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她告诉了我们什么?

老刀

<h3>  </h3><div> 32年前的12月15号,我躺在昆明空军医院里疗伤,因在老山前线作战,被越军炮弹炸伤、弹片穿胸。88年的12月15号,我儿传龙在医院里呱呱坠地。今年的12月15号,我步入新昆明影院观看久违的《芳华》, 12月15号似乎与我有着那么一点渊源。一曲悠扬又略带悲伤的小号曲《绒花》拉开了期盼已久的《芳华》,随着荧幕上展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身着65式军装,伟岸的半身画像作为背景墙的开始,荧幕画面立刻切换到省军区文工团剧场排练厅和男女的演员们,浓郁的青春气息,还有那个年代特有的兵味。音声像的效果把观众拉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芳华年代。</div><div> </div><div>前几天,我儿传龙还在微信里问我:老爸,《芳华》又重新上映了,你看不看呢?我毫不思索的回答:要看的,儿子说;那看过后你写一篇“影评”然后我给你转发。儿子大了也能慢慢的理解父辈们曾经为国流血牺牲涵义,不像前些年,他看见我收藏的战后那套军装时说的:这军装又脏又旧上面有血迹还穿了洞,你还留着干嘛?当时,我就说;你们这代人不会理解父辈,在战场上走过的每个脚步,更不会懂得我们这代军人的情感。对万劫复苏的《芳华》我岂敢点评呢,但我只能告诉他,我是眼拙泪水看完的。</div><div> </div><div>几月前《芳华》首映宣传到被撤档推迟播放,牵动着全国无数老兵的心,它究竟给老兵带来了什么样的“风向标”呢?老兵们又为什么期盼和牵挂着它,只有看过《芳华》影片,你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的原委。近三个月来《芳华》在老兵群体里被炒的沸沸扬扬,各种版本描述揣测,某些平台为赚眼球唐突编辑发表观点,搅乱了老兵们正常的思维判断力,竟然偏离主题足有“左”的思想期盼《芳华》,其实《芳华》充其量是一部电影作品,是展现70年代到90年代初省军区文工团那帮帅哥美女的情感纠葛,只是演员技巧表演出来的戏剧,可有的人硬是要把它与政治和社会稳定强行的联系在一起,这又是为什么呢?《芳华》是你们的芳华,也是我们的芳华,最终芳华已逝青春不在,但它为什么让老兵们情有独钟呢?无非是电影的后半部那6分钟血淋淋的战斗场景,让所有人身临其境……整个场面没有出现越军人形,但傻X都会看出来,那就是对越自卫还击战,且有字幕提示:1979年初南疆边境。《芳华》故事的编写策划到拍摄,都是以昆明军区和云南地区作为素材和基地,不用做任何解释和点拨,都知道影片想说些什么。这也是看完电影后,饭桌上我与老兵们聊天所说的一样,作为云南参战部队的老兵,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观看《芳华》,何况还有“国宝”小兄弟们的陪同呢。</div><div> </div><div>我静静地坐在第二排的椅位上,带着真情实感用心观看着电影。《芳华》是我的芳华,服装道具和场景背景,都让你回味那段自己走过的岁月,犹如《芳华》里有我,又如我在《芳华》里,置身于那个年代和那些故事,青春岁月里的他们和我们,浮想联翩的回忆和寻找着场景中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芳华》通过省军区文工团这个小小的群体,却展示了离我们不算太远的历史年代,描写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政治背景下,那代军人各自不同命运束缚和结果。影片的后半部最为精彩,也是最切合老兵们几十年来的现实写照。随着音响效果里一声清脆枪声,似乎闻到了子弹出膛后的火药味,紧接着刘峰带队的后勤军工遭遇敌军袭击,一场血腥惨烈的小分队战斗,触及着老兵视角,撞击着心灵……由此,电影的后半部每一个镜头和画面,乃至于每一句台词都在震撼着我。野战医院里血淋淋的伤员,医护兵中的忙碌急救,当然还有被文工团战友遗弃,人生观扭曲的“何小萍”也在其中,她最终成了一个不被国家认同的“战争后遗症患者”。</div><div><br></div><div>你躺着、我站着,我说着、你听着,烈士陵园里祭拜牺牲战友,这些年来老兵们一直没有间断。当画面里身着老军装,把酒洒在冰冷的墓碑上,刘峰的台词: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我又一次落泪,何小萍走在烈士陵园里,苦苦寻找着当年牺牲在她身边的那个小战士石林峰,憔悴的面容和无奈的徘徊,又让我想起当年172医院卫生员女兵“哩谷样”,她给我讲述的故事,真真切切的与影片吻合,无非是“哩谷样”比何小萍幸运,她没有得“战遗”而三十年后在烈士陵园里,她找到了牺牲在她身边的李学华烈士。</div><div> </div><div>还有那句轻弱如风的国骂“操你妈的,你敢打残疾军人,你敢打英雄”,也许,这些才是老兵们共鸣的愤慨。影片里几个“联防队”或者编剧以“联防队”来说事,懒懒散散的打着扑克,装B的队长和像一群狗的他们围攻刘峰,不正是老兵们在各个部门经常遇到的事态吗,贵州凯里的残疾军人吴华,早些年家境贫寒,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没有,他失去双腿开着残疾人三轮车,拉客找钱维持生计,却遭到电影中刘峰同样的遭遇,被殴打假肢飞向马路边。</div><div> </div><div>影片结尾依然是悠长的《绒花》曲,我跟随伴唱不禁哽咽,《芳华》里的他和看台上的我,何尝不是一朵无名的小花,那是青春吐芳华,一路风华满山崖。《芳华》值得一看,无论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和感悟,我们都应该感谢编剧和制片人导演冯小刚,在脱离中越战争后近四十年里,才有这么一部还原那段历史的影片。我依依难舍的离开影院,回味着绿色军装里缠裹着的青春年华,走出影院回归到繁华街道的人群中,忽然,嗅到现实生活中,那股城市特有的“铜臭味”。</div><div> </div><h3>《芳华》他告诉了我们什么?《芳华》是你们的《芳华》也是我们的《芳华》,《芳华》不仅仅只停留在,给老兵寻梦和释怀上,而是提醒社会共同关注影片中的那些人,他们还苟且的活在你的生活中,还残喘的走在你的身边,他们是幸存者更是幸运的,多一些关爱和温暖,少一些冷眼和鄙视。这才是《芳华》初衷目的,共同关心在慢慢凋零中的老兵们!</h3> <p class="ql-block">我们当年的芳华,</p> <h3>15号上午仲冬的暖阳,昆明南屏街口,老兵聚集统一观看《芳华》</h3> <h3>背影杀手步履坚定有力,装备犹如故人归</h3> <h3>伟大领袖着65史军装照,赫然醒目于影片开始</h3> <h3>老兵们期盼已久的《芳华》万劫复出,等待进场</h3> <h3>等到春风传佳音,我们又相逢。今天老兵们与《芳华》有约。如期而至。</h3> <h3>当年,67医院陈护士给伤员126团战士做护理工作,至今陈大姐依然牵挂着他。如有知情者请留言版主。</h3> <h3>整齐的队伍彰显老兵的风采。</h3> <h3>《芳华》让分别38年的老战友重逢在昆明街头,感慨万千,一个拥抱了却老兵释然。</h3> <h3>边防13团某营战友杨老兵和么老兵再相逢。</h3> <h3>这个老兵的军帽军装总让人觉得心酸,掏出皱皱巴巴几块钱,拼筹集会伙食费。我随性即拍。</h3> <h3>开心进场,看电影去了。让你笑,等会看电影的时候,有你哭😭的。</h3> <h3>曾经她们的《芳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