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观后感

龙之梦

<h3>  电影《芳华》12月15日正式公映,17日我倆就饶有兴趣就前往南方商城的世纪影院观赏,很有“追”的意识,“赶”的兴趣。因为这里有我们似曾相识的故事。</h3><h3> 其实,电影已经离开我倆很久很久了。依稀记得最后一次是在上海新天地的一家影院看《赵氏孤儿》,应该说历史题材的故事是我比较喜欢的,但由于当年的市场背景,电影制作人总感觉到我国的电影之所以缺少观众是技不如人,因此大量的运用了蒙太奇等技术手法,看的人云里雾里,随即也就昏昏欲睡了。现在看来那时的中国电影人也是缺乏“文化自信”了。</h3> <h3>  貌不惊人的冯小刚是位有思想的导演,这次他以冷静的口吻和平视的叙述角度带领着我们观看电影《芳华》。故事中的主人公仿佛与我们同龄,我们共同回看着风雷激荡年代的风风雨雨,共同感受着青春激扬岁月的喜怒哀乐……</h3><h3> </h3> <h3>  电影在我们熟悉的《绒花》音乐中开场,一群出身迥异,经历各不相同的年轻人,以部队文工团员特有的姿态在排练,她们青春娇美,用整齐划一的柔美的舞蹈,和着音乐,伴着形体,在军旗的辉映下,她们是那么的热情洋溢,那样的激情澎湃。文工团简单清新的文艺生活,漂亮姑娘的舞姿歌喉,青春肉体大汗淋漓,在阳光下耀目生光……(这里似乎有我们‘回到童年’群主的影儿)。</h3> <h3>  影片着重刻画了善良而又情感冲动的刘峰,孤独而又执着的何小萍,聪颖而又善解人意的萧穗子。这三个人物,相互印证,又相互诠释着理想主义的真挚和无奈,他们的遭际,让人同情,又让人唏嘘不已。他们是英雄,又是凡人,有共同的闪光点,又有各自的人性弱点。</h3> <h3><font color="#010101">  刘峰因一时的冲动,被发配到边疆连队,最后,在战场上,为了证明自己,负伤后拒绝后撤,以热血捍卫自己的尊严。何小萍在战场上,面对被火焰喷射器烧得面目全非的战友精神崩溃。萧穗子是片中相对理性和善良的一个人,她见证着刘峰的成功和失意,见证着何小萍的追求和放弃。最终她带领着大家一起穿越时光而感受芳华的逝去。</font></h3> <h3>  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四组画面。三组均是刘峰与何小萍的双人画面,一组是何小萍月光下的独舞。第一组,电影开场不久,在瓢泼大雨的马路边,他们相互敬(学)军礼。那时的他们,青春勃发,靓丽无比,充满着绚烂的理想主义之花。第二组,当刘峰被发配边防连队即将远行,何小萍为其送行。在文工团大门口,他们相视无语,心情复杂,两人同时慢慢地举手敬礼,且刘峰已经走得很远,何小萍敬礼的手依旧没有放下……。第三组,是经历了战场上的血肉横飞,面对了死亡时的无奈之后,刘峰少了个胳膊,何小萍疯后治愈复员,他们又一次意外的相逢了。他们历尽千帆归于平静,最终将彼此相偎一生的镜头。而最感人的是:在慰问英雄演出的夜晚,身着病号服的“疯子”何小萍在草地上优雅的独舞,月光如水,人似仙子,我们却分明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孤独的灵魂,在理想主义的语境中,唯其孤独,所以崇高。这些饱蘸情感的画面,几乎让所有观影人都潸然泪下。</h3> <h3> 影片最后,当刘峰和何小萍久别重逢,相偎相依时,让所有观影人动容与沉思。诚然,他们没有名份,没有那张证明关系的婚书。但是,他们的爱情是崇高的,是需要被仰视的。那种战友之间的爱情,是心心相印的,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是超越了世俗成见的,是最纯最美的,是直击人心的,也是最温暖的。</h3> <h3>  电影篇名《芳华》很有意境。从百度中查找:‘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美的印象(巧合的是我有个小学同学的小名也叫芳华)。在人的一生中,芳华只是一瞬间,但每个人心中的芳华将永存。</h3><h3> 芳华,既是一个人青春的流逝,也是一代人青春的流逝。不管是刘峰、何小萍、箫穗子,还是文工团的大家,都是那个时代下的小人物,无数小人物的青春芳华,构成了那个时代的芳华。我们这代同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h3> <h3>文字:龙之梦</h3><h3>图片:网上下载</h3><h3>制作日期:2017年12月1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