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探洞游记(原创)

田田

<p> 潋滟荒原,旖旎山谷,厚实草甸,滂沱江河,迷幻山洞,可望不可及的世界级大峡谷,无数奇幻生灵的繁衍生息……它们源源流长,让人类恋恋不舍,迷茫、神奇和无限的遐想。遐想,探索,致敬,每一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探洞,一直是个梦想。此行目的地,北京房山的三清洞和蝙蝠洞。</p> <h1> <font color="#39b54a"><b>鬼斧神工之吉他松树</b></font></h1><h3> 到达目的地后下车站定判断进山方向,远山有一颗百年老松赫然映入眼帘,在山脊处傲然挺立,在微弱晨光的照耀下,像一把散发木制香气的古老吉他,在微风中协奏曲谱,弹奏着婉转悦耳的歌声,吟唱着越过山丘,跨过河谷,飘过亿万年的古洞,掠过澄澈的未来天空,夕阳余晖中欢快落座山脊,空幽灵动,源于山野又终归山野。</h3><div> 与远山遥遥相望的是一处名为王老铺的村落,村落熙攘的座落在山脚下,根据房屋外置特征推断似乎住户已经搬迁,只剩下散居几户未动的人家,不见人影,但闻狗吠,也是寥寥。</div> <h3>  沿着散居村落的边缘进入山谷,一侧是挂满枝桠的金黄的柿子,冷风中结冻的柿子在微光下闪闪发亮,仿佛驻守村落的黄衣少女,在冷风中低眉颔首,轻声细语的向路人打着招呼。想着咬一口冰冻的甜糯果肉,唇齿与有着香草冰激凌口感的冰碴相依,满足感油然而生。另一侧,则是早已收割完毕只剩下根部秸秆的豆梗,松散的土面上偶见脱落的豆皮,踩上去吱吱作响,闭上眼睛,有种踏雪寻踪的错觉。</h3> <h3>  徒步一公里左右的干涸河谷路,石板甚多。来到此行探洞洞穴的山脚下,洞穴入口在半山腰,侧坡是一段土路,通往洞穴的路几乎没有任何可借助的支点。领队在岩壁上打入钢锥作为支点,一行人在手扶枯槁树枝攀爬一小段后,骑在绳子上,借助绳子迅速来到入口处。</h3> <h1> <font color="#39b54a"><b>鬼斧神工之钟乳石</b></font></h1><div> 一段进入洞口通往大厅的通道,没有下降和上升,虽是砂土路偶有凹凸,但路面还算宽敞。左右两侧岩壁偶见钟乳石被凿割的断痕,有些相对规整的横断面还能依稀可见透明水珠微微垂坠,在微弱头灯光线的掩映下,晶莹剔透,甚是好看。 </div> <h3>  钟乳石大都长在岩洞的阴暗处,山液流下而形成,空中相通,有六到七寸长,像鹅翎管状,色多为白,略微有点红。乳水滴沥不停,一边滴落一边凝结。据说每一个钟乳石都开始于一滴载有矿物的水滴,水滴落下,会留下极薄的一点方解石圈。随后,接下来的水滴继续留下新的方解石圈。方解石圈形成很细的中空管子,由于碎片被堵住,水不得不从外面流过,沉淀出更多的方解石,形成锥形的钟乳石。而每一块钟乳石都要经历几万年的长期沉积,不断变迁而形成。 </h3> <h3>  我很是不解,“拿”走这些钟乳石的是何许人等,为科考?为做药材?为卖钱?无论是哪一种,总觉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对人类世界的一种恩赐,为满足内心新奇欲望前来“探洞”已是一种打扰,不留下一根毛发,不带走一粒尘埃才是做人的本分,过多的索取总不是件好事,于人于己又何尝不是如此。</h3> <h3>  洞内岩壁上散居着各式各样的古老石块,可谓怪石嶙峋,有的仿若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明上河图,有的仿若哺育婴儿的妖艳少妇,有的仿若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的仿若荆棘丛生的热带雨林,有的仿若一场血雨腥风后的革命战场,有的悄然走过,有的永远驻足。我无法辨析这些尘封着历史印迹的自然万物,只在心底陡增一丝丝敬仰。</h3> <h1>  <font color="#39b54a"><b>鬼斧神工之“水晶”与地下河</b></font></h1><div><br></div><div> 岩洞内顶壁或侧壁偶有泉水低落,靠近洞穴出口处温度偏低,长时间落下的水珠一部分凝固成冰,一部分渗进岩石,由于洞内恒温,冰层逐层堆积,洞内类似“水晶”的巨大冰珠依稀可见,死死地捍卫在垂直而下的岩壁上,头灯光线遇之反射,总让人有种发现五彩斑斓的大钻石的错觉和满足内心小虚荣的快感。<br><div> </div><div> 据当地村民讲,三清洞和蝙蝠洞都是地下河水不断冲刷而成的岩溶洞窟。岩洞底部与溪流的河床齐平,年年暴涨的洪水的不断冲刷,也使洞穴不断扩大。但近年气候干涸,地下河不断后退下沉。三清洞为单层平洞,原来的探明总长度达20公里。我们走到三清洞最底部时没能见到地下河,因为洞内一处塌方阻断了去路,至于塌方发生在哪一年,没有人能说的清了。<br></div></div> <h1> <font color="#39b54a"><b>鬼斧神工之蝙蝠</b></font></h1><div> 蝙蝠洞为多层平洞,由竖井相连接,支洞较多,部分路段有水,洞穴厅堂宽敞,目测足足有200多平米,四周分散着若干洞穴入口,当然不乏死穴。</div><div> 将近中午探了两个洞归来,饥肠辘辘的我们在大厅找到一块巨大板石作为我们的餐桌,石板呈倾斜状,但不影响坐姿和食欲,分工开始制作午餐并短暂休息。饭后收拾妥当,垃圾收好绑在背包上带走,不给洞里的神仙姐姐徒增烦恼。这是户外活动雷打不动的规则,环保,从自我做起。</div> 领队带领大家进去的第三个洞穴,我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冬眠中的蝙蝠。<div> 后脚爪勾住岩壁,身体倒挂,头朝下,唇角微翘,酣睡的像个婴儿,美梦中荡着秋千。这,就是冬眠中的蝙蝠。冬眠,是自然动物生存斗争中对不良环境适应的一种生存方法,当气候苦寒、食物极其缺乏时,许多动物就进入冬眠,蝙蝠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蝙蝠倒挂的睡姿,使它的身体不会碰到冰冷的岩壁从而保持身体的温暖,还能在遭遇危险时快速轻松起飞,不至于逃命时仓皇不堪。蝙蝠冬眠时它的新陈代谢的能力也会降低,呼吸和心跳降低到每分钟仅有几次,除此之外,血流减慢,而体温也会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持平。但蝙蝠冬眠不深,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若冬眠的蝙蝠被惊醒,会瞬间满血复活,它的各项身体功能和指标会立即恢复正常。</div><div> 记得日本曾经有一则报道,研究者苦寻“失踪”的蝙蝠群,结果在日本四国岛山中的一处人造隧道中找到了约4000多只正在冬眠的蝙蝠。更为神奇的是,研究表明蝙蝠有“延迟受精”的现象。</div> <h3>  此行虽没能见到群居蝙蝠冬眠的壮观景象,但能亲眼目睹蝙蝠倒挂式冬眠,心里实在是心满意足。极力想要看清雷达的原型启发――蝙蝠的耳朵和嘴巴,但因光线不足而不得。不便过多打扰,悄悄拍照后轻声离去。</h3> <h1>  <b><font color="#39b54a">  鬼斧神工之重生洞</font></b></h1><h3> 此洞处于山腰中上部,地质大学的老师在手绘地图时将其标为5号洞口,难度系数大。因每一个破洞而出的人都深感似重生,于是我们取名为“重生洞”。</h3><div> 连接洞口的是几十米低矮通道,通道先宽后窄,形似沙漏。下侧“玻璃罩”与山洞豪华大厅接壤,前进时需坐卧或跪膝爬行,如果你是标准的“九头身”,那么对不起,请收起你那令人艳羡的大长腿,做匍匐状,或蠕行。这个时候切忌不要乱翘屁股,因为你无法精准测算臀部翘起后与洞穴挂壁物的亲密程度,一不小心,真的有可能被洞穴挂壁物的亲吻搞得魂牵梦绕,裤子挂在那里,想走也走不了。沙漏下侧“玻璃罩”即为柳暗花明、风光旖旎的群山环抱的一侧山脊,此前是一处只能侧身上蹭的崖缝隙,崖缝约1.5米处倒挂着一块巨石。侧身上蹭后翻越巨石,才能来到连接玻璃罩的颈部管道,颈部管道最窄处只有大约2尺,爬出来异常艰难。</div> <h3> 先别忙着骄傲。别以为你一尺九的小蛮腰能轻车熟路,胸大屁股大的,出来就真的有点费劲了。或许绵软的胸部和丰盈的翘臀暂时可以挤挤平,但出去后能不能恢复原状,需不需要再去趟某国消费一大笔,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别怪我没提醒你😄)。大肉虫一样趴在颈部管道,没有着力点,前后悬空,上半身某个“凸起”处为支点,杠杆一样前摆后晃。想象着如果180度翻个个,如果四肢尚有余力在缓缓颤动还好,若是呈静止状态,真的和某些虫家族群死亡状态无异。</h3> <h3>  卡在颈部“管道”的前两分钟里还是初来乍到的惊喜与刺激,无论你上肢怎么挖,下肢怎么刨,都无法找到受力点前进后,五分钟后恐慌便一股脑地席卷而来。若是十分钟你还不得挣脱,心里就开始没底的默念金刚经了。恨不得那一刻你就是被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只等下一秒高富帅的唐长老揭开封印,破土而出,一展拳脚。</h3> <h3>  庆幸,体重不过百的我出来还算顺畅,若当成是一场拔萝卜比赛,我顶多也就是个细长的胡萝卜。可我身后的力哥就不一样了,绝对是超受农民伯伯青睐的那种占地又占份量的大旱萝卜。这个2008年的北京奥运火炬手、金融界多年来叱咤风云的羽毛球高手,一米八几的身高,身体矫健,标准的健将身材,却被死死地卡在了“管道”里。黄队来了个十几次往复,几番放弃又实则不忍,把毕生的力气用尽后方把这枚营养过剩的巨大婴从洞娘的娘胎里接生出来。护士姐姐静怡冷静的站在洞口观察着这场似“浩劫”的接生,不动声色的吐出一句:“再不出来我就要下产钳了”。</h3><div> 一行人在狂笑中捂着因笑肌频繁收缩而略显疲倦的腮帮子走向下一个洞穴入口。</div><div> 显然,条条大路通的是罗马,但道道洞穴可能就是通往死胡同。</div> <h3>  在此,特别补充一点颖姐提供给力哥脱险的法子:实在出不来,后退两寸,脱了衣服打点肥皂沫,或许还是有胜算的。另外友情提示一下,体重过二百的君主们,此路不通,请默默绕行,除非你会缩骨功,不然卡在洞口这事传出去对谁都不好,你懂的。因为即使唐长老再高度近视加散光,也不可能把一头棕熊看成是猴子的,可能唯一你有盼望的结果就是等着被山涧里猎猎作响的冬日大风吹傻饿瘦,然后自己踽踽爬行而出。到时候你妈还认不认你,这事你要先问问你妈,心里也好做盘算不是。</h3><h3> 不过,如果此凡情形下200斤的你无需借助外力还能爬出来,我一定敬你长了一身假肉。</h3> <h3>  十几个洞穴,因为体力和时间关系并未探索完毕。但在类似于重生洞这样很多的艰险路段,同行的壮士们颇为辛劳,很多峭壁上搀扶、托举、指导,领队、力哥、海蓝、一花一世界……虽不能一一对应,但也着实在心里默默的千恩万谢过亿的N次方。谢谢你们,洞穴里的外来“矿工”。</h3> <h1> <b><font color="#39b54a">鬼斧神工之真正的黑洞</font></b></h1><h3> 户外探洞,是一种挑战,洞况难测,意外情况也是甚多。比如突然的照明设备故障,那是致命的危险因素之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加之洞内结构极其复杂,别说寸步,寸之寸步都难行。</h3><h3> 第二次从入口较为宽敞的通道进入大厅时,领队突然停下让我们六人手拉手,浑身打了鸡血的生活姐第一,我第二,颖姐第三,婧怡第四,力哥第五,黄队在最后。我最为担心的一刻还是发生了,闭灯――假装照明设备故障。<br></h3><h3> 突如其来的黑暗、幽闭,随之而充斥周围的是紧张、恐惧和无休止的丧失方向感,虽深知这是一段相对平坦宽阔的通道,但迈出步伐还是异常艰辛。生活姐如履天光充盈下的平地,她往前走,我使劲后拉,所有能臆想到的意外时刻接踵而来。黄队在黑暗中指点着怎样在幽黑中前行,怎样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最终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游戏终止,仿佛患了一场幽闭恐惧症,我陷入了深思中。</h3> <h1> <b><font color="#39b54a">关于鬼斧神工的思考</font></b></h1><h3> 其实,相对于对洞穴奇形怪状风光的探索与认识,对自己的认识才是更大的挑战。</h3><div> 在探索的过程中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步会看见什么,会发现什么,会发生什么,能满足你无限的想象,就是不断探索。探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探索未知的下一刻,探索内心真实的自己。<br></div> <h3>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一次次探洞。目标并不会像预期的那样伫立眼前。最终到达的终点是什么,下一刻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旅途的风景是什么?是雀跃欢欣的惊人发现或是同样让人震撼的艰难挑战?是欢天喜地或是垂头丧气?在洞穴里,你可能是岩壁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个欣赏者,可能是一种怪异穴居动物的发现者,也有可能是第一个面对黑暗时无法拯救自己的遇险者。</h3><h3> 余光中老先生说: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br></h3><h3> </h3><h3> 旅行,是一种沉淀,一种思考。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充满求知欲望,心怀敬畏,也要相信自己。在未知面前谦恭谨慎,在危险来临前学会应对,不盲从,在能力范围之内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就能登上峭壁,爬出洞穴。相信自己,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才能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面对生活。</h3><h3><br></h3><h3><br></h3><div><br></div> <h3>  在月色掩映下挥手告别。再见,山谷,再见,洞穴,再见,蝙蝠。再见,那对山脚下独居的老夫妇,一直叮嘱小心,默默目送我们离开。再见,祈愿您幸福,安康。</h3><h3> </h3><div> 田田 写于2017.12.17</div><div> </div><h3><a href="http://m.ximalaya.com/78812827/sound/63332240/"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游记音频</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