楚。</h3><h3> 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由相机自己完成,一个你手动拧。</h3><h3> 一般来说我推荐使用自动对焦,从概率上来说,自动对焦不论在对焦速度还是对焦准确度方面都是超越手动对焦的。</h3><h3>这就好比一个是机械化大生产,一个是手工加工。新工人稍微培训就可以上岗操作机器了,而手工加工提高速度和质量则需要你是“老师傅”。</h3><h3> <b><font color="#b04fbb">自动对焦为什么有时候对不上焦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下面几种可能</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超过了对焦范围</font></b></h3><h3> 这里说的对焦范围一般就是指的是最近对焦距离。所有的镜头都有自己的最近对焦距离,只要你要拍的东西比最近对焦距离还要近,那就肯定对不上焦。</h3><h3>你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多少,在镜头上找找吧。一般就是0.XXm-∞,如果你的镜头有测距窗,那么里面标注的最小距离就是你的最近对焦距离。</h3><h3><b><font color="#167efb">2、你对焦在了一个无反差的地方</font></b></h3><h3> 如果你对着一个纯色区域自动对焦,往往是对不上焦的。因为没有识别度啊,对上焦是一片纯色,没对上焦也是一篇纯色,所以自然对不上。</h3><h3> 引申一下,你在光线很不好,黑乎乎的地方自动对焦也是很难的。简单理解就是那就是一片纯黑色……</h3><h3><b><font color="#167efb">3、对焦系统不够给力</font></b></h3><h3> 对焦点我们都知道,现在相机都有好多对焦点。其中单反相机总会提出一个东西叫做十字对焦点。这是怎么回事呢?</h3><h3>对焦点最基础的叫<b><font color="#167efb">做线性对焦点</font></b>。<font color="#39b54a"><b>说白了对焦点就是一条线,是最基础的。一般来说线性对焦点多为横向和纵向的。</b></font></h3><h3> 对焦的时候,当对焦的的主体上有和线性对焦点的线性方向相交的线条的时候,就能够自动对焦了。如果你拍的东西是一条线,这条线和你的线性对焦点是平行的(或者有很小的夹角),你是对不上焦的。纵向线性对焦点对不上竖线,横向线性对不上横线。</h3><h3> 所以你的单反相机还是要看到底有多少十字对焦点(最后我会说说怎么回事)。</h3><h3><b><font color="#167efb">4、目标物体移动过快</font></b></h3><h3> 当你的对焦对象在画面中玩命疯狂无规律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自动对焦系统也就基本上傻掉了。往往是你的相机没有完成自动对焦,目标物体就跑了。</h3><h3><b><font color="#b04fbb">对于以上几种情况。</font></b></h3><h3><b>1、如果超过了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那么你是怎么都不可能对上焦的。</b></h3><h3><b>2、如果你遇到无反差的地方,还必须对哪里对焦,可以找这个地方的边缘对焦(很黑的地方找你要对焦的面的亮光处,比如夜景一群人黑乎乎的,你可以拿个手机电量贴脸上先对焦,再移除),或者手动对焦。</b></h3><h3><b>3、如果你遇到了线性对焦点,那么请用十字对焦点自动对焦。你相机哪些点是十字对焦点,请详细看说明书。</b></h3><h3><b>4、如果目标物体移动过快,那么可以在他肯定要经过的地方——也是你取景的地方先对地面等固定物体对焦,他来了自然在你的焦平面或者景深范围内。这叫陷阱对焦。如果没有这样的场景,那就只能切换成手动对焦,这样概率反而会高一些。</b></h3><h3><br></h3> <h3> 比如这张照片,两只海鸥都飞的贼快,只能手动对焦才能保证一定的成功率,要是自动对焦的话,可能会因为合不上焦,相机都不会让你按下快门。</h3><h3> 对焦的一些基本问题说完了之后,咱们再说说相机自动对焦系统的那些个功能。</h3><h3> 首先呢,说说对焦模式。</h3><h3><b><font color="#b04fbb">对焦模式分为MF、AF-S、AF-C、AF-A四种。</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MF就是手动对焦</font></b>,该什么时候用呢?</h3><h3><b>1、您的相机只能MF。比如徕卡M,等等。或者玩不能自动对焦的转接环的。</b></h3><h3><b>2、非要对焦在无反差的地方(比如说拍白墙)。</b></h3><h3><b>3、对于高速无规则运动的物体,手动对焦可能成功率更高一点。</b></h3><h3><b>4、拍摄微距时,因为自动对焦往往对不到你想要的位置,你可以手动慢慢对。</b></h3><h3><b>5、其它,没想起来的,想起来我再补充。</b></h3><h3><b><font color="#b04fbb">自动对焦就叫AF,但是也分为AF-S、AF-C、AF-A三种模式</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AF-S就是单次自动对焦</font></b>,说白了就是对好一个点之后,您半按着快门就算是把对焦点锁定了,只要您不是松开再按,不会继续对焦的。拍摄不动或者不怎么动的物体的时候,这个蛮好用。</h3><h3> <font color="#39b54a"><b>比如拍风景用AF-S就挺好的</b></font>。</h3><h3><br></h3> <h3></h3><h3><b><font color="#167efb">AF-C就是连续自动对焦</font></b>,只要您一直半按着快门,相机就会一直不停地自动对焦。<font color="#39b54a"><b>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这个比较好用。</b></font></h3><h3><br></h3> <h3>在水里拍摄鲸鲨因为它一直在动,所以AF-C显然更好。</h3><h3></h3><h3><b><font color="#167efb">AF-A就是自动选择自动对焦</font></b>,相机帮助你选择什么时候AF-S或者AF-C。听起来还是很智能的,比如说拍风景的时候可以就变成了AF-S,拍运动的时候就变成了AF-C。但是实际使用中一旦自己搞混了,就……</h3><h3><b><font color="#b04fbb">一般来说就是MF、AF-S和AF-C足够了。平时放在AF-S上</font></b>。</h3><h3> 还有一个高级功能就是可以<b><font color="#167efb">跟踪目标</font></b>。说白了就是一个运动的物体,你对他对好焦了之后,只要他在你的对焦点覆盖范围内,他会一直被你的对焦系统追踪着。</h3><h3><b>佳能这个功能叫<font color="#167efb">EOS iTR</font>(1DX 1DXII 5DS 5DSR 7DII有此功能)</b></h3><h3><b>尼康这个功能叫<font color="#167efb">3D追踪</font>(尼康所有机型都有)</b></h3><h3><b>索尼这个功能叫<font color="#167efb">主体锁定</font>(索尼所有机型都有)</b></h3><h3> 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好用。但是您得确定您的对焦点覆盖范围够大。</h3><h3><br></h3><h3><b><font color="#b04fbb">再说说对焦点选择模式。</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对焦点选择模式</font></b>指的是你的相机到底对哪对焦。主要分为:<font color="#167efb"><b>单点、扩展对焦、区域对焦。</b></font></h3><h3><b><font color="#b04fbb">单点对焦</font></b></h3><h3> 单点对焦分为中心点对焦以及自由点对焦,简单说中心点对焦就是自由点放在中心了,所以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们基本上就把单点对焦看成自由点对焦吧。在相机提供的自动对焦点范围内,你自己可以随便变换你要对焦的点。</h3><h3><b><font color="#b04fbb">扩展对焦</font></b></h3><h3> 在连续对焦AF-C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就是当你对一个目标连续对焦的时候,以你选择的点作为主对焦点,同时在其周围一圈的对焦点也开始预热,当目标脱离了你的主对焦点时,周围的对焦点跟上。所以AF-C的时候用这个没毛病。</h3><h3><b><font color="#b04fbb">区域对焦</font></b></h3><h3> 佳能和索尼叫<b><font color="#167efb">区</font></b>,尼康叫<font color="#167efb"><b>组</b></font>。就是一小片对焦点一起对焦。哪个点先对上就算谁的。所以别指望说这一片所有点都能对上焦,除非这一小片在一个焦平面上。佳能和索尼是固定的区域,就这几个点是一个区,然后可以配合人脸识别。尼康的组是根据对焦点位置不同可以临时几个点组成一个区,不配合人脸识别。</h3><h3> <b><font color="#167efb">扩展对焦</font></b>我们可以看成AF-C模式下的增强版的单点对焦。AF-S模式下不给你用。AF-C推荐打开。</h3><h3> <b><font color="#167efb">单点对焦</font></b>以及区域对焦在AF-S模式下,单点对焦适合于比较精确你要对焦在哪里,区域对焦则适合你要对焦在这一片不要太精确,但是速度很重要的时候。对于比较小的主体,建议一定要用单点对焦。对于比较大的主体的话,可以用区域对焦。</h3><h3> 在AF-C模式下,我们比拼的就是扩展对焦以及区域对焦的区别了。其实也是一样的,扩展对焦因为有一个主要的对焦点,同样是更要求精度,小主体一定要用。区域对焦这是对一个大面对焦,哪个点先对上算哪个点。所以对于大主体比较好用。</h3><h3>所以平时推荐大家</h3><h3><b><font color="#b04fbb">AF-S+单点自由点对焦</font></b></h3><h3>拍运动物体的时候</h3><h3><b><font color="#b04fbb">AF-C+扩展对焦</font></b></h3><h3>这两套组合更为常用。</h3><h3> 而实战的时候你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先对焦还是先构图。</h3><h3> 因为我们在拍摄时往往还是要求精度,所以单点自由点对焦就是我们常用的。这种对焦平时看起来就是这样的。</h3><h3><br></h3> <h3> 中间红红的就是对焦点。</h3><h3> 但是有时候我们知道我们要对焦的点不在正中间。</h3><h3><br></h3> <h3> 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由点的位置,对你觉得恰当位置的自由点对焦。</h3><h3>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按键+拨轮的形式,或者直接调节拨杆、方向键等方式来改变对焦点。</h3><h3> 对于焦点太多的相机或者要求抓拍的场景,我们就会发现区域对焦确实能够更快速调节。</h3><h3> 但是同时,我们也会发现,<b><font color="#167efb">更常用的方式就是——先对焦,后构图。</font></b></h3><h3>举个例子,比如这张照片。</h3><h3><br></h3> <h3> 相机保持中心点单点单次对焦,对准姑娘的眼睛,半按快门,这就是对焦了。然后半按住快门,这就是锁定住对焦。这时候姑娘的脸实在画面正中间的。然后我们左摇相机,让姑娘去右边,下摇一点相机,让姑娘别显得矮。就是现在这样。然后从半按快门到全按下快门,就是这样了。</h3><h3> 这样拍照的一个好处就是特别快。适合街上抓拍。</h3><h3> 坏处也明显,就是可能会引起对焦不准的情况。这是因为——</h3><h3><b><font color="#167efb">余弦误差</font></b>。</h3><h3>什么是余弦误差,给你看一张图就一下子明白了。</h3><h3><br></h3> <h3> 先中心点对焦在人脸上,之后下摇相机焦点就跑到脑后面了。</h3><h3> 焦平面并非一个纯球形弧面,因为传感器是平的,所以如果画光路图的话,焦平面就是平的。<b><font color="#167efb">所以才会有余弦误差。</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怎么办呢?</font></b></h3><h3><font color="#b04fbb"><b>很简单啊:先构图再对焦。就直接解决这个问题了。</b></font></h3><h3> 但是这样一来调焦点又慢了。</h3><h3> 那么我们就只有保证景深别太浅,让我们想拍摄清楚的地方在景深范围内(光圈别太大、离得别太近)。</h3><h3> 如果有足够的景深保证就是出现了余弦误差也能让你原本对焦的地方清楚的话,先对焦后构图因为其高速快捷性还是有非常大实用空间的。</h3><h3> 这个先对焦后构图的方法在对于有规律运动物体的时候也有一个新玩法,就是之前提到一句的——<b><font color="#167efb">陷阱对焦</font></b>。</h3><h3><br></h3> <h3> 比如我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知道车手一定会经过这个地方——场地自行车赛就是一圈一圈绕。这个地方是我想拍摄的场景。然后我就对这里的地板对焦。</h3><h3> 我知道车手有个高度,对地板对焦并不等于对他对焦。但是因为我使用了小光圈,所以我有足够的景深保证对地板对焦,他也是在景深范围内,是实的。</h3><h3> 对地板对焦好之后,我将相机切换到了手动对焦模式。这样的好处就是我可以松开快门,不需要一直半按着快门来锁定对焦了。在我再次按下快门时,相机不会自动对焦了,所以我之前对好的焦点跑不了了。这就好比等长时间红灯时,你挂了空挡,不需要长时间踩刹车了。</h3><h3> 然后等着车手骑到我预先对焦的地方再按下快门。这也是先对焦后构图的一种方式。</h3><h3> 这样的好处就是,车子来这里不需要等待自动对焦——尤其是拍摄运动物体时,自动对焦可能还会反复对焦几次,耽误时机。</h3><h3> 接着说说单反的对焦系统你要知道的一些事儿。</h3><h3> 好多人整天跟我这说佳能单反对焦比尼康的好,尼康单反对焦胜过佳能等等。新手们,想不想和他们打打嘴仗?又或者想起码能看懂大家都在吵什么。今天就来讲讲关于单反的对焦系统,你应该知道的一些事儿。学习了这一课,你们就又有得聊了。说到单反的对焦系统,咱们就谈佳能和尼康的单反对焦系统吧。</h3><h3><b><font color="#b04fbb">对焦系统好不好,你要从这个几个方面看。</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对焦点个数:</font></b></h3><h3> 越多越好,单纯地论起来就是越多越好。多了可以往少了调。但是实际情况总是对焦点个数并不重要。</h3><h3><b><font color="#167efb">对焦点覆盖面积:</font></b></h3><h3> 有的时候对焦点多但是不管用,因为对焦点覆盖的面积太小了。理论上对焦点要是能覆盖到整个取景框是最好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只能集中在中心一块面积上。所以这个面积越大越好,越利于构图。</h3><h3><b><font color="#167efb">线型对焦点:</font></b></h3><h3> 听着特别高端,其实所有对焦点至少都是线型对焦点。说白了对焦点就是一条线,是最基础的。一般来说线型对焦点多为横向和纵向的。</h3><h3> 对焦的时候,当对焦的的主体上有和线型对焦点的线性方向相交的线条的时候,就能够自动对焦了。如果你拍的东西是一条线,这条线和你的线型对焦点是平行的(或者有很小的夹角),你是对不上焦的。纵向线型对焦点对不上竖线,横向线型对不上横线。</h3><h3><b><font color="#167efb">十字对焦点:</font></b></h3><h3> 所以说线型对焦点是很基础的。为了保证什么线条都能对上焦,于是就出现了十字对焦点,把横向和纵向拼一起。这个是很高端的。一般高手选相机不看对焦点多少,就看十字对焦点多少。</h3><h3><b><font color="#167efb">双十字对焦点:</font></b></h3><h3> 听着就更高端了,说白了就是把俩十字对焦点拼一起,可能形成“井”字形,也可能形成“米”字形。佳能就是“米”字形的,而尼康……对不起了!没有!不过没有双十字未必会差多少。</h3><h3><b><font color="#167efb">对焦点与光圈的关系:</font></b></h3><h3> 对焦点并非什么时候都有效的,其中单反相机的对焦系统与光圈关系极大。佳能尼康单反的对焦系统都不支持小于F8的光圈。</h3><h3> 这里有同学可能会奇怪,我经常用F11这样的光圈啊,能对焦啊。对于佳能和尼康的单反相机来说,在你取景和对焦时,为了让取景器更加明亮,为了让对焦更加准确,都是将光圈全开的。直到你按下快门时才缩小到你设定的光圈。所以对焦系统利用的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h3><h3> 这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是最便宜的套头18-55,55mm端的最大光圈也有F5.6,完全可以用于对焦。</h3><h3> 同样,<b><font color="#b04fbb">十字对焦点也有一个最小光圈的限定</font></b>。<b><font color="#167efb">一般来说佳能和尼康的十字对焦点需要F5.6以上的光圈,中心的十字对焦点需要F8以上的光圈。</font></b></h3><h3> <font color="#b04fbb"><b>对于佳能的双十字对焦点</b></font>,<b>其中一套十字系统一般需要在F2.8以上的时候才能启动,如果使用小于F2.8光圈的镜头,那就只有十字对焦的感觉了。对于佳能特别顶级的机器,才会有多个支持F4或者F5.6的双十字对焦点。</b></h3><h3><b><br></b></h3><h3>举个例子,下面是佳能EOS-1D X的对焦点,图中标注一目了然。</h3><h3>大于F5.6时:</h3><h3><br></h3> <h3> 小于F5.6大于F8时:</h3> <h3> 我们再来看看尼康D4的对焦系统。 </h3> <h3> 可以说从技术层面来说,并没有说佳能尼康孰好孰坏。佳能在大光圈的时候噱头比较多,尼康对于小光圈支持比较硬。仅此而已。</h3><h3><b><font color="#167efb">大光圈镜头对焦好:</font></b></h3><h3> 知道了机身在接上大光圈镜头时对焦表现更好,我们以后在选择镜头的时候,别为了省钱选择小光圈的哦。</h3><h3> 为什么大光圈对焦好的原理不细说了,看张图吧:</h3><h3></h3><h3> 从图中来看,使用大光圈镜头时,对焦系统会更好分辨是否对上焦了,更快更准。</h3><h3><br></h3> <h3><b><font color="#b04fbb">对焦与环境亮度的关系:</font></b></h3><h3> 经常发现你在黑的地方对焦会出现“拉风箱”的现象,对呀对呀就是对不上焦。其实对焦与环境的亮度关系很大。如果环境足够明亮,再入门的单反相机对焦也是很坚决的。但是如果一旦暗了起来,对焦确实就会犹犹豫豫。</h3><h3> <b><font color="#167efb">每台相机的对焦系统会有一个光线感应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对不上焦了</font></b>。一般来说各种单反相机支持0EV是没问题的。EOS-1D X自动对焦感应器可自动对焦的亮度范围是-2EV到18EV,尼康D4S是支持-2EV到19EV,-2EV已经非常暗了。</h3><h3> 经常晚上拍片子的要注意这个。</h3><h3> 知道了上面的种种,我想大家以后再看相机看对焦系统的时候,就不会只关注多少个点了,而是应该看图中的样子,才能一目了然。</h3><h3><b><font color="#b04fbb">关于点测对焦联动</font></b></h3><h3> <b><font color="#167efb">AF是自动对焦,AE则是自动曝光。记住,这俩东西没关系。AF控制的是照片哪里清楚。AE则和照片的亮度有关。</font></b></h3><h3> AF模块和AE模块联动,可以达到一个好功能就是点测对焦联动。比如你对一个姑娘的脸对焦,相机如果有点测对焦联动,那么相机如果是点测光模式的话,就会对你对焦的点测光。复杂光线拍摄人像时很好用。</h3><h3><font color="#39b54a"><b> 佳能少部分机型有这个功能(1DX 1DXII有此功能),尼康几乎全有。</b></font></h3><h3> 不管尼康还是佳能,都够你用了。</h3><h3> 加一个实际场景</h3><h3> <b><font color="#167efb">对于没有点测对焦联动的佳能,拍摄模特时,点测光人脸,怎么办呢?</font></b></h3><h3> 如果你先构图后对焦——那么你已经将单点自由点调节到你构完图要对焦的地方。首先你先用画面中心对人脸测光,告诉你,只要你的相机各种曝光参数是显示的,就是测光开启,相机不自己待机的话,他会时时刻刻给你测光,不需要你半按快门什么的。所以你对准了测光就完事儿了。然后你要按一个星号键</h3><h3><br></h3> <h3> 这时候在一定时间内曝光值就给你锁死了。你半按下快门或者过一会会自己解除,所以这会你不要按快门,也动作快点。锁定之后,你就构图,然后半按快门对焦,再继续按下去拍摄。</h3><h3> 如果你先对焦后构图——说明你景深够啊,别让余弦误差把画面弄虚。先把相机中心放在模特脸上,然后按下星号键<b><font color="#167efb">锁定曝光</font></b>。然后半按快门滴滴对焦,一直半按住锁定对焦,重新构图,手不要松开,完全按下拍摄。</h3><h3> 说完了单反对焦的事儿,还有微单对焦的事儿也要说说。现在的索尼微单对焦也是很强的。</h3><h3> <b><font color="#167efb">微单目前普遍采用的就是相位侦测与反差侦测混合对焦模式</font></b>。所以对焦有如下好处:覆盖面积大(单反的硬伤啊)。理论上不跑焦(单反说:别打了,别打了)。</h3><h3> </h3><h3>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电子取景相比光学取景未来更有前途的原因。对焦这部分早晚会完胜啊。</h3><h3> 好了,之前从来没想过可能大家对于对焦有特别多误解。所以写这样一篇文章,科普一下。有了这个科普的底子,未来希望大家对焦玩得越来越好。</h3><h3><br></h3><h3><br></h3><h3><br></h3><h3><b>资料来源:宁思潇潇 摄影笔记</b></h3><h3><b>整理:天地合一</b></h3><h3><b><br></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