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从健康开始——薛六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学习

结对互助

<h3>  大多数人对健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身体上,以为不生病就是一种健康。因此,为了要维护自己的健康,他们吃绿色食品,做各种有益身体的运动……疏不知,这种认识理念上的误区也就导致工作与生活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少关心或少重视。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对健康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现代的孩子们集万般宠爱为一身,家长们剥夺了孩子们更多身体锻炼机会,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幼儿在家长、老师的过度保护下成长,减少了体育运动的量,造成了幼儿在体能和体质的发展有所滞后的现象。那么,“什么是健康呢”?《指南》是这样定义的: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的健康,就是指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它对于幼儿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h3> <h3>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h3><div>《指南》中健康领域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身心状况,二是动作发展,三是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每一部分包含着若干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健康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为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健康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有哪些健康方面的合理期望,这样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div> <h3>  通过实践操作测量和小组研讨学习等方式,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结合我们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涵义,并且将本次学习健康领域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孩子具有健康体态上面,同时也点燃了我们老师工作的导航灯。</h3><div>本园孩子个性强、活泼好动、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也很好,挑食、厌食的孩子很少所以孩子们的身高、体重都是达标的,并且站、坐、行走姿势标准。但是由于年龄上存在差异,以及在体质、认知、家庭、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孩子存在偏重的现象。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懂健康饮食的好处。针对个别幼儿都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指南》中相应的教育建议提醒幼儿、沟通家长让每个孩子都具有健康的体态。</div> <h3>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h3><div>【教育建议】</div><div>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div><div>l 参照《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腌制、烧烤。</div><div>l 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div><div>2. 保证幼儿每天睡眠11~12小时,其中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以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div><div>3. 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div><div>l 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div><div>l 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div><div>4. 每年带幼儿进行健康检查。</div><div>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指南》的精神和经验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我想只有拥有经验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样,只有拥有教育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