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给儿子买的面包当早餐,儿子却说“臭”。不知好歹?有所期待?

洲恒

<h3>  昨晚和健哥看电影过完二人世界已经很晚,特地在回家路上给儿子挑选了一个没吃过的面包当今天的早饭。<br /></h3><h3>早上起床,把面包牛奶加热好后,我喊儿子吃早餐,我在厨房准备自己的早餐。儿子在餐桌前闻到面包后大叫&quot;好臭啊!&quot;</h3><h3> <br /></h3><h3>正忙碌的我,想到这么丁点面包的价格,自己都舍不得多买一个吃,儿子居然还嫌弃。带着情绪准备立即回话&quot;臭什么臭,那么贵的面包,还嫌臭,不知好歹!&quot;</h3><h3> <br /></h3><h3>回话前咯噔了一下,用PET的行为窗口去看到问题区,我目前有情绪,儿子也有情绪,不过当自己的情绪被自己看到时,情绪立即下降,于是我选择倾听孩子!虽然和孩子隔着一堵墙,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沟通。</h3><h3> <br /></h3><h3>我:&quot;你闻到加热后的面包有股臭味。&quot;</h3><h3>儿:&quot;嗯。&quot;</h3><h3>我:&quot;新品种的面包的味道,对于你来说很不习惯。&quot;</h3><h3>儿:&quot;是的,真的有股臭味。&quot;</h3><h3>我:&quot;哦!&quot;</h3><h3> <br /></h3><h3>于是我继续做我的早饭,两分钟后,我让儿子帮我拿盒牛奶,我好先加热。</h3><h3>儿:&quot;好的,等一下哈,妈妈,我先咬一口。&quot;</h3><h3>当儿子替我拿牛奶进来时,自言自语道:&quot;闻着臭,吃起来还是不错的!&quot;</h3><h3> <br /></h3><h3>回顾下今天的案例,在我以&quot;哦&quot;字结束倾听时,只是完全跟随孩子,放空自己的状态,描述他的难受,同理他的感受。表达完,孩子没有再表现出情绪,我也就自然收尾,保持沉默,继续准备自己的早餐。</h3><h3> <br /></h3><h3>回忆刚开始学习倾听的时候,总会有卡住的时候,每次卡住的时候就会很慌张,不知所措。 现在看来,以前的倾听都是带有目的性的,要么是不能真正的接纳孩子的情绪,要么是想引导孩子,要么是一心想练习技巧,都是有所期待的。所以双方出现一个字&quot;哦!嗯!啊!&quot;的回应时,我会惊慌失措。</h3><h3> <br /></h3><h3>真正的倾听,全然投入,感同身受,放松自己,放空自己,对方才是该为自己负责的人,我们只是协助而已。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是否对对方有用,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不去预设和期待,让对方自己把握节奏。有时,即使是一个字的回应,让对方也能强烈的感受到陪伴、踏实和信任!</h3><h3>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