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斯人已逝,唯有怀念</h3><h3> 何庆红</h3><div> 今天,偶然看见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心里忽然震动了一下。</div><div> 这些年,不断有我喜爱的大师去世,每次听闻消息,心里都感伤不已。</div><div> 还记得很多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见叶圣陶老先生和他的儿子叶至善一起研讨文学教育的几幅图片,父子二人均已霜染白发,面容相似,如兄弟一般,耄耋老者与儿子共读一本书,眉色飞舞的神态,令我感动不已。如此父子,似心灵的伴侣,事业的伙伴,融融之情,让我瞬间将此画面铭刻于心。</div><div> 后来,我在一篇铁凝写杨绛先生的文章里知道,先生小区的房子,阳台上没有装防盗栏,就那么随意的敞开着,我想,先生闲暇时,一定会手扶栏杆,看城市上空飞翔的鸽子,听风儿过路的声音,再嗅嗅楼下飘来的花香,所以,先生在人生边缘时,依然能够开开心心的写字,散步,吃软软糯糯,温温热热的食物。</div><div> </div> <h3> 温热的回忆中,还有路遥先生,陈忠实先生,史铁生先生,以及刚刚去世的余光中先生。他们的生活点滴,有的被他们永远带离人间,有的被喜爱他们的人当着怀念,记述下来。</h3><div> 读路遥先生《人生》时,我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读后的观感仅是文学表层上的理解,读《平凡的世界》时,虽也年轻,但已能贴近时代,贴近人物的心,去真真切切的疼爱他们,痛惜他们,愤恨他们。路遥先生去世后,我读了一些写他的有关文章,才知道《平凡的世界》一书,是先生用生命写成的,不禁更加景仰。在阅读此书时,可以说,每一段文字,我都是揪着心在阅读,我一直在感叹,为何他们会活得那么辛苦,那么累,而又活得那么坚韧,那么乐观,他与他作品中的人物,就如西北的黄土大地,一样的豁达,一样的辽阔,一样的有韧劲。</div><div> 当然,同为一省作家的陈忠实先生也一样,到城里背上一兜老伴烙的饼,回到乡下老宅,吃上十天半个月,又回到城里再背上一袋烙饼,《白鹿原》就在他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原上,在老伴烙饼的滋养下,在他的心血酝酿下,创作而成。</div> <h3> 大师们的作品,就像大师们的人一样,醇厚,质朴,聚天地精华,有草木乡土的气息,一旦阅读,就会沉醉其间,爱上他们。</h3><div> 大师们渐渐归于来时之地,世间虽少了他们的身影,却多了唤醒我们愚钝心灵的累累著作,他们文字中阐述的,不是大道理,大理论,而是细微之处的人生,是蝼蚁一样匍匐的我们的前辈先人。</div><div> 后世的我们,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以及大师们经典人生,教会我们为人,为事,也教会了我一些为师之道。</div><div> 今天,我读了一句话,有了一段文,足矣。</div><div> 今天,我一个人,怀念我喜爱的大师们。</div><div> 2017年12月17日 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