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

飞云嘉

<h1>20多年后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午门举办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出时间为2017.09.15~12.14日,我有幸在12.12前往参观。由于去晚了没有欣赏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真迹有些遗憾。但欣赏到了清代方琮、王炳等临摹作品,也大饱了眼福。展出的画主要是以青绿颜料的历代绘画,与少量的书法作品,还有近现代齐白石、张大千、吴湖帆的山水画和当代徐冰的作品。观看的游客较多,大家有序的静声的欣赏着一幅幅精美的字画。</h1><h1>之后我有顺便参观了陶瓷馆。历代烧制的陶瓷工艺技术堪称世界一流👍拍了一些图片,有的受灯光影响,图片的图案、花色有些不清晰。</h1> <h1>"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h1><h3>展出时间为2017.09.15~12.14日,</h3> <h1>《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在宋微宗的亲自指授下,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完成。王希孟创作该图时只是一个刚从画学毕业的十七、八岁的学生,之前向宋微宗数次进献自己的画作,都不被认可。该图为长近十二米的长卷巨制,表达的又是天子统治下太平江山的画意,其创作构思、表现技法都应比较多地受到了宋微宗的影响。</h1><h1>该图完成后不久,宋微宗将其赐予权臣蔡京</h1> <h1>乾隆内府获得《千里江山图》系由梁清标进献。乾隆帝珍爱此卷,将其藏于御书房,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在画上题诗,并在乾隆三十年(1765)三十三年(1768)分别敕令宫廷画家王炳、方琮临仿。</h1> <h1>900多年前一位十七八岁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经皇帝老师宋徽宗的传授指点,穷尽毕生精力创作了一幅经典作品。这幅《千里江山图》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800多年以后,这幅作品也深得毛泽东主席欣赏。今天被列入中小学美术教材。它以精微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中国山水的雄奇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的山水哲学和自然观念。《千里江山图》就是青山绿水画的巅峰之作。</h1> <h1>1953年毛泽东主席观摩《千里江山图》的照片</h1> <h1>清 方琮 师张宗苍</h1><h1>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nbsp;</h1><h3>(绢本)52.5x1175.3cm</h3><h3>该图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而绘。用笔工细,比较忠实地保留了原作的整体面貌。</h3> <h3>清 王炳 清乾隆朝宫廷画家</h3><h1>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nbsp;</h1><h3>(纸本)52.4x1192cm</h3><h3>该图是乾隆三十年(1765)而绘,基本忠实于原作。</h3> <h1>黑漆描金海鹰文具盒、颜料和笔。</h1> <h1>桃源图卷(绢本)</h1><h3>清 萧晨 31.2x450cm 江苏扬州人</h3><h3><br /></h3> <h1>西桥策杖扇页明 文伯仁</h1><h3>(金笺本)<span style="font-size: 20px;">16.5x50.4cm</span></h3><h3>文伯仁 号五峰山人,文微明侄,</h3><h3>长洲(今江苏苏州)人。</h3><h3>绘湖心幽居之景,青绿法取自文微明。</h3> <h1>澄观图册 &nbsp;金笺本</h1><h3>(明)蓝瑛</h3> <h1>仿古山水画册 (绢 本)</h1><h3>清 王鉴 公元 1644~1911年</h3><h1><br /></h1> <h1>仿古山水图 (绢本)</h1><h3>清 王鉴</h3> <h1>五百强盗成佛图壁画</h1><h3>莫高窟第285窟主室南壁</h3> <h1>经变壁画 &nbsp;</h1><h3>盛唐佚名 &nbsp;</h3><h3>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 </h3> <h1>五台山壁画</h1><h3>图中文殊菩萨骑青毛狮子,在五台山化现的场景。</h3> <h1>山水图</h1><h3>近现代 齐白石</h3> <h1>巫峡清秋图 </h1><h3>近现代 张大千</h3> <h1>庐山东南五老峰图</h1><h3>近现代 吴湖帆</h3> <h1>背后的故事—— 向传流统致敬</h1><h3>当代 徐冰</h3><h3>透过磨砂玻璃里树木与山石朦胧的轮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墨山水画。但当观众走到作品背后看到的却是树枝、棉絮和塑料袋等"垃圾",原来极具东方韵味的山水画,是由这些杂物的型与光的作用呈现的。</h3><h3>这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光的绘画。它不是由物质性颜料 、画布、纸张等传统材料描绘出来的画面,而是通过对散落于空气中光的调配所构成——通过一块阻隔空间的毛玻璃,光的形影被记录,这地毛玻璃的作用好比是空气中的切片。</h3> <h1>各种釉彩大瓶<br /></h1><h3>此瓶是乾隆皇帝为现实天下太平昌盛,而令景德镇设计制作完成。它集所有瓷器的制造工艺为一身,有15个装饰层,17种不同的彩釉。</h3><h3>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有15个装饰层,共用彩釉达17种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h3><h1><br /></h1> <h3>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h3><h3>(此图片来自网络)</h3> <h3>大瓶的烧造工艺和各种釉的名称</h3><h3>(此图片来自网络)</h3> <h1>底部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h1><h3>(此图片来自网络)</h3> <h1>五彩鱼藻纹盖瓶</h1><h3>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高46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24.8厘米,器形硕大、短颈、丰肩、圆腹,腹部以下渐收,罐底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h3><h3><br /></h3> <h3>这件五彩鱼藻纹罐的罐身图案主次分明,颈部绘有一圈变形莲瓣纹,腹部以青花、枣红、娇绿、米黄等釉彩搭配,描绘鱼藻莲花纹,八条红彩鱼姿态各异,穿梭于水藻之间。这些红彩鱼以黄彩为地,以褐色勾画鱼的轮廓和鱼鳞,画工十分精细。这些鱼有的向前游弋,有的转身回望,充满动感。罐身的空白处装饰有水藻和莲花图案,大片的绿色荷叶、含苞待放的花蕾,勾勒出一幅鱼戏水藻的美好画面。瓷罐的底部用青花描绘一圈蕉叶纹,显得素雅大方。</h3><h3>(此图片来自网络)</h3> <h3>红彩鱼以黄彩为地,以褐色勾画鱼的轮廓和鱼鳞,画工十分精细。</h3> <h1>宜兴窑桃式水注</h1><h3> 明 公元1368~1644年</h3> <h1>青釉鸡头壶&nbsp;</h1><h3>东晋 公元317~420年</h3> <h1>彭城窑白地黑花开光山水花卉纹瓶</h1><h3>明 公元1368~1644年</h3> <h1>广窑楸叶式洗&nbsp;</h1><h3>明 公元1368~1644年</h3> <h1>鲜红釉僧帽壶</h1><h3>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h3> <h1>仿汝釉蟋蟀罐</h1><h3>明宣德 公元1426~1435</h3> <h1>黄地红彩海水云龙纹盖罐</h1><h3>明嘉靖 1522~1566年</h3> <h1>磁州窑白地黑花云凤纹四系瓶</h1><h3>元 公元1271~1366年</h3> <h1>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h1><h3>明洪武 公元1368~1398年</h3> <h1>蓝釉白龙纹盘</h1><h3>元 公元1271~1368年</h3> <h1>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 &nbsp;</h1><h3>元 公元1271~1366年</h3> <h1>白地黑花猴鹿纹瓶</h1><h3>金 公元1115~1234年</h3> <h1>褐釉彩绘虎形枕</h1><h3>金 公元1115~1234年</h3> <h1>三彩釉刻花兔纹枕</h1><h3>宋 公元960~1279年</h3> <h1>琉璃厂窑黄褐釉彩绘双鱼纹盆&nbsp;</h1><h3>宋 公元960~1279年</h3> <h3>当阳峪窑剔花缸</h3><h3> 宋 公元960~1279年</h3> <h1>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h1><h3>宋 公元960~1279年</h3> <h1>青花海水江崖纹香炉</h1><h3>明永乐 公元1403~1424年</h3> <h1>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nbsp;</h1><h3>宋 公元960~1279年</h3> <h1>鲁山窑花瓷腰鼓</h1><h3> 唐 公元618~907年</h3><h3>此腰鼓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它属于唐代乐器,广首纤腰鼓身凸起弦纹7道,内外施黑釉,外部黑色釉地上涂洒几十块天蓝色斑块,装饰效果静穆典雅。现存完整的腰鼓仅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h3> <h1>三彩凤首壶&nbsp;</h1><h3>唐 公元618~907年</h3> <h1>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h1><h3>明宣德 公元1426~1435 </h3><h3>此罐高28.7厘米,口径19.1厘米,盖口径22厘米,底径24.7厘米。它造型奇特,为历代陶瓷罐类所仅有。通体内外青花蓝查体梵文、折枝莲花、八吉祥、莲瓣纹装饰。它是密宗信封的印度佛教文字,罐上所饰查蓝体梵文为密咒真言,是代表佛或菩萨的种子字。瓷器历来深藏宫中,外人不得见之。</h3> <h1>白釉双龙耳瓶</h1><h3> 唐 公元618~907年</h3> <h1>青花茶花图如意耳扁壶</h1><h3>明宣德 公元1426~1435年</h3> <h1>青釉鸡头壶</h1><h3> 东晋 公元317~420年</h3> <h1>白陶刻几何纹瓿(bu 音:部)</h1><h3>商 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h3> <h1>白陶刻饕餮(tao tie 音:涛贴)纹双系壶</h1><h3>商 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h3> <h1>红陶盉(he音:禾)</h1><h3>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2200~前1900年</h3> <h1>红陶鬶(gu音:规)</h1><h3>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2400~前2000年</h3> <h1>彩釉蛙纹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