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两年前,也是在枫叶🍁降临时节,我特意参加了加拿大赏枫旅游团。十二天行程,跑遍了著名的枫叶景点,但是总觉得不够过瘾,为啥?因为红花要有绿叶配才是最完美的风景线,而这绿叶就是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年前在网站上看到了那一张张红花绿叶下的京都枫叶美,不仅勾起了我再次出发的欲望。于是算好了准确的时间,两个家庭,加上我四岁半的孙女,五口人,携带四本书,第三次踏上了日本之旅,去京都寻觅枫叶🍁正红的时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大阪入关的两天后,我们到达京都,天色已暗。一出车站大门,高耸的京都塔就像这里的主人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天上飘着细雨,气温骤降,比大阪冷了许多。🚕将我们送到了离清水寺不远的小巷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和房东交接后,七天的京都之旅开启了。这套在网上预订的普通民居有两层,楼下是厨房和一间小客厅,一间浴室和卫生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顺着狭窄的楼梯,便到了二楼,一大一小两间卧室,中间用推拉门隔着。大间摆着一张儿童床,放着整洁的小被子和小枕头。一个小小的阳台上摆放着洗衣机。整套房子干净的一尘不染,刚到此地就体验到了日本人的干净真是名不见经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既然住上了当地民宿,那就再彻底些,入乡随俗,去体验一番当地服饰的文化。于是我们就到附近的和服👘店租了两套,打扮一番。这是来到京都第四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日本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据历史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经过了岁月沧桑的变化,日本和服就成为今天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所以来京都的游客,特别是国内游客大多都喜欢租套和服体验一番,我们也不例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京都景点附近的大街小巷里,布满了许多租赁和服的门店。走进屋内,看到了各种不同色彩与面料考究的👘。在谈妥价钱后,居然能用支付宝付款。 第一次穿和服体验,感受到了日本人的精致生活,连穿戴都一点不马虎,里外两层,腰带选配,头饰、袜子、木拖鞋还有手里提的布包,一件都不能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修饰完毕就出发,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行游在这座看尽了千年风华的古城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青苔石板,被时光留下印记的庙宇神社,衣着华丽,举止优雅的艺伎,片片红叶,缓缓,随风而落……这就是我出发前,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过枫叶🍁映衬下京都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门不久便看到路边一座石桥跨过池塘一直通向寺庙山门,桥两侧的石栏边覆盖着盛开的枫叶。身穿👘的两位日本小姑娘站在桥上。记得在和服租赁店,一位福建来读高中的少女告诉我,在日本,每逢节假日外出游玩,日本女孩们都喜欢穿着和服出门,这也是日本民族的文化风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标志着日本平安时代建筑的清水寺始,建于778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天这里人满为患,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日本人,他们喜爱清水寺的重要原因,就是供奉主尊观音像,因为观音菩萨不但能够倾听众人的声音,有时候还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古代日本,“观音信仰”是多数国民的精神支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得知清水寺的观音33年才对外开放一次,不禁感叹,如此漫长的等待不知外国游客谁能遇到,那一定能成为“福星高照的贵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由139根立柱支撑的,宛如硕大的“清水舞台”,可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可惜我们到来时正在维修,一张灰色的大网遮盖了清水舞台的真面目,边上还竖立着不少脚手架。照片是无法拍到了,只能转载清水寺网站的照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水寺原名北观音寺,后来因为音羽山瀑布,才改名“清水”,顺着寺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山中一如既往静静流淌的涌泉水,环绕,穿梭在苍翠的寺院境内,其中有三条水流的形式从上面的饮水槽落下,这三条水分别表示"延命长寿","恋爱成就"和"学问上达"。每天这里都排满了队伍,为的是祈愿,据说用带长柄的木勺从其中的一条水流接水喝一口非常灵验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刻清水寺被四周的枫叶🍁树环抱,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成了一片火的海洋,如同她在千年的岁月中曾经遭遇过数次被烧毁的场景。难怪有人赞美清水寺的枫叶,为秋时最美,正是源于她曾经饱经风霜的磨砺,才能装点了漫山秋景瑰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人将京都比喻为一幅《清明上河图》,于是我们不远万里,冲着她古老典雅且静谧而来。可是站在清水寺高处,看到最醒目的却是现代化的京都塔,梦中那座曾经经历过长年历史的积淀,处处都彰显着千年繁华古都的大全景,早已淹没于历史的尘埃,荡然无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返回下山的途中,突然看见一阵风吹过,树上枯黄老去的🍁随风吹拂、飘飘扬扬地旋舞后,又魂飘落叶地扑向了大地。我不仅想起了《红楼梦》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原来枫叶的美无处不在,即使在失去生命时刻,她的韵味也能令人回味无穷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清水寺旁边的地主神社古香古色,高挂的缘字特别醒目,喜欢到这里来的当属未婚男女。据说祈求姻缘非常灵验!还有两块恋爱占卜石,如果闭着眼睛能顺利一侧走到另一侧,就会心想事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寺庙,除了祈求姻缘外,也离不开祈求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愿望。所以到此参拜的礼节也是有讲究的:先洗左手、再洗右手。用左手捧水漱口,最后把舀子立起来,使里面的水自然流掉后面朝下的放回原处,将香油钱轻轻放入神殿前箱内,随后手摇一下结铃,深鞠躬两次。拍两次手后再双手合十,向神明表达感谢之意的过程就完成了。来自我国唐宋时期的日本佛教文化,现已有1400年的历史,据统计日本至今还保存约有七万五千座寺院;三十万尊以上的佛像。想想今天的我们,不觉得惭愧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离开清水寺后,我们从大门前往下走过一段清水坂,在日本(坂)就是中文(坡)的意思。每天在这个狭窄的街道上游客云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清水坂到达了被列入了日本“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护地区”的二年坂、三年坂。行走在曲径通幽的石板坡道上,一路连绵不断地保留了红壳格子和虫笼窗式的古老町家建筑。这不是江户时代的日本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天在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穿着👘女子脸上梦一般的神采;有坐着古代人力车的高鼻子老外;有飘着诗人笔走龙蛇的余香,有带着酒客们畅饮流连的欢笑……使得优雅的古街多了几分朦胧和诗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街道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庙宇,杂货铺,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瓷器香包……古代留下的精致手工艺品随处可见,除了游客们现代的着装外,一切现代文明的迹象在这里都已经荡然无存了。这就是京都的诱惑,一面近乎固执地坚守着对历史的完好保存,一面却又并不抗拒现代化的进程。坚持和包容之间的分寸感,浸润在古城的每个角落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遮掩在三年坂古街内的青龙苑,院内坐落着高低不同的茶室,树景石景泉水茅舍与枫叶相依相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刻如果能走进这里的茅舍茶室,去体验一番文人笔下的“抹去浮尘,拥慈悲入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该有多么暇逸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沾染一袭其他地方久已消失的唐宋氛韵,我们寻觅山水探之视角。……京都各处隐藏着这种没有名气,却极富古时魅力的小景。即使是不经意,所得之感受,较那些名胜古迹景点,更显珍贵。”~台湾作家舒治国《门外汉的京都》。 有人说京都最美的景色来自清水寺、金阁寺的亭台楼阁,而我却最爱这绵绵悠长的石径小道与隐藏在溪流枫叶边的茅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代这里曾经是个很大的寺院,后几经火灾,至今只留存下这座高四十米的塔的法观寺了。不要小看了它的高度,只要在讲述京都故事的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正对塔的前方是一条隐蔽的石坂小路叫"宁宁之道"。宁宁是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的丰臣秀吉妻子,她一生波澜壮阔,被视为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虽终身未育,但却一直作为母亲照顾着秀吉培养的年轻武士们,成就了丰臣秀吉的大业。晚年宁宁出家后,还活跃在京都的艺术与茶道领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条小路古色古香,有着浓厚的京都韵味。每家店铺的门面设计都非常精致,灯笼、屏风、招牌、和女,都原汁原味地描绘出了一副过往的繁荣岁月。里面是一些茶室和旅馆。据说由于宁宁晚年也居住在这一带,许多宫中的艺妓都追随她来到这里,她们的住处就成为招待高僧们来京时游玩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穿过宁宁之道,登上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的高台寺。这是为祭奠战国时代叱咤风云武将丰臣秀吉,妻子宁宁在此创建的。晚年她出家念佛,得享天年,过世后,就葬在京都的高台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寺院不大却匠心独运。主建筑全为仿唐建筑,其中最吸引我的要数有京城東山绝景之一的美誉“高台月色”,右接卧龙廊,长廊犹如碧波,贯通灵屋,可惜禁止游客入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庭院开敞明亮,石块看似零散四处,实则脉络分明,无形中增添着山林野趣。眼前碎沙堆起的圆盘图形让我倍感好奇,这就是专业人士称为枯山水吗?记忆中好像是第一次看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枯山水的由来,是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成了主题元素,其次又加入了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构成一副幅留白的山水画卷,由此营造出枯山水庭园。现在京都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过了二年坂、三年坂、宁宁之道、五重塔、高台寺,暮色已经降临。“当繁华落尽,千帆远去,秋风吹动枫叶🍁,夕阳染红了亭台楼宇。”数千年历史的画卷景观就近在咫尺,触手可及,遗憾的是此时我拍下的照片却不见夕阳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来“京都的醉美在秋夜,她的韵味与深邃就深藏在这万籁俱静,悠然而静美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京都市区乘坐JR火车,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京都的龟冈市区,从保津川乘游船前往著名风景区岚山。这里山高375米,著名的大堰川蜿蜒流淌,两岸峡谷深邃,水流湍急。由于河岸每年春季与秋季都有大面积的野生樱花与枫林可观赏,因此长期以来就成了观光旅游的热门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由京都盆地起源流经龟岡市直至京都岚山的一级河川,早在京都建都之前,所有物资全靠木筏及货船水运到京都。直至战后昭和23年(1948年),新建了火车,这条重要的水路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路上,我们乘船穿越峡谷,时而遇到激流险滩;时而平静如水;时而又遇到绵绵细雨;时而又是云开日出。真实地感受到了一千二百多年前,在风雨洗礼中始终支撑着京都水运文化的情怀。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滴水珠、每一块礁石、还有那扎根于岩石缝隙,遒劲有力的满山枫叶树都与日本古代京都息息相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突然,一声汽笛声鸣响,在山谷回荡,抬头望去,在悬崖上,嵯峨野上的观光小火车顺着铁道蜿蜒,穿越枫林,与我们乘坐的一叶小舟互为背景相映成趣,展现出京都观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说到京都来一定要去吃吃最有名的烤鳗鱼,没想到第一次就在这迷人的丛山峻岭中品尝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游船终于到达终点站~岚山,眼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诗情画意历历在目:“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漫步在岚山山麓的龟田公园,枫叶🍁层林尽染,眼前的🍁变成似红非红,似绿非绿,似黄非黄,红中夹杂着绿,绿中又透着红和黄,这就是文人笔墨下的七色枫叶吗?如此色彩斑斓,让人如痴如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龟山公园内,竖立着周恩来总理的诗碑。那是1979年4月为纪念中日两国缔结和平日建立的。碑文上镌刻着由廖承志书写的周恩来总理在1919年4月5日游岚山时写下的《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诗曰: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诗碑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38年前报道的这则新闻依然记忆犹新,那时的我不仅知道了这首诗,也知道了在那遥远的日本,有个叫岚山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秋时情意最重,一生的坎坷,半世的情感,风雨寒霜,相侵无怨,朴实无华,为人咏赞,成一片情、片片情的漫山流丹。”这首诗不是在赞美诗碑上的作者吗?没想到今天,正巧遇到他1.8祭日,虽然岁月过去了42年,但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品格依然值得我去思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岚山具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154米的渡月桥架设在保津川上,成为岚山的象征。堰川绕岚山脚下潺潺流过,河水晶莹、清澈见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桥头,体验着古人笔下“岚山”名字的由来。“岚山隐约如黛,松樱密布;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细雨中,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乍暗时,峰峦为翠,时有禽鸣,不觉幽静出尘,诗意盎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此美景也就无数次地迎来了古代的王公贵族与今天的我们,在岚山脚下的大堰河轻舟荡漾,欣赏岚山四季的美丽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乘船花去了太多的时间,此时的太阳已经挂在了山脚边,渡月桥那头的景色让我们加快了脚步朝前赶去。最终还是赶不上西下的阳光。没有了它,兴趣大减,赶紧回头,前面还有不少的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嵯峨野竹林小径是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取景地。漫游在这弯弯曲曲,长约500米竹林中,感受着:幽雅的环境、幽篁的竹林、幽静的游道、还有那幽默的鸟叫声,当风吹过竹叶时会发出那天籁之音,这一声音也被评为日本100种最值得保留的声音之一。可惜我们赶到此地,既没有听到那动听之音,也没有了光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就在走出竹林时,突然见到了难得一见的妙趣,终于抓拍到了令人满意的照片。正想拍近景时,人力车就消失在中途的拐弯处,留下了空荡荡的竹林小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岚山景区,名气最大的要数天龙寺,它耗时7年之久(1255年)才建造出的宫殿。后来又历应2年(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国家重点的历史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我们赶到天龙寺是下午四点半,可是天色已经渐渐暗淡,与上图照片景色相差甚远。算算也没有时间在此细细浏览了,只能在离开时带着念想:‘’有机会下次再来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暮色中踏上了归途,沿路两边那一座座庭院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好奇中不由踏入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眼前的景观都是属于小面积的禅宗庭园,树木、岩石、青苔、天空、土地……处处体现出了日本庭院之美。"虽在精心雕琢,却不见痕迹,即能保持存了古老的传统风格,又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灵;一石一景,一草一木,在方寸的空间表现得巨细靡遗,即使是一小片青苔,也嗅得出雨露芬芳,看得见岁月的幽微亮光。‘’~《京都之心》台湾作家曾郁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这一切完美的庭院设计,真该归功于当年日本僧人荣西,是他最早入中国古代宋朝求取禅法的高僧,1192年回国后弘扬禅宗教义……受其思想侵润影响,才能将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禅宗文化,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出门外,再次回眸暮色下的庭院,在蓝色余光的映衬下,院内的枫树叶子显得更红了、更美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初到京都的游客,首先想到的就是金阁寺,它位于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09年我跟团游就来过,印象中并不喜欢,觉得景点太单一了。这次故地重游,虽然景观还是没变,但是对它的由来开始感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知道金阁寺主人足利义满将军的名字,是来自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的原型。他是幕府第3代将军(1368年-1394年)10岁继任将军职。成年后亲政,充分显示领导与统治才能。1392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在全国范围确立起室町幕府将军的绝对统治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由于他喜爱中国文化,于是依据中国古代帝王在北方的说法就在北边建立了这座自己的鹿苑寺。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和谐幽雅,是庭院建筑的杰作。因为寺内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由此得到金阁寺的昵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金阁寺前,你注意到了金阁寺顶上的这只金凤凰吗?还别小瞧它,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只有当有德的天子出现时,凤凰就会降临世间的传说。于是当年足利义满就在金阁寺顶上特地修建了这只凤凰,代表着权利,因为当年他已经退休归于禅宗,将军之位传给儿子,但是一直垂帘听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金阁相互辉映的是镜湖池、湖水、松树、仙鹤,如此完美的结合,让游客们到此必要来张合影。可惜在昭和25年(1950年),金阁寺因为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而完全烧毁,连放在舍利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同化为灰烬。虽然后来又重修,却多了一些浮华气质,少了一些古寺必备建筑,更像一座精致的景观模型。看来我当初的感觉还是对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曾问起肇事者为啥要烧毁金阁寺?他的回答:"我妒忌它的美"。何是它的美呢?在日本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小说《金阁寺》得出了答案:‘’每次看见阳光在远处的水田里闪耀的时候,我都会疑是肉眼看不见的金阁的投影,正好坐落在正东的方向。太阳从山岭附近升起。它与现实的京都是正相反的方面,然而我透过山谷的晨曦却看见了金阁高耸云天……‘’如此美的意境,难怪这座寺院虽年轻,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世界文化遗产~二条城,名声远不比金阁寺,但是提起这里的主人,可是大名鼎鼎,他就是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是他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代,扫平群雄,统一了日本战国纷乱的局面,创建了德川幕府统治体制达250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二条城,首先看到的是大门顶上的梁柱间上镶嵌有纯金箔片作为点缀,明艳的金色与深色的建筑木构件相互映衬而显现出当年德川将军的富有和府邸的华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最有名的二之丸御殿的宫室,是江户时代德川将军朝觐天皇时的驻节地,相当于行宫,历史上只有德川家康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代将军居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建于公元1603年,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由石墙和护城河环绕,站在院内的高处望去,可以看到被日本政府鉴定为国宝的六栋建筑物、水亭院、植物和湖石等相映成趣。这里的建筑环境虽然精致,但是我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所言:“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答案就在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1907-1978)历时十八年完成的巨作《德川家康》里,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书中精辟地概括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字“熬‘’。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包括丰臣秀吉在内,但是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奥秘,其精神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他们一次次能在断瓦败壁中站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漫步在二条城内,一颗高大的银杏树在阳光照射下成为庭院的佼佼者,伴随着秋风飘下落叶,周围如同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踩在上面似乎品尝到了二条城犹如人生的黄昏,在无尽的岁月洗礼中,慢慢地走向生命尽头的苦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条城见证了265年德川幕府的荣辱兴衰,是日本历史朝代更换的交接之地。1867年,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在未放一枪一炮的情况下,宣布将最高权力还与天皇,宣告了江户时代与德川幕府的结束;一个明治天皇维新运动的开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到京都赏枫,最美的景点之一莫过于东福寺,它建于公元1239年,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传说中杨贵妃偷渡东瀛仙山后葬身在此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京都之美,不仅限于古寺内,观赏途中,穿街走巷所经过的两侧小禅院,景色同样诱人,可惜都被竹杠拦住,不得入内,让我们也成了京都的门外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福寺的赏枫景点以通天桥闻名,在红叶到来之际,这座不过十来公尺长的木制长廊,集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游客与红叶交相争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长廊,眺望枫叶🍁簇拥下亭台楼阁,这不是曾经集数千年来诗词文化,聚世中文人墨客,共赏其建筑之伟岸?“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完远处看高处,在蓝天白云的缝隙中,枫叶显得格外火红耀眼,加之地上厚厚的落叶,天地仿佛已连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仙境般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游了东福寺,再赶到另一处赏🍁景点永观堂,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让我们不免退却三分,探头从那一堵堵本不高的墙外往院内张望,密集排列的枫叶树,真是很难构成视觉中的最佳美景。就在进门还是不进的犹豫中,突然发现原来美就在眼前:片片枫叶依偎在黑瓦白墙之间,构成了我脑海中曾经多次朦胧浮现的京都🍁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秋天,是枫叶最绚丽的舞台,在日本就有二十六种枫叶,来自中国、欧洲与北美,组成了不同色彩🍁。红色枫叶虽艳丽,但是我更欣赏这绿黄加黑的淡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寺院的正式名称为“莲花王院”,建于1164年。堂进深17米,南北长120米,是日本最长的殿堂。堂内有柱子34根,隔为三十三间,后就称为三十三间堂,这里游客稀少,让我拍到了一张没人的大全景空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千年前的1001尊观音佛像就静静地站立大殿内。它们可是出自于当时全日本最好的佛像雕刻师之手。堂正中供有一尊巨大的木造11面千手千眼观音坐像,高约3.3米,左右两侧各有500尊高约1.7米的金色观音立像。主佛后面及走廊两端有木造28部天神像和风、雷等神立像,均被列为日本国宝。进去殿内参观一定要脱鞋,还不允许拍照。里面常年黑暗,为的是保护国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挺大的寺院内只有这间少有的长形建筑,就显得特别冷清,这也许是当年特意而为之的设计,为的是能更好地保持一千零一尊神佛菩萨、护法金刚远离人世间所有的烦躁喧嚣,在这里如尘埃落地,无声无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幽静的环境,让我们求之不得,在难得遇到阳光照射下,从各角度拍下了一张张寺院空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位于祇园的花见小路长1公里,从1661年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旧时古城的风月之地。如今这里还保留着茶屋、居酒屋和为数不多的歌舞伎场所;艺妓人数与最繁华的十九世纪初三千多人到今天,已经剩下凤毛麟角的一百二十多人。每天这里客流穿梭,都希望能幸运地看到真正的艺妓,但是大部分都是失望而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没想到运气不错,我们遇到了真正的艺妓,从小学艺,包括文化、礼仪,到斟酒,鞠躬等,练习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两个小节的技巧连贯而练上三个小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日本,所有担任艺伎的角色都是非常刻苦且苛刻的,不是所有的艺伎都能够坚持下来的。她们的生活与外界完全隔绝,只在传统隐蔽的空间中隐约出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着她长着“玲珑而悬直的鼻梁,下方搭配着的小巧的紧闭的柔唇,两只眼睛,眼梢不翘起也不垂下,恰到好处地镶嵌在两道微微下弯的浓密的短眉毛下。颧骨稍耸的圆脸,轮廓一般,但肤色恰似在白瓷上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她虽算不上是个美人,但比谁都要显得洁净。”这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在小说《雪国》中的一段描写。读后感觉和眼前这位长相有些相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好奇的不仅是她的长相,还有服饰,背后的包袱(艺妓才有)怎么成了长条。回来后查资料才知道,她还是个舞妓,离艺妓还有一步之遥。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最喜欢的日本演员山口百惠主演的影片《伊豆的舞女》又浮现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有能称得上是艺术的东西,它们都有一种来之不易的美,艺术这种东西,贵在惊鸿一瞥,练的人十年如一,艺伎是一种别样的美,她们独立自主,她们非刻意献媚……”《艺伎回忆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京都的游客,如果在花间小路上期盼艺妓的出现,还不如漫步在百川。我们能到此一游,还真感谢台湾作家舒国志在《门外汉的京都》一书中提到,这是最适合漫步的小路之一,也是京都艺妓触摸的花柳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川是条砖铺的小路,路两旁并列两排高大的樱花树,一旁小河隔着传统的木屋町家,据说当年曾是艺妓的住所,现在成了客栈或酒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海外游客知道此地的人不多,所以在这一带穿着和服来拍照的女孩子,从口音判断大都是日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没想到拍照人中也有上了年纪的,看到妆扮,不禁好奇,她们是当年的艺妓,到此故地重游吗?也许是的,去追忆那往事的似水年华。日本小说家永井荷风曾这样描写艺妓生活:“凭倚竹窗,茫茫然看着流水……艺伎的人生如同窗外潺潺的流水,她们给客人带来瞬息欢乐,而自己却只能守着回忆度过后半生……”《江户艺术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在百川石径小路,让人沉浸在古色古香的京都风情中。不到十分钟,终点落在了一座名叫巽桥的石桥上。不要以为这里只有风花雪夜,突然看到一群骑着自行车,手臂上带着白布的男士们在向我们招手,真像是瞬间穿越了几百年的历史,从江户时代跨入明治维新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京都还有一条著名的小道,长1.8公里,因昔日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时常在此散步,探寻深奥的哲学问题而得名~哲学之道。沿水渠两旁的小径种满樱花,因此被推荐为最浪漫的散步小路之一,也是京都赏樱、枫最佳景点之一。可惜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在此久留了,京都之行就要结束了。六天的时间看来不短,可是不少的景点都没去,不免有点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暮色下,京都名刹之一的南禅寺就在脚下,虽然错过了进去的时机,但是只要从眼前的青砖屋顶,黑色围墙、深红枫叶,绿色树丛,这点点滴滴中显露出的一点点禅意,就足够让人慢慢地品味出京都,这个洗涤浮躁心灵,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古都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说京都最美的时光,隐藏在黄昏与夜幕下的小巷深处,而我们在这里的几天,早晚气温达到2℃,再遇到晚上还不时下雨,就更懒得出门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外面天冷,屋内可是无比温馨,做饭、发微信、聊天,一样也没有少。我们第一次尝试了住民居的好处无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穿和服拍了外景,也不能错过内景。看着活灵活现的孙女,感到欣慰,要知道出发前十天,她曾经到医院吊瓶,三天前还被幼儿园挡在门外,因为感冒怕传染。提心吊胆带着她出行,谁知道到了日本,鼻涕不流,咳嗽也没了。在京都六天,每天与我们一起步行在一万五千步之间都不觉得累,这一切要归功于日本的环境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夜深人静,躺在榻榻米上,不时听见窗外雨声打在屋檐上,发出哒哒哒地声响,这声音太熟悉了,是在年轻时常常听过,顿时倍感亲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时离我们不远处的清水寺还闪烁着灯光,照亮了满山的枫叶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京都的七天日子过去了,我们又踏上了归途。在与这个城市极不相称的现代化火车站,看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匆匆走出火车站,赶往各大景点的公交🚌车站,孙女问道:‘’爷爷,我们什么时候再来京都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啥时再来呢?是在春暖花开樱花盛开🌸的季节;还是在绿树成荫的夏日;或是冰雪纷飞的寒冬?是啊,樱、枫、雪都品尝了,唯独还缺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春夏秋冬,季节流转回归不歇;风花雪月,古都优雅岁岁年年。”这就是作家林文月笔下,一个充满着无限诱惑的古都,此时她就像一个穿越了千年唐宋风韵的多情女子站在远处,期待着我们能在来年时节——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感谢网站提供的资料和少量照片。)</span></p>