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拾学生的记忆 寻找分校的故事

卓 艺

<h3> 江门市第七中学七二届初中、七四、七五届高中,部分学生与老师寻找大西坑学农分校活动特辑。</h3> <h3> 2017年12月16日上午9时许,在江门市群星乡龙马村通往大西坑山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支队伍,这是一支由原江门市第七中学七二届初中,七四、七五届高中部分学生与老师组成的寻找学农分校活动队伍。</h3> <h3> 龙马村是群星乡所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大西坑山脉东南部。七十年代江门市第七中学学农分校选址就选在大西坑山脉上,而龙马村旁的乡村小道是通往七中学农分校的必经之路。这间被现代建筑物包围着的龙马村“李氏宗祠”,它是七十年代七中师生往返大西坑学农分校学习、生活和劳动过程的历史见证。</h3> <h3> 这间低矮建筑物就是大西坑七中学农分校主体,二层阁楼是教师办公室,右侧单层是教学课室,这张合影是七四届高中(二)班师生毕业前最后一次在分校的合照,前起第三排左一是陈美容老师,照片保存完好,弥足珍贵。</h3> <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龙马村口这棵古老大榕树,当年为了砌建校舍,七中的学生、老师将每块六斤重的红砖,用扁担加箩筐从这棵树的脚下,将堆积如山的红砖一块块地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艰辛地挑上大西坑分校,沿途洒下青春少年的汗水,那年同学们才十四五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许老师、同学们,就从这里开始,我们现在向目的地一大西坑学农分校,出发 !</font></h3> <h3> 这位笑容满面的长辈是许长文老师,原七中政工干部,七中共青团组织的书记,今天有许老师同行,同学们感到十分高兴。</h3> <h3>行进队伍中的美女谢敏同学,向着殿后的领队回眸一笑,你看她笑得多开心呀。</h3> <h3>"七中学农分校,我们来了"!</h3> <h3> 在穿越过程中,山野美景一幅幅展现眼前,令人惊叹不已,昔日树木稀疏的山头,如今已被高大林木覆盖,大西坑山野俨然成为一个天然氧吧。由于大西坑山头环境的变化,昔日的山山水水和学农分校那块地方,如今已经难以辨认了。</h3> <h3> 这位是队伍向导陈亮标同学,由他带路,省时省事又省力,给亮标同学一百个赞👍。</h3> <h3> 经过大约30分钟山路林间穿越,出现在大家面前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景物一山坑大水塘,乍就这么眼熟的呢?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向导陈亮标同学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个就是咱们当年叫它做"大澡堂”的地方,即原来分校的标志物大山塘了! 哦,这么说学农分校校舍应该就在不远的前面了?</h3> <h3> “什么,已经到分校的地方了”?队伍顿时雀跃起来,久违了我们的"大澡堂",来张美照吧! 许长文老师当仁不让,"我先来一张"!许老师开心到心花怒放了。</h3> <h3>汤耀雄、郭宝江、李慧朗三位同学也不甘寂寞,"我们也来一张”。</h3> <h3>“喂,兄弟,还有站在后面的我啊”。</h3> <h3> 慧朗同学意犹未尽,特意拉着郭宝江同学的手说,"来,咱俩拍张合照”,并特别交代要求将身后面水塘边的那块大石头也必须纳入取景框内,因为它记下了一件曾经令这俩位同学终生难忘的往事。</h3> <h3> 真是触景生情啊,这块静卧水中的石头,曾经在四十多年前见证过生死的一幕,当年不懂游泳的李慧朗同学有一次在塘边玩水,不慎失足,在即将落水的瞬间,被身旁的郭宝江同学奋力向岸边一推,将他推了回去,慧朗同学因此得救了。假如没有这关键一推,又假如宝江同学当时不在场的话,那么慧朗同学的生命将会发生不可想象的危险,也有可能就这样交代在这里了,郭宝江多好的一个同学啊 ! 是的,这种危难相助的同学真情又怎能不令人动容?</h3> <h3> 离开了“大澡堂”继续前行,在前面不远的密林下,隐约看见了一两堵低矮的墙,大家环顾四周不约而同脱口而出,“到了,学农分校真的到了”! 这个久违了四十多年的学农分校,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下,已被侵蚀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而几近毁迹,一片荒凉景象实在令人震惊。</h3> <h3> 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两堵低矮墙边观看了片刻,然后在茂密的林中继续细心观察,极力去寻找印象中的学农分校有关痕迹,但除了眼前这一两处不太起眼的断壁残垣之外,剩下的只有杂草丛生和高大林木。</h3> <h3>“找吧,同学们,继续找呀”!领队的卓胜同学在为大家打气。</h3> <h3> 这个画面反映出同学们两种不同的心境和思绪,林文超和罗显光同学应该是为这次成功寻找分校而开心不已,而汤耀雄同学却在沉思着,也许此时此刻的他,正将四十五年前的破碎印象一点一滴地将它拼接起来,极力去还原那段美好的回忆。</h3> <h3> 慧朗同学正在认真搜索,找啥啊?哦,原来他找到了一块瓦。</h3> <h3>  这时陈亮标也找到了一块红砖,大家看,这砖这瓦都是四十五年前我们担上山来的呀。</h3> <h3> 三位美女谢敏、司徒媚英和黄美焕同学,也找到了当年她们曾经享用过的“茅厕”,昔日有瓦遮头的女生"茅厕”,如今开放得只剩下半截残墙,但"女"字仍然清晰可见。</h3> <h3> “我也找到男生茅厕了”! 慧朗同学激动地说,然后来了个模拟方便大特写。你还别说,这一便,竟然相隔了四十多年,真是令人感慨不已!</h3> <h3> 谢敏同学向在高处寻找的同学招呼到,“同学们,我和许老师也找到我们以前用过的石台石凳哦”。</h3> <h3>对,无错,是它啦。</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套石材台凳,是当年老师和同学们在大西坑西面山坡上的"刘文彩”墓地拆卸下来的,历经四十多年,如今仍完好摆放在这里,这也算是学农分校遗址中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一处了。</font></h3> <h3> 此时,在视线不远处又出现了一面残墙,走近细看,原来是学农分校的厨房饭堂。</h3> <h3>同学们和许老师顿时乐了,纷纷排起队来,模拟着四十五年前饭堂开饭时领饭的情景。</h3> <h3><font color="#010101">林文超同学胃口大开,要求给加点饭菜。</font></h3> <h3>汤耀雄和其他几位同学知道开饭了,也连忙过来排队领饭,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啊。</h3> <h3>寇军海同学也在领饭。</h3> <h3> 这是厨房内部,已失去当年的风光,呈现眼前的是一片荒废景况。</h3> <h3>厨房这面残墙,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凄凉感觉。</h3> <h3>这是当年领饭的窗口。</h3> <h3>厨房炉灶口依然清晰可见。</h3> <h3>"饭菜凉了,我来添把柴火热热它吧”,寇军海同学说。</h3> <h3>许老师在厨房门口驻足留影,慧朗同学忙于取景。</h3> <h3><font color="#010101"> 寇军海与其他几位同学找到了这个破废建筑物,它就是学农分校的男生宿舍了。</font></h3> <h3>男生宿舍的内部景况,已被植物入住进去。</h3> <h3> 这个只见墙头不见瓦面的舍区,仿佛在向大家诉说,四十多年来它饱受了风风雨雨的侵蚀,遭受了很大的不幸。</h3> <h3>地面上的瓦片与断壁残垣遥相呼应,这份残存的学农分校历史,带给人们一种沧桑的伤感。</h3> <h3> 少强和亮标同学在另一个位置找到了这个破门框,上面缠绕着不少攀爬植物,同样给人一种凄凉、沧桑的感觉,记忆力告诉大家,这里是分校的课室了。同学们、许老师,我们过来照张相吧。</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家等一下,让我刻上几个字,用来拍照留念好吗”?</font></h3> <h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领队的卓胜同学用剪刀尖,在慧朗同学拾到的一块完整瓦片上进行刻写。</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会儿的功夫制作完毕,刻写内容清晰可见,“这刻写水平还算可以吗”?当卓胜同学举起刻有字句瓦块向大家展示的瞬间,被慧朗同学抓拍下这个大特写,太有趣了。</font></h3> <h3>师生三人合照</h3> <h3><font color="#010101">师生二人照</font></h3> <h3>同学三人照</h3> <h3>罗显光、林文超、李慧朗同学合照</h3> <h3>同学四人合照</h3> <h3>谢敏同学说,“领队老同学,给我来张单人照”!好的,没问题。</h3> <h3>课室遗址门前大合照,看个个笑得多么灿烂。</h3> <h3> 在寻找活动进入高潮时,大家拉起红色横幅,来一张集体美照。这一照,留下了人生美好的记忆; 这一照,书写了一个阔别四十多年,师生寻找学农分校的感人故事。</h3> <h3>陈柏良同学也在活动尾声抓拍</h3> <h3><font color="#010101">  寻找学农分校活动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大家也觉得有点累了,大家就休息一会儿吧,休息之后我们就打道回府了。</font></h3> <h3>  这次寻找学农分校活动是一次激动而又令人难忘的活动,因为我们实现了多年要寻找学农分校的梦想,也重拾了学生时期的记忆,我们结伴而行,重温了同学情、师生情。但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变迁和遭受四十几年的风雨侵蚀,学农分校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变得人是物非,几近毁迹和难以完整辨认了,眼前景物也无法再与昔日学农分校的美好印象相对接,实在是令人伤感和遗憾。学农分校是我们曾经学习、生活和劳动过的地方,也是我们少年时期中学学生梦开始的地方,这种情感无论在过去或者将来都难以割舍和释怀。今天我们站在学农分校遗址这块土地上感慨万千,我们感恩七中母校和学农分校,感恩教导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老师,感恩同窗共读的同学们,感恩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路相伴而行!七中学农分校,我们再见了!</h3> <h3> 踏上回程之路是多么宽心,步伐又是多么轻快。一次寻找分校活动,一段人生美好记忆,它将伴随着我们,书写人生又一个精彩故事。(完)</h3> <h3>  感谢同学们与许老师的参与和付出,感谢大家提供的拍照图片素材,祝愿大家幸福平安!</h3>

同学

分校

学农

西坑

老师

慧朗

大家

寻找

四十多年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